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幅材成形機中更換織物的方法、提升設備和裝置,及相應的幅材成形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23:46:41 2
專利名稱:在幅材成形機中更換織物的方法、提升設備和裝置,及相應的幅材成形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幅材成形機中更換織物的方法,在該方法中,幅材成形機的前側包括多個梁,所述梁之間形成間隙,以用於更換形成為閉環的織物。本發明還涉及相應的提升設備、裝置和幅材成形機。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已知的多種方法中,造紙機框架安裝有可移動的隔塊。將這些隔塊從它們所處的位置移去,以更換形成為閉環的織物。通常,該框架部分的背側包括懸臂梁,以在隔塊移去之後支撐該框架部分。懸臂是一種穩固
結構(robust solution),其包括用於將所需壓力作用到造紙機車間的地基上的實心結構。眾所周知的是,由於懸臂梁的使用會產生顯著的成本,因此希望能夠避免該懸臂梁的使用。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造紙機車間的地基可變得更輕並且需要更少的空間進行構造,從而實現了成本的節約。
例如採用專利FI 103421中的解決方案可更換懸臂方式,其中幅材成形機包括位於前側的專門的織物引入裝置,該織物引入裝置位於多個豎直框架梁之間。在該引入裝置中,牽引裝置是由帶圍繞的輥組件。此引入裝置能夠不使用懸臂系統,但是會使得設計變得複雜並且包括多個磨損部件。由於這些磨損部件需另外定製,因此所述磨損部件的製造商非常少。此外,當框架重量碰觸到織物時,該織物將承受機械壓力。然後,所述織物可能會由於該機械壓力而損壞。當利用輥組件構造時,灰塵會附著在圍繞該輥組件的帶上,這將會損壞待更換的織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在幅材成形機中更換織物的新方法,該方法適合於多種織物。根據本發明的此方法的特徵從所附的權利要求l中可變得顯然。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在幅材成形機中更換織物的新裝置,該裝置的設計比以往裝置的設計更簡單。根據本發明的此裝置的特徵從所附的權利要求7中變得顯然。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更換織物的新的提升設備,該織物在幅材成形機中形成為閉環,該提升設
備可用於更換織物,而不會對織物產生額外的應力(stress)。根據本發明的此提升設備的特徵從所附的權利要求5中變得顯然。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比以前更簡單的新的幅材成形機,在該幅材成形機中可更換多種類型的織物,而不會對織物產生額外的應力。根據本發明的此幅材成形機的特徵從所附的權利要求11中變得顯然。在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特別地利用介質來保持多個框架梁之間的間隙。然後,織物能夠通過由介質保持的這些間隙進行更換,而不會對織物產生損壞。
幅材成形機具有形成為閉環的多個織物,當需要時必須更換這些織物。在此申請中,"幅材成形機"是指用於紙和紙板生產中的機器,其包括可更換的織物。所述的幅材成形機包括,例如造紙機、紙板機、綿紙機和製漿機以及帶壓光機。閉環例如為成形部網和壓搾部毛毯。為了更換織物,在幅材成形機的前側的多個豎直框架梁之間形成間隙。形成為閉環的織物能夠經由這些間隙進行更換。特別地,在形成間隙之後,利用介質提升設備保持該間隙,其中提升作用是基於由介質傳送的壓力,其所採用的方法與已知技術不同。在已知的技術中,該提升作用是基於通過該設備使織物遭受的機械接觸。特別地,在織物的兩側上設有可加壓的多個腔室,其中當對所述腔室加壓時,限定所述腔室的多個密封件相對於織物密封。