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縮式遮陽傘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19:42:06 1
專利名稱:伸縮式遮陽傘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創作系關於一種遮陽傘,尤指一種用於戶外的落地式大型遮陽傘。
背景技術:
用於戶外的落地式大型遮陽傘具有一主杆,主杆的頂端固設一上銜接件,並且於 主杆上且位於上銜接件下方一距離滑動地設置一下銜接件,上銜接件外周緣可樞轉地環設 複數傘骨,下銜接件外周緣可樞轉地環設複數支撐杆,且各支撐杆的另一端與對應的傘骨 樞接,當下銜接件位移靠近上銜接件時,各支撐杆將各傘骨撐開呈放射狀,當下銜接件位移 遠離上銜接件時,各支撐杆連動各傘骨靠攏主杆收折。由於這種大型遮陽傘的重量較重,因此會在主杆上另外設計機構用來開傘與收 傘,較常見的就是在主杆上設置一卷線器,卷線器包括平行主杆直徑方向樞設的一轉軸,且 轉軸與外露於主杆外的一握把固接,轉軸提供一拉繩的一末端固定,且拉繩的另一末端朝 上由主杆的頂端繞過一滾輪穿出,再向下延伸的與下銜接件固接,當以握把轉動轉軸時,會 使拉繩逐漸的纏繞於轉軸上,縮短拉繩延伸出轉軸外的長度,而拉動下銜接件上升,改變下 銜接件與上銜接件的間距,當上銜接件與下銜接件間的間距縮短能使支撐杆將各傘骨同時 撐開成放射狀,利用各傘骨成放射狀可將傘布撐開,若要將遮陽傘收折就將轉軸反轉釋放 拉繩使下銜接件下降,各傘骨與各支撐杆就能朝靠攏主杆的方向收折。上述這種傳統設計的伸縮式遮陽傘開傘時,必須對抗下銜接件、複數支撐杆與復 數傘骨的重量,開傘要耗費較多的力氣,因此才會設計有卷線器利用卷繞拉繩的方式拉動 下銜接件,而利用卷線器開傘的設計時雖然會較省力,但其收傘與開傘的速度都相當慢,因 此若遇到緊急需要開傘的狀況(如突然的傾盆大雨),較慢的開傘速度將可能讓令使用者 淋溼。因此有需要一種開傘時省力與省時之大型遮陽傘。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此需求,本創作提供一種伸縮式遮陽傘,遮陽傘包括一外管,外管包括沿垂 直地面的一第一軸向隔開一第一端部與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在第一軸向的位置高於第二 端部,且外管有從第一端部沿第一軸向延伸至第二端部的一縱孔,外管外周面設沿垂直於 第一軸向的徑向延伸至縱孔的一限位槽孔、一第一定位孔及一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及 第二定位孔各沿一第一軸向環繞其圓周方向與限位槽孔隔開,限位槽孔包括沿第一軸向隔 開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沿第一軸向隔開,且第一定位孔在第 一軸向的高度高於第二定位孔,外管的縱孔內可沿第一軸向滑動的套設一內管,內管包括 沿第一軸向隔開位於外管縱孔外的一上端與位於外管縱孔內的一下端,內管有一內孔,且 內管下端包括由外表面沿徑向延伸至內孔的一透孔,內管可沿第一軸向相對外管在一上方 位置與一下方位置間位移,且當內管位於上方位置時沿第一軸向伸出外管的長度較下方位 置時長,透孔中可滑動的設置一定位鈕,定位鈕的一端由透孔穿出內管凸出於外周面,定位
5鈕可沿垂直第一軸向在凸出內管外周面的伸出位置與往內孔內縮的內縮位置間位移,當內 管位於上方位置時,定位鈕與第一定位孔對齊,當內管位於下方位置時,定位鈕與第二定位 孔對齊,內管的上端固設一上銜接件,且上銜接件與內管一起移動,上銜接件與複數傘骨的 一端樞接,外管上固設一下銜接件,下銜接件沿第一軸向與限位槽孔隔開且位於限位槽孔 上方,下銜接件上與複數支撐杆的一端樞接,且各支撐杆另一端樞接於其中一傘骨上,外管 上可沿第一軸向滑動地套設一套管,套管有一外周圍面及一通孔,套管包括由外周圍面延 徑向伸至通孔的一缺口,且套管包括由外周圍面沿徑向延伸至通孔的一穿孔,穿孔在環繞 第一軸向的圓周方向與缺口相隔,穿孔與限位槽孔對齊,且位於限位槽孔在第一軸向的長 度範圍內,定位鈕位於缺口的範圍內,套管以一連動件穿過穿孔及外管的限位槽孔與內管 結合,使內管和套管沿第一軸向位移受限於連動件在限位槽孔沿第一軸向的長度範圍內的 位移。當內管位於上方位置且定位鈕位於伸出位置時,定位鈕與第一定位孔卡合,各傘骨與 各支撐杆往外管靠攏,遮陽傘保持在收折狀態,將定位鈕由伸出位置移動至內縮位置後,定 位鈕可脫離第一定位孔,而可將內管由上方位置移動至下方位置,且內管位於下方位置後, 定位鈕與第二定位孔對齊,而可由內縮位置位移至伸出位置與第二定位孔卡合,各支撐杆 驅使各傘骨樞轉遠離外管,使遮陽傘保持在撐開狀態;當遮陽傘撐開後,將定位鈕由伸出位置移動至內縮位置後,定位鈕可脫離第二定 位孔,而可將內管由下方位置位移置上方位置,內管位於上方位置後,各支撐杆連動其中一 傘骨往外管靠攏,定位鈕與第一定位孔對齊,使定位鈕可由內縮位置位移置伸出位置與第 一定位孔卡合,遮陽傘保持在收折狀態。本創作藉由上述的結構特徵,使得上銜接件、各傘骨與內管的重力方向與開傘的 操作方向相同,而能利用上述各組件的重量輔助達到省力效果,並且滑動式的開傘、收傘設 計能夠快速的將遮陽傘撐開或收折。
