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房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05:01:41 2
專利名稱:烘烤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烘烤房領域,尤其涉及ー種保溫和除溼效果好的烘烤房。
背景技術:
烘烤房,一種用來烘烤產品的設備,市面上的烘烤房多採用磚木結構,使用煤爐加熱,通過循環風機由外向內送風。但是普遍存在由於使用煤作為加熱源,不僅會產生大量的ニ氧化碳,汙染環境,同時成本高。此過程中,由於使用的循環風機是24小時運轉,容易使得被烘烤的產品本生的微量元素流失,從而降低了產品的品質,比如菸葉,就會使得菸葉在烘烤的過程中的微量礦物質流失,從而影響到菸葉的ロ感。另外,一般的烘烤房都是土建而成,保溫性較差,不僅在烘烤的過程中耗能較高,同時還不易於移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烘烤房,具有保溫效果好、易於拆裝和移動、節能減排的特點,同時還不會導致被烘烤產品本身微量元素的流失。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烘烤房,包括房體以及位於房體內部的碳素纖維加熱體、感應控制系統和支架;所述房體由聚氨酯保溫板分塊組裝而成。可選的,所述房體還設置有循環除溼裝置;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包括製冷壓縮機、冷凝器、散熱器和風道。可選的,所述製冷壓縮機位於所述房體外壁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與製冷壓縮機相連;所述散熱器安裝於所述冷凝器的管道上;所述風道位於所述房體內壁四周。可選的,所述房體的頂部開有排溼天窗和迴風百葉窗;所述房體底部的側壁還開有除溼百葉窗。可選的,在所述迴風百葉窗兩側分別安裝有加溼器和循環風機。可選的,所述排溼天窗和所述除溼百葉窗內都安裝有除溼風機。可選的,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上方鋪設有網格腳踏板。由上可見,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在房體內放置碳素纖維加熱體、感應控制系統和支架,並且所述房體是有聚氨酯保溫板分塊組裝而成的,不僅保溫的效果好,同時方便安裝和拆分。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則是將碳素纖維布粘合在雲母片上製成的,具有熱量轉換率高、加熱速度快、分布面廣、熱傳遞均勻的特點,同時還不會產生ニ氧化碳汙染環境,其可以放在所述房體的任意位置。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受所述感應控制系統的控制,如果所述房體內的溫度低於預設值時,則所述感應控制系統則發出啟動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工作的指令,直至所述房體內的溫度達到預設溫度後停止工作;如果所述房體內出現溫度大於預設值吋,則所述循環風機自動開啟,進行熱均勻循環,直至所述房體內的溫度降至預設值為止,則所述循環風機停止工作。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上方還鋪設有網格腳踏板。另外,所述支架是根據被烘烤的產品設定的,不用的產品,則支架有所不同。所述感應控制系統則是整個烘烤房的控制中心,通過感測到所述房體內的溼度,從而控制房體內的循環除溼裝置的啟動或者關閉。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包括製冷壓縮機、冷凝器、散熱器和風道,所述製冷壓縮機和所述冷凝器相連,所述散熱器位於所述冷凝器的管道上,所述風道則位於所述房體內壁的四周。當所述感應控制系統感測到所述房體內的溼度超過預設值時,則發出啟動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工作的指令,從而所述製冷壓縮機將房體內的熱空氣經過壓縮送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則將壓縮後的熱空氣冷凝成液體通過管道送出。與此同時所述散熱器則將熱量帶走,加速散熱。經過所述循環除溼裝置處理後,則當所述房體內的溼度降到預設值時,則所述感應控制系統則發出停止所述循環處置裝置工作的指令,則所述製冷壓縮機、冷凝器和散熱器停止工作,所述排溼天窗、迴風百葉窗和除溼百葉窗自動打開,所述除溼風機啟動工作,通過自然氣流排溼。當所述房體內的溼度小於預設值時,則所述感應控制系統則發出啟動所述加溼器工作的指令,同時關閉 排溼天窗、迴風百葉窗和除溼百葉窗,所述除溼風機停止工作。當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在進行除溼的過程中,所述房體內的溫度會隨著降低,則所述感應控制系統則啟動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啟動加熱,直至溫度達到預設值後,則停止工作。如果存在所述循環除溼裝置除溼的過程中,導致熱量損失過大,溫度過低,則在啟動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工作的同時,則強制關閉所述循環除溼裝置,直至達到預設溫度後,才啟動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工作。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烘烤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烘烤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並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實施例如圖I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烘烤房,包括房體I、碳素纖維加熱體2、感應控制系統(圖中未畫出)和支架3,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2、感應控制系統和支架3都位於所述房體I內部。