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寶寶養成好的吃飯習慣(小吃貨養成手冊)
2023-07-25 11:56:47 1
過年那會兒我們帶著可樂去蘇州的親子酒店住了一晚,在辦理入住的時候因為要等房間打掃,所以當時我就跟前臺的姐姐攀談了起來。那個姐姐看可樂長得肉嘟嘟地很可愛,就問我可樂是不是吃飯很好,我說是呀,可樂吃飯挺棒的,也不怎麼挑食~前臺姐姐一臉羨慕,說她女兒跟可樂差不多大,但是特別瘦,因為不愛吃飯,只吃白米飯和麵條,其他什麼菜都不愛吃。我當時一臉詫異,問她:那她每天就只吃麵條不吃其他菜嗎?前臺姐姐說:不吃呀,我們大部分時候就只煮麵。
還有一件更令人詫異的事情。
有一次我們帶著可樂在小區遛彎,一位媽媽也因為看可樂肉嘟嘟的很可愛,就跟我們攀談起娃吃飯的問題,她說她女兒已經兩歲多了,都不吃輔食,只喝奶,當時我驚得眼珠子都要蹦出來了!我說:這麼大了只喝奶不吃飯不餓嗎?也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吧?那位媽媽說:她不肯吃飯呀,我們也沒辦法,等她上幼兒園了讓老師教吧!
似乎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理念,在家對孩子束手無策,就想著「等上了幼兒園讓老師教吧」,一來幼兒園有一個整體的氛圍,二來幼兒園老師有豐富的教養經驗,所以到時候自然就能糾正過來了。
然而很多現實情況是:孩子在幼兒園能表現得很好,自己吃飯,在家卻依舊是老樣子,偏食挑食、邊吃邊玩。
其實,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是從小養成的,自然而然的,而不應當是在規矩逼迫下的刻意表現。
我們都知道,吃飯是人類的本能,然而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說,吃飯卻是他們不喜歡做的一件事,比如很多時候孩子吃飯都是被家長逼著去吃,或者是被餓了一頓而不得不吃,在這樣的情況下吃飯,自然是沒有什麼好心情的,當然也就無法真正感受到美食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在寶寶吃飯這件事上,培養自主進食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食物帶給我們的快樂,當孩子愛上吃飯這件事,自主進食也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可樂大概從14個月左右開始完全自主進食,在那之前,我也曾經因為可樂的吃飯問題而犯愁過,但是現在想來只覺得當時自己有點過度焦慮了。當你越是用緊張、焦慮的心情去逼迫孩子吃飯,孩子也會感覺到巨大的壓力。而當你放鬆心情,給孩子多一點耐心,慢慢地去引導,孩子也會慢慢接受並愛上吃飯這件事的~
自從可樂完全自主進食之後,我幾乎沒有在他吃飯這件事上過多的操心,而且有時候我還特別喜歡看他吃飯的樣子,非常地治癒。
關於如何引導寶寶自主進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給大家分享我個人的幾點小經驗~
1、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營造輕鬆愉快的用餐氛圍吃飯其實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是家長們往往都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要去控制寶寶吃飯這件事。比如寶寶明明還不餓,但家長覺得寶寶應該餓了,所以拼命餵;寶寶明明不愛吃某個食物,家長卻覺得吃了才有營養,所以強迫寶寶吃。總之就是,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然而,這種「霸總式」的愛,卻恰恰剝奪了孩子們在吃飯這件事上的自主權,當孩子們一味地被家長逼著吃飯,最後孩子們剩下的唯一自主權就是不張嘴,選擇不吃,從而也就讓孩子產生了厭食的情況。
其實,當我們給了孩子更多自主權的時候,孩子反而會更願意自己吃飯。
比如六七個月的寶寶,吃飯時喜歡搶碗搶勺子,我們可以給寶寶一套餐具,我們拿一套餐具,這樣既不影響我們餵食,也能讓寶寶有研究碗勺的機會。
八九個月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寶寶準備各種各樣的手指食物,無論他們是抓著吃,還是抓著玩,都無所謂,因為這是他們探索食物的一個過程。
一歲左右開始,我們應當多給寶寶自主吃飯的機會。我當時是給每天準備一些方便可樂自己抓著吃的食物,至於不太好抓的那些粥啊、面啊之類的還是由我們來餵的,如果可樂想要自己用勺子吃,我會給他去嘗試,如果他不想吃了,我們也不強喂。
總之,在吃飯的時候,氛圍應當是輕鬆愉悅的,多給寶寶一些鼓勵和誇讚,而不是說:怎麼又不好好吃飯,快吃快吃,把嘴張開,手不要抓…
如果家長能以一個更輕鬆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吃飯這件事,孩子也會感覺更輕鬆愉悅。
2、不要過分關注每一次的用餐情況在寶寶吃飯這件事上,家長們總會過度關注孩子每一餐的飲食情況。
比如孩子有一頓飯沒好好吃,或是沒吃多少,家長免不了會嘀咕:不吃咋行呀,營養不良咋辦?會餓肚子的!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作為成人的我們,又何嘗能保證每一頓飯都吃得又多又好呢?