因此,介質的壓力用於保持多個支撐梁之間形成的間隙。織物可通過間隙被引入到梁之間,在形成間隙之後,利用介質提升設備保持該間隙。織物能夠被引入到幅材成形機中或者從幅材成形機中移走。通過從織物邊緣牽拉該織物,可以最簡單的方式將織物通過形成的間隙引入。可在織物邊緣上增設抓取裝置,以便於牽拉。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可以比以前以更簡單的方式使用新的框架設計來更換織物。由於其結構比以前更簡單,因此可顯著降低製造成本。同時,可避免使用多個定製的組件,這會使得組件的製造商更具競爭力。實際中,經由介質實施通過間隙的織物更換,在此情況下,該更換幾乎是無摩擦的。換句話說,傳輸織物所需的力比以前更小。此外,施加到織物上的壓力在由多個密封件限定的整個區域中是均勻的,這樣避免了有害的壓力峰值。因此,採用此介質提升設備,可避免在織物上施加有害的力。另外,根據本發明的裝置可避免使用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帶。在現有技術的技術方案中使用的帶會變髒,從而會對要更換的織物產生顯著的損壞危險。
在本方法的一個實施例中,致動器用於形成該間隙。該致動器例如可以
是高架起重機(overhead crane)、起重機(jack)或者介質提升設備。 一旦織物被引入到設在介質提升設備中的密封件之間時,則停止使用致動器。在此使用的術語"織物"是指非常廣意義上的織物。例如,附著於該織物上的織物片也被認為是織物。由於在一些情況下,織物片的處理比織物的處理更容易,因此能夠使用這樣的織物片。在更換期間,織物片還能夠防止織物在更換時受到損壞。總的來說,該致動器用於形成間隙並保持該間隙,直到織物位於介質提升設備的密封件之間。當織物位於密封件之間時,能夠對設置在織物兩側上的腔室進行加壓。當對腔室加壓時,該密封件相對於織物密封,從而介質提升設備保持所形成的該間隙,所述織物可通過該間隙取出。有利地,在除去致動器的提升作用之前,對腔室進行加壓,從而可避免織物以別的方式瞬間遭受機械應力。同樣地,當將織物從間隙中移走時,上述裝置可以以逆序實施。在從介質提升設備中釋放壓力之前,通過設置致動器保持該間隙,從而避免了織物的後緣以別的方式瞬時遭受機械應力。
下文中將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這些附圖示出了本發明的一些實施
例,其中
圖1是包括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備的幅材成形機的壓搾部結構的縱向剖視圖2示出了幅材成形機的背側梁和前側梁的橫向剖視圖,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備位於前側梁之間;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備的第二實施例;
圖4是根據圖3的介質提升設備的縱向剖視圖,其中織物位於密封件之
間;
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備的第三實施例;
6圖6是根據圖5的介質提升設備的縱向剖視圖,其中織物位於密封件之
間;
圖7是包括密封件和可移動支撐塊的第四實施例的縱向剖視圖,其中密
封件壓向介質提升設備的表面;
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備的第五實施例的俯視圖9a示出了處於不加壓狀態下的、用於實施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
備的密封裝置的實施例;
圖%示出了圖9a的密封裝置處於加壓狀態下的情形;
圖9c示出了圖%的密封裝置在與織物相連、且處於加壓狀態下的情形;
以及
