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15:51:06 5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熱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燃料能源,有煤,石油,木炭和燃氣等,傳統的熱水加熱裝置,尤其是水暖,基本採用傳統能源加熱,隨著工業不斷的發展,使空氣汙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代,隨著大功率電加熱設備的問世,解決了想改電,無資金,想改氣,氣源建造成本高,氣源不足等諸多因素制約生產發展的各種矛盾。
然而,現有的電熱爐,一般功率和額定電壓一定,不能直接使用10-35KV的高壓電,需要變壓器、配電櫃等裝置進行降壓,而且對於各地電壓不同的高壓電電源,都需要適配器等裝置,然而,變壓器、配電櫃和適配器等裝置的價格高昂,這就造成了電加熱成本過高。
同時,現有的電熱爐在出廠以後,檢修比較困難,整個裝置不易拆卸,需要維修時還需要停爐,耽誤加熱時間。
而且,現有的電熱爐在加熱時,只有部分熱量加熱,其餘的就散失掉了。而且,不需要加熱時需要停爐,爐內的熱量很快散出,浪費了電能。再次加熱時需要開爐,啟動時耗費能源頗高,這些都造成了能源浪費,加大了成本。
基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以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熱水加熱裝置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包括高壓電保溫加熱爐、高溫循環風機和換熱器;所述高壓電保溫加熱爐包括加熱爐和保溫爐;所述加熱爐包括加熱爐爐體,所述加熱爐爐體內設置有並排設置的三條通道;每條所述通道內均設置有多個並排且絕緣放置的電熱模塊,多個所述電熱模塊依次串聯,多個所述電熱模塊均與所述通道的通道壁可拆卸連接;三條所述通道內的多個所述電熱模塊串聯後分別通過導線與三相電的其中一相相連;
所述加熱爐爐體兩端設置有開口,其中一端通過風道與所述高溫循環風機的出風口連通,另一端分別與所述保溫爐的爐腔以及換熱器的進風口連通;
所述加熱爐爐體的側壁上設置有爐門,每個所述通道內的多個所述電熱模塊均可從所述爐門抽出;
所述保溫爐包括保溫爐爐體,所述保溫爐爐體兩端開口,其中一端與所述加熱爐爐體連通,另一端通過閘門與所述換熱器的進風口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風口與所述高溫循環風機的進風口通過風道連通。
所述保溫爐爐體內設置有多塊儲熱塊。
可選的,所述電熱模塊包括框架和多根電熱帶,每根所述電熱帶均勻的彎折成多段,多段彎折部之間互相平行;多根所述電熱帶依次串聯;
多根所述電熱帶彎折後層疊放置;相鄰的兩根所述電熱帶之間以及位於兩端的兩條所述電熱帶的外側均設置有至少三根絕緣瓷條;至少三根所述絕緣瓷條均垂直於所述彎折部;至少三根所述絕緣瓷條沿 所述彎折部的長度方向均勻布置,其中兩根所述絕緣瓷條位於所述彎折部的兩端;每根所述絕緣瓷條上均設置有多個絕緣鋸齒,每段所述彎折部夾裝在相鄰的兩個所述絕緣鋸齒之間;
所述框架包括至少一圈矩形框,至少一圈所述矩形框的內部固接有至少三對插槽,至少三對所述插槽均垂直於所述矩形框;每根所述絕緣磁條的兩端分別插裝在一對插槽內。
可選的,每條所述通道的側壁上均設置有多對滑道,多個所述電熱模塊的所述矩形框的兩側均與所述滑道滑動連接。
可選的,所述電熱帶為高稀土合金帶。
可選的,還包括高壓控制櫃和高壓電源輸出櫃;
所述高壓控制櫃的進電端與高壓電源連接,出電端與所述高壓電源輸出櫃的進電端相連;所述高壓電源輸出櫃輸出的三相電源分別與三個所述通道內串聯的多個所述電熱模塊連接;
所述閘門為電磁閥門,所述閘門與所述高壓控制櫃相連;
所述高壓控制櫃用於控制輸入電壓的高低以及所述閘門開閉的大小。
