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家書電影(露天電影愛滿家書)
2023-07-18 16:42:52 1
#頭號周刊#
2022年5月22日
親愛的女兒,上午好!
孩子,坐在家裡就可以看電影,而且有那麼多電影可供選擇,這是媽媽童年做夢都想不到的,那時候能看一場電影就跟過節一樣歡喜,那份歡喜冒著五顏六色的泡泡,能持續好幾天。
媽媽小時候,看電影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在本村看,一個是到附近的三裡五村看。
在本村,一到兩個月才能看到一次電影。一個公社有三四十個村子,但只有一個放映組,一圈轉下來就得個把月。這一場剛結束,全村老小就揚起脖子盼下一場了,尤其是小孩子,電影裡藏著他們喜愛的英雄,藏著他們全部的快樂。
特別是放映組快到轉過來的時候,大家更有些迫不及待了,天天伸長脖子瞅向放映組來慣常走的那條小路。那時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在哪個村放完就由這村負責用三套馬車拉著兩個放映員和放電影用的裝備送到下一個村,所以往往驚喜會從天而降,最先看見的大人會把這份驚喜告訴自己的孩子,孩子傳播速度快,奔走相告,大吆小喝,很快喜訊傳遍每一家,傳遍田間地頭,大人的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孩子們用蹦跳、栽跟鬥等動作來抒發著自己的喜悅。
那時候,媽媽或者在家裡餵豬,或者在地裡挖苦菜,無論在幹什麼,聽到這個消息心裡都會樂開花,立馬眼前就變了一個世界,平時煩人的豬叫聲變得那樣動聽,挖苦菜的動作明顯加快,快到地裡的苦菜嗖嗖往籃子裡跑,很快便完成任務。平時沉甸甸的裝滿苦菜的籃子變得輕飄飄,腳下生風,走得又快又急,很快便到家了,扔下籃子晚飯都顧不上吃就衝向大街,那裡已經是一個盛滿歡樂的小天地,幾個壯青年幫著放映員栽杆子、掛熒幕布,孩子們上躥下跳,歡騰不已,老太太、老爺爺們都擺好了小板凳,耐心地等待著。
放映員,在村人的眼裡有極高的地位,會放電影不亞於掌握了高科技,就是了不起,還給人們帶來優秀的影片,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單調的勞作生活,所以對他們有說不出的好感。
樸實厚道的勞動人把這種好感與喜悅都表現在熱情的招待上,放映員在村裡輪流派飯,輪到誰家都是一種榮幸,那時只有春節才能聞到香香的油煙味,但必須要給放映員吃一頓香噴噴的炸油餅,招待不好,全村都人都會生氣,都會覺得丟臉。有時候,放映員被村民們的熱情所感動,就會多加幾個「夾片」(安排在正式影片前的科教片或小小紀錄片),無論什麼,大家都喜歡看,多放幾個就等於延長了那條歡樂的河在人們眼裡、心裡流淌的時間。孩子們因此還編出一段順口溜:「吃頓油餅兒,多個夾片。」逗得放映員哭笑不得。
那天晚上,平時有忙不完活的家庭主婦們手腳也變得利落起來,早早收拾完,提溜著小板凳出來看電影,可以說是全村出動,誰不出來,在別人看來都覺得有神經病。所以這等於全村聚會,各有各有的交流群,各有各的交流話題,老頭老太太們談論各自身體狀況、兒女是否孝順……女人們談論家禽家畜的生長狀況、彼此欣賞對方身上的衣裳……男人們蹲在地上抽著煙,談論著今年的莊稼與收成,或交流著三裡五村的小新聞……孩子們主要是喊叫、嬉笑、打鬧、追逐,此時的大人們格外寬容,由著他們去鬧。