圖9d示出了根據圖9c的加壓密封元件之間的織物。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描述了幅材成形機的壓搾部12,所述的幅材成形機例如為造紙機或紙板機,該圖示出了該幅材成形機的縱向截面。壓區14形成在頂輥16和底輥18之間。圖1的截面圖是沿該機器的近似中部的位置剖切的,並且是從背側觀看的視圖,在這種情況下,由梁20和水平梁22組成的前側梁21部分隱藏在輥的後面。重力特別地由豎直梁支撐,該豎直梁可能發生傾斜。對於沿重力方向支撐的梁而言,採用術語"豎直梁"來表示,但是該術語並未用來限定該梁的形狀或者位置。壓榨部12中的織物24由輥16, 18, 19支撐為環狀。這些輥16, 18, 19依次由梁21所支撐,或者更確切地,由豎直梁20和水平梁22組成的框架支撐。可打開的中間結構26設置在前側梁21之間。特別的是,介質提升設備10與該中間結構相連地設置。在圖1所示的情況中,介質提升設備10停用並且織物24處於壓榨部12中的適當位置處。該介質提升設備10包括可加壓的腔室30和多個密封件32。在加壓的狀態下,當織物在密封件之間的情況下,腔室存在於織物兩側之間,並且限定該腔室的多個密封件相對於織物密封。該術語"織物"還指織物片,其與織物相連地附著,該織物片還可用於將織物引導到密封件之間。當利用介質提升設備10時,加壓介質34引入腔室30中。該介質34沿著通道36引入到腔室30中。為了加壓該介質34,需要壓力供應裝置28。通過採用壓力供應裝置對該介質施壓,從而加壓該腔室。該壓力供應裝置可以是供介質提升設
備使用的專用裝置,或者壓力也可來自製造廠供給網(millsupplynet)。圖 1示出了介質提升設備10的幾個可能的位置;然而,每個織物環應用一個介 質提升設備是可行的。
圖2示出了幅材成形機的壓榨部或者成形部的背側38的豎直梁40和前 側42的豎直梁20的橫截面視圖。根據上述布置的介質提升設備10設置在 幅材成形機的壓榨部或者成形部的前側42的豎直梁20之間。在圖2中,該 介質提升設備10停用,也就是說處於不加壓的狀態。在此情況下,負荷由 與該介質提升設備10相連設置的多個支撐塊44和介質提升設備10的表面 46所支撐。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提升設備或者介質提升設備10的第二實施例。 該介質提升設備用於更換在幅材成形機中形成為閉環的織物。該介質提升設 備包括相對的表面46,在所述相對的表面46之間適於取出織物。利用介質 壓力在所述表面之間保持傳送織物所需的間隙。至少一個可加壓的腔室30 與每個表面46相連,在圖3的情況下所述可加壓的腔室是打幵的。處於打 開狀態意味著這些腔室沒有彼此相對密封或者相對於織物密封。腔室30的 邊緣由密封件32限定。根據本發明,當腔室被加壓時,密封件適於貼靠織 物而形成密封。在幅材成形機的提議的應用中,還包括與該介質提升設備相 連的多個抓取位置58。致動器56用於打開所述表面之間的用於在內部設置 織物的間隙。有利的是,該致動器56是起重機48,並且多個延伸部50可用 作抓取位置58。該起重機用於增加延伸部之間的間隔,因此還在密封件之間 產生用於在內部設置織物的間隙。利用起重機是簡單並且可靠的解決方案。 另外,起重機所需的延伸部50容易製造。
圖4是圖3的介質提升設備的縱向剖視圖,其中織物24位於表面46之 間並且腔室30被加壓。在加壓時,密封件32從它們的凹槽52中提升,從 而充當腔室30的背景(background)的表面46在使用期間起到壓力表面的 作用。當充當腔室的背景的密封元件33由於腔室壓力而改變形狀時,密封 件32從凹槽中提升。當密封件33與腔室30的壓力相連時,密封件的形狀 從扁平形(圖7)變成為圓形,從而將密封件32從凹槽52中推出。當密封 件32從凹槽52中提升時,形成真正的腔室30。腔室30中的加壓介質可保持介質提升設備10的所述表面46之間的間隙。該介質提升設備10與前側 的豎直梁20 (圖2)相連,在這種情況下,可保持前側的豎直梁之間的間隙。 由於加壓的結果,從凹槽52中出來的密封件32能夠實現如下的結構,艮口, 當釋放壓力時,所述表面變得完全地接合在一起。因而,在幅材成形機的使 用期間,所述表面的整個區域都支撐負荷。當介質提升設備10處於加壓狀 態時,織物24相對密封件32密封。當從所述表面46之間取織物24時,密 封件32相對於織物24密封,從而介質的提升作用能保持該間隙。換句話說, 當腔室30加壓時,密封件32相對織物24密封。織物24相對於密封件32 的密封不意味著完全的密封性,而是充分的密封性。織物作為密封的一部分 是十分必要的,從而織物形成為整體的一個功能部分。必要的是,介質壓力 的作用力可使造紙機的前側豎直梁保持彼此分離。然後,在豎直梁之間保持 間隙,通過該間隙能夠牽拉織物。密封性在術語上應該解釋為,是否通過所 述密封達到了所需的目標。實際上,在密封件和織物之間的邊界面上會發生 洩漏,這還可潤滑織物和密封件之間的間隔。另外, 一些介質還會沿著織物 在所述腔室之間被輸送出,在這種情況下還會發生洩露。在適當的尺寸和介 質壓力下,介質提升設備可實現預期的運行,而不需考慮洩露。