可選的,所述保溫爐爐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高壓控制櫃相連。
可選的,所述加熱爐爐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高壓控制櫃相連接。
可選的,所述換熱器的出風口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高壓控制櫃相連接。
可選的,所述保溫爐爐體內可拆卸的固定有多塊並排設置的格板,所述格板上設置有多個嵌裝槽;
多塊所述儲熱塊分別嵌裝在多塊所述格板的嵌裝槽內。
可選的,所述儲熱塊由超導體納米材料經高溫燒結製成。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使用時,通過外接高壓電直接給加熱爐內的電熱模塊供電,加熱經高溫循環風機鼓進三個通道內的空氣,然後經過裝置內設置的閘板閥調節,熱空氣一部分流經換熱器換熱後加熱冷水或者其他較冷物質,另一部分進入保溫爐內,加熱儲熱塊,儲存起熱量,當儲熱塊的溫度達到設定值時,蓄熱完成,停止電加熱,進入儲能加熱階段。在儲能利用節段,經換熱冷卻的空氣經循環風機拖動在整個裝置內流動,再被儲熱塊加熱,加熱的空氣流經換熱器後,將熱網二次系統的循環水或其他物質加熱到要求溫度。當儲熱塊溫度低於設定溫度後,再次加熱。換熱器可以進行熱空氣與冷水等的換熱,可採用現有的多種換熱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通過加熱爐的電熱模塊發熱,在每一個所述通道內,都設置有多個可拆卸的電熱模塊進行加熱。多個所述電熱模塊可拆卸的串聯,然後與三相電的每一相連通,通電後就可進行加熱。
本裝置將現有的固定的加熱元件進行了模塊化設計,首先,電熱模塊本身採用了耐高壓高溫的材料進行了製造。其次,通過可以自由拆卸的電熱模塊,可以進行自由組合,可隨電源電壓自由調節分壓,能夠直接使用10-35KV的高壓電,電壓越高,模塊越多即可。減化了高壓室,變壓器房等環節,節省了大量的投入成本。而且能夠適應各大中小企業使用的不同電壓電源,可靈活適配,更適應各種氣候和使用環境,同時也能夠提供不同的加熱功率。
而且,由於各個模塊可以拆卸,能夠從所述爐門抽出,因此方便內部的檢查維修,維修的時候可以不用停爐,對於損壞的電熱元件。直接更換即可,不耽誤加熱。由於本產品採用模塊化設計,與同類產品相比,加熱模塊更換方便,無需停爐冷卻和打開爐內的加熱部件,節約停爐和升溫的費用,不浪費停爐停工的時間,更換僅需20-30 分鐘,解決了中途停止加熱供暖的問題,大大節約了成本。
而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高壓電保溫加熱爐,設置了保溫爐,加熱爐加熱後的熱量,經風機鼓風通過熱空氣經三個通道帶到保溫爐內,保溫爐內設置有儲熱塊,能夠快速吸收熱量儲存,儲存的熱量可以用來進行加熱,在儲熱到一定程度後,蓄熱完成,停止加熱爐的電加熱,利用儲熱加熱,不需要加熱時,熱量可以繼續存儲,下次加熱直接利用蓄熱加熱,不需開爐。這樣,節省了電能,降低了利用成本。同時,電加熱節段可以在用電低谷的低價電進行,而用電高峰期則利用蓄熱加熱,這樣進一步降低了用電成本。電熱模塊在爐體內均勻放置,其儲熱效果即有多模塊大功率的集中,又與儲熱體接近,所以熱傳導效果在熱空氣的帶動下,加熱速度快,散熱損失少。
同時,由於本裝置加熱爐和保溫爐採用分體式設計,解決了儲熱塊在600度左右高溫時容易被10KV以上高壓擊穿儲熱塊而絕緣性能失效的問題。由於分體式設計,不需要考慮擊穿問題,因此儲熱塊的儲熱溫度比靠近加熱模塊放置整體式的可提高到850-950度,提高效率40—45%。這樣,由於溫度能提高40%-45%,在同等儲熱材料質量的情況下,節約運營成本45%左右。
而且,由於設計的結構,加熱、儲熱、換熱在同一整體通道內完成,其換熱效率達到98%以上,除爐外風道有部分熱損失外,基本無熱浪費現象。