10控制裝置20外管21縱孔[0025]22第一端部24第二端部26限位槽孔[0026]28第一端30Λ-Λ- ~·上山 弟J而32第一定位孔[0027]34第二定位孔36固定孔40內管[0028]42上端44下端46內孔[0029]48凹槽50結合孔52透孔[0030]53連動孔54彈性件56定位鈕[0031]58上銜接件60上銜接本體61結合組件[0032]62連接槽64頸部66樞杆[0033]68上蓋70傘骨72鉤狀端[0034]74螺絲76下銜接件78下銜接本體[0035]80樞槽82軸杆84下蓋[0036]86套合部88定位組件90固定組件[0037]92支撐杆93弟 犧94第二端[0038]96套管98底端99通孔[0039]100頂端102 缺口104第一壁[0040]106第二壁108結合塊110外周圍面[0041]112穿孔114凸緣116凹部[0042]118卡塊120連動件122彈簧[0043]124第一結合端126第二結合端128軸套[0044]130上端部132下端部133容置空間[0045]134上大徑段135凹部136下大徑段[0046]137嵌塊138內凸塊139內表面[0047]140抵壓塊142推移面143脫離端[0048]144抵壓面146側面148卡塊[0049]150側壁152蓋體154套孔[0050]155延伸部156鎖孔157軌道[0051]158鎖固組件159凹口X第一軸向[0052]Y第二軸向Z第三軸向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有圖式系僅便於解釋本創作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較佳實施例之 組件的數目、位置、關係、及尺寸之延伸將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教導後相關之 變化實施屬於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教導後,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 及類似要求之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變亦屬業界技能。在不同圖式中系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組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第 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後」、「內」、「外」、「端」、「部」、「段」、「水平」、「垂直」、 「向內」、「向外」、「寬度」、「長度」、「區〃、「周圍〃、「側"、」徑向」、」軸向」等等及類似 用語系僅便於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於幫助描述本創作而已。[0055]本創作的遮陽傘是一種用於戶外的落地式大型遮陽傘,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 例,遮陽傘包括一外管20,外管20包括沿垂直地面的一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端部22與 一第二端部24,第一端部22在第一軸向X的位置高於第二端部24,且外管20包括從第一 端部22沿第一軸向X延伸至第二端部24的一縱孔21,外管20包括從外表面沿垂直於第 一軸向X的徑向貫穿至縱孔21的一細長限位槽孔26,限位槽孔26有沿第一軸向X的一長 度,且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端28與一第二端30。又外管20外表面上設沿徑向 貫穿至縱孔21的一第一定位孔32與一第二定位孔34,第一定位孔32沿第一軸向X的位置 高於第二第位孔34,第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位孔34各沿著環繞第一軸向X的一圓周方向 與限位槽孔26隔開一角度(在圖式所示的最佳實施例為180。),第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 位孔34各沿垂直於第一軸向X的一第二軸向Y與限位槽孔26隔開,依據圖式所示的最佳 實施例,第一定位孔32沿第一軸向X的位置高於限位槽孔26的第一端28,第二定位孔34 沿第一軸向X的位置高於限位槽孔26第二端30。