在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起重機的延伸部50設置在介質提升設備的側 面上。該起重機用於移動表面46和密封件32彼此分離。因而,在密封件和 該表面之間形成內部可以設置織物的間隙。在圖4中,織物24已位於密封 件32之間。在此使用的術語"織物"還指附著於織物上的織物片,因為織 物可具有附著於其上的織物片,該織物片用於初始牽拉織物到密封件之間, 並因此牽拉到所述表面之間。薄的或者楔形的織物片用於將織物拉到所述腔 室之間,這些腔室已被加壓,而沒有採用致動器在所述梁之間形成間隙。
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備10的第三實施例。在此實施例 中,與圖3的實施例相比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在機器運行期間,該密封件32 保持在表面46的外面。在此實施例中,密封件32不必進入表面46中,因 為側面設有可移動的支撐塊44。因而,在運行期間,應力經由支撐塊引導在 框架梁之間。具有支撐塊的方案是有利的實施例,這是因為與移動的密封件 相比,製造固定的密封件更經濟且更可靠。另外,校準輪廓54能夠設置在 內部,在這種情況下,織物更易於更換。該校準輪廓除了附圖中示出的以外,例如,還可以是曲面。此外,豎直移動距離可非常短,從而避免了額外的應 力直接施加到形成框架的梁上。為了便於示出,在圖5中示出的支撐塊比它 們所需要的高度更高,從而密封件之間的距離顯著加大。如上所述,希望該 間距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避免額外的應力引導到框架上。該介質提升設
備10包括多個延伸部50,延伸部50的間隔可通過起重機增加。當延伸部之
間的間隔由於起重機而增加時,支撐塊可從它們所在的位置移開,並且織物 能夠從密封件之間取出。
圖6示出了圖5中的介質提升設備的縱向剖視圖,其中織物24位於表 面46之間。該密封件32相對織物24密封,並且介質壓力保持所述表面46 彼此分離。該術語"表面"還指平面之外的其他表面,雖然附圖中示出的表 面是平面。例如,該表面也可向內彎曲。廣義的"表面"是指在產生提升力 的介質提升設備中壓力施加於其上的區域。有利地是,舊的織物可從機器中 完整無缺地移走。當延伸部50位於介質提升設備的兩側上時,在不對織物 進行切割的情況下即可放入和移走織物。當切割舊的織物時,需要在介質提 升設備的框架中並且僅在機器的前側框架中、在輥組件的一側上設置延伸 部,從而使得新的織物能夠放置在適當的位置,而不需利用附著於織物上的 額外的織物片。
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備的第四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 密封件32進入到設置在表面46上的凹槽52的內側,並在其中被保護。一 旦作為其背景的密封件33被加壓並由此呈圓形(圖4)時,密封件從凹槽中 提升。然而在圖7中,密封件未被加壓因而是扁平的。其側面另外設置有多 個支撐塊44。在這種情況下,所述支撐塊44設計為當所述支撐塊位於適 當位置時,所述表面46接合。因而,在運行期間應力引導到整個表面區域 中。在採用支撐塊的此應用中,校準輪廓不會妨礙在適當位置取出織物,從 而使得密封件僅需從表面上稍微突出。另外,可避免框架梁承受應力。
