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銅陵十大特產送人(話說銅陵名優特產)

2023-07-18 23:09:25 3

《銅陵縣誌》圖片

我們銅陵,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的美譽,也有「八寶之地」「魚米之鄉」之美譽。

自古以來,我們銅陵名優特產繁多。今天,我僅給讀者朋友們,介紹其中幾種名優特產。

01 生薑

我們銅陵雖小,但八寶俱全:金、銀、銅、鐵、錫,生薑、大蒜、麻。生薑便是八寶之一。

據《銅陵縣誌》記載,銅陵縣生薑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宋代就被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列銅陵八寶之一。董店(今義安區天門鎮)、新建兩鄉鎮為生薑主產區,尤其以新建鄉(今屬郊區大通鎮)的大院、金華等村所產品質最佳。

20世紀90年代以來,縣委、縣政府通過農業「八條龍」工程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生薑產業的發展。1990年全縣生薑種植面積1362畝,單產1113公斤,總產1516噸,分別是1978年面積197畝、總產159.6噸的6.9倍和9.5倍。2000年生薑種植面積達2500餘畝,單產1500多公斤,總產3622噸,面積與總產分別是1990年的1.84倍和2.39倍。生薑種植也向周邊鄉鎮輻射,其中以朱村、鍾倉、西湖(今屬銅官區)等鄉鎮發展較快。這主要得益於生薑加工型龍頭企業的發展。截至2000年,全縣生薑加工企業已發展到5家,主要集中在新建、董店兩鄉鎮,年加工能力達500餘噸,已開發出十大系列生薑加工製品,並獲得多項國際、國內認證和多項榮譽稱號。新建橋南姜製品有限責任公司是縣內第一家實施「訂單農業」、走「公司 基地 農戶」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的生薑加工企業,2000年其開發的72噸鹽水姜首次銷往歐盟,叩開了生薑製品通向國際市場的大門。

下面,我給讀者朋友們,詳細介紹一下銅陵生薑。

記得我擔任原銅陵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那會兒,我的分管領導就是原銅陵縣政協副主席潘法連。潘主席生前不僅是一位農業專家,還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文史專家。曾給我講過有關銅陵生薑的歷史知識。

今天,我把他所講的和我搜集到的有關銅陵生薑史料,一併整理成文,講給讀者朋友們聽,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銅陵生薑之所以成為一寶,不僅是因其種植歷史悠久,還因為它具有優良的特色而聞名遐邇。有人曾經鑑賞說,只要品嘗銅陵生薑一片,口中的辛香,就會經久不散。如果齒縫間殘留姜屑,即使隔夜之後,也會色香不變,餘味無窮,令人難忘。

銅陵生薑的傳統之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新建,董店境內,其中尤其以新建的大院村、金華村、福光村和大郎衝一帶所產的姜品質最好。

銅陵生薑系蘘荷科多年生宿根植物,作為一年生塊莖生產栽培。從其塊莖及芽的顏色看,屬於紅爪白皮姜種,植株長勢強,地下塊莖肥大,可達1—2斤。姜塊表皮菲薄而光滑,淡黃白色,芽帶淡紫紅色,故俗稱紅爪姜或紫薑。由於塊莖分枝並列較整齊,塊莖累累如豬頭,芽生尖尖如佛手,因此又俗稱排頭姜、豬頭姜和佛手姜。銅陵姜塊纖維少,肉質黃爽而脆嫩,其味香辣,最具特色。

銅陵生薑是用成熟的塊莖,即老薑作為種姜繁殖。種姜發芽生長,到形成新的地下塊莖之後,體內營養物質並未完全消耗,不僅母體不腐爛,而且其纖維組織老化變粗,質地緊實,辣味更濃。此時的種姜,俗稱薑母或母姜。