外管20外表面且位於第一定位孔32上 方設沿徑向貫穿至縱孔21的二固定孔36,各固定孔36沿環繞第一軸向X的圓周方向與限 位槽孔26及第一、第二固定孔32、34隔開一角度,(在圖式所示的最佳實施例中為90。), 二固定孔36是沿垂直於第一和第二軸向X、Y的一第三軸向Z隔開且對齊。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遮陽傘進一步包括可沿第一軸向X滑動地套設於外 管20之縱孔21內的一內管40,內管40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上端42與一下端44, 內管40內有從上端42沿第一軸向X延伸至下端44的一內孔46,內管40的外表面朝內孔 46形成二凹槽48,二凹槽48底壁沿內管40的直徑方向隔開,依據圖式所示的最佳實施例, 二凹槽48沿第三軸向Z隔開,並且各凹槽48沿第一軸向X從內管40上端42延伸至內管 40下端44,內管40下端44包括從外表面沿徑向貫穿至內孔46的一透孔52與一連動孔 53 (參閱圖5),透孔52及連動孔53各沿環繞第一軸向X的圓周方向與二凹槽48相隔一角 度,(在圖式所示的最佳實施例中為90。),透孔52與連動孔53沿第二軸向Y隔開且對齊。 內管40上端42且位於各凹槽48的底壁設有貫穿至內孔46的二結合孔50,二結合孔50沿 第三軸向Z對齊。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內管40的內孔46內設置一定位鈕56,定位鈕56可 移動地套設在透孔52內,且一部分由透孔52穿出內杆40外周面,一彈性件54的一端抵靠 於內孔46的內表面,另一端與定位鈕56結合,定位鈕56受彈性件54彈性保持在一部分穿 出內管40外表面的一伸出位置上,且當定位鈕56凸出的部分受抵壓後能朝內孔46沿垂直 第一軸向X (最佳實施例是沿第二軸向Y)位移至一內縮位置。內管40套設於外管20的縱孔21內後,內管40上端42位於外管20第一端部22 之外,下端44位於縱孔21內,各固定孔36對齊內管40的其中一凹槽48,定位鈕56面向第 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位孔34的其中一者,連動孔53面向限位槽孔26,且位於限位槽孔26 沿第一軸向X的長度範圍內。內管40能沿第一軸向X相對外管20在一上方位置(如圖1、 4、5所示)與一下方位置(如圖12至14所示)間滑動,當內管40位於上方位置時伸出外 管20沿第一軸向X的長度大於位於下方位置時,並且無論內管40位於上方位置或下方位 置,連動孔53都位於限位槽孔26沿第一軸向X的長度範圍內。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遮陽傘進一步包括固設在內管40上端42的一上銜 接件58,上銜接件58包括一上銜接本體60,上銜接本體60的外周緣繞第一軸向X的等間隔環設複數連接槽62,各連接槽62內分別設置一樞杆66,上銜接本體60的下表面沿第一 軸向X設一頸部64,上銜接本體60的頸部64用來與內管40上端42結合,以二結合組件 61 (在最佳實施例中為螺絲)由頸部64外側分別鎖入結合孔50內,使上銜接本體60固設 於內管40的上端42,而能與內管40 —起在上方位置與下方位置間移動。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遮陽傘進一步包括複數傘骨70,各傘骨70有一鉤狀 端72,且傘骨70的數量與連接槽62相同,每一傘骨70分別嵌入對應的連接槽62內,並且 各傘骨70的鉤狀端72分別樞設於對應的樞杆66上,使各傘骨70可樞轉地環設於上銜接 件本體60。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上銜接裝置58進一步包括固設於上銜接本體60 上方的一上蓋68,以複數螺絲74由上蓋68外鎖入上銜接本體60內將之固定,上蓋68將各 連接槽62的上端封閉,以阻止各傘骨70脫離樞杆66,並且各傘骨70能繞樞杆66中心軸線 樞轉,使複數傘骨70遠離內管40展開成放射狀(圖14),或朝內管40靠攏收折(圖1)。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遮陽傘進一步包括固設在外管20上的一下銜接件 76,下銜接件76具有一下銜接本體78,下銜接本體78外周緣繞第一軸向X等間隔環設複數 樞槽80,各樞槽80內固設一軸杆82。