比如炎熱的夏天,我們是不是很容易沒胃口?牙疼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吃不下飯?
孩子也是一樣,感覺很熱的時候,也會不想吃飯,出牙期牙齦痛的時候,也會難以下咽。
還有在一歲左右孩子可能會進入「吃飯倒退期」(沒錯,不僅睡覺有倒退期,吃飯也有倒退期!),在這期間,孩子可能會有持續一周左右的時間都不好好吃飯,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所以,我們不要去過度糾結孩子每一次的用餐情況,只要孩子一段時期的生長曲線都在正常範圍內,就沒問題。
3、學會忍受孩子的「髒亂差」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寶寶自己吃飯,因為會弄得一團糟。
但事實上,寶寶學吃飯就是從0到1的過程,沒有哪個孩子在第一次自己吃飯的時候就能不弄髒衣服,即使是3歲才開始自主進食的寶寶,也無法保證不掉飯、不灑湯。
任何能力的養成都是需要不斷練習的,無論在哪個階段,我們都必須給孩子練習的機會。
不過,為了儘量降低孩子們吃飯時的破壞力,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
1歲以內的寶寶還沒有較強的手部控制能力,我們不用完全放手讓寶寶自己吃,可以每餐準備一些方便抓取的手指食物,讓寶寶有練習的機會即可。1歲之後可以慢慢放手讓寶寶嘗試,比如好抓握的飯糰、小餛飩、容易用勺子舀起的稠粥等,至於不容易舀的麵條、濃湯等食物,可以再餵一段時間再給寶寶嘗試。吃飯時做好防護工作,穿上罩衣、圍好圍兜,地上也可以鋪上一次性桌布,這樣可以減少飯後的清理工作。此外,在寶寶吃飯弄得一團糟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批評寶寶,冷處理即可,而在寶寶吃得很棒的時候,要及時表揚和鼓勵。
包括孩子在自主進食的過程中總會有一段時間的玩食物、扔食物,這是孩子們探索的一個過程,你會發現無論你怎麼制止,孩子總會繼續玩、繼續扔(因為他們正在好奇,東西為什麼都會掉到地上)。
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一段時間之後,扔食物的現象自然就慢慢減少了。
4、建立良好的就餐習慣,規律進食良好的就餐習慣,包括飯前洗手、坐餐椅、戴圍兜,吃飯不玩玩具、不看電視,這些並不是給孩子們的束縛,而是一種儀式感,它可以讓孩子們更專注於吃飯這件事,可以更好地去研究食物、品嘗食物。
如果吃飯的時候孩子到處奔跑,一會看電視,一會玩玩具,那他們的注意力必然不會在吃飯這件事上,自然也不會去體會食物的味道,只是想著趕緊填飽肚子而已。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寶寶就是不肯坐餐椅吃飯,一坐就哭怎麼辦?那就給他們一些積極的引導。比如說:寶寶你看,坐在餐椅上,就能看到桌子上的食物呢,還能看到窗外的小鳥在樹上找蟲子吃!寶寶坐在餐椅上,就和爸爸媽媽一樣高啦,像個小巨人~
總之,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們在強迫他做某件事,而是讓他覺得,這好像是個有趣的體驗,他自然也就願意去嘗試了。
另外,一旦給寶寶建立了就餐規矩,必須保證全家的一致執行,不能因為娃一哭鬧就開電視、拿手機、給玩具,因為一旦有機可乘,孩子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達到目的。
5、根據孩子的生活作息規律進食根據孩子的生活作息規律進食,是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用餐狀態的重要前提。
如果飯前給孩子吃太多零食,必然會影響吃飯的胃口,如果在孩子很困的狀態下用餐,也會影響孩子的進食狀態。
寶寶從6個月添加輔食開始到兩三歲的過程中,作息會不斷地變化,比如每天的小睡會從一天三次慢慢減少到一天一次,喝奶的次數也會逐漸減少,在這過程中,我們也應當不斷調整寶寶的吃飯時間。
比如在剛添加輔食時,一天只用吃一頓,一般安排在上午的時間,兩餐奶之間,並且選擇寶寶精神狀態好的時候進食。
一歲左右時,寶寶的飲食變成一天三頓,喝奶變成一天2-3次,我們也要注意控制好寶寶喝奶和吃飯的間隔時間。如果寶寶中午有小睡的習慣,則需要提前一點吃午餐的時間,以免寶寶吃飯的時候出現鬧覺的情況,影響進食狀態。
總之,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作息規律去安排吃飯時間,而不要單純地以我們自己的吃飯習慣來安排孩子的吃飯時間。
6、兩餐之間給孩子充分放電讓孩子擁有主動進食慾望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感受飢餓」。因為在餓的狀態下,人們會本能地進食。
不過,我想說的「感受飢餓」,並不是讓孩子餓一頓再吃,雖然「餓一頓」的方法即時有效,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在餐前充分運動,消耗卡路裡,同時減少零食攝入,是讓孩子「感受飢餓」的最佳方法。
運動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分泌,讓我們心情愉悅,同時又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腸胃蠕動,達到把胃騰空的狀態。在這個情況下進食,通常是最有食慾的。
比如你在健身之後,是不是也常常想吃點東西?