新生的地下塊莖的第一分支,俗稱子姜。子姜再生出的分支,稱孫姜,孫姜再生出的分支,稱為曾孫姜。

新生的子姜、孫姜、曾孫姜,一般到8月中旬已相當膨大,即可起挖採收。但因尚未充分成熟,習慣統稱為嫩薑。

深秋以後,姜葉逐漸枯黃,地下塊莖也已充分膨大,停止生長,則稱為老薑。

銅陵老薑,質地細膩,纖維少,皮色白裡透黃,肉色純黃,香濃味辣,比較耐貯藏,適宜用作調味佐料和加工醬菜的配料。也可加工成藥用乾薑。

銅陵嫩薑皮薄肉嫩,香辣可口,細嚼無渣,最宜糖醋涼拌,隨拌隨吃。歷來被視為喜慶宴賓賞鮮的美味珍品。但嫩薑不耐久藏。

銅陵生薑,主要是生產嫩薑,即市場通常俗稱的子姜。一般要求採挖之後,快運快銷,及時加工成糖醋泡姜、糖冰姜、鹽乾薑等。

銅陵生薑種植,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查閱了大量史料和文獻,並且到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等處,苦苦查詢,結果,無功而返。

也許是史料和文獻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有一點是史實,就是生薑原產於東南亞,我國自古栽培,而長江流域又是歷史上生薑栽培比較集中的地區。

根據歷史文獻考證可知,銅陵至遲在北宋初年就已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個著名生薑產地之一。

據宋初蘇頌《圖經本草》記載:姜,生犍為山谷及荊州,今處處有之,以漢、溫、池州者良」。

《宋史·地理志》也記載,當時池州列為貢品的方物中有紅白姜。此所謂池州紅白姜,實際就是指由池州上貢的銅陵所產的紅爪白皮姜。因為,宋時銅陵縣屬池州,後來明代纂修的《嘉靖池州府志》在記述本府內重要物產生薑時,就明確標註是「產銅陵」。

《圖經本草》大約撰成於北宋嘉祐年間,此時銅陵生薑,即以「良」著稱而見載於當時文獻。由此可見,銅陵生薑成名的時間,迄今至少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而開始種姜的年代自是更加久遠了。

宋、元時期,銅陵生薑除了用作貢品和加工成藥用乾薑,遠銷之外,主要是就地產銷。因此,產銷量都相當穩定。但至元末明初之際,由於銅陵屢遭兵燹,百姓流離失所,生薑種植業遭受到嚴重妨礙,種姜者日漸減少。當時著名的學者、當塗人陶安遊歷銅陵時,在題為《過銅陵》的詩中,不禁有「兵後姜芽少,巖深竹箭新」的感嘆。後經明代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隨著明代中葉以後商品性農業經濟發展,銅陵生薑種植日趨活躍。

到了清初,銅陵生薑,便發展成了「遠人市販者居鄉」的縣內重要大宗土特物產。據清代順治十三年(1656年)纂修的《銅陵縣誌•物產》記載,當時姜的產量每年不下10萬擔,並以大通為產銷集散中心。因此,習稱為大通姜。

清末至民國時期,大通市場上每年銷出的嫩薑,即俗稱的姜,為3萬擔,老薑約為4000—5000擔。當時有大小姜行共6家,大的姜行有畢子發、畢榮興、袁長發等家。他們每年進出姜量都在1萬擔以上。嫩薑主要銷往長江上遊的安慶,下遊的蕪湖、鎮江、揚州等地,購者多為各地的大醬園。如安慶的胡玉美醬園、揚州的四美醬園、鎮江的恆順醬園等。這些醬園購賣銅陵生薑,主要精製成醬姜、糖醋姜、鹽制乾薑和糖制薄冰姜等色味俱佳的姜制食品,一部分銷售國內市場,一部分出口遠銷東南亞各國。安慶胡玉美醬園和揚州四美醬園,用銅陵生薑為原料加工出的精美姜制食品,曾榮獲新加坡國際博覽會金質獎章。