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遮陽傘進一步包括複數支撐杆92,支撐杆92及樞槽 80的數量與傘骨70相同,各支撐杆92有第一及第二端93、94,各支撐杆92的第二端94分 別嵌合於對應的樞槽80內樞接對應的軸杆82,又各支撐杆92的第一端93樞接其中一傘骨 70的約中段處(如圖1所示)。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下銜接件76更進一步包括固設於下銜接本體78的 一下蓋84,下蓋84有一套合部86,下蓋84藉複數固定組件90固設在下銜接本體78,下蓋 84將各樞槽80的下端封閉,使支撐杆92的第二端94無法脫離軸杆82,下銜接件76的套合 部86以二定位組件88 (在最佳實施例中為螺絲)由外側鎖入第一段22定位孔36內,將下 銜接件76固設於外管20上,且各定位組件88的末端分別位於凹槽48內(如圖4所示), 使各定位組件88容許內管40相對外管20沿第一軸向X在上下位置之間的位移。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遮陽傘進一步包括一控制裝置10,控制裝置10具有 可滑動地套設在外管20上的一套管96,套管96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底端98與一頂 端100,套管96包括沿第一軸向X從底端98延伸至頂端100的一通孔99,套管96具有一 外周圍面110,一缺口 102從底端98沿第一軸向X朝頂端100延伸但與頂端100相隔,亦 及缺口 102沿第一軸向X的長度略小於套管96沿第一軸向X的長度,缺口 102包括沿環繞 第一軸向X的圓周方向隔開一角度(在最佳實施例中為120。)的一第一壁104與一第二 壁106,套管96的底端98在外周圍面110上凸設內具螺孔的複數結合塊108,且套管96設 由外周圍面110徑向延伸至通孔99的一穿孔112,穿孔112在環繞第一軸向X的圓周方向 與缺口 102相隔,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穿孔112是沿第二軸向Y設置,套管96的頂 端100設一凸緣114,凸緣114下表面設一凹部116,凹部116是環繞第一軸向X的弧形槽 所構成(凹部116的二端面沿環繞第一軸X的圓周方向相隔約230。),凹部116的一端的 表面由其底面沿第一軸向X凸伸的形成一扣塊118 (圖1與6所示),凹部116缺口 102沿 第一軸向X相隔。套管96以通孔99可滑動地套設在外管20上,套管96的穿孔112位於限位槽孔 26範圍內且與之對齊,外管20的第一定位孔32、第二定位孔34以及內管40上的定位鈕56位於缺口 102的範圍內,外管20位於套管96與內管40之間,套管96以一連動件120(在 圖式所示的最佳實施例中是一螺絲)由套管96的外周圍面110通過穿孔112、限位槽孔26 而鎖入內管40的連動孔53內,使套管96與內管40結合而能沿第一軸向X同步移動,並且 因連動件120穿過限位槽孔26,故內管40、上銜接件58與套管96在受限於限位槽孔26的 長度範圍內的上方位置(如圖1、4、5所示)與下方位置(如圖12、13、14所示)間移動。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控制裝置10進一步包括樞設在套管96上的一軸套 128,軸套128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上端部130與一下端部132,並且軸套128包括 沿第一軸向X從上端部130沿伸至下端部132的一容置空間133,容置空間133包括位於 上端部130的一上大徑段134以及位於下端部132且沿第一軸向X與上端130相隔的一下 大徑段136,上大徑段134內表面的凸設一嵌塊137,軸套128的容置空間133內表面且靠 近下大徑段136設一內凸塊138,內凸塊138包括一圓弧形的內表面139,內表面139的內 徑略大於套管96外周圍面110的外徑,內凸塊138的內表面139包括沿環繞第一軸向X的 圓周方向相隔的複數凹部135,且內凸塊138的下表面沿容置空間133的內表面凸設一卡 塊148,卡塊148包括由容置空間133內表面徑向延伸的一側壁150,容置空間133的內表 面靠近上大徑段134凸設一抵壓塊140,抵壓塊140包括一推移面142、一抵壓面144與一 側面146,側面146系垂直於第一軸向X,抵壓面144為與側面146連接且沿環繞第一軸向X 的圓周方向延伸的一圓弧面,且抵壓面144的內徑約等於套管96之外周圍面110的外徑, 抵壓面144的中心軸線與容置空間133內表面的中心軸向重迭,推移面142連接在抵壓面 144與容置空間133的內表面間,且推移面142至容置空間133內表面之距離朝遠離抵壓面 144的一端逐漸減少,使推移面142的形成相對內表面139具有連續變化厚度的傾斜面,抵 