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渦輪增壓器的中間殼體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08:56: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渦輪增壓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渦輪增壓器的中間殼體。
背景技術:
渦輪(Turbo),是在汽車或飛機的引擎中的風扇,通過利用廢氣(exhaust gases)把燃料蒸汽(fuel vapour)吹入引擎,以提高引擎的性能。渦輪是一種將流動工質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旋轉式動力機械。它是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和蒸汽輪機的主要部件之一
渦輪增壓(Turbo Boost),是一種利用內燃機(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運作轉產生的廢氣驅動空氣壓縮機(Air-compressor)的技術
渦輪增壓發動機是依靠渦輪增壓器來加大發動機進氣量的一種發動機,渦輪增壓器(Tubro)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氣壓縮機。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作為動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位於排氣道內),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位於進氣道內,葉輪就壓縮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新鮮空氣,再送入氣缸。當發動機轉速加快,廢氣排出速度與渦輪轉速也同步加快,空氣壓縮程度就得以加大,發動機的進氣量就相應地得到增加,就可以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了。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渦輪增壓器在工作時,其內部的溫度普遍較高,特別是中間體內的溫度,更是升溫速度快,同時內部的各類軸承需要上入機油進行潤滑,而大多數的點上油的裝置,上油的覆蓋面都不是十分的完全,在其高速運轉的過程中,十分容易上油上偏,導致機油浪費,同時也不利於散熱和溫度的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渦輪增壓器的中間殼體,具備高效散熱 和均勻上油的優點,解決了中間體散熱不佳和上油不均勻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渦輪增壓器的中間殼體,包括中間體內殼、套接在中間體內殼外側的中間體外殼和分別設置於中間體外殼兩側的前法蘭和後法蘭,所述中間體外殼的頂部安裝有油箱,所述油箱的底部通過油管與均勻分布在中間體外殼表面的儲油環連接,所述儲油環的內腔通過扇軸支架安裝有扇軸,所述扇軸的外側通過扇葉架連接有扇葉,所述儲油環設置於中間體外殼內腔的一面上均勻設立有油孔,儲油環設置於中間體外殼外側的一面上安裝有油網。
優選的,所述前法蘭和後法蘭與中間體外殼的連接一側還連接有中間體內殼,所述中間體內殼與中間體外殼不互相接觸。
優選的,所述前法蘭和後法蘭的中部均貫穿有延伸至中間體外殼內腔的軸孔,兩個所述軸孔的一側還與設置在中間體內殼上的軸承槽連接,兩個所述軸承槽的中間還連接有設置在中間體內殼上的轉子槽。
優選的,所述儲油環的表面開設有與油管相適配的插槽,所述插槽的表面安裝有一層濾網。
優選的,所述油網的側截面為半球形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對中間體內殼和中間體外殼的改進)油箱,配合中間體外殼表面均勻安裝的儲油環和油管,油箱內的機油順著油管分別流入到儲油環內,然後通過儲油環上設置在中間體外殼內的油孔,使機油能夠從油孔上流出,充分和均勻的流入到中間體內部的每一個部位上,同時多餘的機油順著底部儲油環上的油孔,又被收集起來,避免了機油的浪費,同時通過儲油環中部安裝有油網和油網內安裝的自動風扇,通過渦輪機排出的廢氣或其他流動的氣體,可以帶動自動風扇進行運轉,從而達到高效散熱的效果,避免中間體的溫度過高,影響到軸承的使用壽命,也避免影響到中間體 的使用壽命,達到了中間體高效散熱和上油均勻的效果。