該介質提升設備必須具有兩個表面,壓力作用在這兩個表面之間。該壓 力可通過一個或者兩個表面而導向所述表面之間。在成形部中,可更換織物 為網,因此有利地僅通過一個表面46弓l入壓力(圖6)。換句話說,該介質 34僅被導入到相對的腔室30中的一個腔室中,在這種情況下,包括僅與一 個腔室30相連的通道36 (圖6)。這樣一個簡單的結構是可行的,這是因為網能夠使得介質滲透,並且壓力可在介質提升設備的所述表面之間作用。 雖然僅一個腔室被直接加壓,但是,當介質通過網時,兩個腔室必然均會被 加壓。相反,在壓榨部中,可更換織物是毛毯,有利地通過兩個表面46引
入壓力(圖7)。換句話說,該介質34導入到兩個相對的腔室30中,在這 種情況下,包括與兩個腔室30均相連的通道36 (圖7)。換句話說,直接 對兩個腔室加壓。這樣的結構是需要的,因為如果在單側供給壓力,則所使 用的所有毛毯均不能使得介質充分滲透。換句話說,兩側的壓力供應能夠使 得在即使不可滲透的織物的兩側上具有相同的壓力。因而,該加壓的介質可 提升並且分離所述表面,而不會產生損壞織物的力。
通常地,要在密封件定義的區域內產生均勻的壓力。例如,可通過經由 多個通道引入壓力而使得該壓力均衡。然而,與一個腔室相連的多個通道會 使得設計複雜。為了均衡壓力,能夠利用密封件的設計。從上方看,密封件 32具有圓形設計或者至少具有圓角(圖8)。利用不具有銳角的設計,在密 封件限定的區域內可實現更均勻的壓力。另外,腔室的底部可設計為使得壓 力更均勻地分布。
下面將描述形成為閉環的織物是如何利用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備 更換為新的織物,而不用切割舊的織物。首先,從縱向看,利用框架外的致 動器在密封件之間形成一個間隙。同時移走支撐塊。此後,織物被引入到密 封件之間。 一旦織物位於密封件之間的全部區域時,對該介質提升設備加壓 並且對致動器減壓。當對介質提升設備加壓時,密封件相對於織物密封。在 密封件已經相對織物密封之後,介質提升設備保持密封件之間的間隙,通過 該間隙牽拉織物。其後,織物從密封件之間,並由此從所述表面之間拉出機 器。即使織物被移走,仍然保持所述腔室的壓力,並且所述表面保持分離, 直到壓力從腔室中釋放。然後,密封件彼此相對密封,並保持壓力。在移走 舊的織物之後,新的織物設置在適當的位置,以更換舊的織物。通過利用設 置在機器側的致動器在介質提升設備中的密封件之間產生間隙,而開始放置 新的織物。要放置到機器中的織物位於如此形成的間隙中。當織物位於間隙 內時,介質提升設備再次被加壓,並且移走位於機器的輥組件側的致動器。 一旦移走致動器,織物就被引入到適當的地方。最後,支撐塊再次設於適當 的位置,並且釋放壓力。此後,使幅材成形機備用。在上段中描述的使用方法僅是一種選擇,其可根據需要而具有多種變 化。例如,如果密封件是硬的,並且當從被加壓的密封件之間拉出織物時存 在織物損壞的風險時,在邊緣從密封件之間拉出之前,可利用致動器保持間 隙。如此,沒有可產生損壞的力施加在織物上。附著於織物上的該織物片從 密封件之間最後出來。這樣,可能產生損壞的力不會施加在織物上而將施加 在此織物片上,並且在此階段,在沒有利用致動器的情況下,織物能夠完整 無缺地設置在適當的位置處。
從幅材成形機移出的織物能夠進行附加地切割。然後,切割後的織物能 夠從機器中拉出,而不在豎直梁中產生間隙。在這種情況下,介質提升設備 可用於織物的置換,且可僅用於將織物放置在適當的位置。
在圖4和圖6中,支撐塊44僅位於兩側上,但是所述支撐塊也可以在 所有各側上圍繞該介質提升設備。介質提升設備10的該實施例(其中支撐 塊44設於各側)在從上方看的圖8中示出。在此實施例中支撐塊44的數目 為4個,並且作為致動器的起重機48結合到支撐塊44的部分中。當支撐塊 44設置在介質提升設備的所有側上時,在運行期間可從所有側上保護密封件 32。因而,可防止雜質進入密封件,從而可以此方式避免與織物的安裝相關 的雜質的不良影響。另外,在運行期間,負荷可分到四個支撐塊上。當起重 機結合到支撐塊上時,由於不需要分離起重機,因此產生間隙非常容易,但 是已經存在的起重器與介質提升設備是相關的。相關的實施例已經結合附圖 進行了描述,其中在織物的兩側上, 一個介質提升設備具有一個腔室。這裡 還可以具有多於一個的腔室,但是具有一個腔室的實施例是最有利的,因為 它容易實現。