壓面144有與容置空間133內表面切齊的一脫離端143 (指抵壓面144遠離推移面142的 末端)O將軸套128套設於套管96時,套管96的凸緣114嵌入上大徑段134內,各結合塊 108由軸套128的凹部135通過內凸塊138,使結合塊108位於內凸塊138的下表面下方, 內凸塊138的內表面139抵靠在套管96之外周圍面110,軸套128能以套管96的中心軸線 為軸心樞轉,抵壓塊140與卡塊148位於缺口 102範圍內,且抵壓塊140的側面146面向缺 口 102第一壁104,卡塊148的側壁150面向缺口 102第二壁106,內管40上的定位鈕56 在第一軸向X的高度與抵壓塊140在第一軸向X的高度相同,嵌塊137位於套管96的凹部 116範圍內,且凹部116與上大徑段134共同形成提供一彈簧122容置的一空間,依據圖式 所示的較佳實施例彈簧122是由拉伸彈簧構成,且彈簧122包括一第一結合端124與一第 二結合端126,第一端124與嵌塊137扣合,第二端126與扣塊118扣合(如圖6所示),使 軸套128繞第一軸向X的樞轉受彈簧122彈性定位,缺口 102配合側面146及側壁150提供 軸套128在其範圍內繞第一軸軸向X的一釋放位置(如圖7和8所示)與一按壓位置(如 圖10、11所示)間樞轉,且彈簧122將軸套128偏置在釋放位置。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控制裝置10進一步包括一蓋體152,蓋體152包括 貫穿上、下表面的一套孔154,並且蓋體152包括在套孔154周圍的複數鎖孔156,蓋體152 的上表面沿第一軸向X凸設一延伸部155,且延伸部155上表面設二凹口 159以及一軌道 157,蓋體152系容置於下大徑段136內,各鎖孔156分別與結合塊108對齊,軌道157與缺 口 102對齊,延伸部155穿入容置空間133內,利用複數鎖固組件158穿過蓋體152鎖入套管96內,藉此將軸套128可樞轉地置於套管96與蓋體152間,使軸套128不會沿第一軸向 X脫離套管96,軸套128的卡塊148位於軌道157內,軌道157提供軸套128在釋放位置與 按壓位置之間樞轉時卡塊148活動的空間。為了方便說明,假設遮陽傘為收折狀態,在收折狀態下內管40位於的一上方位 置,上銜接件58的上表面與下銜接件76的下表面沿第一軸向X隔開一距離Ll (如圖4所 示),定位鈕56與第一定位孔32卡合(如圖5所示),連動件120位於限位槽孔26的第一 端28 (如圖5所示),控制裝置10的軸套128之抵壓塊140之脫離端143與定位鈕56對 齊,軸套128位於釋放位置(如圖7所示),抵壓塊140的側面146抵靠於缺口 102第一壁 104上(如圖7所示),本創作的遮陽傘之下銜接件76因固定於外管20上因而不會移動, 當內管40位於上方位置時,上銜接件58與下銜接件76之間的距離Ll將使各傘骨70與各 支撐杆92向外管20靠攏形成收折狀態,在收折狀態下遮陽傘的沿第一軸向X的總長度是 最長的狀態。當要開啟遮陽傘時,需先操作軸套128繞第一軸向X由釋放位置(如圖5至8所 示)樞轉至按壓位置(如圖9至11所示),在樞轉地過程中抵壓塊140的推移面142推動 定位鈕56沿垂直第一軸向X的方向由伸出位置位移至內縮位置,當軸套128位於按壓位置 時,抵壓面144與定位鈕56對齊,定位鈕56位於可與第一定位孔32脫離的內縮位置(如 圖9至11所示),依據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定位鈕56的末端為圓弧面,因此當定位鈕 56位移至內縮位置時,其末端的圓弧面約與第一定位孔32切齊之位置,若第一定位孔32與 定位鈕56沿第一軸向X位移錯開時,第一定位孔32的內表面就能推動定位鈕56更進一步 與之脫離,並且當軸套128位於按壓位置時,卡塊148的側壁150抵靠於缺口 102的第二壁 106上(如圖11所示)。當將軸套128樞轉至按壓位置後,就能夠拉動控制裝置10帶動內管40、上銜接件 58與複數傘骨70的一端沿第一軸向X由上方位置(如圖4、5、9所示)向下位移至下方位 置(如圖12至14所示),且移動的第一時間定位鈕56弧面形的末端受到第一定位孔32的 內表面抵壓而更進一步內縮,使定位鈕56完全脫離第一定位孔32 (定位鈕56的末端抵靠 在外管20的縱孔21內表面)使內管40由上方位置(圖1、4、5所示)位移至下方位置(如 圖12至14所示)。內管40位於下方位置時,上銜接件58頂面與下銜接件76頂面的一長度L2小於 位於內管40上方位置時的長度Ll (如圖12所示),各支撐杆92繞軸杆82中心軸旋轉撐 開呈放射狀,並且連動各傘骨70繞樞杆66中心軸旋轉撐開成放射狀,當內管40位於下方 位置時,定位鈕56與第二定位孔34定位(如圖9假想線所示),當放開軸套128後,彈簧 122將會使軸套128繞第一軸向X由按壓位置樞轉復位至釋放位置,使軸套128的抵壓塊 140之脫離端143與定位鈕56對齊,定位鈕56由彈性件54抵壓穿入第二定位孔34內卡合 (如圖13所示),內管40因而被定位於下方位置上,將遮陽傘保持在撐開的狀態(如圖14 所示)。如果要將撐開狀態的遮陽傘收折,則操作軸套128繞第一軸向X由釋放位置樞轉 至按壓位置,使定位鈕56沿第二軸向Y位移內縮至能脫離第二定位孔34的位置上,就能進 一步操作推動內管40、上銜接件58與複數傘骨70由下方位置往上方位置移動,就能使遮陽 傘再次回復至圖1所示的收折狀態,再放開軸套128使之回復至釋放位置,定位鈕56將會
