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25 19:47:01 1
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汙泥經所述汙泥計量系統計量,計量後的汙泥進入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所述汙泥除臭系統用於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的除臭,所述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設置在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下部,汙泥經所述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處理後輸入所述迴轉窯。本實用新型採用高密度固體輸送泵,通過液壓滑架破拱裝置、卸料螺旋裝置、以及雙軸螺旋給料裝置對溼汙泥接收倉中的汙泥進行預處理,完後再送入固體泵內,以保證管道內的汙泥可以順利噴射入窯,汙泥入窯焚燒處置投加點入口設置在煙室,可避免由於加入的汙泥中水分較高,避免影響生產線煤粉的燃燒,造成窯內CO濃度過高,從而影響生產線的正常運轉。
【專利說明】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泥處理系統,尤其涉及一種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汙泥中含有水分、有機組分和無機成分,汙泥的有機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月旨肪、礦物油、洗滌劑、腐殖質、細菌以及細菌的各級代謝產物(各種含氮、含硫的有機物以及一些低分子量的有機物),其中也包含了寄生蟲或卵、微生物、一些工業用高分子材料的殘渣、廢油漆、各種有機溶劑的殘餘、有機物的焦或者是不完全分解物。城市汙泥的無機成分主要是矽、鋁、鐵、鈣、磷、鎂等的氧化物和一些微量重金屬元素。目前汙泥處理和處置技術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在全國現有的汙水處理設施中有汙泥穩定處理設施的還不到I /4,處理工藝和配套設備較為完善的還不到I / 10,能夠正常運行的為數不多,汙泥直接排放造成的二次汙染以及佔用土地資源和削減生活垃圾填埋場正常使用容量等情況已經引起各地充分的重視。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0005]一種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包括迴轉窯、汙泥計量系統、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汙泥除臭系統和DCS控制系統,汙泥經所述汙泥計量系統計量,計量後的汙泥進入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所述汙泥除臭系統用於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的除臭,所述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設置在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下部,汙泥經所述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處理後輸入所述迴轉窯。
[0006]具體地,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包括溼汙泥接收倉、設置在所述溼汙泥接收倉頂部的料位檢測儀和用於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的控制櫃。
[0007]卸料過程可通過控制櫃現場操作,控制櫃還具有事故報警和系統緊急停機功能。
[0008]具體地,所述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包括液壓滑架破拱裝置、卸料螺旋裝置、雙軸螺旋給料裝置和固體泵,所述液壓滑架破拱裝置安裝在所述溼汙泥接收倉的下部,所述卸料螺旋裝置設置在所述液壓滑架破拱裝置下部,所述雙軸螺旋給料裝置設置在所述卸料螺旋裝置的下部,所述固體泵的進料端連接所述雙軸螺旋給料裝置的出料端。
[0009]採用卸料螺旋裝置將汙泥從溼汙泥接收倉中導出並擠入固體泵腔中,雙軸螺旋給料裝置採用雙螺旋結構,可防止汙泥粘結在螺旋葉片上形成柱狀體,變螺距螺旋葉片在確保一定給料量的前提下,為物料提供一定的給料壓力,雙軸螺旋給料裝置使用變頻電機驅動,可根據固體泵的反饋信號調節螺旋輸送量。
[0010]具體地,所述固體泵由執行部分、液壓動力部分、控制部分、潤滑部分和冷卻部分組成,所述固體泵為帶有S轉換擺管的雙缸活塞泵,所述固體泵的驅動缸由液壓單元驅動。
[0011]進一步地,所述執行部分為雙液壓缸同步聯動,所述執行部分的分配閥採用S管閥,所述分配閥的磨損密封件採用耐磨材料。
