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節日大全,關於仫佬族的節日
2023-07-19 01:39:20 5
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所以節日較多,一年中幾乎每個月份都有節日。仫佬族很重視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一些活動,從中能看出仫佬族文化的多樣性。如果你想要更加詳細了解仫佬族有哪些傳統節日,他們是如何過節的?那就繼續往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出最完整的仫佬族節日大全哦。
八月節
八月節又稱迎新谷節。仡佬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舉行,節期為兩天。仡佬族極為重視這一節日,屆時,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前往寨中空場。族老指定幾位壯漢將頭戴紅花的大牯牛牽入場中,然後口誦祈求五穀豐登的祝辭。誦畢,樂手奏起「八仙」樂,人們鳴放火槍或鞭炮,隨後殺牛。牛心平均分與各戶,由各戶家長將其供祭在袓先靈前,以示全族團結一心,而後,殺雞宰鴨,煮牛肉。
族老還要帶領眾人,捧著一隻小豬、一隻公雞、一隻大鴨作為三牲祭品,到菩薩樹前舉行祭祀儀式,祭畢,人們聚餐,青年男女在月光下,載歌載舞,盡興方散。翌日,各家各戶前往田間採回一些新鮮穀物、瓜果,用以家宴。家宴畢,婦女們帶著子女,給娘家親戚送去一些時鮮禮品,以示祝賀。男人們則互相拜訪,飲酒談天。青年男女仍舊歌舞娛樂。節日過後,開始秋收。
拜樹節
拜樹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一帶仡佬族節日。時間在農曆正月十四日和八月十五日。這裡的仡佬族將青槓樹視為祖樹,相傳他們的袓先從貴州省安順一帶遷移過來的時候,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歡迎,並時常接濟他們。因不能把祖宗靈位同別人家的安放在一起,只好在青槓樹上開了一個洞,把袓公祖母的靈位放在樹洞裡。從此,隆林一帶的仡佬族就拜青槓樹為袓樹。
另傳說,仡佬族袓先到隆林開拓荒地時,因怕毒蟲猛獸而夜宿青槓樹上,後來便拜之為祖樹。拜樹所需的一頭黃牯牛,每年輪流由三戶人家捐資購買或合夥飼養。因當地仡佬族居住分散,節日前幾天,人們便做好準備,互通信息,屆時便集中到袓樹所在地磨基村。拜樹時要把牛殺掉,邀請附近寨子各族群眾來共餐。會餐時只吃牛下水和其它酒菜,不準吃其它部位的肉。拜樹儀式由家族大房主持,將公雞扭斷脖子、扯下翅膀、雞腳加上牛心共作祭品。祖公樹要獻雞頭、左翅和左腿,祖母樹要放雞頭、右翅和右腿。供物均用紅紙包好,分別送進樹洞裡,再用紙錢封好樹洞。主祭人向樹祈禱、敬酒、鳴炮,然後將牛心平分給本族各戶,以示同心協力,同甘共苦。
吃蟲節
吃蟲節是仡佬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初二日舉行。當地民間相傳:佔時仡佬族山鄉蟲災嚴重,糧食歉收,於是懸賞三頭肥豬除蟲。公雞、鴨子和道士去除蟲,均失敗。有一個叫甲娘的婦女,於六月初二那天,帶著子女回娘家,因窮困無錢購買禮物,便在田頭捉回幾包蟲作禮物,到娘家後將蟲炒熟請眾人食用,眾人皆感味道頗佳,於是競相捉蟲炒食,一時間害蟲大減,糧食獲得意外的豐收。人們將三頭肥豬賞給甲娘,甲娘則殺豬回敬鄉親。甲娘死後,人們在田間修廟,稱為「吃蟲廟」,因此而形成吃蟲節。
屆時,村寨中已出嫁的姑娘必須按時趕回娘家過吃蟲節,並在途中捕捉各種害蟲,帶回娘家作為菜餚的原料。各家各戶用捕捉來的害蟲,做成油炸蝗蟲、醃酸螞蚱、甜炒蝶蛹、蚜米泥鰍等各種菜餚,家人圍坐在一起,家長說「吃!嚼它個粉身碎骨,吃它個斷子絕孫!」,而後家人持筷共食。食畢,全村男女老少匯聚於村中吃蟲廟前,載歌載舞。然後人們排成長隊,敲鑼打鼓,穿行于田壠間,邊走邊捉害蟲,並插上染有雞血的小白旗,以向害蟲示威。
春社
春社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仫佬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擇日舉行。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的種類繁多,大小不一,甚至有五、六斤一個的粽杷。在這一年剛結婚的新夫婦的男家,要做一兩挑大粽粑送給女家,女家也要送相等的棕粑給男家,以睦姻親。
春社節還是廣西壯族封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瑤族支系紅瑤民間傳統節日。每年二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舉行。節日期問,紅瑤群眾要到村旁的山上找一塊較平坦開闊的地方煮粥吃,大家按性別、年齡分成若干組,老人已婚婦女可留在家裡。有的寨子青年男女有互相走訪的習俗。舂社節也是當地瑤寨封蘆笙的日子,自此以後到秋收,禁止吹蘆笙。
吃新節