日本侵華戰爭開始後,銅陵生薑產銷一蹶不振。1949年,全縣僅種姜590畝,產鮮姜4425擔。

新中國成立後,銅陵生薑生產恢復很快,至1953年,全縣種姜達到1156畝,產姜16935擔。農業合作化後,全縣種姜面積基本穩定在400畝左右,總產鮮姜一般為7000—10000擔。1959—1961年,經濟困難時期,為了解決吃糧問題,生薑種植面積受到削減。1962年,僅種80畝、產鮮姜2400擔。後雖有所恢復,但「文革」期間,種姜又被當做「資本主義的尾巴」受到批判,有的姜田甚至遭到剷除。據統計,1962—1978年,全縣每年種姜一般在200畝左右,產姜3000—5000擔左右。這期間,1969年種姜面積竟少至79畝,1967年鮮姜產量竟減至1756擔,以致出現產姜之地吃薑難。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經濟改革逐步深入。農民生產有了自主權,流通渠道日暢,市場活躍,姜農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同時,銅陵縣農業科技部門加強了生薑栽培和姜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與指導,從而促使生薑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增長。1988年全縣生薑種植面積達到1136畝,產量24680擔,與1949年和1978年比較,種姜面積分別擴大近1倍和4.7倍,鮮姜產量分別增長5.58倍和6.7倍。其中高產姜田,畝產已達到40擔以上,在鮮姜品質上也有進一步改良和提高。1983年,安徽省蔬菜評比中,銅陵生薑被評為全省14個名特產品之一,是省指定送往全國農展館展覽的兩個名特產品之一,另一個為潛山縣雪湖貢藕。當年,銅陵生薑大部分是以鮮姜直接投入本地市場零售,或批量售給市、縣醬製品廠和大通冰姜廠。此外。安慶、青陽、無為、繁昌等鄰近市、縣,每年也有商販到時來銅陵縣收購。大通冰姜廠所加工生產的糖冰姜、糖醋姜、桂花姜、鹽漬姜等產品,不僅暢銷本地和本省各地,而且遠銷遼寧、福建、江蘇、浙江、河南、江西、湖北、上海、深圳等9個省、市以及香港地區,尤其是糖冰姜還外銷至日本、馬來西亞。

改革開放以來,銅陵生薑種植迅猛發展,無論是種植規模,還是產量,不斷擴大和提高,令世人矚目。銅陵生薑名揚天下。

02 大蒜

《銅陵縣誌》圖片

大蒜,是銅陵八寶之一。

銅陵土地肥沃,光照充足,十分適宜大蒜生長。每年9月份種植,年底和次年2月便有蒜苗上市。

蒜苗又細又嫩,在市場上很走俏,市場銷售期可延續到每年4月份。

每年5月、6月,是大蒜的收穫季節。蒜子有大有小,品種多,既是佐料的佳品,又是製作蒜油的原料。藥用價值也較高。

銅陵民間有醃製蒜子的傳統,醃製出來的蒜子,水靈靈的,色澤好看、味美,是品茶時的佐茶佳品。

舊時,有那講究且好客的人家,招待客人的時候,總是在八仙桌上,擺上一碟自家醃製的蒜子,一碟糖醋姜或鹽制乾薑或糖制薄冰姜或醬姜,一碟順安酥糖,一碟太平街燒餅,一碟鐘鳴雪棗,一碟太平街臭乾子或大通茶幹,一碟大通香菜,臭幹、茶幹和香菜都澆上少許大通小磨麻油,頓時滿屋生香。這還不夠,主家還端出雅致的平底無蓋小竹籃,裡面裝著產自老洲(銅陵市義安區老洲鄉)的小籽花生。最後,給客人泡上產自銅陵天門山或其它山上的「野雀舌」釅茶。主人和客人,邊吃邊喝邊聊,悠哉,樂哉,美哉!如此盛情款待,客人還不樂不思蜀嗎?

