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方便的焊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00:54:56 1

本發明涉及焊接技術領域,一種方便的焊接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焊接機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焊接機在使用操作過程中需要用電,用電時往往將設備的插頭直接插在插座上,這樣用電插頭在插座內容易鬆動,就會產生接觸不良,更因為有大電流流經插座,使用電插頭很容易損壞。雖然市場上有帶機械鎖定裝置的插頭座,但還是有很多缺點,如不能防止人為拔下,插頭鎖定功能不好,即在設備使用的時候仍然可能掉出插頭,導致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設備無法正常使用,另外,現有的焊接機在用電時通過人員手動插接,通過人員手動插接存在插接用力不均勻導致用電頭損壞,同時存在在插拔時容易產生電弧導致觸電事故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的焊接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方便的焊接裝置,包括通電基樁以及通電器,所述通電基樁底部四周設置有腳柱,所述腳柱向外傾斜設置,且所述腳柱底部設置有防滑角墊,所述通電基樁右側端面內設有嵌連槽,所述嵌連槽頂部的所述通電基樁內設有第一滑移腔,所述嵌連槽左側的所述通電基樁內設有第二滑移腔,所述嵌連槽左側內端上設有通電槽,所述第二滑移腔內設有左右伸展設置的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一螺形杆左側端與第一馬達連接,所述第一螺形杆上螺形配合有滑移塊,所述滑移塊右側底部設有向右側伸展設置的聯杆,所述聯杆右側伸展段穿入所述嵌連槽內,且尾部固定設有對接裝置,所述對接裝置頂部端面內設有向下伸展設置的凹進槽,所述凹進槽前後內部處對應設有對接滑移槽,所述凹進槽底部的所述對接裝置內設有鎖合槽,所述鎖合槽左右兩側內部處對應設有第一滑移槽,每個所述第一滑移槽的內頂部內均設有導移槽,每個所述第一滑移槽的內底部內均設有第二滑移槽,左側的所述第二滑移槽與右側的所述第二滑移槽之間設有凸位,每個所述第一滑移槽內均設有鎖合滑移塊,所述鎖合滑移塊頂部設有穿入所述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凸位滑移塊,所述鎖合滑移塊相近所述鎖合槽的一側外部上設有斜狀面鎖合頭,所述鎖合滑移塊遠向所述鎖合槽的一側外部內設有沉進槽所述通電器包括端部、導進條、通電部、鎖合件和把柄,所述第一馬達的外部設置有護載器件,所述護載器件包括消震塊和降熱鋁片。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滑移腔底部端與所述嵌連槽頂部端接通設置,所述第一滑移腔內設有擋條,所述擋條頂部端面內設有向下伸展設置的螺形孔,所述螺形孔內設有螺形配合的第二螺形杆,所述第二螺形杆頂部與第二馬達連接。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凸位滑移塊頂部端面內設有圓珠,所述圓珠與所述導移槽內頂部相碰且滑移配合連接。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鎖合滑移塊底部端面相近所述鎖合槽的一側設有契進槽。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凸位內設有第三馬達,每個所述第二滑移槽內均設有第三螺形杆,每個所述第三螺形杆內側端分別串通左右兩側的所述凸位且與所述第三馬達連接,所述第三螺形杆上螺形配合有向上伸展的滑移推臂,所述滑移推臂向上伸展段穿入所述第一滑移槽內且與所述契進槽配合連接,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三螺形杆螺紋方向相反設置。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聯杆右側伸展段串通所述第二滑移腔與所述嵌連槽之間的所述通電基樁內部處且滑移配合連接。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導進條固定設置在所述端部前後端面,所述通電部固定在所述端部左側端面位置,所述鎖合件固定在所述端部底部位置,所述把柄固定設置在所述端部右側端面位置,所述鎖合件左右兩側對應設有斜狀面鎖合槽,所述鎖合件底部設有導移斜狀面。