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
2023-07-09 16:08:31
專利名稱:一種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製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
背景技術:
餐飲業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居環境帶來了越來越緊迫的汙染問題,廢棄食用油脂未處理回收的危害十分嚴重 (1)一般情況下,生活產生的廢棄食用油脂一部分和廢水一起排入下水道,流向江河。由於富含營養物質,經過發酵後,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汙染河流和地下水;含油的潲水在排放的過程中凝結會堵塞下水道,會產生沼氣等易燃氣體,遇火有爆炸的危險。
(2)如用有毒、有害的潲水油或潲水直接養殖家畜(主要是生豬),會致使大量的病原體通過食物鏈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飲食安全問題。
(3)一部分潲水被不法商販收集、加工成潲水油冒充食用油,進入餐飲市場。食用潲水油食品會破壞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
(4)炸貨油是廢棄油脂的一種,在高溫狀態下長期反覆使用,與空氣中的氧接觸後發生水解、氧化、聚合等複雜的化學反應,使油黏度增加,色澤加深,過氧化值升高,並產生了醛、酮、內酯等有刺激性氣味的揮發性物質,這些物質具有致毒、致殘、致癌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特別是潲水油中的黃麴黴素,毒性是砒霜的100倍,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化學致癌物質,長期攝入可導致多種癌症。
餐飲行業的副產品——泔水是一種含各種成分、結構複雜但營養豐富的固液混合物,潲水裡有軟質、半軟質的米、面、粉、肉、菜、油脂等;還有硬質如骨頭、魚刺等物質。泔水中固體物與水的比例大約為15∶85,即100公斤潲水中渣量為15公斤,含油廢水85公斤。其中含油廢水中含有可回收的油脂為5%-7%,即85公斤廢水中可回收廢油脂4-6公斤。
泔水中的固體部分一方面經過加工可生產轉化為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有機、無機、微生物三維複合肥和生態有機肥,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劑。另一方面,將固體混合物中的骨物質經過深加工可加工成骨粉用於飼料;將米、面、粉、菜等通過發酵製成工業用乙醇;從含油廢水回收的油脂(潲水油)通過加工可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工業原料。
近幾年來,國家以及地方環保部門下發了《關於開展廢油脂汙染治理示範工作的通知》,逐步開始規範產生、收集和處理食用廢油脂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的行為,採用「統一收集、集中加工」等治理潲水油的辦法,嚴防廢油脂二次汙染環境。我國絕大多數地市都強制要求排放含油廢水的餐飲企業(餐廳、酒樓、食堂等)安裝隔油裝置,不得隨意向地下排水管網及其它地方排放含動植物油的廢水和廢物,初步回收的食用廢棄物——泔水由環保局批准的專業廢油脂處理站免費回收處理,泔水中的固體部分基本都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的有機、無機、微生物三維複合肥和生態有機肥,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劑,但對回收的油脂(潲水油)高值轉化不夠。但基於利益驅動,將回收的潲水油冒充食用油有蔓延擴大的趨勢,多次打擊屢禁不止,對潲水油造成的汙染問題仍未能徹底有效的加以解決。綜上所述,餐飲業回收的潲水油如果不徹底進行處理,會造成嚴重的水汙染及食品安全問題。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消耗植物油1200萬噸(不含豬油、牛油和羊油等動物油),直接產生下腳酸化油250萬噸,大中城市餐飲業的發展也產生多達500萬噸的「地溝油」,並且消耗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這些初步回收廢棄的食用油脂(俗稱垃圾油、地溝油、潲水油等)一般都作為廢物處理,還有一些經過「地下作坊」重新流入餐桌,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直接造成危害,各地媒體不斷有揭露此類事件的報導,國家相關的行政部門也在加大力度對這些不法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佔用國家大量的行政資源。對此,如果可以將初步回收廢棄的食用油脂進行高值或超值轉化,將會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
目前對初步回收廢棄的食用油脂生物質轉化研究主要是生產生物柴油,原理基於動植物油脂的酯交換化學反應。儘管這種生物柴油是一種新的清潔能源,生物柴油項目還被部分省市列為重點技術創新項目,但生物柴油加工總成本還是比礦物柴油要高,而原油價格波動也較大,使這種生物柴油在成本和價格上無法與礦物柴油相媲美,何況農副產品以及回收廢棄的食用油脂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大大影響了研究與生產這種生物柴油的積極性,這方面的項目研究進展遲緩、收效甚微。