11再次嵌入第一定位孔32內,使本創作的遮陽傘固定於收折狀態。本創作的遮陽傘利用將軸套128繞第一軸向X由釋放位置樞轉至按壓位置,使定 位鈕56脫離二定位孔32、34,並且以控制裝置10能拉動內管40在上方位置與下方位置移 動,配合固定於外管20上的下銜接件76與固定於內管40的上銜接件58的間距(Li、L2) 之改變,達到收傘(圖1)與開傘(圖14)的目的,這樣的設計使得遮陽傘開傘時是將控制 裝置10、內管40、上銜接件58與各傘骨70 —起沿第一軸向X向下拉動,各組件本身的重量 與開傘的運動方向相同,因而能利用各組件的重力輔助開傘,並且滑動式操作設計能夠快 速的撐開或收折遮陽傘,使得本創作的遮陽傘同時具有省力與快速撐開的優點,且本創作 的遮陽傘收傘也具有速度快的優點(但較開傘費力)。本發明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許多延伸和變 化將是顯而易知者。舉例言之,二定位孔32、34可設置在與限位槽孔26同一側且位於不同 的高度位置上,且只要限位槽孔26不位於二定位孔32、34間,二定位孔32、34仍然具有將 內管40定位於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的功能。另外控制裝置10可不設軸套128,用來在第 一軸向X上定位軸套128的蓋體152及套管96的各結合塊108也是可以移除的,控制裝置 10在沒有軸套128的狀態下,定位鈕56是外露在套管96外,使用者能夠直接按壓定位鈕 56的末端使之沿第二軸向Y位移內縮,同樣能夠使定位鈕56脫離第一定位孔32或第二定 位孔34,進而能夠調整內管40沿第一軸向X在上方位置與下方位置間位移。另外,套管96 的缺口 102並非一定要貫穿至底端98,當缺口 102設置在頂端100與底端98之間,且與頂 端100、底端98相隔時,在安裝套管96時需要將定位鈕56移動至內縮位置。其它本創作之 組件簡易的形狀、尺寸或數量的變化,諸如此類簡易的變化實施,皆屬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 的保護範疇。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創作可在未脫離本創作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形式來 實施,且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 而非限制。本創作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 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之內。
1權利要求一種伸縮式遮陽傘,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外管(20),外管(20)包括沿垂直地面的一第一軸向(X)隔開一第一端部(22)與一第二端部(24),第一端部(22)在第一軸向(X)的位置高於第二端部(24),且外管(20)有從第一端部(22)沿第一軸向(X)延伸至第二端部(24)的一縱孔(21),外管(20)外周面設沿垂直於第一軸向(X)的徑向延伸至縱孔(21)的一限位槽孔(26)、一第一定位孔(32)及一第二定位孔(34),第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位孔(34)各沿一第一軸向(X)環繞其圓周方向與限位槽孔(26)隔開,限位槽孔(26)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端(28)與一第二端(30),第一定位孔(32)與第二定位孔(34)沿第一軸向(X)隔開,且第一定位孔(32)在第一軸向(X)的高度高於第二定位孔(34);一內管(40),可沿第一軸向(X)滑動地套設在外管(20)的縱孔(21)內,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位於外管(20)縱孔(21)外的一上端(42)與位於外管(20)縱孔(21)內的一下端(44),內管(40)有一內孔(46),且內管(40)