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土黴素菌渣無害化處理的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18 18:53:11 1
一種土黴素菌渣無害化處理的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環境保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土黴素菌渣無害化處理的裝置,該裝置以土黴素菌渣儲備池、鹼液罐、鹼熱預反應池、調節池、酸液罐、厭氧ASBR反應器、剩餘汙泥儲備罐、沼渣收集池為主體,還包括與溫控箱相連的溫度探頭及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等,首先向鹼熱預反應池注入土黴素菌渣與鹼液進行預處理,然後將混合液置入調節池中,調節pH後置入厭氧ASBR反應器,同時向厭氧反應器內注入剩餘汙泥調節C/N比,經厭氧消化後,產生的沼氣回收利用做清潔燃料,無害沼渣排入沼渣收集池中作為製作有機肥的原料。本實用新型裝置和工藝提升了土黴素菌渣有機質的利用效率,並實現了土黴素菌渣無害化和資源化。
【專利說明】一種土黴素菌渣無害化處理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環境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土黴素菌渣無害化處理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抗生素生產大國,2011年我國抗生素產量為111.6萬噸佔全球市場總量的70%以上。其中土黴素的年產量佔全球產量的90%。按照生產It抗生素產生8?IOt溼菌渣估算,我國每年產生的土黴素菌渣體量在15萬噸以上,如果處置不當,會嚴重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2002年2月由農業部、衛生部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的第176號公告規定:抗生素廢菌渣被列入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在2008年更將抗生素菌渣列入了新修訂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抗生素菌渣屬於化學藥品原料藥生產過程中的培養基廢物,須按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因此如何合理處置抗生素菌渣,解決抗生素菌渣的出路已經成為非常緊迫的任務。
[0003]土黴素菌渣主要由菌絲體、剩餘培養基、發酵代謝產物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殘留抗生素、多糖、蛋白質和多種胺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極大的可生化處理的潛能。而目前國內製藥廠對土黴素菌渣大多進行焚燒處置、暫時烘乾封存,然而在焚燒成本較高且會產生二噁英等二次汙染、烘乾封存佔地面積又較大。因此,尋找一種如何消除菌渣中殘留毒性物質、合理開發利用菌渣所含生物質能,實現土黴素菌渣的無害化及資源化,這對節約資源、防止環境汙染、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在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土黴素菌渣無害化處理的裝置,它採用鹼熱預處理、調節混合液的PH值至中性後,進入厭氧ASBR反應器,同時加入剩餘汙泥調理混合液中的C/N比進行厭氧生物降解,使菌渣可以通過厭氧消化同步實現減量化、無害化及資源化。
[0005]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6]一種土黴素菌渣無害化處理的裝置,包括土黴素菌渣儲備池、鹼液罐、鹼熱預反應池、調節池、酸液罐、厭氧ASBR反應器、剩餘汙泥儲備罐、沼渣收集池、電動攪拌器一、計量泵一、集氣袋、加熱帶、溫度探頭、溫控箱、水質在線監測系統、PH探頭、排泥泵、計量泵二、計量泵三、計量泵四、計量泵五、計量泵六、電動攪拌器二、電動攪拌器三、電動攪拌器四;所述土黴素菌渣儲備池、鹼熱預反應池、調節池、厭氧ASBR反應器分別經過計量泵一、計量泵三、計量泵五、排泥泵依次與沼渣收集池相連,所述土黴素菌渣儲備池、鹼熱預反應池、調節池、厭氧ASBR反應器內分別設有電動攪拌器一、電動攪拌器四、電動攪拌器二、電動攪拌器三;所述鹼液罐經過計量泵二連接到鹼熱預反應池的左側下部;所述鹼熱預反應池體外設有加熱帶,所述鹼熱預反應池池內的一側設有溫度探頭並與外部的溫控箱相連;所述酸液罐經過計量泵四連接到調節池的左側部,所述調節池內設有PH探頭並與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相連;所述剩餘汙泥儲備罐經過計量泵六與厭氧ASBR反應器的左側下部連接,所述厭氧ASBR反應器的左上端排氣口通過水封與集氣袋相連,下端通過排泥泵與沼渣收集池相連。
[0007]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顯著的優點:
[0008]1、實現了土黴素菌渣的無害化處理,充分降解了菌渣中土黴素殘留,同時對菌渣中富含的有機質進行了綜合利用,使菌渣的環境危害不僅從「量」上而且從「質」上都達到了完全去除。
