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綸細旦和超細旦用共混樹脂、製造及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05:53:26 3
專利名稱:丙綸細旦和超細旦用共混樹脂、製造及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製造丙綸改性細旦絲和超細旦絲的樹脂混合物及其共混方法。
由普通聚丙烯製取的纖維作為服用纖維材料因可染性、吸溼性較差及其織物蠟狀感而長期未能獲得廣泛應用。近年來,由於用特殊加工方法生產的細旦和超細旦(單絲纖度小於1分特)丙綸的發展,賦予丙綸織物顯著的透溼排汗性能從而被廣泛應用於貼身衣服,如高檔運動衫褲、內衣褲及春秋季衣裝面料。然而,目前丙綸均採用添加色母粒製備有色絲的方法來彌補丙綸難以染色的缺陷,而且市售聚丙烯樹脂用一般紡絲技術只能紡制單絲纖度大於1.3分特的纖維。
據JP02,191,719報導,一般纖維級聚丙烯與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對苯二甲酸的共聚物(CDPET)的複合纖維,經鹼處理後溶解掉CDPET組份,可製得單絲纖度為0.22d的超細纖維,用作過濾織物,這一發明並未涉及共混型服用纖維的應用。
本發明將以分子量調節控制聚合體流變性的可控流變性聚丙烯樹脂與CDPET等共混改性,使其所製備的纖維具有分散性染料可染性。由於本發明製得的聚丙烯改性纖維單絲纖度為0.3~1.3分特,從而使織物具有良好的芯吸效應,呈現顯著的透溼排汗性,更開拓了聚丙烯纖維的應用領域,可用作高檔服用纖維材料,甚至勝過某些天然纖維。
本發明的技術要點是一種聚丙烯改性樹脂,由聚丙烯與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其他樹脂組成,所述的聚丙烯是具有可控流變性的樹脂,其熔融指數≥20克/10分,特性粘度[η]為1.25~1.55,所述的其他樹脂是特性粘度[η]為0.5~0.61的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和對苯二甲酸的共聚聚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共聚鋅鹽,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為聚丙烯80~95共聚聚酯5~20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0~7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鋅鹽0~4聚丙烯改性樹脂的最佳配方是由重量比90%的可控流變性聚丙烯和10%的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和對苯二甲酸共聚聚酯所組成。
聚丙烯改性樹脂的最佳配方是由重量比85%的可控流變性聚丙烯、10%的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和對苯二甲酸共聚聚酯和5%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所組成。
聚丙烯改性樹脂的最佳配方是由重量比80%的可控流變性聚丙烯、19%的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和對苯二甲酸共聚聚酯和1%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鋅鹽所組成。
本發明聚丙烯改性樹脂的生產方法,在於按重量比將上述樹脂直接共混後,輸送至雙螺杆擠出機中,在270℃溫度下熔融、鑄帶和切粒。
將上述聚丙烯改性樹脂切片熔融紡絲,在400~1100米/分紡速下,於室溫到120℃間拉伸3~5倍,可製成可染性且單絲纖度為0.3~1.3分特的細旦絲和超細旦絲。
比較現有技術,本發明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共溫改性聚丙烯樹脂所紡制的纖維可用市售分散染料進行常壓染色,具有良好的色調。由測色儀測定,以分散紅3B染色,KS值由純聚丙烯的0.63提高到3.61,以分散蘭2BLN染色,KS值由0.62提高到6.40。
2.當改性樹脂中含有10%重量比的CDPET時紡制的纖維,經鹼處理後,聚丙烯的吸溼性可由原先0.02%提高到0.521%,比滌綸的吸溼性0.4%高,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聚丙烯纖維織物的蠟狀感。
3.本發明由普通紡高倍拉伸法製取的纖維單絲纖度為0.3~1.3分特,強度≥4牛頓/分特,伸度≤60%。符合運動衣、內衣和春秋面料等織物加工要求。
以下通過三個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實例一將CDPET切片在760mmHg柱的真空下於100℃烘乾48小時,以90∶10重量比將上述可控流變性聚丙烯與CDPET混和後,於270℃下,在BranbenderZSK30M9/Ⅱ雙螺杆擠出機中熔融共混並制帶造粒。共混擠出物在掃描電鏡下觀察,為具有均勻分布的微纖-基質結構(見照片),CDPET分散相的最大粒徑<3微米,在400米/分下熔紡,製得強度≥4牛頓/分特、伸度≤80%、纖度為0.7分特的纖維。
實例二上述可控流變性聚丙烯與真空乾燥後的CDPET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以85∶10∶5重量比混和,於270℃下在BranbenderZSK30M9/Ⅱ雙螺杆擠出機熔融共混並制帶造粒。所獲得共混擠出物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具有均勻的分布(照片2),分散相的最大粒徑<2.3微米,製得纖維的纖度為1分特。
實例三上述可控流變性聚丙烯與真空乾燥後的CDPET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鋅鹽以80∶19∶1重量比共混造粒,所獲得的共混擠出物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其共混物分布得以改善(照片3),分散相最大粒徑<2微米,製得纖維的纖度為1.3分特。
權利要求
1.一種聚丙烯改性樹脂,由聚丙烯與一種或一種以上其他樹脂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聚丙烯是具有可控流變性的樹脂,其熔融指數≥20克/10分,特性粘度[η]為1.25~1.55,所述的其他樹脂是特性粘度[η]為0.5~0.61的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和對苯二甲酸的共聚聚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鋅鹽,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為聚丙烯80~95共聚聚酯 5~20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0~7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鋅鹽 0~4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樹脂,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最佳配方是由重量比90%的可控流變性聚丙烯和10%的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和對苯二甲酸共聚聚酯所組成。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樹脂,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最佳配方是由重量比85%的可控流變性聚丙烯,10%的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和對苯二甲酸共聚聚酯和5%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所組成。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樹脂,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最佳配方是由重量比80%的可控流變性聚丙烯、19%的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和對苯二甲酸共聚聚酯和1%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鋅鹽所組成。
5.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樹脂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按重量比將上述樹脂直接共混後,輸送在雙螺杆擠出機中,在270℃溫度下熔融、鑄帶和切粒。
6.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樹脂可製成可染性且單絲纖度為0.3~1.3分特的細旦絲和超細旦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於製造丙綸改性細旦絲和超細旦絲的樹脂混合物及其共混方法。它是由具有可控流變性的聚丙烯和共聚聚酯等直接共混而成。本發明可以製取單絲纖度為0.3~1.3分特的細旦和超細旦絲,紡制的纖維可用市售分散染料進行常壓染色,織物的吸溼率高於滌綸,符合運動衣、內衣和春秋面料等織物加工要求。
文檔編號C08L33/14GK1072222SQ9210857
公開日1993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199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1992年9月29日
發明者陳彥模, 梁伯澗, 朱美芳, 潘利華 申請人:中國紡織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