目前國內外傳統的油基性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主要是由天然蓖麻油、天然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為主要原料與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進行化學加工而成,這方面的技術已經成熟,但其生產原料的價格問題造成了該類產品成本過高,限制了其應用範圍和消耗量的增加。
傳統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加工原料是較單一組分,其生產技術較為成熟。但是對天然油脂進行化學改性後再與環氧乙烷加合,其化學改性的衍生物不是單一組分原料,而是傳統加工原料的混合體系。從理論上講,混合體系原料和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合的產物在組成性能方面,基本類同於不同原料單一和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合後再混合的產物,現有的技術裝備是完全可以實現這一設計獨特的工藝技術路線,該技術路線的生產成本較單組分加合的產品低,目前尚未有相關專利報導,市場上也無該類產品。
國內關於地溝油製備表面活性劑的相關專利主要以下幾個CN1603391,其主要工藝為地溝油酸化後製備混合脂肪酸,再進行脂肪酸醯氯,表面活性劑的鈉鹽製備方法;專利CN13800811介紹了應用天然動植物油脂製備三次採油羧酸鹽表面活性劑的方法,以廢棄食用油脂為原料,經三步氨解法合成烷醇醯胺複合乳化劑,該工藝方法特點為採用天然植物油、胺與多胺進行醯胺化製備油田需要的羧酸鈉鹽表面活性劑,其主要應用於三元驅油體系。專利CN1745889,介紹了利用低質脂肪合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將低質脂肪與醇胺用鹼類催化劑進行醇解,得到非離子型烷醇胺類表面活性劑,並將其與燃油強制混合,得到表面活性劑的濃縮液。以上專利主要描述了將地溝油進行醇解或氨解,均未涉及廢棄食用油脂醯胺化改性後進行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的加成,並將其應用於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將回收的地溝油(潲水油)進行精製,使用一乙醇胺對其進行醯胺化改性,再對混合改性產物進行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製備一類高性價比的綠色環保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本發明製備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柔軟和消泡等作用,適合應用於皮革、紡織染整、工業清洗、農藥、日用化工等行業,具有廣泛的使用範圍及優良的綜合性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1)地溝油的精製 將粗製地溝油升溫至75~90℃,然後加入粗製地溝油質量0.5~5%的活性白土,攪拌20~30min後進行抽濾,將抽濾分離出的油脂轉入另一反應釜,再加熱至90~95℃,攪拌,抽真空至0.3~1.0Mpa,攪拌時間30~60min,待油脂中的水分含量低於0.5%時出料得精製地溝油; 2)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 將精製地溝油與醇胺混合後加入反應器,並向反應器中加入精製地溝油質量0.3%~2.0%的催化劑,在110℃~150℃下反應3~4h,待反應結束後得醯胺化改性地溝油; 3)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 在具有攪拌器、真空-壓力聯程表、真空接管、溫度計插管和通EO管的乾燥反應釜中加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質量0.1%~0.8%的催化劑,抽真空排除釜內空氣,開始攪拌並升溫至釜內溫度為160~220℃,將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的水浴溫度升至35~40℃時,打開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管道的閥門,緩慢通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0.22~3.52倍質量的環氧乙烷或0.29~3.48倍質量的環氧丙烷氣體,釜內溫度保持在150~180℃,維持釜內壓力0.2~0.5MPa,釜內出現負壓時,表明加合反應過程完成。停止加熱,冷卻至70~80℃時出料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本發明的活性白土為工業品,粒徑小於200目,活性度大於140mmol/kg,比表面積為130~150m2/g。
醇胺為一乙醇胺或二乙醇胺,其中精製地溝油與一乙醇胺的質量比為100∶6.1~18.3,精製地溝油與二乙醇胺的質量比為100∶10.5~21。
精製地溝油醯胺化改性得到的醯胺化產物為混合物,其中分為一乙醇胺改性產物和二乙醇胺改性產物,其改性產物與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後結構分別如下 精製地溝油一乙醇胺改性後與環氧乙烷加成產物為A、B、C所示結構式
A成分結構
B成分結構
C成分結構精製地溝油二乙醇胺改性後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如結構式D、E、F所示
D成分結構
E成分結構
F成分結構 精製地溝油經一乙醇胺改性後與環氧乙烷及環氧丙烷加合嵌段結構為G、H、L
G成分結構
H成分結構
