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被蔣介石關了幾十年的故事(張學良被蔣介石關了幾十年)
2023-08-09 16:30:17 1
文|夜談
編輯|王圖往跡
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最終重獲自由,楊虎城的結局如何?
1936年12月,由於蔣介石的倒行逆施,尤其是他在日本人大規模入侵的情況下,依然一門心思排除異己、打內戰,最終導致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楊虎城將軍和張學良將軍扣押老蔣,最終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不過,蔣介石向來是小肚雞腸的。這張學良、楊虎城捅了馬蜂窩,最終蔣介石自然要報復。其中張學良的結局大家都很清楚,他在被蔣介石關押了好幾十年之後獲得自由。
雖然幾十年的光陰在軟禁中渡過,但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張學良得已存活下來,並且最終高壽而終,相比絕大多數當時的普通人來說,張學良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那麼,與張學良一同起事的楊虎城結局如何呢?
1、悲慘結局:蔣介石對楊虎城將軍的報復令人髮指楊虎城將軍與張學良將軍的結局,可謂是存在著天壤之別。
1949年的時候,我軍解放了大量的國統區。這個時候我軍當然也是急於尋找楊虎城將軍,畢竟當年的西安事變,楊虎城將軍不論是對我軍,還是對於當時的整個抗日戰場,都算得上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功勞。
此時抗日戰爭勝利,蔣介石也被我們打敗了,自然想要把這個大功臣請出來 ,一起享受真正的和平時代。然而,楊虎城將軍沒有找到,楊虎城被毀壞得非常悽慘的屍體卻被找到了。經過專業人士分析後,得出了一個殘忍的結果:楊虎城將軍的遺體曾被強酸浸泡過。
強酸的腐蝕性把楊虎城將軍的遺體弄得面目全非。
當然,更加讓人不敢想像的是,不知道楊虎城將軍是在犧牲後被強酸浸泡,還是在活著的時候被強酸浸泡而死的。楊虎城不過是想要逼蔣介石抗日,對於蔣介石本人並沒有傷害;蔣介石卻用這種殘忍的手段對付他,可以說蔣介石的殘忍令人髮指。
不過,說到這裡我們也很奇怪,為什麼同樣是逼蔣抗日,與楊虎城一起「兵諫」的張學良只是被關押,而楊虎城則被蔣介石如此殘忍的處死呢?
2、桀驁少年:貧苦出身,少年楊虎城一腔豪氣其實,楊虎城和張學良結局不同,是因為他們兩人性格完全不同,立場、背景、人生經歷也不一樣。與張學良從小出生於富貴之家不同,楊虎城自小貧寒,而且早早的就失去了父親,但是他人窮志不窮,硬是以白手起家,成為當時坐鎮一方的諸侯。
甚至蔣介石在當時也不得不在意他。
而且,楊虎城將軍從小就有著不一樣的志向。「西北山高水又長,男兒豈能老故鄉?黃河後浪推前浪,跳上浪頭幹一場!」這是他24歲時寫的一首詩,雖然對仗什麼的不公整,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他年紀輕輕卻一腔豪氣。
15歲那年他的父親被清政府絞死,年紀輕輕的楊虎城一個人借了一輛獨輪車,晝夜兼程步行兩百裡把他父親的遺體拉回到家鄉。但是,由於沒有安葬的費用,楊虎城只能向鄉親們籌集款項,最終草草的將他的父親安葬。
人生走到這樣不利的境地,可以說很少有人比他更不幸的了。但是,楊虎城卻硬是從這樣的不幸之地,發展成了叱吒一方的諸侯。
因為他的父親不能好好的安葬,他聯想到當時還有很多當地窮人有這樣的苦楚,所以他組建孝義會專門讓大家互相幫助喪葬,年紀輕輕就在當地的窮人當中有了威望。在這個過程當中楊虎城愈發大膽。
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老百姓水深火熱,他於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當地組建了一個打富濟貧的中秋會。而這個時候他不過才十幾歲而已。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之後,早就對清政府不滿的他,以18歲的年紀帶人一同與清軍作戰,成為了當時赫赫有名的辛亥義士。之後他雖然當了幾年的民兵,卻因為袁世凱上任之後,被迫裁軍回到了家中。
3、白手起家:從綠林好漢到一方諸侯回家的楊虎城也是不同凡響,他在家中打死了前來收債的惡霸秀才李楨,頗有一番梁山好漢的風範。由於殺人犯下命案,他乾脆上山落草,一路劫富濟貧、發展壯大,還搞來了好幾支槍在自己的部下,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刀客」組織頭目。
所謂的「刀客」是陝西當地的一種綠林組織,他們與水滸當中的梁山好漢差不多。刀客們大多秘密在江湖上活動,他們有著樸素的劫富濟貧思想,對於當時的清朝統治不滿。雖然此時已經不是清朝,但是刀客組織依然在。
沒多久,全國反對袁世凱的聲音起來,楊虎城帶著自己的部下參加了陝西護國軍。由於在討伐袁世凱所部的戰鬥當中立下功勞,他被任命為陝西陸軍第3混成團第1營,算是完成了從綠林好漢當編制人員的轉型。
那麼,作為一個營長的楊虎城,是怎麼在軍閥混戰當中,幹到了可以左右全國格局的一方軍閥的呢?