下端(44)包括由外表面沿徑向延伸至內孔(46)的一透孔(52),內管(40)可沿第一軸向(X)相對外管(20)在一上方位置與一下方位置間位移,且當內管(40)位於上方位置時沿第一軸向(X)伸出外管(20)的長度較下方位置時長;一定位鈕(56),可移動地設在內管(40)的透孔(52)中,定位鈕(56)的一端由透孔(52)穿出內管(40)凸出於外周面,定位鈕(56)可沿垂直第一軸向(X)在凸出內管(40)外周面的伸出位置與往內孔(46)內縮的內縮位置間位移,當內管(40)位於上方位置時,定位鈕(56)與第一定位孔(32)對齊,當內管(40)位於下方位置時,定位鈕(56)與第二定位孔(34)對齊;一上銜接件(58),固設於內管(40)的上端(42)而與內管(40)一起移動;複數傘骨(70),各傘骨(70)的一端與上銜接件(58)樞接;一下銜接件(76),固設於外管(20)上,沿第一軸向(X)與限位槽孔(26)隔開且位於限位槽孔(26)上方;複數支撐杆(92),各支撐杆(92)的一端與下銜接件(76)樞接,各支撐杆(92)的另一端樞接於其中一傘骨(70)上;一套管(96),可沿第一軸向(X)滑動地套設於外管(20)上,套管(96)有一外周圍面(110)及一通孔(99),套管(96)包括由外周圍面(110)延徑向伸至通孔(99)的一缺口(102),且套管(96)包括由外周圍面(110)沿徑向延伸至通孔(99)的一穿孔(112),穿孔(112)在環繞第一軸向(X)的圓周方向與缺口(102)相隔,穿孔(112)與限位槽孔(26)對齊,且位於限位槽孔(26)在第一軸向(X)的長度範圍內,定位鈕(56)位於缺口(102)的範圍內;一連動件(120),穿過套管(96)的穿孔(112)及外管(20)限位槽孔(26)與內管(40)結合,使內管(40)和套管(96)沿第一軸向(X)位移受限於連動件(120)在限位槽孔(26)沿第一軸向(X)的長度範圍內的位移;當內管(40)位於上方位置且定位鈕(56)位於伸出位置時,定位鈕(56)與第一定位孔(32)卡合,各傘骨(70)與各支撐杆(92)往外管(20)靠攏,遮陽傘保持在收折狀態,將定位鈕(56)由伸出位置移動至內縮位置後,定位鈕(56)可脫離第一定位孔(32),而可將內管(40)由上方位置移動至下方位置,且內管(40)位於下方位置後,定位鈕(56)與第二定位孔(34)對齊,而可由內縮位置位移至伸出位置與第二定位孔(34)卡合,各支撐杆(92)驅使各傘骨(70)樞轉遠離外管(20),使遮陽傘保持在撐開狀態;當遮陽傘撐開後,將定位鈕(56)由伸出位置移動至內縮位置後,定位鈕(56)可脫離第二定位孔(34),而可將內管(40)由下方位置位移置上方位置,內管(40)位於上方位置後,各支撐杆(92)連動其中一傘骨(70)往外管(20)靠攏,定位鈕(56)與第一定位孔(32)對齊,使定位鈕(56)可由內縮位置位移置伸出位置與第一定位孔(32)卡合,遮陽傘保持在收折狀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遮陽傘,其特徵在於,其中第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位 孔(34)各沿垂直於第一軸向⑴的一第二軸向⑴與限位槽孔(26)隔開。
3.如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縮式遮陽傘,其特徵在於,其中遮陽傘進一步包括可繞 第一軸向(X)樞轉地套設在套管(96)上之一軸套(128),軸套(128)具有沿第一軸向(X) 隔開的一上端部(130)與一下端部(132),且軸套(128)沿第一軸向(X)貫穿上、下表面設 一容置空間(133),容置空間(133)包括位 於上端部(130)的一上大徑段(134)及位於下端 部(132)的一下大徑段(136),容置空間(133)內表面且靠近上大徑段(134)設一抵壓塊 (140),套管(96)系可繞第一軸向(X)樞轉地套設在容置空間(133)內,抵壓塊(140)位於 缺口(102)的範圍內,軸套(128)可繞第一軸向(X)在頂抵定位鈕(56)的按壓位置與不頂 抵定位鈕(56)的釋放位置間樞轉;當軸套(128)位於釋放位置時,抵壓塊(140)與定位鈕(56)環繞第一軸向(X)隔開一 角度,定位鈕(56)位於伸出位置;當軸套(128)位於按壓位置時,抵壓塊推動定位鈕(56)由伸出位置移動至內縮位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伸縮式遮陽傘,其特徵在於,其中軸套(128)的容置空間 (133)內表面且靠近下大徑段(136)設一內凸塊(138),內凸塊(138)有一圓弧形的內表面 (139),內表面(139)的內徑略大於套管(96)外周圍面(110)的外徑,抵壓塊(140)包括 一推移面(142)、一抵壓面(144)與一側面(146),側面(146)系垂直於第一軸向(X),抵壓 