L成分結構 以上式中R為廢棄食用油脂分子結構脂肪酸三甘油酯的脂肪族碳氫鏈的結構通式,n、m、x、y為每分子中加合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的個數,n+m+x+y=5~80。
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加入的催化劑為甲醇鈉或乙醇鈉。
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反應採用的催化劑為KOH、NaOH或甲醇鈉。
本發明首先將回收的地溝油(潲水油)進行精製,再使用醇胺對其進行醯胺化改性,然後對混合改性產物進行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製備一類性價比很高的環保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該類產品外觀為淡黃色-紅棕色粘稠流體,HLB值為6-15(依系列產品結構及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數而定)。此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柔軟和消泡等作用,適合應用於皮革、紡織染整、工業清洗、農藥、日用化工等行業,具有廣泛的使用範圍及優良的綜合性能。一方面可大幅提升廢棄食用油脂的附加值,對消除廢棄食用油脂的汙染很大的意義。另一方面可增加新的化工產品。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1)地溝油的精製 將粗製地溝油升溫至75℃,然後加入粗製地溝油質量3%的活性白土,攪拌20~30min後進行抽濾,將抽濾分離出的油脂轉入另一反應釜,再加熱至92℃,攪拌,抽真空至0.4Mpa,攪拌時間30~60min,待油脂中的水分含量低於0.5%時出料得精製地溝油;所說的活性白土為工業品,粒徑小於200目,活性度大於140mmol/kg,比表面積為130~150m2/g; 2)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 將精製地溝油與一乙醇胺按質量比為100∶6.3混合後加入反應器,並向反應器中加入精製地溝油質量0.8%的催化劑甲醇鈉,在130℃下反應3~4h,待反應結束後得醯胺化改性地溝油; 3)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 在具有攪拌器、真空-壓力聯程表、真空接管、溫度計插管和通EO管的乾燥反應釜中加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質量0.5%的催化劑KOH,抽真空排除釜內空氣,開始攪拌並升溫至釜內溫度為180℃,將環氧乙烷的水浴溫度升至35~40℃時,打開環氧乙烷管道的閥門,緩慢通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0.9倍質量的環氧乙烷氣體,釜內溫度保持在150~180℃,維持釜內壓力0.3MPa,釜內出現負壓時,表明加合反應過程完成。停止加熱,冷卻至70~80℃時出料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得到的產物環氧乙烷加合度約為20,平均分子加合度為10。
實施例2 1)地溝油的精製 將粗製地溝油升溫至90℃,然後加入粗製地溝油質量4%的活性白土,攪拌20~30min後進行抽濾,將抽濾分離出的油脂轉入另一反應釜,再加熱至94℃,攪拌,抽真空至0.5Mpa,攪拌時間30~60min,待油脂中的水分含量低於0.5%時出料得精製地溝油;所說的活性白土為工業品,粒徑小於200目,活性度大於140mmol/kg,比表面積為130~150m2/g; 2)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 將精製地溝油與一乙醇胺按質量比為100∶12.5混合後加入反應器,並向反應器中加入精製地溝油質量1%的催化劑乙醇鈉,在140℃下反應3~4h,待反應結束後得醯胺化改性地溝油; 3)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 在具有攪拌器、真空-壓力聯程表、真空接管、溫度計插管和通EO管的乾燥反應釜中加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質量0.5%的催化劑NaOH,抽真空排除釜內空氣,開始攪拌並升溫至釜內溫度為190℃,將環氧乙烷的水浴溫度升至35~40℃時,打開環氧乙烷管道的閥門,緩慢通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0.22倍質量的環氧乙烷氣體,釜內溫度保持在150~180℃,維持釜內壓力0.3MPa,釜內出現負壓時,表明加合反應過程完成。停止加熱,冷卻至70~80℃時出料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得到的產物環氧乙烷加合度約為20,平均分子加合度為5。
實施例3 1)地溝油的精製 將粗製地溝油升溫至80℃,然後加入粗製地溝油質量5%的活性白土,攪拌20~30min後進行抽濾,將抽濾分離出的油脂轉入另一反應釜,再加熱至92℃,攪拌,抽真空至0.4Mpa,攪拌時間30~60min,待油脂中的水分含量低於0.5%時出料得精製地溝油;所說的活性白土為工業品,粒徑小於200目,活性度大於140mmol/kg,比表面積為130~150m2/g; 2)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 將精製地溝油與二乙醇胺按質量比為100∶11混合後加入反應器,並向反應器中加入精製地溝油質量0.8%的催化劑甲醇鈉,在130℃下反應3~4h,待反應結束後得醯胺化改性地溝油; 3)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 在具有攪拌器、真空-壓力聯程表、真空接管、溫度計插管和通EO管的乾燥反應釜中加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質量0.5%的催化劑甲醇鈉,抽真空排除釜內空氣,開始攪拌並升溫至釜內溫度為180℃,將環氧乙烷的水浴溫度升至35~40℃時,打開環氧乙烷管道的閥門,緩慢通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0.7倍質量的環氧乙烷氣體,釜內溫度保持在150~180℃,維持釜內壓力0.3MPa,釜內出現負壓時,表明加合反應過程完成。停止加熱,冷卻至70~80℃時出料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得到的產物環氧乙烷加合度約為15,平均分子加合度為5。