基於此,本實用新型較之原有技術,具有運營成本低,能夠適應不同電壓的電源,提供不同加熱功率以及方便維修和節省能源等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 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實施例提供的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提供的電熱爐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電熱模塊主視圖;
圖4為圖3的A—A向剖視圖;
圖5為圖3的B—B向剖視圖;
圖6為絕緣瓷條與電熱帶配合的局部示意圖;
圖7為電熱模塊與滑道配合的局部示意圖;
圖8為保溫爐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換熱器; 2-加熱爐; 3-保溫爐;
4-加熱爐爐體; 5-通道; 6-電熱模塊;
7-風道; 8-高溫循環風機; 9-保溫爐爐體;
10-儲熱塊; 11-格板; 12-高壓控制櫃;
13-高壓電源輸出櫃; 14-遠程控制櫃; 15-耐熱層;
16-絕熱保溫層; 17-保護層; 18-框架;
19-電熱帶; 20-彎折部; 21-絕緣瓷條;
22-絕緣鋸齒; 23-矩形框; 24-插槽;
25-滑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如圖1-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所述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包括高壓電保溫加熱爐、高溫循環風機8和換熱器1;所述高壓電保溫加熱爐包括加熱爐2和保溫爐3;所述加熱爐2包括加熱爐爐體4,所述加熱爐爐體4內設置有並排設置的三條通道5;每條所述通道5內均設置有多個並排且絕緣放置的電熱模塊6,多個所述電熱模塊6依次串聯,多個所述電熱模塊6均與所述通道5的通道5壁可拆卸連接;三條所述 通道5內的多個所述電熱模塊6串聯後分別通過導線與三相電的其中一相相連;
所述加熱爐爐體4兩端設置有開口,其中一端通過風道7與所述高溫循環風機8的出風口連通,另一端分別與所述保溫爐3的爐腔以及換熱器1的進風口連通;
所述加熱爐爐體4的側壁上設置有爐門,每個所述通道5內的多個所述電熱模塊6均可從所述爐門抽出;
所述保溫爐3包括保溫爐爐體9,所述保溫爐爐體9兩端開口,其中一端與所述加熱爐爐體4連通,另一端通過閘門與所述換熱器1的進風口連通;所述換熱器1的出風口與所述高溫循環風機8的進風口通過風道7連通。
所述保溫爐爐體9內設置有多塊儲熱塊10。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使用時,通過外接高壓電直接給加熱爐2內的電熱模塊6供電,加熱經高溫循環風機8鼓進三個通道5內的空氣,然後經過裝置內設置的閘板閥調節,熱空氣一部分流經換熱器1換熱後加熱冷水等溫度較低的換熱物,本實施例以冷水為例。另一部分進入保溫爐3內,加熱儲熱塊10,儲存起熱量,當儲熱塊10的溫度達到設定值時,蓄熱完成,停止電加熱,進入儲能加熱階段。在儲能利用節段,經換熱冷卻的空氣經循環風機拖動在整個裝置內流動,再被儲熱塊10加熱,加熱的空氣流經換熱器1後,將熱網二次系統的循環水加熱到要求溫度。當儲熱塊10溫度低於設定溫度後,再次加熱。換熱器1可以進行熱空氣與冷水的換熱,可採用現有的多種換熱器1。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熱固體儲熱及熱轉換簡易化裝置,通過加熱爐2的電熱模塊6發熱,在每一個所述通道5內,都設置有多個可拆卸的電熱模塊6進行加熱。多個所述電熱模塊6可拆卸的串聯,然後 與三相電的每一相連通,通電後就可進行加熱。
本裝置將現有的固定的加熱元件進行了模塊化設計,首先,電熱模塊6本身採用了耐高壓高溫的材料進行了製造。其次,通過可以自由拆卸的電熱模塊6,可以進行自由組合,可隨電源電壓自由調節分壓,能夠直接使用10-35KV的高壓電,電壓越高,模塊越多即可。減化了高壓室,變壓器房風環節,節省了大量的投入成本。而且能夠適應各大中小企業使用的不同電壓電源,可靈活適配,更適應各種氣候和使用環境,同時也能夠提供不同的加熱功率。
