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的順序作用表格範文
2023-07-25 20:18:23 3
篇一:說明文的順序
學習閱讀說明文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目的是給讀者以科學的知識、科學地認識事物的方法。
閱讀說明文,不妨從理清說明順序入手。常見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清理說明順序,可以先逐段概括內容要點,再把內容相近的段並成部分,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若干部分,歸納出每部分的大意,將這些大意依次銜接起來,就能得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
篇二:說明文順序專項練習_有答案
第十六課時說明的順序
【課時目標】
1.通過閱讀分析,既能辨析說明文總體採用了哪種說明順序,分析其作用。
2.能把握文章的整體說明順序,還會把握局部的說明順序或段落、語句間的順序關係。
【試題解析】
2012·中考(雲南昭通)
古老的防禦兵器——盾
馬慶恆
①盾,古人稱「幹」,與戈同為古代戰爭用具,故有「幹戈相見」等詞。作為一種手持的防護兵器,盾可以掩蔽身體,防衛敵人的兵刃矢石的殺傷,通常和刺殺格鬥類兵器,如刀、劍等配合使用。
②傳說我國最早的盾,遠在黃帝時代就有了。《山海經》中有關於「刑天」這位英雄人物的神話,描寫他一手操幹,一手持斧揮舞不停的雄姿。陶淵明為此寫詩讚道:「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周禮〃司兵》寫明周時已有五種盾。士卒用手執盾,可以遮擋敵人兵器,尤其弓箭的進攻。春秋戰國時,戰車上專門有人執盾,以遮擋矢石。城頭上多設盾櫓,作為守城護具。
③盾的形狀多種多樣,有長方形、梯形、橢圓形、圓形、燕尾形及不規則形,背後都裝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條、金屬等。盾牌則分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銅牌、鐵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製作,表面塗漆,形狀多呈長方形或上窄下寬的梯形,長度一般不超過50cm。商周時期,盾多用於車戰和步戰,用木、革製作或者用藤條編制的盾是軍隊中的重要防衛武器。這時的盾,形狀近似長方形,前面鑲嵌青銅盾飾,有虎頭、獅面等,個個面目猙獰,令人望而生畏,藉以恐嚇敵人,增強盾牌的防護效能。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為材料製作,但其形狀卻有較大的變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對稱的雙弧形,表面塗漆,並常繪有精美的花..紋,盾高一般有60多釐米,寬約...45釐米。④我國明代時期曾經發明過能與火器並用的多種盾牌。這種盾牌不同於以往的盾,它既能防禦又能攻擊,且威力很大,可以說是古代的「坦克」。這類新式武器,有許多響亮的稱呼:神行破敵猛火刀牌、虎頭火牌、虎頭木牌、無敵神牌等。這種牌是用生牛皮製成,內藏火器。戰鬥時,牌手持牌掩護士兵前進,先向敵人噴火,火焰噴射約6m~10m遠,足可抵擋強敵十餘人。「虎頭牌」內藏猛箭20餘枚,臨敵時,突然發射,以殺傷敵兵。明代最大的一個牌後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戰時,可施放火焰,阻止敵騎兵的衝擊,又能掩護士兵免受箭槍射殺,還能數面無敵神牌相連,迅速布成城牆,阻擋敵兵進攻。這些與火器並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軍隊中常用的一種盾牌。這種藤牌,編制簡單,使用輕便,質堅而富有伸縮性,圓滑堅韌,兵器不易砍破射入。清軍入關時已有藤牌軍,士兵用其抵禦刀劍槍斧及矢鏃彈丸,頗有效,多為衝鋒陷陣之步兵用。
⑥今天這古老的防禦武器,卻成了我們武術鍛鍊中的器具。用盾牌進行的對練項目,如盾牌刀對單刀、盾牌刀對樸刀等,不僅在國內表演時受到大眾的歡迎,而且在國外表演也頗受好評。此外,盾牌還是當今各國防暴警察的必備裝備。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久遠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選自2009年《科學之友》第3
期)
1.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說明順序。(3分)
時間順序(1分)。先引用《山海經》等作品說明黃帝時代就有了這種防護兵器,再介紹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盾的材質和用途,接著介紹明清時期盾的功能,最後介紹
盾在今天作為訓練、表演的用具仍在使用的情況。(2分)
【解析】這是一道考查文章整體說明順序的題。一般來說,採用什麼樣的說明順序,取決於說明對象的特點和說明目的。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說明的是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按照實物的位臵、形狀和構造等方位順序介紹的是空間順序;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事理的關係,說明事物以及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內在聯繫,採用邏輯順序,事理說明文一般以邏輯順序為主。有的說明文往往不僅使用一種說明順序,而是根據說明的需要將幾種方式揉合起來,從而達到說明透徹的效果。我們分析時要分清主次、綜合歸納、局部理解、整體把握。既要把握文章的整體說明順序,又要把握局部的說明順序或段落、語句間的順序關係。
2012·中考(成都)
椅子改變中國文化
