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明星cp同人文(耽美背後明星腐女)
2023-07-09 07:14:04 2
耽美有毒!不能不服!
說起網劇《逆襲》的製片人柴雞蛋,她簡直就是「耽美界的郭敬明」。
作為耽美小說作家,2015年起,她開始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影視化,並憑藉《逆襲》的盈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另一部《上癮》將於1月底上線,製作費翻了三四倍。
與目前國內一些影視劇打「擦邊球」的方法不同,類似於《逆襲》類的「IP改編」網劇則明晃晃地打出了耽美的旗號,已經不滿足於暗戳戳地打出出諸如「胡霍CP」「樓誠CP」「卷福花生CP」大旗的製作方,顯然已見到了耽美市場的空缺和腐女觀眾們的巨大熱情。在柴雞蛋看來,2016年市面上甚至可能出現近10部耽美真人網劇。
而當下影視界的這種局面則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當下大火的「腐文化」。腐文化就是女性對男男愛情的崇尚。喜歡看腐、賣腐的女性被稱為腐女,她們是這類耽美片的絕對主力軍。她們才是這場「耽美盛宴」背後的真正推手。
耽美粉,一個簡單又複雜的人群
在非耽美人士看來,腐女們的言論和行為大有不可理喻之勢。但實際上倘若我們從心理層面來分析這批瘋狂,腦洞大,愛幻想,單純的腐女們,其實並不難理解這一群體的行為。
首先腐女們作為一批可以根據看到的內容自動腦補出並不存在BL關係的人群,往往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的還能自行創作同人文。這就使得耽美題材與一般的同性戀題材有明顯的區別。正如《逆襲》的作者柴雞蛋所說:「同性戀題材更寫實、更有社會意義,耽美則更理想主義,更富童話性。」耽美題材從極少關注同性戀人士真正的生存處境和需要面對的現實生活,只是陷溺於想像之中的男男關係,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帶給人們那種超越道德邊界的快感。
其次無外乎是嫉妒心理在暗戳戳使勁。耽美的圈子裡有一種類型的腐女被稱為「同人飯」,即因迷戀現實中的明星而將其根據自己的喜好與其他同性明星配對。如我們常聽到的「源凱CP」「牛鹿CP」「胡霍CP」等都是同人飯們YY的對象。明星是真實存在的,可往往也是遙不可及的。女粉絲對於男明星的喜愛往往可以用類似於愛情的感情來解釋。這樣的感情是具有佔有性質的愛,這也就是為何現在當紅炸子雞閉口不談自己戀情的原因。一旦自己有了愛人,女粉絲便可能會感到一種欺騙感和挫敗感,而導致脫粉現象的發生。畢竟在粉絲越來越低齡化的當下,並不是所有的粉絲都能接受自己的偶像戀愛的事實。於是乎,與其擔心偶像被其他女人奪走,倒不如自己給自己製造一個永恆的夢境。這個夢境便是粉絲自己心中也清楚的機率幾乎很小的「男男戀愛」。與其想像自己喜歡的偶像被不知名的女人奪走,還不如幻想他和同性之間的曖昧,明知不可能,卻不願直面真實存在在偶像身邊的女性侵略者。
與此同時,男明星默認自己和其他同性明星的CP傳聞,一方面可轉移粉絲對自己真實感情狀況的注意力,一邊又能奪得大批粉絲歡心,繼而可以賺得滿堂彩,這真是何樂而不為呢?
耽美背後有富礦
當然,製作方肯以男男cp為賣點,明星肯以自己與同性間的戀情說事僅僅是粉絲喜歡是不足夠的,這背後也只有強大的經濟利益可圖,才是當下此風盛行的不二原因。
百度貼吧中「耽美吧」和「腐女吧」都是關注度達百萬級的大吧,「腐女吧」目前的關注人數已超200萬,微博大號「腐女大本營」的關注人數也有151萬。這個數字對比一下就一目了然了,TFBOYS吧的關注數為128萬。在晉江文學網上搜索純愛(即BL小說)類型可以發現,一年之內發布的作品幾近6萬部。晉江上純愛小說的總儲量達492,000部以上。這一切的數字足以說明,耽美劇的粉絲基礎著實強大。
耽美文化不僅「飯圈」很大,用戶活躍度也很高。耽美社區APP「豆腐」的註冊用戶有200多萬,其中日活為10萬 。
更重要的是,耽美飯的UGC生產能力也十分強大。很多用戶會根據現有的材料對同一個耽美題材進行再創作,從而再次引發圍觀。對同一個耽美題材進行多次開發贏得原有粉絲的基礎上再圈新「飯「,對於這個題材的討論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看到這樣的勢頭,製作方們也不得不對耽美題材影視作品的變現能力有一個相當樂觀的估計。而粉絲們花錢的勁頭也的確沒有讓製作方們失望。
據澎湃報導,《逆襲》劇組售賣官方DVD 寫真,定價138元一套,開售僅一周12000套就已經全部售罄,而這部劇的總投資不過140萬人民幣。出品《類似愛情》的鵬程映畫公司在淘寶上開設了網店「鵬程映畫影視周邊」,在線銷售明星見面會門票、影片DVD、籤名海報以等周邊產品。據悉,這是這部電影一半左右的盈利來源。
耽美有風險,投資商仍在小心觀望
當然在耽美劇快速開發的如今,也會有人提出「出現這種現象是否不利於影視劇的正向發展」的疑問,而在筆者看來,此問題考慮得還為時尚早,畢竟對於題材敏感的耽美劇來看,目前的走勢並不是它們影響整個影視業,而是如何跨出第一步,堂堂正正的走入影視圈。
前幾年國家淨網的行動中,一批發布耽美作品的網站被查封,還有一些寫「肉文」的耽美寫手被抓。盛大文學的前身「起點網」曾開設「耽美純愛」專區,但2006年就被砍掉了。就在最近,受到極力熱捧的耽美網劇《上癮》也被勒令下架,一時間被討論得沸沸揚揚。
因此,耽美相關的內容目前仍然處於政策敏感區,一旦尺度處理不好,不僅不能大賣還可能面臨禁播的風險。這是耽美類題材影視劇開發首先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作為二次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耽美也存在「次元牆」的問題。牆內的粉絲對耽美如痴如醉,牆外三次元的觀眾卻完全無法理解這種審美形式,甚至會覺得有傷風化。
最後,還要談回錢的問題。《逆襲》作者柴雞蛋曾表示:「耽美劇最費勁的就是找錢。」融資困難還是因為政策風險太大。處理不當不但不能大賣,還有被隨時叫停的風險,這也是讓許多投資方不敢輕易涉足耽美的原因。耽美IP要想打開市場,就必須在內容和政策中找到平衡點,讓投資人放心地掏錢。
當我們在談論耽美時我們究竟在討論些什麼,筆者在這裡認為,在大談特談了一番關於明星本人、腐女群體、投資商的那些事之後,無外乎兩個字:利益。恰如「時勢造英雄」這句話那樣,耽美劇的出現乃至相關一系列連鎖反應都只不過是順應了這個時代的多元化需求而已。我們一手催生了耽美劇,我們一手組建了無數CP,我們一手寫出了無數耽美內容,我們一手投資了大筆的錢財,只是因為,時機,它來了。
(圖片來源網絡)
文/祖瑜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