2、本實用新型通過均勻等距離設立的油孔,能夠方便中間體在使用的過程中,其機油能夠均速滴落在中間體內殼上,然後通過中間體內殼慢慢流入到軸承槽內,從而使軸承能夠充分的接觸到機油,從而產生潤滑作用,以減少軸承的損耗,同時也避免了機油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漏油鬥示意圖。
圖中:1中間體內殼、2扇葉、3前法蘭、4軸孔、5油箱、6扇軸、7扇軸支架、8儲油環、9油網、10軸承槽、11後法蘭、12中間體外殼、13轉子槽、14油管、15油孔、16插槽、17濾網、18扇葉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一種渦輪增壓器的中間殼體,包括中間體內殼1、套接在中間體內殼1外側的中間體外殼12和分別設置於中間體外殼12兩側的前法蘭3和後法蘭11,中間體外殼12的頂部安裝有油箱5,油箱5的底部通過油管14與均勻分布在中間體外殼12表面的儲油環8連接,儲油環8的內腔通過扇軸支架7安裝有扇軸6,扇軸6的外側通過扇葉架18連接有扇葉2,儲油環8設置於中間體外殼12內腔的一面上均勻設立有油孔15,儲油環8設置於中間體外殼12外側的一面上安裝有油網9,油網9的設計,防止機油從油 網9中漏取,油網9的側截面為半球形結構,半球形的油網9設計,進一步提升了油網9防漏油的特性,使油網9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對中間體內殼1和中間體外殼12的改進)油箱5,配合中間體外殼12表面均勻安裝的儲油環8和油管14,油箱5內的機油順著油管14分別流入到儲油環8內,然後通過儲油環8上設置在中間體外殼12內的油孔15,使機油能夠從油孔15上流出,充分和均勻的流入到中間體內部的每一個部位上,同時多餘的機油順著底部儲油環8上的油孔15,又被收集起來,避免了機油的浪費,同時通過儲油環8中部安裝有油網9和油網9內安裝的自動風扇,通過渦輪機排出的廢氣或其他流動的氣體,可以帶動自動風扇進行運轉,從而達到高效散熱的效果,避免中間體的溫度過高,影響到軸承的使用壽命,也避免影響到中間體的使用壽命,達到了中間體高效散熱和上油均勻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均勻等距離設立的油孔15,能夠方便中間體在使用的過程中,其機油能夠均速滴落在中間體內殼1上,然後通過中間體內殼1慢慢流入到軸承槽10內,從而使軸承能夠充分的接觸到機油,從而產生潤滑作用,以減少軸承的損耗,同時也避免了機油的浪費。
前法蘭3和後法蘭11與中間體外殼12的連接一側還連接有中間體內殼1,中間體內殼1與中間體外殼12不互相接觸,避免中間體內殼1和中間體外殼12互相接觸,從而影響到整體的運行和散熱效果。
前法蘭3和後法蘭11的中部均貫穿有延伸至中間體外殼12內腔的軸孔4,軸孔4的設計,便於轉子的插入安裝,方便使用,兩個軸孔4的一側還與設置在中間體內殼1上的軸承槽10連接,兩個軸承槽10的中間還連接有設置在中間體內殼1上的轉子槽13,軸承槽10和轉子槽13的設計,便於使用者安置軸承和轉子。
儲油環8的表面開設有與油管14相適配的插槽16,插槽16的表面安裝 有一層濾網17,插槽16的設計,便於使用者將油管14與儲油環8緊密連接,避免油管14和儲油環8出現脫連的狀況,同時配合濾網17,可以有效的過濾大部分機油中的雜質和殘渣。
使用時,通過將中間體分別與渦輪機和壓縮機連接,然後使轉子和軸承分別裝入到轉子槽13和軸承槽10內,然後通過將油管14分別插入到插槽16內,將每一個儲油環8連接起來,然後啟動壓縮機進行工作即可,在油箱5內儲油不足時,可以通過將下部儲油環8內的機油進行收集使用,同時也可將油箱5灌滿。
綜上所述:該渦輪增壓器的中間殼體,通過油箱5、扇葉2、扇軸6、扇軸支架7、儲油環8、油網9、中間體內殼1、中間體外殼12、油管14、油孔15、插槽16和扇葉架18,解決了中間體散熱不佳和上油不均勻的問題。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