①椅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家具之一,它源於東漢末年傳入中原的一種名叫「胡床」的摺疊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漸演化為我們常見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後,椅子在宋朝廣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漸改變了人們跪坐在蓆子上的「跽(jì)坐」姿態,解放了人們的腿腳,更重要的是它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②首先是對房屋的建築結構及其內部布局產生影響。在房屋建築中,以前人們坐姿低矮,窗戶的位臵也相應較矮,椅子的出現使窗戶的位臵明顯升高。同時,椅子的出現也對房屋內部布局產生了較大影響。傳統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間儘量空闊,以供人們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現後,人們就不需要為席地而坐預留太大的空間,家具的數量也因此增加起來。
③椅子的出現還影響了人們生活習俗的改變。椅子出現後,人們坐姿明顯升高,自然而然出現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應運而生,逐漸成為人們最主要的吃飯、看書的家具。這些高足家具的出現,還引起了杯盤、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變。到了宋代,很難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盤、杯等用具都變得玲瓏精巧。這些變化直接影響
到人們生活習俗的改變。比如,人們進餐方式的變化,以前人們圍坐在一起進餐很困難,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現後,人們開始圍坐在一張桌子旁吃飯,分餐制也隨之變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現更為重要的是強化了國人心中的皇權意識。椅子出現之前,人們在正式場合必須跽坐。皇帝和群臣議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時,皇帝其實也基本是跪著的。這種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間的關係,那時的君臣關係更像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那時的「跪」沒有低下的含義,而是一種恭敬虔誠的表現。椅子出現之後,「跪」的意義與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臨下,臣民們則跪拜在地上,這種禮節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國人,使國人潛移默化地奴顏婢膝起來,進而更加強化了國人心中皇權至上的意識。
⑤可能有人奇怪,歐洲人也「跪」,為什麼沒有出現奴化的現象呢?因為歐洲人的禮儀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雙膝跪下,對任何人都不用雙膝跪下,就算見了本國的君主,也只是單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國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禮儀,不光用於君臣之間,還廣泛用於下級與上級之間、百姓與官員之間。可見,「跪」在我國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現後,這種不平等性就逐漸顯現出來,強化了國人的奴化心理。
⑥總之,從我國歷史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像椅子這樣不起眼的簡單發明,還是像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樣的大發明,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影響了我們的文化。其實,發明原本就是一種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身邊的發明越來越多,它們也在無形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文化,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有刪改)
1.文章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其分寫的部分能否調換順序?請結合原文分析作答。(3分)
不能,因為分寫部分的內容採用了邏輯順序(1分),作者先說椅子的出現對房屋
的建築結構所產生的影響,再說到對人們生活習俗和心理的影響(1分),這是由具體到抽象的說明順序(1分)。(只有判斷,無闡釋不給分。語意相近即可)
【解析】這道題考查的是文中段落能否調換順序。說明文一般講究嚴謹的說明邏輯,即遵循著一條清晰的主線來說明事物(事理),當問到文章中段落間能不能調換順序時,需要注意這些段落之間所具有的內在邏輯或者說明順序,以此為答題切入點來思考。
【課堂演練】
(一)2011·中考(北京)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芮氏9.0級大地震。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核物質洩漏,這起核洩漏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核輻射的恐慌。核輻射對人類有著怎樣的影響,人們又應該怎樣認識它呢?