03 順安酥糖

據史料記載,順安酥糖始制於唐末。

在順安民間,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元朝末年,紅巾軍將領趙普勝戰鬥失利,被官兵追擊,逃亡至義安區順安鎮城山附近的三裡廟。因飢餓難忍,趙普勝詢問廟中和尚,有無充飢之物。老和尚同情起義軍,又不敢深夜生火,只好將僅有的數包順安酥糖拿了出來。趙普勝狼吞虎咽,幾包酥糖一吃,頓覺美味可口,細膩香甜,便連聲稱讚。後來,趙普勝以城山為寨,自稱寨主,攻克順安之後,遂以酥糖作為軍需品。從此,順安酥糖名譽江南。

解放後,順安鎮人民政府對發展地方傳統特色食品順安酥糖高度重視,在繼承傳統工藝生產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培訓工人、增添設備、擴建廠房,使順安酥糖在保持民間風味特色基礎上,錦上添花,產品的質量和數量大大提高,產品一直暢銷不衰。

順安酥糖,歷來製作精細,配料考究,主要選用精細白糖,優質麵粉,純黑芝麻,配以適量的桂花、青梅、金桔餅,經過選料、配料、製作等13道複雜的工藝流程,精製而成。其特點是:鬆柔甜潤,爽口健身,營養豐富,成條不散,包裝精緻。

《銅陵縣誌》圖片

1983年,順安鎮正式成立順安酥糖廠,酥糖的年產量也由1960年代的30噸增加到100噸左右。此外,還發展了5家個體戶從事酥糖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1984年,順安酥糖榮獲安徽省供銷系統食品質量評比甲等獎。1985年,順安酥糖又參加了全國供銷系統在北京舉辦的食品展覽會,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好評。

如今,順安酥糖早已成為銅陵名特食品,不僅暢銷全省各地,而且還遠銷廣州、深圳、南京、上海等地,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銅陵傳統食品之一,也是理想的饋贈友人的佳品。

04 鐘鳴雪棗

鐘鳴雪棗,產於原銅陵縣鐘鳴鎮精坊店,歷史悠久,做工精細,味道純正。

據史料記載,關於鐘鳴雪棗,還有一個傳說。

清乾隆年間,鐘鳴南側的石埋巷有位商人,姓徐名昱公。徐家有間棗糖鋪,所產優質棗糖,遠近有名。徐昱公是個開明人士,濟危扶貧,仗義疏財。每逢災年,他便開倉濟民,還私出銀兩興修水利,很得民心。一些豪紳出於嫉妒,聯名向州官誣告徐昱公收買人心,有謀反之意。州官不問青紅皂白,沒收了他的家產,把他軟禁在鐘鳴南側花園嶺種花,不允許再制棗糖。

徐昱公有一個妹妹叫徐清仙,貌若天仙。他蒙冤的第二年妹妹被納入後宮做了皇妃。

徐清仙與哥哥徐昱公自幼感情篤深,深為哥哥被奸佞讒言中傷而抱屈,終日哭泣,不思茶飯。一天,皇上到徐清仙房內下榻,徐清仙強作歡笑,捧上一盤家鄉的棗糖,請皇上品嘗。皇上玉食金餐,自是看不上小小棗糖。礙於情面,皇上信手拈了兩隻。皇上沒想到,棗糖香甜可口,不同尋常,好似一團甜雪融於口中,香舌甜喉,爽心清肺。皇上越吃越有味,連稱「妙食!」。

此時,徐清仙指著棗糖問皇上:「棗糖好不好?」

皇上龍顏大悅:「好!」

徐清仙又問:「棗糖白不白?"

皇上笑:「白」!

徐清仙突然抽支毛筆,蘸上墨,對棗糖上一點,頓時,棗糖便染黑了一片。

「棗糖還白嗎?"徐清仙問。

皇上一臉茫然,不解其意。

徐清仙放聲痛哭。

皇上吃驚地問:「愛妃,因何而哭?」

徐清仙哭道:「皇上,這棗潔白如玉,可是它的主人——我的哥哥徐昱公卻蒙受了不白之冤!"