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沉進槽內設有穿入所述第一滑移槽內且與所述第一滑移槽內部處相碰的彈力件。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消震塊設置在所述第一馬達的上端和下端且與所述第一馬達固定連接,所述降熱鋁片設置在所述第一馬達的前端和後端且與所述第一馬達固定連接,所述降熱鋁片的上端和下端均與所述消震塊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二滑移腔內設左右伸展設置的第一螺形杆,第一螺形杆左側端與第一馬達連接,第一螺形杆上螺形配合滑移塊,滑移塊右側底部設向右側伸展設置的聯杆,聯杆右側伸展段穿入嵌連槽內,且尾部固定設對接裝置,從而實現自動控制插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員操作。
2.通過對接裝置頂部端面內設向下伸展設置的凹進槽,凹進槽前後內部處對應設對接滑移槽,凹進槽底部的對接裝置內設鎖合槽,鎖合槽左右兩側內部處對應設第一滑移槽,每個第一滑移槽的內頂部內均設導移槽,每個第一滑移槽的內底部內均設第二滑移槽,左側的第二滑移槽與右側的第二滑移槽之間設凸位,每個第一滑移槽內均設鎖合滑移塊,鎖合滑移塊頂部設穿入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凸位滑移塊,鎖合滑移塊相近鎖合槽的一側外部上設斜狀面鎖合頭,鎖合滑移塊遠向鎖合槽的一側外部內設沉進槽,從而實現自動鎖合定位連接,防止通電器在移動過程中產生晃動,導致插接不穩。
3.通過第一滑移腔底部端與嵌連槽頂部端接通設置,第一滑移腔內設擋條,擋條頂部端面內設向下伸展設置的螺形孔,螺形孔內設螺形配合的第二螺形杆,第二螺形杆頂部與第二馬達連接,從而實現在未用電時,實現通電槽的隔離和保護,防止觸電事故發生。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通電器的自動鎖合定位以及自動控制通電器插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易於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方便的焊接裝置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對接裝置右視圖;
圖3為本發明圖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通電器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一種方便的焊接裝置初始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一種方便的焊接裝置插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一種方便的焊接裝置插接完成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1中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8所示,本發明的一種方便的焊接裝置,包括通電基樁5以及通電器6,所述通電基樁5底部四周設置有腳柱30,所述腳柱30向外傾斜設置,從而增加穩定性,且所述腳柱30底部設置有防滑角墊31,所述通電基樁5右側端面內設有嵌連槽52,所述嵌連槽52頂部的所述通電基樁5內設有第一滑移腔53,所述嵌連槽52左側的所述通電基樁5內設有第二滑移腔51,所述嵌連槽52左側內端上設有通電槽521,所述第二滑移腔51內設有左右伸展設置的第一螺形杆511,所述第一螺形杆511左側端與第一馬達513連接,所述第一螺形杆511上螺形配合有滑移塊512,所述滑移塊512右側底部設有向右側伸展設置的聯杆514,所述聯杆514右側伸展段穿入所述嵌連槽52內,且尾部固定設有對接裝置7,所述對接裝置7頂部端面內設有向下伸展設置的凹進槽71,所述凹進槽71前後內部處對應設有對接滑移槽72,所述凹進槽71底部的所述對接裝置7內設有鎖合槽77,所述鎖合槽77左右兩側內部處對應設有第一滑移槽73,每個所述第一滑移槽73的內頂部內均設有導移槽75,每個所述第一滑移槽73的內底部內均設有第二滑移槽74,左側的所述第二滑移槽74與右側的所述第二滑移槽74之間設有凸位76,每個所述第一滑移槽73內均設有鎖合滑移塊731,所述鎖合滑移塊731頂部設有穿入所述導移槽75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凸位滑移塊751,所述鎖合滑移塊731相近所述鎖合槽77的一側外部上設有斜狀面鎖合頭732,所述鎖合滑移塊731遠向所述鎖合槽77的一側外部內設有沉進槽733,所述通電器6包括端部61、導進條62、通電部64、鎖合件65和把柄63,所述第一馬達513的外部設置有護載器件,所述護載器件包括消震塊542和降熱鋁片541。
