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62集解說(一劇一命如懿傳真要涼)
2023-07-18 12:57:49
作者/紅拂女
最近,有關古裝大劇《如懿傳》由臺網聯播變純網劇的消息甚囂塵上,傳遍了業界內外的朋友圈、微博,甚至有不少大號信誓旦旦地說「確定了!因為沒拿到發行許可證,《如懿傳》確定只能網播!」,連上線時間都有了,2018年Q3。
另一邊廂,同樣命途多舛的「難姐難妹」《巴清傳》(原《贏天下》)也曝出了參演男主高雲翔的澳洲性騷擾醜聞。儘管該案件目前還未宣判,但事發當天,該劇出品方唐德影視股票曾面臨跌停窘境。
可以肯定的是,坊間流傳最廣的兩部劇因沒拿到發行許可而無法在電視臺播出,這純屬謠言。總局官網即可查到,《如懿傳》發行許可證在2017年11月拿到、《巴清傳》發行許可證的發證日期則是2017年12月。
拿到發行許可證意味著什麼?在現行的管理體系下,拿到這個證就表示著可以走地面頻道播出&網播;至於要在省級衛視黃金檔播出,則需要播出平臺再拿片子到管理部門重審,拿到上星許可證,方可順利播出。
也就是說,目前一直待播的兩部大女主古裝劇,想要網播是沒問題的,很有可能是卡在了上星許可這裡。
究竟一部電視劇的播出需要哪些許可證?再把戰線拉回到籌備、拍攝、播出,整個制播流程究竟是怎樣的?這裡面哪裡有坑?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電視劇播出那些事兒。
愚人節還上熱搜,看來大家都很關心這兩部劇啊~
電視劇播出幾步走?
連拍攝都要準入證!
要播出一部電視劇首先要拍,也就是要具備拍攝資格。在我國,電視劇的拍攝主體持有的資質主要分兩種,分別是《電視劇製作許可證(甲種)》、以及《電視劇製作許可證(乙種)》。
前者主要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以及一些體量較大的民營電視劇公司;乙種則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兩種都具備拍攝電視劇的資質。可以理解成甲種證是乙種證的升級。
擁有甲種許可證的公司,拍攝電視劇只需要正常的備案公示,不需要再另外申請拍攝許可證;而乙種證的公司還需要每拍一部劇都再拿一張拍攝許可。
那如何才能獲得甲種證呢?需要該製作機構在連續兩年內製作完成六部以上單本劇或三部以上連續劇(3集以上/部),才可以向主管部門申請甲種證。申請甲種證的前提之一,則是在最近兩年內連續申請成功過乙種證。
最後,不管是甲種還是乙種,都需要先擁有一張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許可證,這是入門電視劇行業的第一塊敲門磚。
從2010年到2017年,我國持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的製作機構,從4057家激增到14389家,漲幅高達254%;但擁有甲種證的製作機構,卻經歷了132家→129家→130家→137家→137家→133家的改變,一直都只在130家上下浮動,浮動範圍很小。
劃重點:到2017年,能拿到甲種證的機構,卻一下子銳減到了113家。減少了將近20家!
也就是說,拿到敲門磚的機構在暴增,但能拿到甲種證的機構卻在減少。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大致盤點了一下2017年獲得了甲種證的電視劇製作機構,大眾所熟悉的「五大頭部電視劇公司」均在此列↓
排名不分先後
從備案到送審
管得越來越細
引進劇、合拍劇均無免令牌!
搞定了拍攝這一關,接下來就是立項和備案公示了。一般來說,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表需要寫明以下事項:
劇名
題材
體裁(一般/喜劇/戲曲)
集數
內容提要(不少於1500字,要表述劇目主題思想、主要人物、時代背景、故事情節等)
根據主管部門規定,國產劇、合拍劇的拍攝製作都要實行備案公示制度。在備案後,一旦變更了劇名、集數、製作單位都要重新通報。(最近某開拍在即的大IP劇竟然從28集直接變更到60集了,你們猜猜是哪部劇?)
開始拍攝後,接下來就是整個電視劇播出流程中最難的一關:發行了。我國的國產劇、合拍劇包括引進劇都是要實行內容審查和發行許可制度的。沒有取得發行許可證不能發行、播出和參與評獎。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不由得想到,這兩年來,BAT三視頻平臺巨頭頻繁跟香港TVB勾搭,並推出包括《盲俠大律師》《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等港劇,不管名目走的是引進劇還是合拍劇,都不會因為是港劇而成為「法外之地」。
那麼發行許可證如何拿到呢?製作機構需要準備的申請材料如下,貼心的河豚君把重點圈出來了↓
其中第一項材料就是《國產電視劇報審表》,本著膽大求知的初心,河豚君也於總局官網下載了這份報審表來一探究竟。
這份報審表比備案公示中提及的細節詳細得多,細化的內容包括:主創班底、製作經費、分集梗概、完整片頭片尾字幕及歌詞、完整樣片一套等,也包括劇情簡介和省級電視劇審查機構或業務主管單位的初審意見。
而且,這其中還有一條:「特殊題材需提交主管部門和有關方面的書面審看意見」。什麼叫特殊題材呢?同樣來自總局頒發於2010年的第63號令中的《電視劇內容管理規定》:
「重大題材或者涉及政治、軍事、外交、國家安全、統戰、民族、宗教、司法、公安等敏感內容的(以下簡稱特殊題材),應當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方面的書面意見。」
這也是重大題材立項會專門被拎出來公示的原因之一。比如2018年2月立項的電視劇《人民的選擇》,屬於重大革命題材,劇情包括抗日戰爭、三大戰役等重大歷史事件,這樣的項目從立項到播出,都要走更細緻的流程。
重大題材在立項階段就需要提交劇本及相關材料
那上述所謂的「敏感內容」具體都由哪些部門來審核呢?