皇上立顯怒色:「竟有這等事?」

徐清仙趁熱打鐵,便一五一十地敘述了哥哥徐昱公的為人,以及遭受奸佞讒言的經過。

「這棗就像一團雪,可有人偏往上面潑墨啊!」徐清仙捧起一把棗糖,哭得撕心裂肺,肝腸欲斷。

皇上龍顏大怒,立即下旨令巡撫前往鐘鳴,重新調查徐昱公一案。後來,巡撫推翻了誣告,出榜為徐昱公昭雪。誣告陷害徐昱公的豪紳和製造冤案的州官,都得到了嚴厲制裁。巡撫還把徐昱公做的棗糖,命名為雪棗,取「雪白」之意。故這一民間傳統特產才得以相傳。

據史料記載,鐘鳴雪棗由精麵粉、精糕粉、白糖、蘇打、麻油等製作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如雪,外形如棗,內如蜂房,入口松酥,香甜可口。實為饋贈親友和宴席調味之佳品。

05 大通四季小菜

周大鈞先生,是遠近有名的文史專家。我在《安徽文史資料全書》中查閱到他的《大通四季小菜》,現抄錄如下,以饗讀者朋友們。

明清之際,大通已成為水陸交通要衝,又是通往佛教聖地九華山的大門,因此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南北雜貨目不暇接,珍餚美味遐邇聞名。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一行人微服簡從,路過大通。見一家小菜館的老闆娘風姿綽約,便信步走進茶館,憩息飲茶。老闆娘聰明伶俐,眼力過人,見為首客官氣宇軒昂,斷定非等閒之輩。於是,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迎請客官就座。但見老闆娘用青花蓋碗,沏上九華山毛峰,雙手獻上。乾隆帝輕輕揭開碗蓋,不覺喜上眉梢,尚未開言,又見老闆娘用紅漆託盤獻上四小碟茶點。

你道這四隻白如玉、鑲金邊的小碟內盛有何物?原來是大通名產四季小菜:碧綠的香菜,醬紅的茶幹,黑亮的瓜子,雪白的冰姜。帝王家吃厭了山珍海味,看膩了宮廷糕點,如今猛見得如此賞心悅目的茶食,乾隆帝眼睛一亮,倍覺新奇。於是一邊品茗,一邊品味茶點,不多時,龍顏大悅,竟不恥下問討教起老闆娘來。老闆娘胸有成竹,出口成章:「大通這四樣小吃,青的、紅的、黑的、白的,色彩鮮明,象徵一年四季,春天麥綠,夏季荷紅,秋翻沃土,瑞雪年豐。這四樣小吃,香的、辣的、鹹的、甜的,香噴噴,辣和和,生津開味,益壽延年!大人屈尊我荒村小店,又如此垂愛這農家土產,民婦理當奉送……」乾隆帝聞言大喜,命隨從重賞老闆娘,並置辦這四季小菜精品進宮,賞賜后妃和皇親國戚。從此,消息不脛而走,傳為美談。

06 大通香菜

詹敬鵬先生,是讀者朋友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作家、文史專家,他的家鄉就是千年古鎮大通,他對家鄉無比熱愛,用心用情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反映家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美文、佳作和力作。他曾寫過題為《大通香菜》和《大通小磨麻油》的美文,現抄錄如下,以饗讀者朋友們。

在古鎮大通,人們有著早晨一邊品茶,一邊吃茶點的傳統風俗。在眾多的茶點中,有一種可與茶幹、糖醋姜相媲美的茶點——香菜。

大通香菜,其實是白菜杆經過加工,精細製作而成。每年立冬前後,大通鎮家家戶戶有醃製香菜的傳統習慣。因為這個季節已進入霜期,經過霜打的白菜發甜,特別好吃,選用這個季節的白菜醃製成香菜最佳,不僅菜色好,而且味道鮮美。