無論多麼熱鬧與無序,但只要電影一開始,頓時全場鴉雀無聲,連小孩子們都乖巧地坐在了父母的身邊,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熒幕。善良的人們是極容易動情,影片中的人物牽動著他們的每一根神經,他們為影片中的白毛女、江姐、紅軍等好人大笑、嘆息、抹眼淚,也為影片中的胡漢山、小日本等壞人憤怒、咒罵、跺腳。當或優美或雄壯的片尾曲響起,孩子們早已經在父母的懷裡進入了夢鄉。大人們還久久沉浸在故事中,直到熒幕上一片漆黑,才捨得起身,往往是父親抱著孩子,母親拿著板凳,打著手電,往家走去。鬧鬧哄哄的一村人自然分流,從街中心分別流向東南西北小巷,一霎時,大街上空空蕩蕩,只有兩個放映員在忙碌著收拾東西。
去別村看電影也格外有趣,這往往是年輕人和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大人們白天忙累了,實在沒有精力跑路和熬夜了。
去別村看電影,好像重心不在看電影上,還有比看電影更有趣更讓人喜歡的事。
一是打聽哪村要放電影很新奇。那時交通不方便,更沒有電話手機,都是碰巧打聽到的,或是有親戚捎話的,第一個得到消息的人便迅速將消息傳播出去,大家便相約一起去看,一頓的遠路跋涉,終於看到燈火通明的電影場,那景那人群就像海市蜃樓般燦爛壯觀。有時候也會「撲空」。走在最前頭的人先進村,發現黑燈瞎火,根本就沒有放電影,立馬返回來,後邊的人看見前面的人回來了馬上折返,慶幸少走不少路;也有的搞惡作劇,故意在鄰村口等著,等著後面的人全部進村,才告訴他們這個壞消息,一大夥人垂頭喪氣地往回走,不由得埋怨起傳假消息的人。
二是藉機可以串親戚。聽說那村有電影,如果那村又有親戚,姊妹幾個便晚上早早出發,先到親戚家串個門。媽媽記得最清楚的是最喜歡到二裡地以外的賈德堡看電影,媽媽和你四姨、五舅相跟著,總是先到我們舅奶奶(你姥爺的舅媽)家串門,老人很好客,對我們很親熱,如果是夏天,她家院裡有一口廢棄不用的大鐵鍋,裡面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我舅奶奶就去院裡採兩把各種顏色的花,給媽媽和四姨各一把,我們喜歡得不得了,一直到看完電影帶回家插在一個罐頭瓶裡,能開好幾天。如果是冬天,舅奶奶就會把炕燒得熱熱的,讓我們坐在熱炕上暖暖身子,便與我們拉家常,至今想起來都很溫暖。從舅奶奶家出來,我們就去二伯(媽媽舅奶奶的二兒子,你姥爺的表弟)家,他家有幾個表姊妹,跟我們年齡都差不多,好久不見,都非常想念。再則他家門口就是放電影的,一舉兩得,既能看電影,又能跟他們玩,實在是太開心了。
三是開闊視野的好機會。一場電影,可能有附近五六個村的年輕人,也是一個交友的好機會,有親戚的,互相介紹,彼此認識,大家都很談得來,往往電影的情節模糊,而新認識的朋友卻印象深刻。
四是走夜路的感覺很好玩。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裡裡拉拉,拉滿一路,一邊說笑,一邊嗖嗖往前走。周圍一片漆黑,只是前後隱隱約約傳來低微的說話聲,既神秘又刺激,每個人都走得飛快,心裡很矛盾,既盼望趕快到家,又希望這種神秘感再保持長一些。最害怕的是要路過一片墳地,大家都不敢說話了,屏住氣快速走,周圍一片沉寂,只聽見沙沙的腳步聲。有時候,有的孩子惡作劇發出怪叫聲,便有人喊:「有鬼!」大家便一窩蜂地拼著命的往前跑,落在後面的孩子竟大聲哭起來。跑回家,心還「咚咚」直跳。如果是冬天,母親早已給溫好了被窩,渾身冰涼,一下子鑽進熱乎乎的被窩,幸福便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至今都懷念不已。
孩子,露天電影,是爸媽那一代人充滿快樂的記憶,它給大家帶來的幸福感,可能你體會不到。但坐在家裡沙發上、吃著小零食、看著喜歡的電影,這種幸福感是實實在在的,媽媽希望你知福、惜福,更要學會造福,造福於他人,造福於國家,造福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