面(144)為與側面(146)連接且環繞第一軸向(X)的圓周方向延伸的一圓弧面,且抵壓面 (144)的內徑約等於套管(96)之外周圍面(110)的外徑,抵壓面(144)的中心軸線與容置 空間(133)內表面的中心軸向重迭,推移面(142)連接在抵壓面(144)與容置空間(133)的 內表面間,且推移面142至容置空間133內表面之距離朝遠離抵壓面144的一端逐漸減少, 使推移面(142)的形成相對內表面(139)具有連續變化厚度的傾斜面,並且推移面(142) 在遠離抵壓面(144)的尾端有與容置空間(133)內壁相切的一脫離端(143),當軸套(128) 位於釋放位置時,脫離端(143)與定位鈕(56)對齊,定位鈕(56)可移動至伸出位置,當軸 套(128)由釋放位置樞轉至按壓位置時,定位鈕(56)受推移面(142)抵壓而沿垂直第一軸 向(X)由伸出位置位移至內縮位置,且當軸套(128)位於按壓位置後,抵壓面(144)保持定 位鈕(56)在內縮位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伸縮式遮陽傘,其特徵在於,其中內凸塊(138)的下表面沿容 置空間(133)的內表面凸設一卡塊(148),卡塊(148)包括由容置空間(133)內表面徑向延 伸的一側壁(150),,缺口(102)包括沿環繞第一軸向(X)的圓周方向隔開一角度的一第一 壁(104)與一第二壁(106),抵壓塊(140)及卡塊(148)位於第一壁(104)與第二壁(106) 之間,抵壓塊(140)的側面(146)面向第一壁(104),卡塊(148)的側壁(150)面向第二壁(106),當軸套(128)位於釋放位置時,抵壓塊(140)的側面(146)抵靠於第一壁(104)上, 當軸套(128)位於按壓位置時,卡塊(148)的側壁(150)抵靠於第二壁(106)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伸縮式遮陽傘,其特徵在於,其中遮陽傘進一步包括設置在下 大徑段(136)內的一蓋體(152),又套管(96)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底端(98)與 一頂端(100),缺口(102)由底端(98)沿第一軸向(X)朝頂端(100)延伸但與頂端(100) 相隔,套管(96)的底端(98)在外周圍面(110)上凸設內具螺孔的複數結合塊(108),套管 (96)頂端(100)有一凸緣(114),內凸塊(138)的內表面(139)包括沿環繞第一軸向⑴的 圓周方向相隔的設複數凹部(135),凸緣(114)容置於上大徑段(134)內,各結合塊(108) 通過內凸塊(138)的凹部(135)通過內凸塊(138),而位於內凸塊(138)的下表面下方,蓋 體(152)可繞第一軸向(X)樞轉地容置於下大徑段(136)內,複數鎖固組件(158)穿過蓋 體(152)鎖入套管(96)的各結合塊(108)的螺孔內,使軸套(128)無法沿第一軸向(X)相 對套管(96)位移。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伸縮式遮陽傘,其特徵在於,其中套管(96)的凸緣(114)的下 表面環繞第一軸向⑴設一凹部(116),凹部(116) —端內表面設一扣塊(118),上大徑段 (134)底面凸設一嵌塊(137),凹部(116)與上大徑段(134)共同形成提供一彈簧(122) 容置的一空間,彈簧(122)包括隔開的一第一結合端(124)與一第二結合端(126),彈簧 (122)的第一結合端(124)與嵌塊(137)結合,第二結合端(126)與扣塊(118)結合,使彈簧 (122)對軸套(128)產生相對套管(96)繞第一軸向(X)樞轉的偏置力,軸套(128)在未受 外力的狀態下偏置於釋放位置,且當軸套(128)由釋放位置朝按壓位置樞轉時,嵌塊(137) 繞第一軸向(X)樞轉與卡塊(118)的擴大相隔距離,彈簧(122)被卡塊(118)及嵌塊(137) 拉長,產生足夠使軸套(128)由按壓位置樞轉至釋放位置的偏置力。
專利摘要一種伸縮式遮陽傘,遮陽傘包括一外管,外管內可滑動地套設一內管,內管的一上端穿出外管外側,且外管上不可移動地固設一下銜接件,內管上端可與之一起移動地固設一上銜接件,外管上且位於下銜接件的下方滑動地設一控制裝置,控制裝置進一步與內管連結而能一起位移,上銜接件及內管的重力方向與控制裝置撐開遮陽傘的操作方向相同,利用遮陽傘組件本身的重量輔助開傘達到省力的效果。
文檔編號A45B19/04GK201743092SQ201020182819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5日
發明者董博隆 申請人:董博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