當時的袁世凱雖然已經被打倒了,但是北洋軍閥的勢力依然存在,全國處在北洋軍閥、反袁世凱的孫中山,還有其他各種各樣軍閥並存的複雜格局當中。不過,楊虎城是堅決反對北洋軍閥的。
當時孫中山掀起了護法戰爭,于右任建立陝西靖國軍,楊虎城就加入到陝西靖國軍當中。經過他的苦心經營,他手下小小的一個營不斷發展,此時已經有6000多敢戰之士。而北洋軍閥看到陝西的靖國軍勢力雄厚,就派陳樹藩帶著一萬多人前來鎮壓陝西靖國軍。
於是楊虎城帥6000人與陳樹藩惡戰,最終的結果是陳樹藩沒奈何他,楊虎城再次完成逆襲。
之後,北洋軍閥改變手段,從之前武力鎮壓陝西反袁勢力,變成以高官厚祿收買陝西當地的武裝。當時絕大部分楊虎城的同僚們都選擇屈服,但是楊虎城堅決不接受收買。趁著北洋軍閥不能對付他,他還截獲了甘肅軍閥陸洪濤的軍火。
這一下子讓楊虎城搞到了步槍1000餘支、子彈60萬發,這在當時可算得上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於是楊虎城的實力一下子暴漲。
不過,他的強大也引起了北洋軍閥的關注,最終北洋軍閥調集三萬大軍圍攻,導致楊虎城所部大部被殲滅,只保留了極少數的火種。
我們知道,當時的革命活動,以南方地區最為激烈,北方則常常處於沉寂狀態。可是陝西因為楊虎城的一腔「孤忠」,頓時有些震動全國的氣勢,這讓孫中山也大為讚嘆,親自邀他成為國民黨,這在當時也算得上不可多得的榮譽了。
隨著北伐戰爭的逐步興起,楊虎城又加入北伐中。而他本身就處在北方,所以就成了當時軍閥吳佩孚後方的心腹大患。吳佩孚派出劉鎮華向陝西方向進軍,一路打敗了大量其他陝西武裝,國民軍7萬人被他所消滅。
他又糾集10萬人猛攻國民二軍餘部,陝西軍務督辦的李虎臣向楊虎城發出求援信。楊虎城覺得此時支持李虎臣,就是對北伐的最好支持,所以二話沒說就同意。此時楊虎城手下的兵力也不多,劉鎮華卻帶著10萬多人,他們在西安城展開惡戰。
這一仗楊虎城、李虎臣與軍閥劉鎮華大戰八個月,最終使得劉鎮華十萬大軍土崩瓦解,大大的策應了北伐軍的進軍。一時間「二虎」名震天下,但是這一仗西安百姓餓死六萬,所以楊虎城覺得自己這是一場慘勝。
他自己在祭奠西安死亡百姓時寫文道:「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滿三秦,怨滿三秦。」
戰事結束之後他選擇了離開軍隊,以表示自己對西安人民的愧疚。當然,除了愧疚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馮玉祥設計陷害靖國軍將領郭堅,這使得楊虎城對馮玉祥觀感很不好。此時馮玉祥的西北軍又入駐來了,所以他乾脆不趟這攤渾水。
不過,之後馮玉祥又邀請他出山。楊虎城畢竟是手下已經有一幫弟兄的人了,就算是他可以不在乎功名利祿,他的兄弟們還需要一個前程,所以他再次出山任職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10軍軍長。
這個時候的他其實已經是一方諸侯的影響力了。但是他的身份也特別的尷尬——作為西北地區的武裝,他與西北軍伐首領馮玉祥不和;作為國軍的他,又對蔣介石的清黨不滿;同時他還發現處在萌芽當中的我軍人士很不錯。
這是他之後悲劇命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不容於當時的各路軍閥,實際上是一個「獨行俠」。
考慮到馮玉祥一直把他當作雜牌,楊虎城之後選擇歸順蔣介石。蔣介石也不怎麼看得起他,以為他這個雜牌不咋地。但是在後面唐生智叛變蔣介石的過程中,楊虎城再次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6、覓謀出路:終因為國遭小人殘害他本來也並不反對倒蔣,但是唐生智起事時,卻根本不跟他說,只是把他的名字寫到電報上,這讓楊虎城對唐生智非常的不滿。「唐孟瀟太看不起人了!我革命的時候,你還是北洋軍閥的小嘍囉!」楊虎城憤怒的表示。
同時他又認為「我跟蔣是雜牌,跟你唐孟瀟也是雜牌,你們雙方都是軍閥,沒有什麼優劣之分」。所以他主動向蔣介石請纓,要求由自己攻擊唐生智的大本營駐馬店。對此,蔣介石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他覺得楊虎城實力一般,根本打不下來駐馬店。
結果楊虎城突然襲擊駐馬店,以弱勢兵力一舉把唐生智徹底擊潰。
因為這次戰役楊虎城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所以之後蔣介石讓楊虎城主政陝西。不過,楊虎城對蔣介石也很不滿,認為蔣介石不過是利用他而已。蔣介石也確實是如此想的,一有時機就想撤掉楊虎城,這才有了後面張學良進入陝西。
實際上就是蔣介石想要張學良跟楊虎城鬥。
楊虎城雖然對蔣介石非常不滿,但是又認為當時沒有人鬥得過蔣介石,所以只能秘密與我軍聯繫。加上日本侵華的刺激,一腔熱血的他發動了西安事變。
其實,西安事變之後楊虎城有脫身的機會。蔣介石一開始只是把他撤職、趕走,如果楊虎城之後不回到中國,老蔣也是拿他沒有辦法的。但是,抗日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心想要為抗日出力的楊虎城自己跑了回來,然後就被蔣介石抓住軟禁多年。
最終在老蔣逃亡小島時,下令暗害了他。
由於他本身是雜牌,在蔣介石陣營、西北軍陣營,都沒有特別深厚的根基,而且向來喜歡做「獨行俠」,所以最終張學良得以存活,楊虎城卻被害身亡。世人也大多只記得張學良,很少談及楊虎城。
其實,楊虎城的作用絲毫不弱於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