[0009]2、土黴素菌渣經鹼熱預處理後全部進入厭氧反應器,經厭氧生物降解後排放的沼渣及上清液均未檢測到抗生素的殘留,為後續的生物處理降低了抗生素的毒害作用。
[0010]3、本實用新型向厭氧ASBR反應器中加入了剩餘汙泥,有效調節了系統內的C/N,並優化了厭氧反應器的運行參數,可有效提高土黴素菌渣的厭氧處理負荷。
[0011]4、本實用新型裝置產生的沼氣回收利用做清潔燃料,沼渣經鑑別為無害可作為製作有機肥的原料,同時實現菌渣的無害化和資源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0014]參見圖1。
[0015]本實用新型裝置一種土黴素菌渣無害化處理的裝置,包括土黴素菌渣儲備池1、鹼液罐2、鹼熱預反應池3、調節池4、酸液罐5、厭氧ASBR反應器6、剩餘汙泥儲備罐7、沼渣收集池8、電動攪拌器一 9、計量泵一 10、集氣袋11、加熱帶12、溫度探頭13、溫控箱14、水質在線監測系統15、pH探頭16、排泥泵17、計量泵二 18、計量泵三19、計量泵四20、計量泵五21、計量泵六22、電動攪拌器二 23、電動攪拌器三24、電動攪拌器四25 ;所述土黴素菌渣儲備池1、鹼熱預反應池3、調節池4、厭氧ASBR反應器6分別經過計量泵一 10、計量泵三19、計量泵五21、排泥泵17依次與沼渣收集池8相連,所述土黴素菌渣儲備池1、鹼熱預反應池
3、調節池4、厭氧ASBR反應器6內分別設有電動攪拌器一 9、電動攪拌器四25、電動攪拌器二 23、電動攪拌器三24 ;所述鹼液罐2經過計量泵二 18連接到鹼熱預反應池3的左側下部;所述鹼熱預反應池3體外設有加熱帶12,所述鹼熱預反應池3池內的一側設有溫度探頭13並與外部的溫控箱14相連;所述酸液罐5經過計量泵四20連接到調節池4的左側部,所述調節池4內設有pH探頭16並與水質在線監測系統15相連;所述剩餘汙泥儲備罐7經過計量泵六22與厭氧ASBR反應器6的左側下部連接,所述厭氧ASBR反應器6的左上端排氣口通過水封與集氣袋11相連,下端通過排泥泵17與沼渣收集池8相連。
[0016]實施過程:
[0017]將土黴素菌渣加入土黴素菌渣儲備池I中,(菌渣本身帶有水分,呈流動態。),並配置鹼液加入鹼液罐2內;通過時間控制開啟與土黴素菌渣儲備池1、鹼液罐2相連的計量泵一 10、計量泵二 18,土黴素菌渣進料量為厭氧ASBR反應器6體積的3% ;開啟鹼熱預反應池3內電動攪拌器四25攪拌,同時加熱帶12開始加熱,採用溫度探頭13檢測鹼熱預反應池3內的實際溫度,並反饋至溫控箱14,當溫度不足預設溫度時時,加熱帶12開始加熱,當溫度達到設定後,加熱停止;將反應的混合液經鹼熱預處理後通過計量泵三19注入調節池4中。水質在線監測系統15實時檢測調節池4內的pH值,控制與酸液罐5相連的計量泵四20的開啟,使調節池4內pH在7.0-7.2範圍。反應後的混合液經水質調節pH後通過計量泵五21注入厭氧ASBR反應器6中,開啟與剩餘汙泥儲備罐7相連的計量泵六22,將剩餘汙泥注入厭氧ASBR反應器6中,土黴素菌渣與剩餘汙泥的體積比為:1: 4,厭氧ASBR反應器容積負荷設定為:小於1.6gVSS/L.d,反應溫度設定為40°C,厭氧反應攪拌為連續攪拌,經處理後的土黴素菌渣廢渣由排泥泵17排入沼渣收集池8中,土黴素菌渣廢渣停留時間設定為33d,廢渣中未檢測出抗生素的殘留可做一般固廢處理,或作為生產有機肥的原料。厭氧降解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可作清潔生產燃料使用。厭氧反應產生的沼氣通過集氣袋11收集後進行綜合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土黴素菌渣無害化處理的裝置,其特徵是,包括土黴素菌渣儲備池(I)、鹼液罐(2)、鹼熱預反應池(3)、調節池(4)、酸液罐(5)、厭氧ASBR反應器(6)、剩餘汙泥儲備罐(7)、沼渣收集池(8)、電動攪拌器一(9)、計量泵一(10)、集氣袋(11)、加熱帶(12)、溫度探頭(13)、溫控箱(14)、水質在線監測系統(15)、pH探頭(16)、排泥泵(17)、計量泵二(18)、計量泵三(19)、計量泵四(20)、計量泵五(21)、計量泵六(22)、電動攪拌器二(23)、電動攪拌器三(24)、電動攪拌器四(25);所述土黴素菌渣儲備池(I)、鹼熱預反應池(3)、調節池(4)、厭氧ASBR反應器(6)分別經過計量泵一(10)、計量泵三(19)、計量泵五(21)、排泥泵(17)依次與沼渣收集池(8)相連,所述土黴素菌渣儲備池(I)、鹼熱預反應池(3)、調節池(4)、厭氧ASBR反應器(6)內分別設有電動攪拌器一(9)、電動攪拌器四(25)、電動攪拌器二(23)、電動攪拌器三(24);所述鹼液罐(2)經過計量泵二(18)連接到鹼熱預反應池(3)的左側下部;所述鹼熱預反應池(3)體外設有加熱帶(12),所述鹼熱預反應池(3)池內的一側設有溫度探頭(13)並與外部的溫控箱(14)相連;所述酸液罐(5)經過計量泵四(20)連接到調節池(4)的左側部,所述調節池(4)內設有pH探頭(16)並與水質在線監測系統(15)相連;所述剩餘汙泥儲備罐(7)經過計量泵六(22)與厭氧ASBR反應器(6)的左側下部連接,所述厭氧ASBR反應器(6)的左上端排氣口通過水封與集氣袋(11)相連,下端通過排泥泵(17)與沼渣收集池⑶相連。
【文檔編號】C12M1/02GK203715643SQ201420103116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7日
【發明者】李再興, 苗志加, 鍾為章, 楊景亮, 劉春 , 耿曉玲, 高妍, 陳平 申請人:河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