呂梁山是山西的麼(呂梁山一個讓山西人倍感親切但令外鄉人陌生的地方)
2023-07-09 21:54:44 2
「人說山西好風光,底肥水美五穀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這首由郭蘭英演唱的《人說山西好風光》唱遍了大江南北,展現出山西的地域特色,成為外地人知曉山西的一張名片。正如歌中所唱一樣,太行山和呂梁山東西雄峙,汾河一水中分,構成山西的整體地形走向。
東邊的太行山縱橫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而西邊的呂梁山可以稱之為山西自家人的山脈,從北至南跨越省內6個地市。呂梁山原指山脈中部的骨脊山,分布在呂梁境內,後成為整個山西西部山脈的總稱。
龐大的呂梁山脈中間一線凸起,兩側逐漸降低,這條連綿不斷的崇山峻岭,宛如一條脊梁,無不體現出黃土高原獨有的神韻。山脈上有美麗動人的山水,更有文化串起的千秋,是華夏民族的搖籃。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呂梁山只是一個統稱,每當提及它時,人們並不會想到什麼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與之相關聯,甚至並不存在於淺顯的記憶中。不像提到太行山,會想到太行山大峽谷,在峽谷中衝浪;聽到桂林山水,想到的是坐船蕩漾在灕江上,觀賞兩邊的奇山異石。而實實在在的呂梁山有著它不為人知的美麗。細數起來,它的孩子數量多的驚人,不同的特點賦予了它們不同的名字:蘆芽山、雲中山、關帝山、紫荊山、龍門山、北武當山、蒙山……隨便拿出一座來說,都能讓你心生嚮往。
下面以主要以呂梁地區為主,盤點那些深藏功與名,不願顯露才華的大好河山。
卦山
卦山,因群峰環列形同卦象而得名,為道家天然道場,因此有「卦嶽爻峰」的美譽。是世界唯一的易學研究實體,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卦山位於呂梁市交城縣,距太原約67公裡,這裡八峰聳峙,層巒疊嶂,古柏參天,寺宇巍峨。
而山上又建有一座唐代華嚴宗巨剎——天寧寺,所以為佛門修行之所。天寧寺創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是卦山諸多寺廟中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相傳中國佛教華嚴宗初祖法順(亦稱杜順)(557-640年)曾在此山講經說法而建寺,又因為有太原節度使李說夫婦的捐助擴建而成為唐代華嚴宗巨剎。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創建,後經歷代擴建與重修,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構。
明清時代,在山門不遠處還建了一所卦山書院,專門培育儒家弟子。此外還增建了聖母廟、朱公祠等,殿堂樓閣,鱗次櫛比,成為規模宏偉的古建築群。
卦山的另一大景致就是漫山的奇松怪柏,最早的是商周年間,唐代的柏樹居多。清代,曾有人將「黃山之松、卦山之柏、雲棲之竹」列為華夏樹木奇觀。卦山古柏紮根於懸崖絕壁,鑽巖抱石,姿態各異,有龍抓柏、牛頭柏、連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來流傳有許多神秘美妙的神話傳說。
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古稱龍王山,位於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境內。北武當山集「雄、奇、險、秀」於一身,是呂梁山的一顆明珠,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系我國北方道教聖地之一。
相傳,淨樂王太子玄元14歲時誠心修道,經過42年風風雨雨的磨鍊,在湖北武當山修成正果,被封為北方正神,這就是道教尊奉的神——真武大帝。被封為北方正神之後,真武大帝就決定在北方尋找一座山作為行宮,為了尋覓這座山,他先後99次遊歷北方,當他第99次遊歷北方時,一日他駕祥雲來到呂梁地區的關帝山區,發現有一座山雄踞於群峰之間,頓時心中一亮,贊道:「好一座奇山秀峰」。但是,又感到主峰略低了一些,於是便用兩手指捏住頂峰,微微向上一提,峰頂頓時就升高了99丈,遠遠高於四周群峰,他高興地說:「又一武當山兮!」從此北武當山正式得名,並一直延用至今。
北武當山主峰四周幾乎都是陡壁懸崖,只有一條人造「天梯」可攀。來到山腳下,過五裡黃土、五裡沙路,便是1450餘級就山鑿築的石階,凡險峻之處,設有鐵索扶手。石階一線疊置,從下仰視,宛如「天梯」。遊人攀登,每一步都可聽到悠揚頓挫的「石音」,形成獨特的「石樂」絕景 。沿著石階 ,奇松異石、廟宇石刻,掩沒在蔥鬱的山林植被之中,相間點綴,相映成趣。
北武當山不僅自然風光絕妙,而且淵源悠久。據對現存的《永寧州志》考證,北武當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處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聖地,山頂建有玄天大殿。
北武當山的道教廟現建築群,是經歷了長達一千餘年風雨變化遺存下來的,儘管現有建築多系明清或近代遺物,但其表現了古老的歷史淵源。
關帝山
在呂梁山中段,地跨交城、方山兩縣,有一個蘊藏著豐富動植物資源的天然寶庫叫「關帝山」,著名的龐泉溝、北武當山、雲頂山等,都屬關帝山的範疇。
早在北魏時期,這裡便是拓跋皇室封山消夏、牧馬之處,明代為藩王牧馬之地,故稱官地山。主要是指官家牧馬之地。後因山上有多處關帝廟,才改稱關帝山的。
孝文山
關帝山的最高峰,海拔2830米,叫做孝文山,以北魏孝文帝的年號命名。
因為在北魏時期,關帝山是北魏皇家的消夏避暑之地,所以,北魏帝王經常光顧。公元417年,北魏孝文帝外出巡視,路經此地,時值盛夏、熱不可當,故在此避暑3日,此山就由此而得名;
另一說文帝巡視,路經此地。這時正逢其祖母馮太后亡故。孝文帝悲痛欲絕,三日三夜不吃飯。孝文帝痛哭流涕、群臣也都陪著他哭泣。後來,此山便被稱為「孝文山」。
山上曾有孝文廟,如今只存有孝文碑。
呂梁山不僅有美麗的黃土,而且有豐富精彩的人文歷史,光是這些山就足夠有趣迷人了,而它的魅力還遠不止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