其實孩子不願意吃飯,很多時候,只是他們還沒那麼餓而已(千萬不要以我們大人的感覺去判斷孩子的狀態)~與其讓孩子餓一頓再吃,不如帶著他們多多放電吧,多運動多消耗,吃飯的時候也會更香!
7、面對挑食要有耐心,持續提供營養食物挑食是讓很多家長都比較頭疼的問題,但其實面對孩子挑食並沒有什麼靈丹妙藥,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耐心,持續提供。
有研究表明,寶寶通常需要嘗試8-12次才可能接受一種新食材。
然而事實上,可能我們嘗試個三四次最多五六次就會放棄了,覺得孩子不愛吃某樣食物,因此而給孩子貼上「挑食」的標籤。
其實,我並不認為孩子們是挑食的,他們只是有自己的偏好而已,對於他們喜歡的食物,他們很快就會接受,而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則需要反覆嘗試多次才能慢慢接受。
如果孩子不愛吃蔬菜,我們不用強迫他吃,只需要每一餐都為他準備不同花樣的蔬菜即可,比如水煮蔬菜、炒蔬菜、蔬菜粥、蔬菜餅等等(當然,其他食物也要有),即使孩子一口都不吃,也要持續提供。
只要有耐心,你就會發現,某天開始,孩子會願意嘗試一下,漸漸地,他就會慢慢接受了。當然,這一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家長需要做好心理準備,保持足夠的耐心,不強迫寶寶。
另外,家長也應當給孩子做好榜樣,如果家長自己都對某種食物表現出強烈的厭惡,那孩子也會很難接受。
8、製造新鮮感,讓吃飯更有趣吃貨的樂趣,往往都來自於對各種新鮮感的探索與嘗試。其實對孩子來說也是這樣,在吃飯這件事中不斷獲得新鮮感,會讓他們覺得吃飯更有趣。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買一些不同顏色、圖案的餐盤、碗勺,隔三差五地換著用,可以提高孩子們的食慾和自主進食的積極性。就像我們給自己買了好看的新杯子,會更願意喝水一樣。
時常變換食物的種類和烹飪方式,不僅新鮮感十足,而且還能讓孩子不挑食~比如孩子不喜歡吃青菜,那就切碎了做成青菜肉丸子,沒準就能吃得超香!
之前有次我朋友來我家玩,看到我給可樂做的花式輔食,她就說:要是我小時候能有這麼多好吃的,我肯定不挑食!
最後,偶爾變換一下用餐場所,比如去餐館吃飯、來一場野餐等等,也是讓孩子更願意自主吃飯的一種方式。最近因為疫情原因大家都居家大半個月了,有不少朋友就發動態說解封之後一定要去吃某某餐館,在家已經吃膩了,你看,連大人都做不到在家一直保持好胃口,我們又何必要求孩子去做到呢,所以,不如帶著孩子一起去體驗一些新鮮感吧~
最後這招是我目前用的比較多的。
因為可樂自主進食之後,大多情況下吃飯都還不錯,不過有時候也會鬧點小情緒,比如故意不吃某樣食物,不好好嚼飯等等,這些時候,我都會給他講繪本裡的一些內容。
比如《小雷歐》系列故事裡有一本《波比餓了》,是可樂非常愛看的,有時候可樂不好好吃飯,我就會模仿小雷歐的動作和聲音,說:「不可以挑食噢,挑食就不能長高高個子了!來,我們一人吃一口!「然後可樂就會饒有興趣地跟我一起模仿故事裡的雷歐和波比吃飯,模仿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飯就吃下去了。
還有可樂有時候不好好嚼飯,我就跟他說:「可樂肚子裡的小精靈們正在運食物到火車上呢,你可別把小精靈砸傷了,快把飯嚼一嚼!」(源自我跟可樂一起看的《肚子裡有個火車站》這本書)這招也是百試不爽,因為可樂深信自己的肚子裡有個小火車,也有一群小精靈~
每個小朋友都會有自己愛看的繪本故事,有時候用這些故事來引導寶寶好好吃飯,也是非常有用的!
以上這些就是我在培養可樂自主進食過程中的一些方法,我知道這些雖然聽起來簡單,真正實施起來並不會那麼順利,但最重要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一點耐心,熬過最艱難的時期,你就會收穫一個可以快樂進食的小吃貨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