香菜的製作要選好白菜主料。在挑選白菜時,最好挑選高杆白菜,中杆白菜也可。然後一匹匹剝下洗乾淨,先切成寸段,再切成直細絲條(忌橫切),切時也可帶一點菜葉(菜心最好)。同時,也可切少許青大蒜葉和蘿蔔絲條放在一起,翻曬一至兩天,待除掉一些水分後,放入洗乾淨的缽內,先放入適量的細鹽拌勻,雙手用力揉搓,一直揉搓到見水潤色後,放在缽內存放24小時,再加入適量的熟菜油、熟黑芝麻、生薑絲、五香粉、辣椒粉(糊)等配料進行調拌,調拌好後,裝入陶瓷罐內或玻璃瓶內(罐頭瓶為好),用力按捺緊實,上面再放一點小磨麻油封口,半月之後即可食用。食用時再澆上小磨麻油,那味道更美。

大通香菜,不僅供小鎮人做早晨飲茶或招待賓客的茶料,還用作炒肉絲、炒五香茶幹的配料,那味道更是別具一格。

07 大通小磨麻油

大通小磨麻油始創於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了。傳說有一年夏天,山東省文登縣一位長者,姓郭名太和,攜子郭年宏去九華山進香拜佛。這一天,路過大通,郭氏父子倆夜宿大通客線。古鎮大通歷史上曾是下江一帶香客上九華山的必經之道,凡上山進香拜佛者,首先要朝拜九華山七大叢林之一——大通大士閣,戒葷吃素,換服進山,故稱大通大士閣為九華頭天門。

郭太和父子倆從九華山進香回來,又在大通住了數日,打聽到大通附近廟庵甚多,下江一帶香客川流不息路經大通上九華山。出家修道之人和香客都愛食生麻油,雖說此地有幾家小作坊生產麻油,但與他郭家的祖傳小磨麻油相比遜色多了。小磨麻油在大通是緊缺熱門貨。於是,在當年秋天,郭太和父子倆與山東老石匠夢老三,攜帶製作磨油工具及祖傳秘方,定居在大通老橋口,開始了他家的祖傳小磨麻油生產。郭太和小磨麻油,選料考究,以純白芝麻作原料,經過手工炒鍋,石磨兌水,換鍋精製而成。石磨的石頭選擇、磨齒雕鑿要求也非常苛刻。郭太和小磨麻油製法系幾代祖傳,香氣特別濃鬱,在老橋口方圓幾裡都能聞到香氣。從此,「滴一滴千裡香」的郭太和小磨麻油馳名沿江數省,深受出家人和香客的好評。凡來大通的香客和遊玩者,都能為品嘗或購到郭太和的小磨麻油為樂事。郭太和百年之後,麻油作坊由他的兒子郭年宏繼承。可惜的是,1957 年,由於種種原因,已到中年的郭年宏關閉了小磨麻油作坊,使聞名遐邇的大通郭太和小磨麻油在市場上消失了。

1984年,大通鎮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恢復傳統的小磨麻油的生產。當打聽到當年的郭太和之子郭年宏,年雖古稀,但仍活在人間時,三次派人登門請他出山傳藝。郭年宏雖年高體弱,仍高興地向來人傳授了他家的祖傳製作工藝。於是,大通小磨麻油廠,在繼承郭太和祖傳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進創新,並由傳統式的單純手工操作,發展到半機械生產的小磨麻油廠。這個廠選用純白芝麻作原料,炒工十分考究,使白芝麻炒得紅而不焦。雖說是用機械磨碎,但磨速均勻,生產的小磨麻油油色棕紅,香味濃鬱,不僅清潤素補,爽口健身,而且還能藥用。如皮肉水火燙傷,可用麻油配方,用鴨毛沾著塗在患處,清爽涼快、鎮痛消炎。