所述房體I採用聚氨酯保溫板分塊組裝而成,安裝方便簡單,同時拆卸也簡單,在便於移動的同時還可以回收利用;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2是將碳素纖維布通過粘合劑粘合在雲母板上製成的發熱體,具有加熱速度快、分布面廣、熱傳遞均勻的特點,同時在加熱的同時不會產生ニ氧化碳或者其他任何汙染的氣體,並且可以放在所述房體I內部的任何地方,其受所述感應控制系統的控制,如果所述房體I內的溫度低於預設值時,則所述感應控制系統則發出啟動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2工作的指令,直至所述房體內的溫度達到預設溫度後停止工作;如果所述房體內出現溫度大於預設值時,則位於所述房體I頂部的循環風機4自動開啟,進行熱均勻循環,直至所述房體I內的溫度降至預設值為止,則所述循環風機4停止工作。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2上方還鋪設有網格腳踏板13。另外,所述支架3是根據被烘烤的產品設定的,不用的產品,則所述支架3有所不同。所述感應控制系統則是整個烘烤房的控制中心,通過感測到的溫度控制所述碳素纖維發熱體工作與否或者溼度來控制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工作與否。所述房體I頂部開有排溼天窗8和迴風百葉窗9,在所述房體I底部的側壁則開有除溼百葉窗10,在所述迴風百葉窗9的一側為所述循環風機4,另ー側為加溼器11和所述排溼天窗8和所述除溼百葉窗10內還安裝有除溼風機12。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包括製冷壓縮機5、冷凝器6、散熱器(圖中未畫出)和風道7,所述製冷壓縮機5和所述冷凝器6相連,所述散熱器位於所述冷凝器6管道上,所述風道7則位於所述房體I內部的四周,採用熱鍍鋅板製成,尺寸大小根據所述房體I的大小而定,所述風道7是由下往上循環,也可以有上向下循環,圖I和圖2中則為由下往上;所述風道7的出風點分布均勻,並且風ロ的風量可調,從而為所述房體I內的溫度均衡提供保障。當所述感應控制系統感測到所述房體I內的溼度超過預設值時,則發出啟動所述循環除溼裝置エ作的指令,從而所述製冷壓縮機5將所述房體I內的熱空氣經過壓縮送入所述冷凝器6,所述冷凝器6則將壓縮後的熱空氣冷凝成液體通過管道送出。與此同時所述散熱器則將熱量帶走,加速散熱。經過所述循環除溼裝置處理後,則當所述房體I內的溼度降到預設值吋,則所述感應控制系統則發出停止所述循環處置裝置工作的指令,則所述製冷壓縮機5、冷凝器6和散熱器停止工作,所述排溼天窗8、迴風百葉窗9和除溼百葉窗10自動打開,所述除 應控制系統則發出啟動所述加溼器11工作的指令,同時關閉所述排溼天窗8、迴風百葉窗9和除溼百葉窗10,所述除溼風機12停止工作。當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在進行除溼的過程中,所述房體內的溫度會隨著降低,則所述感應控制系統則啟動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2啟動加熱,直至溫度達到預設值後,則停止工作。如果存在所述循環除溼裝置除溼的過程中,導致熱量損失過大,溫度過低,則在啟動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2工作的同時,則強制關閉所述循環除溼裝置,直至達到預設溫度後,才啟動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工作。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
以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烘烤房,其特徵在幹包括房體以及位於房體內部的碳素纖維加熱體、感應控制系統和支架;所述房體由聚氨酯保溫板分塊組裝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烘烤房,其特徵在於所述房體還設置有循環除溼裝置;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包括製冷壓縮機、冷凝器、散熱器和風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烘烤房,其特徵在於所述製冷壓縮機位於所述房體外壁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與製冷壓縮機相連;所述散熱器安裝於所述冷凝器的管道上;所述風道位於所述房體內壁四周。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烘烤房,其特徵在於所述房體的頂部開有排溼天窗和迴風百葉窗;所述房體底部的側壁還開有除溼百葉窗。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烘烤房,其特徵在幹在所述迴風百葉窗的兩側分別安裝有加溼器和循環風機。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烘烤房,其特徵在幹所述排溼天窗和所述除溼百葉窗內還都安裝有除溼風機。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烘烤房,其特徵在於所述碳素纖維加熱體上方鋪設有網格腳踏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烘烤房領域,公開了一種保溫和除溼效果好的烘烤房。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烘烤房,包括房體以及位於房體內部的碳素纖維加熱體、感應控制系統和支架;所述房體由聚氨酯保溫板分塊組裝而成。所述房體還設置有循環除溼裝置;所述循環除溼裝置包括製冷壓縮機、冷凝器、散熱器和風道。所述製冷壓縮機位於所述房體外壁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與製冷壓縮機相連;所述散熱器安裝於所述冷凝器的管道上;所述風道位於所述房體內壁四周。所述房體的頂部開有排溼天窗和迴風百葉窗;所述房體底部的側壁還開有除溼百葉窗。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烘烤房,具有保溫效果好、易於拆裝和移動、節能減排的特點,同時還不會導致被烘烤產品本身微量元素的流失。
文檔編號F26B23/04GK202653140SQ20122016280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7日
發明者杜晉太, 宋志彬, 閔海昆 申請人:杜晉太, 宋志彬, 閔海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