②核輻射是指放射性物質以波或微粒形式發射出的一種能量,也稱為放射性,指的是α、β、γ、Х等放射線這一類輻射。
③在發生核洩漏時,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也可通過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內,引起內照射傷害;在各類輻射中,γ射線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會使人受到外照射傷害。人體在遭受輻射後,由於照射劑量和時間長短不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最大的風險是增加癌症、白血病、畸變、遺傳性疾病的患病率,甚至影響幾代人的健康。最典型的例子是車諾比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①。當時,由於風向的關係,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上,經研究發現,白俄羅斯的小孩患甲狀腺癌的比例快速增加。
④由此看來,核輻射對人類有著極大地的危害,然而【甲】只有過量的核輻射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乙】少量的核輻射不會危及人類的健康,合理使用還可以造福人類。
⑤現在,核輻射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在醫療上,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放射線進行治療,即用射線直接照射腫瘤部位,殺死癌細胞。在
生活中,許多食品利用輻射照射來進行保鮮,即通過一定劑量的輻射照射,殺死寄生在食品表面及內部的微生物和害蟲達到保鮮目的。由於輻射照射食品時,食品僅僅受到放射源發生的γ射線的照射,不直接接觸放射源,所以食品不會受到汙染。此外,這種技術也不會汙染環境。在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確保食品安全的重點推廣計劃中,輻照技術作為一項綠色加工技術已被列入其中。
⑥人們在對核輻射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就會科學地看待它,應用它,而不會一說到核輻射就驚恐萬分,談「核」色變。
【注】①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造成了核洩漏事故,波及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
1.閱讀第④段,說出畫線的【甲】【乙】兩個語句的位置不能調換的三條理由。答案示例:【甲】【乙】兩個語句不能調換位臵,因為,其一,【甲】句與前面的「危害」一句直接相關;其二,【乙】句與後面的「造福」一句直接相關;其三,兩句調換後語段表達的重點與原意不符。
(二)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裡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託著流雲火焰。(選自(故宮博物院》)(2010年荊州中考題微型語段)
1、語段採用了什麼說明順序?
空間順序。(抓住表示空間變化的標誌性詞語即可得出答案。)
(三)2011·中考(襄陽)
實至名歸話「襄陽」
高偉凡
篇三:寫作——說明文
寫作——說明文
教學目標:
1.了解說明文的特點、說明文結構、說明的順序和說明方法等。
2.
3.
明文。
初步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掌握書寫簡單說明文的能力。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學重點:學習說明文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知識,初步掌握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教學難點:在學習過說明文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的知識之後,嘗試寫作簡單的說
教學步驟:
一、說明文簡介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係、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說明文分類
a.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通過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作客觀而準確的說明,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
事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將抽象事理的成因、關係、原理等說清楚,使讀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這個事理?為什麼是這樣?是其主要目的。
b.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
二、說明文的特點
第一,內容上的科學性。說明文的內容必須真實準確,以確鑿的材料為依據,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徵、本質及規律,具有嚴密的科學性。
第二,結構上的條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時往往是比較複雜的,為了給讀者以明確的認識,說明其特徵時必須有一定的條理和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也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這種說明順序往往體現在文章的結構層次上,所以閱讀說明文時,理清結構層次與把握說明順序是一致的。
第三,語言的準確性。說明文的實用性很強,語言表達?失之毫釐?,其結果就會?謬以千裡?,所以說明文語言要求準確無誤,給讀者以科學的認識。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說明文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各門學科的教科書、科普讀、知識小品、解說詞、說明書等都是說明文。可以說,說明文和我們日常學習、生活、工作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三、說明文的結構:
連貫式、總分式、並列式、遞進式、對照式(結構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說明文常常是幾種結構綜合運用的。
四、說明的順序:
空間順序(也可稱事實順序)、時間順序(包括發展順序)、事理順序(也可稱邏輯順序)。說明文中也會出現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的現象。
五、說明的方法
1.舉例子:使文章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客觀地說明了事物。
2.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3.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圖表。為了把複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5.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6.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7.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和描寫要區分開,兩者雖一樣,不過是在不同的文體中的。)
8.作引用。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範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9.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10.列數字。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六、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一)讀抓綱——整體把握說明點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標題明確說明點。俗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說明文的標題往往揭示了說明的中心。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結構歸納說明點。一般說明文往往都會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或內容進行說明,而有的說明文則需要我們把小說明點歸納起來,構成全文的說明點。
另外,可抓住說明的順序弄清說明點。
(二)讀精析——細部研討方法點
閱讀說明文,就應當抓住主要的說明方法,並搞清楚各種說明方法的聯繫和作用,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說明的內容和文章的結構。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先從全文上提領各部分的說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覽無餘。二是可以抓住重點段落,精要分析具體的說明方法。
(三)讀品味——捕捉咀嚼情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