實施例4 1)地溝油的精製 將粗製地溝油升溫至85℃,然後加入粗製地溝油質量3%的活性白土,攪拌20~30min後進行抽濾,將抽濾分離出的油脂轉入另一反應釜,再加熱至92℃,攪拌,抽真空至0.4Mpa,攪拌時間30~60min,待油脂中的水分含量低於0.5%時出料得精製地溝油;所說的活性白土為工業品,粒徑小於200目,活性度大於140mmol/kg,比表面積為130~150m2/g; 2)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 將精製地溝油與二乙醇胺按質量比為100∶21混合後加入反應器,並向反應器中加入精製地溝油質量1%的催化劑乙醇鈉,在130℃下反應3~4h,待反應結束後得醯胺化改性地溝油; 3)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 在具有攪拌器、真空-壓力聯程表、真空接管、溫度計插管和通EO管的乾燥反應釜中加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質量0.5%的催化劑KOH,抽真空排除釜內空氣,開始攪拌並升溫至釜內溫度為180℃,將環氧乙烷的水浴溫度升至35~40℃時,打開環氧乙烷管道的閥門,緩慢通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3.25倍質量的環氧乙烷氣體,釜內溫度保持在150~180℃,維持釜內壓力0.3MPa,釜內出現負壓時,表明加合反應過程完成。停止加熱,冷卻至70~80℃時出料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得到的產物環氧乙烷加合度約為60,平均分子加合度為10。
實施例5 1)地溝油的精製 將粗製地溝油升溫至82℃,然後加入粗製地溝油質量2%的活性白土,攪拌20~30min後進行抽濾,將抽濾分離出的油脂轉入另一反應釜,再加熱至90℃,攪拌,抽真空至0.3Mpa,攪拌時間30~60min,待油脂中的水分含量低於0.5%時出料得精製地溝油;所說的活性白土為工業品,粒徑小於200目,活性度大於140mmol/kg,比表面積為130~150m2/g; 2)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 將精製地溝油與一乙醇胺按質量比為100∶18.3混合後加入反應器,並向反應器中加入精製地溝油質量0.3%的催化劑甲醇鈉,在110℃下反應3~4h,待反應結束後得醯胺化改性地溝油; 3)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 在具有攪拌器、真空-壓力聯程表、真空接管、溫度計插管和通EO管的乾燥反應釜中加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質量0.1%的催化劑NaOH,抽真空排除釜內空氣,開始攪拌並升溫至釜內溫度為160℃,將環氧丙烷的水浴溫度升至35~40℃時,打開環氧丙烷管道的閥門,緩慢通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0.29倍質量的環氧丙烷氣體,釜內溫度保持在150~180℃,維持釜內壓力0.2MPa,釜內出現負壓時,表明加合反應過程完成。停止加熱,冷卻至70~80℃時出料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實施例6 1)地溝油的精製 將粗製地溝油升溫至78℃,然後加入粗製地溝油質量0.5%的活性白土,攪拌20~30min後進行抽濾,將抽濾分離出的油脂轉入另一反應釜,再加熱至95℃,攪拌,抽真空至1.0Mpa,攪拌時間30~60min,待油脂中的水分含量低於0.5%時出料得精製地溝油;所說的活性白土為工業品,粒徑小於200目,活性度大於140mmol/kg,比表面積為130~150m2/g; 2)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 將精製地溝油與二乙醇胺按質量比為100∶15混合後加入反應器,並向反應器中加入精製地溝油質量2%的催化劑乙醇鈉,在150℃下反應3~4h,待反應結束後得醯胺化改性地溝油; 3)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 在具有攪拌器、真空-壓力聯程表、真空接管、溫度計插管和通EO管的乾燥反應釜中加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質量0.8%的催化劑甲醇鈉,抽真空排除釜內空氣,開始攪拌並升溫至釜內溫度為220℃,將環氧丙烷的水浴溫度升至35~40℃時,打開環氧丙烷管道的閥門,緩慢通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3.48倍質量的環氧丙烷氣體,釜內溫度保持在150~180℃,維持釜內壓力0.5MPa,釜內出現負壓時,表明加合反應過程完成。停止加熱,冷卻至70~80℃時出料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本發明環氧乙烷與一乙醇胺改性產物的總加合度為5~80,一乙醇胺改性產物與環氧乙烷質量比為100∶22~100∶352;環氧乙烷與二乙醇胺改性產物的總加合度為5~60,二乙醇胺改性產物與環氧乙烷質量比為100∶29~100∶348。