而且,由於各個模塊可以拆卸,能夠從所述爐門抽出,因此方便內部的檢查維修,維修的時候可以不用停爐,對於損壞的電熱元件。直接更換即可,不耽誤加熱。
而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高壓電保溫加熱爐2,設置了保溫爐3,加熱爐2加熱後的熱量,經風機鼓風通過熱空氣經三個通道5帶到保溫爐3內,保溫爐3內設置有儲熱塊10,能夠快速吸收熱量儲存,儲存的熱量可以用來進行加熱,在儲熱到一定程度後,蓄熱完成,停止加熱爐2的電加熱,利用儲熱加熱,不需要加熱時,熱量可以繼續存儲,下次加熱直接利用蓄熱加熱,不需開爐。這樣,節省了電能,降低了利用成本。同時,電加熱節段可以在用電低谷的低價電進行,而用電高峰期則利用蓄熱加熱,這樣進一步降低了用電成本。
基於此,本實用新型較之原有技術,具有運營成本低,能夠適應不同電壓的電源,提供不同加熱功率以及方便維修和節省能源等優點。
如圖1,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所述循環風機設置有兩個,包括主風機和備用風機。
如圖8,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所述保溫爐爐體9內可拆卸的固定有多塊並排設置的格板11,所述格板11上設置有多個嵌裝槽;
多塊所述儲熱塊10分別嵌裝在多塊所述格板的嵌裝槽內。
通過格板11固儲熱塊10,方便固定和加工,也方便拆卸維修。格板11採用304不鏽鋼扁鋼製成。
進一步的所述儲熱塊10為方塊,所述嵌裝槽為與所述儲熱塊10匹配的方形槽。
方形塊和方形槽便於加工,便於模塊化工業化製作。
如圖1,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還包括高壓控制櫃12和高壓電源輸出櫃13;
所述高壓控制櫃12的進電端與高壓電源連接,出電端與所述高壓電源輸出櫃13的進電端相連;所述高壓電源輸出櫃輸出的三相電源分別與三個所述通道5內串聯的多個所述電熱模塊6連接;
所述閘門為電磁閥門,所述閘門與所述高壓控制櫃12相連;
所述高壓控制櫃12用於控制輸入電壓的高低以及所述閘門開閉的大小。
高壓控制櫃12起到控制和輸出作用,內部設有變壓配電櫃,部分電壓變成常壓,供給作業系統使用,而部分高壓經高壓電源輸出櫃13輸出給加熱模塊。優選採用PLC邏輯控制電路,採用全自動化智能模塊控制,可以控制輸出的電壓由0-35KV可調,功率也由0-28MW可調,加熱溫由0-1200度自由調節,調節過程都安預先設定的模式自動調節,無需人工幹預。同時,根據加熱需求,還可以調節閘門的開閉大小,從而調節熱風的出風量,從而調節加熱的溫度。
高壓控制櫃12還設置有一鍵軟啟動功能,操作面近設置兩個按鈕,一件式軟啟動按鈕和急停按鈕,其它都有自動化程序設定,無需人工幹預。
優選的,高壓控制櫃12還設置有報警裝置,所述高壓控制櫃12依據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溫度,如果過高,還可以發出高溫警報,從而 自動切斷電源。除了高溫報警外,整個運作過程採用多點式全方位自動檢測功能,超溫報警,故障報警,缺相報警等均可檢測,具有自動切斷點功能以及自鎖功能,一般異常自動排除,機械故障人工幹預,靈敏度高,安全性能好。檢測的功能依靠PLC邏輯控制自檢實現,現有技術的檢測技術均可應用在本產品中,安全性高。特別適用於大型大功率加熱設備使用,因為在自動化程序控制下,可準確的反應控制的部位,無需停爐檢測或排查。
進一步的,還包括遠程控制櫃14,所述遠程控制櫃14與所述高壓控制櫃12電連接。
通過遠程控制櫃14進行遠程操控,方便集中管理。
進一步,所述保溫爐3的爐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通過溫度傳感器,測試爐內溫度,反饋給高壓控制櫃12,從而調節功率和輸入電壓,從而調節溫度,使水溫達到預定溫度。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爐爐體4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高壓控制櫃12相連接。
