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霜熬糖色正確方法(匠心香事鵝梨香)
2023-07-25 19:52:37 1
汗後鵝梨爽似冰,花身耐久老猶榮。
園翁指似還三笑,曾共翁身見太平。
梨,在古代很受重視。王禎《農書》中評價梨「上可供於歲貢,下可奉於盤珍",稱其為「百果之宗」。古時,梨不僅是美味的水果,古代醫家還把梨當做合藥的藥材,合香家們把梨當做制香的香料。
蘇軾的《與歐陽知晦四首》中提到用鵝梨合藥:「合藥須鵝梨,嶺外固無有,但得凡梨梢佳者,亦可用」。中醫學認為梨性涼,味甘,具有清肺化痰、生津止渴之功效,是合藥的「佳果」。
用梨調製薰香始於南唐,當時以鵝梨與沉香、檀香製作的帳中香是宮中的名香,五代十國《宮詞》中有描寫宮中製作帳中香的情形:
照夜珠懸直宿深,風簾不捲海棠陰。
法香方子新搜得,試取鵝梨注水沉。
「試取鵝梨注水沉」,說的是用鵝梨汁浸潤沉香隔水蒸製,或將沉香末放入掏去梨核的鵝梨中蒸製。
鵝梨香味的帳中香是南唐新創作出來香方,元宗時期,宮中就流行焚燒次香,在宮詞中能找到證據《宮詞》:「小殿龜頭向曉張,鵝梨帳底散芬芳。搜奇更薄江南產,昨日深宮宴內香」。
宮詞前兩句描寫,元宗李璟構建的小殿中鵝梨香四溢飄散,後兩句描寫宮中舉辦的「品香雅集」,在《十國春秋·南唐元宗紀》中詳細記載了此次雅集活動:
保大七年,召大臣、宗室赴內香宴。凡中國、外域名香以至,和合煎飲。佩戴粉囊共九十二種,皆江南所無也。
鵝梨帳中香以南唐李主所喜而出名,後世文人將其命名為「江南李主帳中香」,收入在各朝代的香學書籍中,明代周嘉冑的《香乘》中收錄了四首「江南李主帳中香」香方,其中兩首香方是以鵝梨蒸製沉香、檀香而成:
沉香末一兩、檀香末一錢、梨十枚,右以鵝梨刻去穰核,如甕子狀,入香末,仍將梨頂籤益,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勻,久窨可爇。
把鵝梨挖去內核,當做盛放香料的容器,入沉香末、檀香末,密封,隔水蒸軟,香梨去皮,攪拌均勻,製作香餅、香丸或陰乾做印香使用。
鵝梨是一種香味芬芳的梨,劉子翬《食鵝梨》:「北果初來珍重意,層層般紙透清香」,用鵝梨蒸製沉香、檀香,為合香中增添一絲果香,整體香韻幽遠清新。沉香、檀香的揮發性成分均有安神解鬱之功,參禪、休憩時均適合焚用帳中香。
在古香方中還有一首「江南李主煎沉香」,以沉香、蘇合油、鵝梨製作,其制香方法與帳中香大同小異:
沉香㕮咀( 搗碎或銼末 )、蘇合香油各不拘多少,右每以沉香一兩,用鵝梨十枚,細研取汁,銀石器盛之入甑蒸數次,以稀為度。或削沉香作屑,長半寸許,銳其一端,叢刺梨中,炊一飯時,梨熟乃出之。
此香從製作方法與用料都可歸入帳中香的系統,將鵝梨汁清而甜的香芬浸到沉香中,產生的的混合香型徘徊在夜帳之中,令人眷顧留戀。《宮詞》曰:「帳中別有留眷法,爇取鵝梨一穗斜」。
用「睡鴨」香爐燻焚帳中香,是古時流行的做法。黃庭堅《有惠江南帳中香戲答六言》:「欲雨鳴鳩日永,下帷睡鴨春閒」;《元宮詞》:「金鴨燒殘午夜香,內家初試越羅裳」,金鴨、睡鴨即鴨子造型的香爐,鴨形香爐憨態可掬,讓增添幾分柔情,可為居室、帳幃中使用可增添幾分柔情。
南唐宮中的帳中香傳入民間後,在宋代非常流行,文人常依方調製「李主帳中香」送人。帳中香的製作方法也影響了宋人合香,在宋人合香時,常用鵝梨汁蒸製諸香,或以鵝梨汁為劑調和諸香製作香餅、香丸。模擬蘭花香味的「蘭蕊香」,用把鵝梨汁當做賦形劑調和諸香:
棧香三錢、檀香三錢、乳香二錢、丁香三十枚、麝香五分,右為末,以蒸鵝梨汁和作餅子,窨幹,燒如常法。
模擬桂花香味的「木犀香」,用鵝梨汁炮製降真香(鵝梨汁浸潤降真香):
降真一兩、檀香一錢(另為末作纏)臘茶半胯(碎),右以紗囊盛降真香置磁器內,用新淨器盛鵝梨汁浸二宿,及茶浸,候軟透去茶不用,拌檀窨燒。
擬花香方中使用鵝梨可增添香的清甜之氣,這樣調製出的薰香,更接近花香的清幽之韻。除了梨中的鵝梨常用於調香,沙梨、雪梨也有調香的記載,周嘉冑《香乘》記載廬陵香「用沙梨十枚切片研絞取汁,浸潤紫檀香」,內府龍涎香使用雪梨膏為塑形劑調和諸香製作香餅子:
沉香、檀香、乳香、丁香、甘松、零陵香、丁香皮、白芷各等分,龍腦、麝香各少許,右為細末,熱湯化雪梨膏,和作小餅脫花,燒如常法。
日常燻焚沉香、檀香時,如果沒時間合制,可以把沉香、檀香、降真香剉如豆大,以花露浸透或用梨汁、榠楂汁浸蒸之,讓酷烈的香氣變得柔和溫雅。入爐小爇,清潤可喜。
古人除了取梨汁蒸,梨滓、梨皮也是制香的材料,《陳氏香譜》「四和香」條中載「香橙皮、荔枝殼、榠揸核、梨滓或甘蔗滓,等分為末,名小四和」,元人《墨娥小錄》中也有類似的香方「四葉餅子香」,以梨皮與荔枝殼、松子殼等材料製作:
荔枝殼、松子殼、梨皮、甘蔗楂,右各等分,為細末,梨汁和,丸小雞頭大,捻作餅子,或搓如粗燈草大,陰乾,燒,妙。加降真屑、檀末同碾,尤佳。
以果皮、果核為材料製作的香,也叫「窮四和」、「山林四和」,陸遊《閒中頗自適戲書示客》:「烹野八珍邀父老,燒窮四和伴兒童」,中的窮四和即此類型的薰香。
山林四和香所用材料雖然不起眼,但文人對其評價頗高,陳鬱《藏一話腴》中說:「香有富貴四和,不若臺閣四和,臺閣四和不若山林四和」,方以智《物理小識》「焚香法」條中有詩言:
窮六和香宜土屋,瓦爐茶餅晝夜足。
木根野火曝三伏,山人不羨龍涎福。
詩中的窮六和香,與山林四和香屬同類型的香,在山林四和香的基礎上曾經兩味材料就是窮六和香:「荔枝殼、甘蔗滓、幹柏葉、黃連和焚,又加松球、棗核、梨核皆妙」。
「山人不羨龍涎福」,熱愛自然的文人,對造價昂貴的高檔龍涎香並不是很認同,認為窮六和香自然的山林氣息,與心懷山林之志文人的心性相合,也最能彰顯自然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