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包覆雙層共擠塑料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08:26:21 1
專利名稱:一種全包覆雙層共擠塑料模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模具,特別涉及一種全包覆雙層共擠塑料模具。
背景技術:
現有全包覆雙層共擠塑料模具在進行包覆時,大都是在匯流板上設置二個包覆料進料口來進行包覆料的送進,這種結構,由於有二個包覆料進料口,就需用二臺包覆料供料設備,不但會增加設備的投入,維修維護工作量增大,而且,耗能較多,另外,若二臺包覆料供料設備的其中一臺出現故障時,就不得不停產檢修,從而降低生產效率和產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包覆料進料口少、結構緊湊、流道合理、包覆效果佳、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的全包覆雙層共擠塑料模具。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模體、過渡板、支架板、匯流板、口模板、芯棒和分流錐,所述模體上設有基層進料口,所述匯流板上設有包覆層進料口、包覆層縱向流道1、包覆層橫向流道1、包覆層橫向流道II和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所述包覆層縱向流道I與包覆層橫向流道I連通,所述包覆層橫向流道I與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連通,所述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與包覆層橫向流道II連通,所述分流錐通過支撐腳與匯流板連接,所述芯棒和分流錐通過螺釘連接,所述模體、過渡板、支架板、匯流板及口模板通過螺釘依次連接。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在匯流板上設置一個包覆層進料口、包覆層縱向流道1、包覆層橫向流道1、包覆層橫向流道II和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包覆層縱向流道I與包覆層橫向流道I連通,包覆層橫向流道I與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連通,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與包覆層橫向流道II連通,採用這樣的結構後,只需一臺包覆料供料設備就可進行包覆料的送進,包覆料從包覆層進料口進入,經包覆層縱向流道I進入包覆層橫向流道I,然後,經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後進入包覆層橫向流道II,從而實現對基層的全包覆加工。本實用新型包覆料進料口少,結構緊湊,流道合理,包覆效果佳,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匯流板的左視圖。圖3是圖1中匯流板的右視圖。圖4是圖2中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包括模體1、過渡板2、支架板3、匯流板4、口模板5、芯棒6和分流錐7,所述模體I上設有基層進料口 11,所述匯流板4上設有包覆層進料口 41、包覆層縱向流道142、包覆層橫向流道143、包覆層橫向流道1144和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1145,所述包覆層縱向流道142與包覆層橫向流道143連通,所述包覆層橫向流道143與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1145連通,所述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1145與包覆層橫向流道1144連通,所述分流錐7通過支撐腳與匯流板4連接,所述芯棒6和分流錐7通過螺釘8連接,所述模體1、過渡板2、支架板3、匯流板4及口模板5通過螺釘依次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全包覆雙層共擠塑料模具,包括模體(I)、過渡板(2)、支架板(3)、匯流板(4)、口模板(5 )、芯棒(6 )和分流錐(7 ),所述模體(I)上設有基層進料口( 11),其特徵在於:所述匯流板(4)上設有包覆層進料口(41)、包覆層縱向流道I (42)、包覆層橫向流道I (43)、包覆層橫向流道II (44)和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 (45),所述包覆層縱向流道I(42)與包覆層橫向流道I (43)連通,所述包覆層橫向流道I (43)與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 (45)連通,所述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 (45)與包覆層橫向流道II (44)連通,所述分流錐(7)通過支撐腳與匯流板(4)連接,所述芯棒(6)和分流錐(7)通過螺釘(8)連接,所 述模體(I)、過渡板(2)、支架板(3)、匯流板(4)及口模板(5)通過螺釘依次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包覆雙層共擠塑料模具,它包括模體、過渡板、支架板、匯流板、口模板、芯棒和分流錐,所述模體上設有基層進料口,其特徵在於所述匯流板上設有包覆層進料口、包覆層縱向流道I、包覆層橫向流道I、包覆層橫向流道II和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所述包覆層縱向流道I與包覆層橫向流道I連通,所述包覆層橫向流道I與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連通,所述二個對稱的包覆層縱向流道II與包覆層橫向流道II連通。該實用新型包覆料進料口少,結構緊湊,流道合理,包覆效果佳,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B29C47/12GK203157093SQ20132017985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1日
發明者劉文清, 唐海濤 申請人:黃石金銳塑膠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