通過溫度傳感器,測試爐內溫度,反饋給高壓控制櫃12,從而調節功率和輸入電壓,從而調節加熱溫度,使水溫達到預定溫度。
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1的出風口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高壓控制櫃12相連接。
通過檢測出風口的溫度,從而調節功率和輸入電壓,從而調節溫度,使水溫達到預定溫度。
進一步,所述保溫爐爐體9的外壁上還設置有溫度表,所述溫度表與所述溫度傳感器相連接。
通過溫度變顯示儲熱溫度,方便人員管理和判斷。
如圖8,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所述保溫爐爐體9包括三層,內層為耐火絕緣磚壘砌的耐熱層15,中層為由絕熱保溫材料製成的 絕熱保溫層16,外層有鋼板製成的保護層17。
通過耐火絕緣磚製造出耐熱層15,在加上絕熱保溫層16,既起到保溫的作用,又防止漏電和高溫危險。所述保溫爐爐體9可以採用優質鋼製成,製作成箱體或筒體等形式,絕熱保溫層16可以使用納米陶瓷微珠材料工藝製作,使殼體溫度略高於常溫15度左右,達到最佳保溫效果,提高熱效率4%左右。
進一步的,所述保溫爐爐體9外還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與所述保溫爐爐體9固接。
保護層17外部的底部還設置支撐架,均設計為外部自然通風方式,無熱量集中,以免影響支撐剛度。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所述儲熱塊10由超導體納米材料經高溫燒結製成。
可以採用氧化鎂或者氧化鋁等超導體納米材料經高溫燒結製成,按照要求燒製成耐火塊狀體或者球狀體等,具有強度高和耐磨損等優點,導熱率和熱容量較大,蓄熱效率高,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熱穩定性好,溫度巨變時不易破裂。
如圖2-7,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所述電熱模塊6包括框架18和多根電熱帶19,每根所述電熱帶19均勻的彎折成多段,多段彎折部20之間互相平行;多根所述電熱帶19依次串聯;
多根所述電熱帶19彎折後層疊放置;相鄰的兩根所述電熱帶19之間以及位於兩端的兩條所述電熱帶19的外側均設置有至少三根絕緣瓷條21;至少三根所述絕緣瓷條21均垂直於所述彎折部20;至少三根所述絕緣瓷條21沿所述彎折部20的長度方向均勻布置,其中兩根所述絕緣瓷條21位於所述彎折部20的兩端;每根所述絕緣瓷條21上均設置有多個絕緣鋸齒22,每段所述彎折部20夾裝在相鄰的兩個所述絕緣鋸齒22之間;
所述框架18包括至少一圈矩形框23,至少一圈所述矩形框23的內部固接有至少三對插槽24,至少三對所述插槽24均垂直於所述矩形框23;每根所述絕緣瓷條21的兩端分別插裝在一對插槽24內。
兩個電熱模塊6摞在一起的時候,被所述插槽24兩端的堵頭以及處在相同位置的絕緣瓷條21隔開。兩個電熱模塊6之間僅有框架18和絕緣瓷條21是抵接的。所述電熱帶19是能夠通電發熱的電器原件,由合金製成根據滇電工率及換熱要求,將一定長度的多根電熱帶採用串聯方式連接以滿足規定電壓的要求。為了節省空間,每一根電熱帶19呈蛇形彎曲,然後疊放在一起。在兩層電阻帶之間以及摞在一起後的電阻帶最外側,放置了多根絕緣瓷條21,既起到防止兩根電熱帶19之間出現導電和扒電現象起到絕緣作用,也防止了模塊間的電熱帶19導電,同時也起到固定作用。每個彎折部20在每根臨近的齒條上用兩個凸出的絕緣鋸齒22夾住,即能固定電熱帶19,也將兩段彎折部隔開,防止彎折部20之間導電,確保高溫狀態下不變形,不鬆弛,但又能適應高溫和低溫工況下的自由伸縮。