介質提升設備還可用作致動器。在這種情況下,例如,介質提升設備用 來在所述表面之間產生間隙,從而使得所需支撐塊能夠更換為更高的支撐 塊。支撐塊還可設計為使得支撐塊能夠通過旋轉適當地變得更高。其他的支 撐塊被移走。此後,壓力被釋放,從而使得更高的支撐塊支撐負荷並且保持 所述表面分離。此後,織物設置在密封件之間,並且介質提升設備再次被加 壓。該支撐塊移走並且織物被拉到適當的位置。當介質提升設備被加壓時, 並且在密封件之間不具有織物的情況下,密封件彼此相對密封。
在上述實施例中,在織物的兩側上, 一個介質提升設備具有一個腔室。
12實際上,在織物的兩側上, 一個介質提升設備還可具有一個以上的腔室。在 所述應用中,由第二腔室產生該間隙,並且織物可以放置在第二腔室的密封 件之間。同樣地,在這裡利用致動器首先產生間隙,然後將織物放置在利用 致動器在密封件之間產生的間隙內。此後,壓力施加到織物設置於其中的密 封件之間的腔室中。在此實施例中,致動器是介質提升設備。
圖9a示出了處於不加壓狀態下的用於實施根據本發明的介質提升設備 10的密封件32的一個實施例。當介質提升設備處於不加壓的狀態時,在表 面46之上適於形成腔室。該介質提升設備10包括壓力槽60,介質傳送到該 壓力槽中,用於形成與表面46相連的腔室。
圖9b示出了處於加壓狀態下的圖9a中的密封件32。在此狀態中,介質 已經導入到該壓力槽60中。導入壓力槽60中的介質使得密封件32的密封 部分62上升。因而,與所述表面46相連而形成腔室30。限定該腔室的織物 未示出。
圖9c示出了與織物24相連的圖9b中的被加壓的密封件32。導入壓力 槽60中的介質被傳送到密封部分旁邊的腔室30中,因此,在表面46和織 物24之間設置的腔室30中存在有支撐織物的壓力。
圖9d示出了根據圖9c的被加壓的密封件32之間的織物24。然後,在 表面46和織物之間形成腔室30。在所述腔室之間存在有壓力,並保持所述 表面46彼此分離。該織物24沿箭頭64的方向移動。密封件設計為即使 在加壓的狀態下也能夠使得織物可被拉入到密封件之間。然後,例如,可切 割舊的可移走的織物,在這種情況下,優化密封件的設計以將織物移到一個 方向上。
在介質提升設備中可使用不同的物質,例如油、水或者空氣作為介質。 由於儘管有密封仍然會發生洩露,因此建議使用非汙染和無害的介質。利用 空氣作為介質是有利的,這是因為空氣沒有汙染並且對於操作者無害。另外, 當與毛毯相連時,利用空氣是有利的,這是因為毛毯吸水。毛毯吸水後,對 該毛毯進行處理會變得困難。依次使用水是有利的,這是因為水相對不能壓 縮,因而可作為良好的壓力介質。使用水的好處還在於當水流動時,水可 清潔密封件,因此,可從密封件的表面上衝洗掉對織物產生損壞的雜質。而 且,雖然水是溼的,但水實際上沒有汙染。水能夠排到地板上並且進一步導出到排水管,從而便於使用。另外,就運轉安全性而言,水也是安全和無害 的。
如上所述,織物可以是毛毯和網。然而,利用本發明更換寬的帶也是可 行的。例如,利用根據本發明的設備,可在壓榨部或者壓光機中進行聚合物 帶或者金屬帶的更換。
根據本發明的裝置還可用於機器的改造中,其中的問題在於舊的懸臂結 構不足。通過將根據本發明的解決方案結合到舊的機器上,例如,有可能仍
然利用舊的框架來增加輥質量(roll mass)。在不採用根據本發明的解決方 案的情況下,增加輥質量所產生的應力比用於舊的、更輕的輥的懸臂系統所 能承受的應力高。
上述的本發明僅僅是一些有利的實施例,本發明並不嚴格地限制在目前 的方式。在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發明思想的範圍內,可有許多其他的應用。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於在幅材成形機中更換織物的方法,在該方法中,該幅材成形機的前側(42)包括多個梁(21),在所述梁(21)之間形成間隙,以用於更換形成為閉環的織物(24),其特徵在於,在形成該間隙之後,利用介質提升設備(10)保持該間隙,其中該介質提升設備(10)設置在該織物(24)的兩側上,由多個密封件(32)限定有可加壓的多個腔室(30),當所述腔室(30)被加壓時,所述密封件相對於該織物(24)密封。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利用致動器(56)形成該間 隙,當該織物(24)位於所述密封件(32)之間並且所述腔室(30)被加壓 時,停止使用該致動器。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介質提升設備(10) 用作為該致動器(56)。