那要是偶爾有一部劇審核不嚴會有什麼後果?就拿去年在央一播出的《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的某一集,因為該劇道具組工作人員皮了一下,劇中有一塊竹簡上的人名全都是國家領導人的名字,儘管是用甲骨文書寫的,但仍然被眼尖的網友們截圖擴散。
事後,該劇雖然如期播完了,但該集很長一段時間都屬於「消失」狀態,該劇也無緣飛天獎等各類行業主流獎項。明明是一部良心好劇,卻因為沒有在審查上把好關而出現了這麼嚴重的紕漏,可見審查真的是一門不能馬虎的體力活。
如果這一關也過了,那就表示終於可以拿到發行許可證了。
衛視國產劇
原來從拿證到播出
是「這麼近那麼遠」
拿到發行許可就萬事大吉了嗎?當然不是。這隻表示這部劇可以向省級衛視發行了,但還不是播出。
實際上,現在很多大劇都是還在籌備期、敲定了男女主演(一般均為大咖)後,就已經成功實現衛視發行了。尤其是像有電影大咖主演的頭部劇,屬於市場上的硬通貨,各家一線衛視是必搶的。
注意,在項目的籌備期,製作機構是絕不可能就拿到發行許可的,此時的發行行為,嚴格來說屬於違規操作;
但換句話說,能撬得動大咖的製作機構,必定是市場上的頭部電視劇公司,其製作電視劇是比較穩定的,一般都不會出問題。
《如懿傳》首次官宣平臺是2016年3月,
而拿到發行許可證,則是一年多後的2017年12月
「先上車、後買票」(先發行、後拿證)的行為在電視劇行業其實屬於常態,儘管也有過鋌而走險的時刻,播出前三四天才拿到發行許可證的例子不少,但基本沒出過大亂子。
由於電視劇的排播始終在變,這就導致排播帶上總會出現很多極端情況,有臨時提檔的,比如今年年初播出的《戀愛先生》,製片方提前三天才被通知定檔,去年的《我的前半生》也是緊急上檔。
也有一些電視劇,早早拿到了發行許可證,卻在上星證這兒犯了難。從拿(發行許可)證到播出究竟是近還是遠?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盤點了2017~2018年裡,上述兩種極端情況較明顯的劇目,一覽如下↓
上述兩表只是摘錄2017年至今播出的劇目裡,發證與播出時間差大or小的劇目,你會發現,各有各自難念的經。
例如《風箏》與《獵場》,知名的「釘子戶」,前者是早早拿到了發行許可證,但卻在上星審查的過程中一再碰壁,劇情內容被刪改得面目全非;而《獵場》則是耽於官司糾紛等,一度停滯不前。
當然,這兩部劇播出後,反響都相當熱烈,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觀眾的選擇。
至於時間跨到2018年,為何會有例如像《好久不見》這種之前水花並不大的都市劇突然冒頭,北京衛視又是為什麼把一部在2016年就播過的「老劇」《決勝》二輪播出(還是放在開年檔),多少還是受了跨年檔大劇延播的影響。
原本打算用陳思成監製/主演的《遠大前程》跨年的湖南衛視,連續播了《親愛的她們》《我的青春遇見你》等中等量級劇目,原本早就要上的《遠大》,則姍姍來遲到4月1日才播出。
業內一貫都有「填檔劇」的說法,但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卻不忍把這樣的title灌給那些臨時被提檔上陣的劇目。每一個項目均凝聚著出品方數百人的心血,當下這個拍攝、送審、再送審具備著重重關卡的製作環境本就不易,還是多給內容人一些鼓勵吧。
而說回到《如懿傳》與《巴清傳》,為何會在最近突然又成為風口浪尖?知情人告訴河豚君,今年三月的大會之後,主管部門要求在之前的初審基礎上,如果衛視送審拿上星證這一階段,三次打回去修改都還是不能通過的話,劇目將會被無限推後。之前「三審都沒過」的消息始終瘋傳,這才使得該劇的前途格外令人擔憂。
不過,河豚君還是那句話:成熟的頭部電視劇公司仍然還是值得信賴的,《如懿傳》的承制方,正是之前曾成功炮製過《我的前半生》等大熱劇目的知名電視劇廠牌新麗傳媒;而《巴清傳》出品方唐德影視此前推出的《武媚娘傳奇》的轟動效果,也無需多言。與其相信外面漫天的謠言,不如跟河豚君一起,靜候播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