《銅陵縣誌》圖片

如今,傳統的大通郭太和小磨麻油,被白鰭豚牌和老字號牌兩家小磨麻油廠繼承,並發展成為銅陵的名優特產湧進千家萬戶,既是銅陵人餐桌上的佳品,又是銅陵人饋贈友人的禮品。

08 大通茶幹

據銅陵縣文史資料記載,大通茶幹遠在明嘉靖年間就已聞名江南,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明朝時期,有一位手藝高超的豆腐作坊主人,潛心研究了佛教徒、朝拜九華山的香客以及大通往來商人和遊客的口味,用汀洲大豆、小磨麻油、香菇、冰糖、五香等佐料,研製而成茶幹。大通茶幹問世後,因色、香、味俱佳,受到廣大香客、佛教徒和遊客的青睞。

傳說,清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路經大通,品嘗茶幹後,讚不絕口。從此,大通茶幹被人們譽為素點佳品,聲名遠揚。

解放後,大通鎮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茶幹這一傳統產品的生產。1954年,創辦了大通茶幹廠。在保持大通茶幹民間傳統風味的基礎上,茶幹的產量、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品種也比較齊全,不僅有色味俱佳的十香茶幹,還有蝦仁茶幹、蒲包茶乾等。1984年,大通茶幹在安徽省供銷系統食品評比會上獲甲等產品獎。大通茶幹廠一直興盛至1980年代末。後來,隨著私營經濟的興起,一些技藝精湛的師傅紛紛領辦或獨辦茶幹作坊。當年,大通鎮經營茶幹的商戶達14家,每日生產茶幹達10萬多塊,以其鹹中有甜、味美耐嚼的特色,遠銷廣州、深圳等地。

09 太平街燒餅

銅陵縣太平鄉(今義安區西聯鎮)有一傳統特產,遠近有名,那就是太平街燒餅。

太平街燒餅製作方法,既原始又獨特,配料考究。選用上等麵粉1斤,菜油2兩,豬油5錢,大蔥、八角、芝麻等佐料若干。首先是和面,用上述原料,將麵粉揉透,這樣鬆軟的麵粉做出來的燒餅才層層起脆。然後,用手反覆摔打面料。再經推酥、包心、片大等道工序之後,把燒餅貼在炭爐壁上,選用優質木炭烤制,適時翻動,文火烤制1個小時後,取出。熱燒餅不好吃,要再放入爐中回爐,8 小時後,取出,冷卻。這時的燒餅形似熟蟹殼,黃澄澄,18 層,層層酥透,香噴噴,略帶鹹,久食不膩,百日不改味,沒牙的老人特別喜歡吃。

太平街燒餅歷史悠久。據說,太平街燒餅源於明末清初,工藝是一個姓查的師傅傳下來的。

如今,在太平街,能做正宗太平街燒餅的,也只有三、四戶人家了。

太平街燒餅,既是香酥可口的茶點,又是饋贈親友的禮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作者:王先鋒

,
同类文章
這輩子一定要去的紅色旅遊景點(如畫風景如歌往事)

這輩子一定要去的紅色旅遊景點(如畫風景如歌往事)

上海灣區,金山如畫, 紅色文化,生生不息。 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初心館、 上海南社紀念館、朱學範故居…… 【回首初心路】紅色旅遊路線 帶您追憶革命事跡,感悟紅色精神! DAY 1 ★ 上午: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 初心館 ★ 在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緬懷先烈,銘
電動三輪車不過電怎麼修(電動三輪車用久了動力下降怎麼辦)

電動三輪車不過電怎麼修(電動三輪車用久了動力下降怎麼辦)

您在閱讀前請點擊上面的「關注」二字,後續會為您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相關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電動車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體系」,它的成員很多,有為人們提供代步的電動車、電動汽車,也有可以從事貨運的電動三輪車,而貨運和載人不同,代步主要看的是續航和舒適度,電動三輪車貨運,它的動力好不好才是更關鍵。
北京建築大學是市重點大學(歡迎報考北京唯一建築類高校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是市重點大學(歡迎報考北京唯一建築類高校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作為北京市唯一一所建築類高校,也是國內唯一一所在未來城市設計領域設有高精尖創新中心的高校,更是國內唯一一所設有建築遺產保護領域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校!來北京建築大學,這裡不僅有多個教學基地為你提供實踐平臺,更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在等著你!北京建築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兼招生辦公室主任黃鶴與
貴州六盤水必去景點(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值得遊玩的旅遊景點自駕遊攻略)