通過插槽24將多根絕緣瓷條21固定,防止其移動。同時還方便加熱模塊整體取出。插槽24的兩端絕緣封閉,優選通過螺栓等固定住絕緣瓷條21,便於拆卸和更換,且結合非常緊密,高溫後不變形。框架18和插槽24均有耐高溫材料製造,近與陶瓷條接觸,防止導電。
優選的,所述絕緣框架採用耐高溫的310S材料製造,並且在這些耐高溫的金屬材料表面均採用納米絕緣材料做好絕緣處理保護,在高壓電狀態下使用不會產生導電和趴電現象。由於在絕緣材料的保護作用下,金屬材料在1100度情況下能保持一致的剛性,不會變形或者破壞,大大節約了用料成本。
而且,由於模塊所有金屬表面均作了絕緣保護,在高壓狀態下,爐體與現場施工人員可以零距離接觸,安全可靠性強。
而且,由於採用彎折和疊放,多根的功率可以隨意增大組合,單根功率可以在50KW-500KW之間自由組合,佔用空間小。
進一步的,每條所述通道5的側壁上均設置有多對滑道25,多個所述電熱模塊6的所述矩形框23的兩側均與所述滑道25滑動連接。
所述電熱模塊6通過矩形框23與所述滑道25滑動連接,方便抽出和安放電熱模塊6,從而能夠實現自由組合更換加熱模塊,方便維修檢查。模塊化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安裝部位採用卡接式滑套固定框架,在高溫狀態下,只要打開故障部位的保溫爐門,即可輕鬆的抽出爐外。爐體側壁上的爐門可以針對每個模塊單獨設置一個爐門,更加方便。
優選的,將兩端的加熱模塊離通道5的兩端開口預留出遠超國家標準的安全距離,這樣本裝置會更安全。
進一步的,三條所述通道5均有耐火絕緣磚壘砌而成;三條所述通道5的最外層還包裹有一層絕熱保溫層16。
通過耐火絕緣磚製造出耐高溫絕緣的通道5,在加上絕熱保溫層16,既起到保溫的作用,又防止漏電和高溫危險。所述加熱爐爐體4可以採用優質鋼製成,製作成箱體或筒體等形式,底部還設置支撐架,均設計為外部自然通風方式,無熱量集中,以免影響支撐剛度。絕熱保溫層16可以使用納米陶瓷微珠材料工藝製作,使殼體溫度略高於常溫15度左右,達到最佳保溫效果,提高熱效率4%左右。
進一步的,所述絕緣框架18上還設置有脫卸式手柄。
模塊拉動手柄設置合理,採用脫卸式活動手柄,供模塊進爐和出爐時安裝上去,便於模塊推進和拉出之用,用完後卸下,既不佔用腔體空間,又不受高溫燒烤而損壞;
進一步的,所述電熱帶為高稀土合金帶。
優選採用鎳基鉻合金,高溫強度高,耐腐蝕性強,不鏽蝕,不掉渣,適合任何惡劣條件下使用,可回收率95%,且便於維修,更換僅需幾分鐘,不影響正常生產。預先通過液壓拉伸工藝製成寬幅箔帶,既能增大發熱表面積,節省材料成本約40%以上,且在高溫時不易變形,增大高溫強度,提高使用壽命5倍以上。
優選的,所述電熱帶表面為加強型凹凸狀帶面。
凹凸狀帶面的電熱帶可以採用液壓模具一次性成型,這種帶面設計可以在表面溫度達到1100度高溫時仍保持一定的剛性,不會產生彎曲或倒伏。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爐爐體4的外壁上設置有接口,所述接口與三條所述通道5內的多個所述電熱模塊6相連;
所述高壓電源輸出櫃的出電端設置有接頭,所述接頭與所述接口插接。
電熱模塊6的線路均在顱內設置,方便拆卸和更換,模塊內電熱帶與電熱帶之間均通過耐高溫耐熱導線連接。模塊件的電熱帶均通過可拆卸的接頭連接。當然,接頭也採用耐高溫接頭。
位於端部的三根電熱帶,則通過連接線引入加熱爐爐體4外設置卡式插孔,高壓電源輸出櫃13的A、B、C三相電源分別插入卡式插孔,便可安全供電。
本裝置從結構及運行特點上來說,既不是鍋爐又不是壓力容器,不熟特種設備管轄範圍,無需監管,安全可靠。運用空氣強制對流冷卻技術,故而電加熱器表面溫度始終在安全、合理的溫度下運行,因而加熱器使用壽命長,使用壽命可達到20年以上。同時本裝置採用電與儲熱塊10分離加熱技術,以絕緣乾燥空氣為載體加熱,故而本裝置任何位置都不會出席帶電現象,因而本裝置安全防護科學合理,安全可靠,任何情況下不會危及人體安全。熱水供應系統無論是要求 溫度調節還是流量調節,均可通過變頻調節和增加或減少循環風機的風量,達到根據室外溫度自動調節供熱量的目的。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