表1 醇胺改性及環氧乙烷加合質量比例表 本發明環氧丙烷與一乙醇胺改性產物的總加合度為5~60。一乙醇胺改性產物與環氧丙烷質量比為100∶29~100∶348;環氧丙烷與二乙醇胺改性產物的總加合度為5~60,二乙醇胺改性產物與環氧丙烷質量比為100∶29~100∶348。
表2 醇胺改性及環氧丙烷加合質量比例表 註上文所述的加合度指的是油脂醇胺改性後混合物中所有產物分子中環氧乙烷的加成總數量(摩爾數),以環氧乙烷的質量計。平均分子加合度指的是加合在含有活性氫的每個分子鏈上環氧乙烷的平均值。油脂的醯胺化程度指的是油脂分子被改性,發生醯胺化反應佔油脂總量的比例。
權利要求
1.一種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1)地溝油的精製
將粗製地溝油升溫至75~90℃,然後加入粗製地溝油質量0.5~5%的活性白土,攪拌20~30min後進行抽濾,將抽濾分離出的油脂轉入另一反應釜,再加熱至90~95℃,攪拌,抽真空至0.3~1.0Mpa,攪拌時間30~60min,待油脂中的水分含量低於0.5%時出料得精製地溝油;
2)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
將精製地溝油與醇胺混合後加入反應器,並向反應器中加入精製地溝油質量0.3%~2.0%的催化劑,在110℃~150℃下反應3~4h,待反應結束後得醯胺化改性地溝油;
3)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
在具有攪拌器、真空-壓力聯程表、真空接管、溫度計插管和通EO管的乾燥反應釜中加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質量0.1%~0.8%的催化劑,抽真空排除釜內空氣,開始攪拌並升溫至釜內溫度為160~220℃,將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的水浴溫度升至35~40℃時,打開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管道的閥門,緩慢通入醯胺化改性地溝油0.22~3.52倍質量的環氧乙烷或0.29~3.48倍質量的環氧丙烷氣體,釜內溫度保持在150~180℃,維持釜內壓力0.2~0.5MPa,釜內出現負壓時,表明加合反應過程完成,停止加熱,冷卻至70~80℃時出料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活性白土為工業品,粒徑小於200目,活性度大於140mmol/kg,比表面積為130~150m2/g。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醇胺為一乙醇胺或二乙醇胺,其中精製地溝油與一乙醇胺的質量比為100∶6.1~18.3,精製地溝油與二乙醇胺的質量比為100∶10.5~21。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精製地溝油醯胺化改性得到的醯胺化產物為混合物,其中分為一乙醇胺改性產物和二乙醇胺改性產物,其改性產物與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後結構分別如下
精製地溝油一乙醇胺改性後與環氧乙烷加成產物為A、B、C所示結構式
A成分結構
B成分結構
C成分結構
精製地溝油二乙醇胺改性後環氧乙烷加成產物如結構式D、E、F所示
D成分結構
E成分結構
F成分結構
精製地溝油經一乙醇胺改性後與環氧乙烷及環氧丙烷加合嵌段結構為G、H、L
G成分結構
H成分結構
L成分結構
以上式中R為廢棄食用油脂分子結構脂肪酸三甘油酯的脂肪族碳氫鏈的結構通式,n、m、x、y為每分子中加合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的個數,n+m+x+y=5~8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精製地溝油的醯胺化改性加入的催化劑為甲醇鈉或乙醇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反應採用的催化劑為KOH、NaOH或甲醇鈉。
全文摘要
一種醇胺改性地溝油製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方法,首先將回收的地溝油進行精製,再使用醇胺對其進行醯胺化改性,然後對混合改性產物進行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製備一類性價比很高的環保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該類產品外觀為淡黃色-紅棕色粘稠流體,HLB值為6-15(依系列產品結構及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數而定)。此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柔軟和消泡等作用,適合應用於皮革、紡織染整、工業清洗、農藥、日用化工等行業,具有廣泛的使用範圍及優良的綜合性能。本發明的工藝技術路線設計新穎獨特,具有創新性,一方面可大幅提升廢棄食用油脂的附加值,對消除廢棄食用油脂的汙染很大的意義。另一方面可增加新的化工產品。
文檔編號B01F17/22GK101766974SQ20091025462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1日
發明者強西懷, 張輝, 毛李蓉, 董豔勇, 湯曉進, 王豔嬌, 馮洪豔, 高志輝 申請人:陝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