貴州六盤水必去景點(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值得遊玩的旅遊景點自駕遊攻略)

#六盤水#六枝特區屬六盤水市轄區域,位於貴州省西部,系三線建設時期由原六枝特區與郎岱縣合併而成。東臨普定、鎮寧兩縣,西接普安、晴隆、水城三地,南連關嶺縣,北靠織金、納雍縣,全區國土面積1799.48平方公裡。六枝特區地處「中國涼都」六盤水市的東大門,長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大小河流共40餘條,屬亞
灃河區旅遊景點(你的灃河段旅遊攻略出爐)

灃河區旅遊景點(你的灃河段旅遊攻略出爐)

HAAPY SUMMER 臨近暑假了 正是組團出遊的好時候 下面 小編列出一份 灃河段的遊玩攻略 讓你快人一步~ 西鹹新區灃河綠道 位於灃河兩岸 分灃東新城和灃西新城綠道 綠道全長54.5公裡 共有一級驛站兩座 二級驛站四座 三
山姆南京店會員店必買攻略(各城市山姆會員店數量排名)

山姆南京店會員店必買攻略(各城市山姆會員店數量排名)

12月25日,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旗下高端商業品牌——山姆會員商店將在重慶禮嘉天街開業。與此同時,有消息透露,杭州第二家山姆會員店將在杭州城北的西子智慧產業園開業待客。 山姆會員店 品質高端,獨樹一幟 山姆會員商店是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旗下的高端會員制商店。消費者須購買超市年卡,
聖安地列斯和自由城對比(聖安地列斯三大城市您想掌管哪個)

聖安地列斯和自由城對比(聖安地列斯三大城市您想掌管哪個)

大家好,我是榴槤科長。本期我們來談談假如您是主角CJ,您會掌管《聖安地列斯》三大城市中的哪一座城市?在《GTA:SA》的地圖設定中,包含了——「洛杉磯、舊金山、拉斯維加斯」,三座城市各有特色,不知道玩家在稱霸《GTA:SA》之後,更願意接手哪一座城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吧! 一:洛杉磯 葛洛夫
適合一個人3天旅行的地方(一個人旅行去這20個地方吧)

適合一個人3天旅行的地方(一個人旅行去這20個地方吧)

聚 ° 焦° 麗°江 作者 | 吳小姐 關注我們 【每日分享】 帶你每天了解一個美麗的地方 最實用的攻略一站獲取 還記得有首歌裡唱到「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個人是一件很「孤獨」的事情,但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好... 一個人可以瀟瀟灑灑
喜歡身材好愛運動的男(愛運動愛旅行身材好)

喜歡身材好愛運動的男(愛運動愛旅行身材好)

記者 安曉冬 8月4日,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主辦,濟南市婦女聯合會指導的2022首屆「壹點動心·齊魯相親大會」濟南主會場暨第16屆七夕千佛山相親大會正式開幕。 「趁著今天休息,跟媽媽一塊來相親。」這位活潑開朗的89年小姐姐在千佛山相親大會跟媽媽一邊談笑一邊觀看男嘉賓的信息牌。
張家口第二屆旅發大會現場(第三屆張家口市旅發大會)

張家口第二屆旅發大會現場(第三屆張家口市旅發大會)

壩上香飄八月天,白雲綠草染河山。仲夏的壩上張北,繁花似錦,清爽宜人,處處生機盎然。 8月2日,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內人山人海,來自全國各地文化旅遊行業的200多位代表和上萬名遊客一道走進這裡,同看京津冀駿馬越野競技,共賞「記憶中都」恢宏文化盛宴。 而距此40公裡外草原天路上則是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