[0012]雙液壓缸同步聯動結構簡單可靠、運動部件少、設備磨損小、故障率低,S管呈流線形設計,吸料、排料無機械阻礙,物料運行阻力小,容積效率高,可以泵送固體顆粒較大的物料;S管閥具有切割作用,能夠切斷纖維狀物料,可以泵送含有纖維的物料;s管閥設有磨損補償機構,能夠自動補償磨損量,密封效果好,保證有比較高的出口壓力,滿足超長距離、超高高度的輸送要求。
[0013]進一步地,所述液壓動力部分包括液壓泵,所述液壓泵送迴路和擺缸換向迴路各自獨立,且分別採用不同的液壓泵供油,所述主液壓泵泵送部分採用閉式液壓系統,通過電液比例閥換向和自動調節輸出量。
[0014]主泵送迴路和擺缸換向迴路各自獨立,分別採用不同的液壓泵供油,互不幹擾,主液壓泵泵送部分採用閉式液壓系統,通過電液比例閥換向和自動調節輸出量,另外,蓄能器外補油方式能及時地為主泵補油,有效防止主泵因吸空而損壞,擺動油缸液壓迴路為開式液壓系統,採用電液換向閥,換向速度快、操作靈敏、調節方便。
[0015]進一步地,所述冷卻部分包括冷卻器和水管。
[0016]本實用新型中洗滌室內的水對物料缸活塞兼有冷卻作用。
[0017]進一步地,所述潤滑部分包括手動潤滑脂泵、潤滑脂箱、潤滑脂分配閥、潤滑管路和各潤滑點。
[0018]潤滑部分主要作用是潤滑擺動油缸球形軸承運動副,S管擺動軸前後軸承,以減少該部位運動時的阻力及摩擦,防止物料的滲入而磨損運動部件,造成該部位漏料。
[0019]進一步地,所述固體泵的出料端通過汙泥入窯管道連接所述迴轉窯的煙室,所述汙泥入窯管道為1mm厚耐熱鋼管道,置於所述煙室外的耐熱鋼管道長度為300-400mm。
[0020]進一步地,所述汙泥除臭系統採用活性炭處理流體混合物。
[0021]採用活性炭處理流體混合物,使流體混合物中所含的一種或幾種組分濃集在固體物質表面,從而使它與其它組分分開,從而達到比較高的除臭效率。
[002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0023]本實用新型採用高密度固體輸送泵,通過液壓滑架破拱裝置、卸料螺旋裝置、以及雙軸螺旋給料裝置對溼汙泥接收倉中的汙泥進行預處理,完後再送入固體泵內,以保證管道內的汙泥可以順利噴射入窯,汙泥入窯焚燒處置投加點入口設置在煙室,可避免由於加入的汙泥中水分較高,避免影響生產線煤粉的燃燒,造成窯內CO濃度過高,從而影響生產線的正常運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1_溼汙泥接收倉,2-液壓滑架破拱裝置,3-卸料螺旋裝置,4-雙軸螺旋給料裝置,5-固體泵,6-除雜裝置,7-噴槍,8-汙泥除臭系統,9-迴轉窯,10-料位檢測儀。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7]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包括迴轉窯9,還包括汙泥計量系統、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汙泥除臭系統8和DCS控制系統,汙泥經汙泥計量系統計量,計量後的汙泥進入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汙泥除臭系統8用於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的除臭,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設置在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下部,汙泥經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處理後輸入迴轉窯9。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包括溼汙泥接收倉1、設置在溼汙泥接收倉I頂部的料位檢測儀10和用於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的控制櫃。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包括液壓滑架破拱裝置2、卸料螺旋裝置3、雙軸螺旋給料裝置4和固體泵5,液壓滑架破拱裝置2安裝在溼汙泥接收倉I的下部,卸料螺旋裝置3設置在液壓滑架破拱裝置2下部,雙軸螺旋給料裝置4設置在卸料螺旋裝置3的下部,固體泵5的進料端連接雙軸螺旋給料裝置4的出料端。固體泵5由執行部分、液壓動力部分、控制部分、潤滑部分和冷卻部分組成,固體泵5為帶有S轉換擺管的雙缸活塞泵,固體泵5的驅動缸由液壓單元驅動。執行部分為雙液壓缸同步聯動,執行部分的分配閥採用S管閥,分配閥的磨損密封件採用耐磨材料。液壓動力部分包括液壓泵,液壓泵送迴路和擺缸換向迴路各自獨立,且分別採用不同的液壓泵供油,主液壓泵泵送部分採用閉式液壓系統,通過電液比例閥換向和自動調節輸出量。冷卻部分包括冷卻器和水管。潤滑部分包括手動潤滑脂泵、潤滑脂箱、潤滑脂分配閥、潤滑管路和各潤滑點。固體泵5的出料端通過汙泥入窯管道連接迴轉窯9的煙室,汙泥入窯管道為1mm厚耐熱鋼管道,置於煙室外的耐熱鋼管道長度為300-400_。汙泥除臭系統採用活性炭處理流體混合物。本實用新型的圖中還包括除雜裝置6和噴槍7。