仡佬族各支系吃新節有些不同,披袍仡佬的吃新節,時間在農曆七月第一個龍場天,閏年則在八月第一個蛇場天。節期三天,活動主要是祭祖。傳說仡佬袓先開荒闢草,挖田種穀是盤古王教會的,吃新也是他發起的。
故後人過吃新節是懷念盤古王的恩情,同時也紀念金角龍王供水,沙達捕鼠之功。節日第一天叫採谷,從「田娘」(即最初開的一塊田)開始,出發時先男後女逢田便捋谷。人們也可以到周圍其他民族的田裡捋谷,其他民族並不責怪。另外還要採一些傳說是老鼠吃的小米、毛稗、草籽。凡準備祭品時舂出的碎米、糠不能餵雞餵豬,連淘米水也在節後才可以餵牲口。祭祖前,不能先嘗供品,連聞一下也算不恭敬。先殺雞請天地、祖宗和四大山,然後殺牛。牛的各個部位的肉都要分給各戶一份。最後一天的祭祖儀式與平時不同:不用桌凳、筷匙、杯碗,將一個大簸箕放在地,把飯菜連鍋甑放在上邊,用馬勺舀菜,用手抓飯,傳說袓先沒有碗筷,這樣做以示沒忘祖先。
仡佬年
仡佬年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時間與漢族春節同,小年節期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在冬月十七日或虎日舉行,有的在臘月二十七日舉行。冬月過小年的人認為十七日是祖先開始開荒闢草的時間,虎日是盤古王開天闢地成功的日子。而臘月過小年的人則認為過去只有大年,後因老王派兵打仗,規定出發的日子距大年僅差三天,為讓人們過個團圓年,便把過節的時間提前了三天,由此沿襲成俗,稱為小年。就仡佬人對大小年重視的程度看,小年遠勝於大年。
仡佬族小年祭祖的東西都是傳說袓先從天上初到地下時食用過的,如青槓條、金絲茅草、山藥、沒有閹過的牙豬肉、糯米、糯米麵等。牙豬肉要按著從頭到尾的順序切巴掌大的四片,絕不能倒切或橫切,用四根青槓條穿起。山藥也要切成四片,用四根米草芯或花角藤穿起。人們還要用粑粑捏一個祖先模像和八對圓杷,代表傳說中仡佬族的各個支系。這些粑粑不準食用,其它粑粑對客人也是「準吃不準拿」。
夜晚,人們舉行向祖先獻飯儀式,貢品有山藥、炒牙豬肉和九塊四方形豬肉塊。還要捏九團飯,插上三葉金絲茅草,用以判斷來年莊稼好壞,草蔫則好,否則不吉。貢品供上後,關門吹燈,用馬匙裝山藥和炒牙豬肉,然後指名曾祖各位前來享用。每喊一位,就把馬匙中的菜撒一些到地上。傳說古人不穿褲子,有燈他們不好意思過來吃用。節日期間,孩子們要進行打磨秋、滾龍秋、鬥雞棒等多種遊戲,青年男女要上山對歌,尋求佳偶。
元宵節
貴州省務川縣仡佬族鬧元宵活動除了舞龍燈、跳花燈、玩獅子外,尚有照五過、追老鼠、燒蝗蟲、爆虼蚤、搖錢樹等。「照五過」即把平時積累的幹竹絲點燃排放在自家門外,由家裡出來一個人一遍又—遍地喊:「照五過,照五過,前照五過,後照五過!往年稻穀結幾顆,今年稻穀起索索;往年麥子細朵朵,今年麥子大砣砣;往年包穀像雞殼,今年包穀象水牛角;往年豆子過手剝,今年豆子機器梭……」「追老鼠」是小孩子的遊戲:用繩捆一隻破草鞋,一個人牽著跑,後邊追的人喊:「打死老鼠!」每到一家,便用錘子敲著柱子問:「柱哥!」有人應「哎!」又問「老鼠仔漏窩不漏窩?」眾答:「漏窩!」、「一年漏好多?」「365窩!」主人家則拿出節日食品散發給孩子們,以示感謝攆走了老鼠。
黃昏時「燒蝗蟲」:家裡一個人扛鋤頭到房後田地裡用雜草燒一堆火,然後喊:「燒死蝗蟲,挖死地蟲!」再挖土往火裡拋,喊「燒死蝗蟲,五穀登豐;挖死地蟲,禾苗蔥蔥。」返回時要丟棄鋤子,否則地蟲會活過來。「搖錢樹」是選一根枝葉多的金竹,掛上燃香,紮上蠟燭,天黑時栽在院子裡,然後,大人教小孩喊:「當門栽根搖錢樹,後頭是個聚寶盆,一年搖它三百六十五天,早晨落金啊夜晚落銀……」「爆虼蚤」在深夜時進行,往門外的火堆中放進女貞樹葉和竹子,發出噼噼啪啪之聲,人們同喊:「爆虼蚤,爆虼蚤,一爆老鼠,二爆鋪草,三掃灰灰,四州藥澆。虼蚤絕種,光景美好!」仡佬族鬧元宵還有挑金銀水、栽秧、送年等活動。
祭雷王
祭雷王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仫佬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舉行。當地仫佬族認為雷王是掌管雨水的神祗,長著翅膀,有一雙大鼓眼,手持巨斧。由於雨水多少嚴重影響著當地農業的豐歉,所以,仫佬族村寨一般都建有雷王廟,一旦久旱不雨,則舉行祈雨儀式。當地民間相傳:農曆五月初五日是雷王誕日,此日,全村寨要做五色旗,並殺牛作為祭品,集體祭祀雷王。還有的村寨在農曆六月初一日,七月十三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分別祭祀雷王,以祈求雷王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2015羊年十二星座運程
白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處女座 天秤座 天蠍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雙魚座
2015羊年十二生肖運程
屬鼠人 屬牛人 屬虎人 屬兔人
屬龍人 屬蛇人 屬馬人 屬羊人
屬猴人 屬雞人 屬狗人 屬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