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2023-07-27 04:33:49 1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關係到事業的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切不可小視了作風題目。小編整理了教師永遠在路上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教師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一:
近年來,隨著基層腐敗案件的曝光,人們才發現「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整治「高官巨貪」也好,懲處「小官巨腐」也罷,核心的問題並不在一個官員權力位置的油水厚薄,也不在貪腐官員的膽子大小,而在對於權力的監管機制,是否構成了無處不在的監督。這也正是《永遠在路上》播放第六集《拍蠅懲貪》反映出的問題。
在反腐警示片中,出現的一個個案件讓人既感到吃驚,又讓人為基層權力監督捏了一把汗,不僅貪腐數額一次次刷新記錄,同時也在基層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如西安市社區居委會主任於凡利用社區拆遷改造項目為自己牟利,單筆受賄5000萬,涉案總金額高達1.2億元。這樣貪腐億元的案件不勝枚舉,雖然各級紀委的懲治力度一直在不斷加強,但基層腐敗仍然屢禁不止,這點值得深刻反思。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惠民補貼的增多,一些基層官員手中的「財權」也在增大,最終導致補償資金、惠民資金被挪用、騙取、套取、揮霍等瀆職犯罪案件頻發,造成「小官巨貪」。 「小官巨貪」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這直接損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著群眾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其次,導致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承諾難以真正落實到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三是,若基層腐敗問題解決不好,甚至長期積累,就有可能由小變大,導致矛盾在一些關鍵點上凸顯出來,造成黨和政府工作上的被動,因此絕不容小覷。
通過這些基層貪官的案例可以看出,他們在基層都掌握著一些各種各樣的權力,這種權力或是資源審批權,或是統計上報權,都反映出了基層權力嚴重缺乏監督。因此,要治癒基層的「小官巨貪」,需要明確官員手中的權力與責任,加強監督,用制度把權力關在「籠子裡」,此外,還需要加強基層領導幹部「一崗雙責」責任制,切實起到監督好下屬的職責,深刻反思,時刻用裡面的案例警醒自己,爭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幹部,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基層群眾的認可和肯定。
20xx年教師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二:
亂世用重典,這是一條歷史鐵律。當一個執政黨的腐敗分子呈「螢火閃爍」之時,除了撲滅他,別無他法,因為不撲滅,就可能亡黨亡國。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郭佰雄、蘇榮、白思培、周本順、蔣潔敏......,至今,被打的老虎有150多個,這些官員曾經權傾一時,玩權錢色於鼓掌之間的人物,卻怎麼也沒想到,他們的腐敗沒有「軟著陸」,只有「硬手銬」。
這麼多貪官落馬,有的被判處死緩,有的無期,有的十多年。今天看到他們流下悔恨的眼淚,留下對黨對人民的愧疚。但是,一切都晚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手握大權,何不自尊自重?
剖析貪官墮落之路,不難看出,金錢誘惑、道德淪喪、信仰缺失是他們黨性蛻變的主要因素。為什麼官至正國級、副國級、正部級、副部級,達到了人生仕途巔峰之時卻靈魂墜落到谷底呢?甚至人格人品連普通老百姓都不如了呢?長期監督缺失或者監督有名無實是根本原因。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不僅是對普通人說的,高官也不例外!所以,實施有效監督,合理分配權力至關重要,我們不能再有第二個周永康,不能再出現第二個周本順。遏制權力過度集中,讓權力在法治的陽光下運行,在監督下行權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要素。
那些曾經位高權重、始終容光煥發的官員,如今鏡頭前一副塵滿面、鬢如霜的樣子。這些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敗的風險和可能的落寞結局,演繹得非常到位。從教育的層面說,可能比發文件、開會宣講的千言萬語更有直接效果。《永遠在路上》還在繼續,也許從這些「巨貪」的演繹中,可以進一步反思過去的問題所在,探尋未來的希望所在。
20xx年教師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三:
這幾天,好多人一直在看CCTV綜合頻道《永遠在路上》,該劇以紀實的手法,真人訪談和案例分析,深刻剖析了違法犯罪分子內心的獨白及犯罪的全過程。該劇的主人公都是我們熟悉的身影,還有經常在電視上拋頭露面的領導幹部。而今都身陷囹圄,孤獨終老。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枉費了卿卿性命。自古以來,都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我想他們在牢中,如今作何感想了?而我們這些作「壁上觀」曾經的同仁是不是要引以為戒了?
掩卷長思,常常夜不成寐。我們黨從雪山草地一路走來,何其不易?曾經經歷了那麼多的槍林彈雨,九死一生而能堅貞不屈,不改初衷,而使江山變色,天下為「共」。而今,為了一己之利,私慾膨脹,最終為人所不齒。落得如此之下場。時也?命也?非也。自始之終,他們都是從一些蠅頭小利開始,最後導致私慾膨脹。最終劃向罪惡的深淵。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我想,當初入黨的時候,他們也是有堅強的信念的吧?為什麼在燈紅酒綠中迷失了自我?在金錢和利益的面前敗得體無完膚。這就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告誡全黨所說的糖衣炮彈。是的,毛澤東以他洞察千年的慧眼,早已預見今天可能發生的一切。所以,他在解放初揮淚斬馬謖,嚴懲張慶山、劉子善。而換來了共和國長達數十年的風清氣正。想當初,前總理朱鎔基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反腐敗要先打老虎後打狼,對老虎絕不能姑息養奸,準備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無非是個同歸於盡,卻換來國家的長久穩定發展和老百姓對我們事業的信心。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嚴懲腐敗的決心和雷霆行動,換來今天的風清氣正,百姓對我們事業的信心。法不嚴則不治,令不行則不嚴。
但另一方面,從建國以來,或者說,古往今來,腐敗分子為什麼絡繹不絕,趕不盡,也殺不決呢?當然,這裡有人的私慾作祟,更有法制的漏洞。我們不但要打擊腐敗,更要加強法制建設。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鬥進行了一項試驗,他把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帕羅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和相對雜亂的布朗克斯街區。對停在布朗克斯街區的那一輛,他摘掉了車牌,並且把頂棚打開,結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帕羅阿爾託的那一輛,停了一個星期也無人問津。後來,詹巴鬥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車就不見了。以這項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了「破窗理論」。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沒有被及時修復,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十八大提出的建設法制國家,習總書記指出: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都是要把破碎的窗子及時的修補好。我輩更應該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才不會像這部片子的反面典型,在鐵窗中度過餘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隨著我國法律的完善,法制國家的建設,我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視之,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