[0028]由專用汽車運輸(含水80%汙泥)經過汙泥計量系統計量,然後將經過計量後的汙泥倒入溼汙泥接收倉I中,汙泥輸送車載重量為10-20T。在迴轉窯9正常運行時汙泥經過液壓滑架破拱裝置2通過溼汙泥接收倉I下出料口進入到卸料螺旋裝置3中,卸料螺旋裝置3將汙泥擠入固體泵5中,進入固體泵5的汙泥通過高壓低摩阻複合管全封閉的輸送至煙室,通過煙室的高溫氣體蒸發溼汙泥中水分然後焚燒汙泥,焚燒灰渣進迴轉窯9。由於溼汙泥中水分蒸發需要一定熱量,汙泥焚燒熱量不夠,需要補充一定的熱量。汙泥中的有機成分在焚燒時基本上都可燃,而無機成分構成焚燒殘渣,排除的廢渣可直接作為製作水泥的原料,溼汙泥接收倉I中的氣體需要汙泥除臭系統8對氣體進行處理。
[0029]儘管上文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但不限於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其它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徵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凡按照本實用新型記載的內容或原理進行的各種修改都應當理解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包括迴轉窯,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汙泥計量系統、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汙泥除臭系統和DCS控制系統,汙泥經所述汙泥計量系統計量,計量後的汙泥進入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所述汙泥除臭系統用於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的除臭,所述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設置在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下部,汙泥經所述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處理後輸入所述迴轉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包括溼汙泥接收倉、設置在所述溼汙泥接收倉頂部的料位檢測儀和用於所述汙泥接收及儲存系統的控制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汙泥預處理及輸送系統包括液壓滑架破拱裝置、卸料螺旋裝置、雙軸螺旋給料裝置和固體泵,所述液壓滑架破拱裝置安裝在所述溼汙泥接收倉的下部,所述卸料螺旋裝置設置在所述液壓滑架破拱裝置下部,所述雙軸螺旋給料裝置設置在所述卸料螺旋裝置的下部,所述固體泵的進料端連接所述雙軸螺旋給料裝置的出料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固體泵由執行部分、液壓動力部分、控制部分、潤滑部分和冷卻部分組成,所述固體泵為帶有S轉換擺管的雙缸活塞泵,所述固體泵的驅動缸由液壓單元驅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執行部分為雙液壓缸同步聯動,所述執行部分的分配閥採用S管閥,所述分配閥的磨損密封件採用耐磨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液壓動力部分包括液壓泵,所述液壓泵送迴路和擺缸換向迴路各自獨立,且分別採用不同的液壓泵供油,所述主液壓泵泵送部分採用閉式液壓系統,通過電液比例閥換向和自動調節輸出量。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卻部分包括冷卻器和水管。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潤滑部分包括手動潤滑脂泵、潤滑脂箱、潤滑脂分配閥、潤滑管路和各潤滑點。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固體泵的出料端通過汙泥入窯管道連接所述迴轉窯的煙室,所述汙泥入窯管道為1mm厚耐熱鋼管道,置於所述煙室外的耐熱鋼管道長度為300-400m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泥接收儲存與輸送泵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汙泥除臭系統採用活性炭處理流體混合物。
【文檔編號】B65D88/64GK203833277SQ201420091500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日
【發明者】楊斌, 蔣葉峰 申請人: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