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旅遊地點有哪些(青海省旅遊簡介)
2023-07-18 13:46:14 2
青海省位於中國西部的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人口的42.77%。青海省境內多山多水。山主峰一般都在4500米以上,河流眾多,境內有大小湖泊2043個。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其中,野駱駝、野犛牛、野驢、藏羚羊、盤羊、白唇鹿、雪豹、黑頸鶴、黑鸛等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青海省地大物博,崑崙山是青海高山的主體,平均海拔5500米;唐古拉山橫亙在青海西南部;阿爾金山、祁連山位於青海西北部,此外,還有巴顏喀拉山和阿尼瑪卿山等著名的高山。全省湖泊水面積大於1平方千米的有266個,全省有長江、黃河、瀾滄江、內陸河四大水系,水面積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76條。
全省轄西寧市、海東地區,以及海南、海北、黃南、玉樹、果洛5個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個市、地、州,共計48個縣、民族自治縣和縣級市。省會西寧市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青海省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湟水河谷已發現距今4000多年前的氏族公社文化遺址。羌族於公元前2世紀移居青海。西漢時在西寧市以西置臨羌縣,設護羌校尉。397~414年,鮮卑族在青海省東部建立南涼國。隋設西海、河源二郡。唐、宋為吐蕃屬地。元代東北部為貴德州,屬甘肅行中書省。明屬西蕃地。清時在北部設西寧府。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政府駐西寧市。
青海省氣候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數2300~2600小時,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降水量較少地區為17.6毫米,較多地區為764.4毫米。省會西寧市及海東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最熱天氣為7月,平均氣溫20℃。
青海小吃眾多,「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奶皮也叫幹奶酪,和西餐中稱作「忌司」的相似,為牛奶製品中最可口的營養食品;醪糟本是江南產米區以糯米加甜曲製成的發酵食品;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糧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種風味小吃;「拉條」是拉麵條的簡稱,也叫「拉麵」、「扯麵」; 尕面片是冷水拌麵,捏成扁長條形,壓平、拉長後,再捏扁揪斷成小面片入鍋。另外,麻食、釀皮、羊腸面、雜碎湯等美食也為青海人所喜愛。
青海刺繡構圖飽滿,形象生動,渾厚樸實,做工精細;青海美酒當屬青稞酒,最為著名的是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出產的「互助頭曲」、「青稞金酒」、「青稞王」和「青稞液」;青海五香牛肉乾製作方法考究,既保持了耗牛肉的風味,又有香氣濃鬱、滋味鮮美、久吃不膩等特點。
西寧長途汽車站有長途汽車通往省內外主要市、縣,班次頻密,也有市郊線前往湟中塔爾寺、老爺山等旅遊風景區;蘭青、青藏鐵路線經由西寧橫貫全省,西寧火車站東去有蘭青鐵路,西進有青藏鐵路,北往有寧大鐵路線,省內有支線通往大通、柴達木、茶卡等地;西寧飛機場已開通了直通北京、上海、西安、太原、蘭州等數十個大中城市的航班。
青海素稱「歌舞的海洋」。有情趣盎然的漢族社火,舞姿婆裟的土族「安昭」,高亢激越的撒拉「新曲」,歌喉甜潤的藏族「拉伊」,悠揚動情的蒙古族馬頭琴聲。「花兒」更是青海民歌之魂。「花兒」(亦稱少年),是廣泛流傳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情歌,每年農曆四月至六月,青海各地別開生面的花兒演唱會相繼開始。而每年夏秋時節則有青海湖賽馬會、玉樹結古草原歌舞會、果洛大武的朝山會等各種草原盛會。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是中國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塔爾寺坐落在西寧市西南的湟中縣魯沙爾鎮,是中國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瞿曇寺位於樂都縣城東南25千米,系明代建築;青海湖距西寧約120千米,為中國最大的鹹水內陸湖。此外還有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孟達山、柴達木、馬廠塬遺址、西海郡古城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