4.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利用空氣對所述 腔室(30)加壓。
5.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利用水對所述腔 室(30)加壓。
6. —種用於在幅材成形機中更換織物的提升設備,該提升設備包括相對 的表面(46),在所述相對的表面(46)之間適於取出形成為閉環的織物(24), 其特徵在於,該提升設備是介質提升設備(10),在該提升設備中與兩個所 述表面(46)相連地設置有至少一個可加壓的腔室(30),所述腔室(30) 由多個密封件(32)限定,並且當所述腔室(30)被加壓時,所述密封件適 於相對於該織物(24)密封。
7. —種用於在幅材成形機中更換織物的裝置,所述幅材成形機包括 形成為閉環的織物(24);用於支撐該織物(24)的多個梁(21);以及 在多個豎直梁(20)之間的可打開的中間結構(26), 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介質提升設備(10),其在該織物(24)的兩側上具有至少一個可加壓 的腔室(30),所述腔室(30)由多個密封件(32)限定,並且當所述腔室(30)被加壓時,所述密封件適於相對於該織物(24)密封;壓力供應裝置(28),其用於對介質(34)加壓並由此對所述腔室(30) 加壓;以及通道(36),其用於將被加壓的介質(34)傳送到所述腔室(30)。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用於形成間隙的 致動器(56),該致動器(56)是起重機(48)並與該介質提升設備(10) 相連地設置,該裝置還具有多個延伸部(50),所述延伸部設置為當利用 該起重機(48)增加所述延伸部(50)之間的間隔時,在該介質提升設備(10) 的所述密封件(32)之間形成間隙,該織物(24)適於放置在該間隙內。
9. 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通道(36)適於僅通 向位於該織物(24) —側上的腔室(30)。
10. 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通道(36)適於通 向位於該織物(24)兩側上的腔室(30)。
11. 一種幅材成形機,其特徵在於,該幅材成形機包括根據權利要求7-10 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
全文摘要
該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在幅材成形機中更換織物的方法。在該方法中,該幅材成形機的前側(42)包括多個梁(21),在所述梁(21)之間形成間隙,以用於更換形成為閉環的織物(24),在形成該間隙之後,利用介質提升設備(10)保持該間隙,在該介質提升設備(10)中,由多個密封件(32)限定的可加壓的多個腔室(30)設置在該織物(24)的兩側上。當對所述腔室(30)加壓時,所述密封件(32)相對於該織物(24)密封。本發明還涉及相應的提升設備、裝置和幅材成形機。
文檔編號D21F1/24GK101466893SQ200780022233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3日
發明者西莫·霍爾斯馬-阿霍, 阿龍·曼尼奧 申請人:美卓造紙機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