其中,所述第一滑移腔53底部端與所述嵌連槽52頂部端接通設置,所述第一滑移腔53內設有擋條531,所述擋條531頂部端面內設有向下伸展設置的螺形孔532,所述螺形孔532內設有螺形配合的第二螺形杆533,所述第二螺形杆533頂部與第二馬達534連接,從而實現自動防護和鎖合。
其中,所述凸位滑移塊751頂部端面內設有圓珠752,所述圓珠752與所述導移槽75內頂部相碰且滑移配合連接,從而提高鎖合滑移塊731移動靈活性。
其中,所述鎖合滑移塊731底部端面相近所述鎖合槽77的一側設有契進槽735。
其中,所述凸位76內設有第三馬達761,每個所述第二滑移槽74內均設有第三螺形杆742,每個所述第三螺形杆742內側端分別串通左右兩側的所述凸位76且與所述第三馬達761連接,所述第三螺形杆742上螺形配合有向上伸展的滑移推臂741,所述滑移推臂741向上伸展段穿入所述第一滑移槽73內且與所述契進槽735配合連接,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三螺形杆742螺紋方向相反設置,從而實現自動控制解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聯杆514右側伸展段串通所述第二滑移腔51與所述嵌連槽52之間的所述通電基樁5內部處且滑移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導進條62固定設置在所述端部61前後端面,所述通電部64固定在所述端部61左側端面位置,所述鎖合件65固定在所述端部61底部位置,所述把柄63固定設置在所述端部61右側端面位置,所述鎖合件65左右兩側對應設有斜狀面鎖合槽651,所述鎖合件65底部設有導移斜狀面652,從而實現快速安插固定,進而實現自動插接工作。
其中,所述沉進槽733內設有穿入所述第一滑移槽73內且與所述第一滑移槽73內部處相碰的彈力件734,從而實現自動復位工作。
其中,所述消震塊542設置在所述第一馬達51的上端和下端且與所述第一馬達513固定連接,所述降熱鋁片541設置在所述第一馬達513的前端和後端且與所述第一馬達513固定連接,所述降熱鋁片541的上端和下端均與所述消震塊542固定連接,所述降熱鋁片541用以吸收並散發所述第一馬達513在運行時產生的熱量,所述消震塊542用以減少所述第一馬達513在運行時產生的震動力從而防止所述第一馬達513在運行時產生的震動力過大而導致所述通電基樁5抖動。
初始狀態時如圖5所示,滑移塊512位於第二滑移腔51的左側位置,同時,滑移塊512帶動聯杆514右側端的對接裝置7完全嵌於嵌連槽52內,此時,通過第二馬達534帶動第二螺形杆533轉動,由第二螺形杆533帶動擋條531完全插入對接滑移槽72內,同時,鎖合滑移塊731受到彈力件734的彈性頂壓力,使鎖合滑移塊731上的斜狀面鎖合頭732最大程度穿入鎖合槽77內,此時,凸位滑移塊751位於導移槽75最內側位置,同時,滑移推臂741位於第二滑移槽74的最內側位置,此時,滑移推臂741頂部伸展段與契進槽735配合連接。
需要用電時,首先通過第二馬達534控制第二螺形杆533反轉,由第二螺形杆533帶動擋條531向上移動,直至擋條531完全縮入第一滑移腔53內,此時,擋條531底部端面與嵌連槽52內頂部處於同一水平面,然後通過第一馬達513帶動第一螺形杆511轉動,由第一螺形杆511帶動滑移塊512沿第二滑移腔51右側方向移動,直至滑移塊512移動到第二滑移腔51的最右側位置,此時,滑移塊512帶動聯杆514以及聯杆514上的對接裝置7最大程度伸出嵌連槽52外,然後將通電器6移動到對接裝置7的上方位置,使導進條62位於對接滑移槽72頂部對應位置,此時,向下移動通電器6,使導進條62逐漸插入對接滑移槽72內,同時,使端部61逐漸滑入凹進槽71內,繼續向下移動通電器6,使鎖合件65逐漸穿入鎖合槽77內,直至導移斜狀面652與斜狀面鎖合頭732滑移抵接,使鎖合滑移塊731克服彈力件734的彈性頂壓力朝第一滑移槽73遠向鎖合槽77一側移動,直至斜狀面鎖合頭732遠向鎖合滑移塊731一側的端面與鎖合件65外側壁滑移抵接,直至斜狀面鎖合頭732滑移到斜狀面鎖合槽651處,同時,鎖合件65底部端面與鎖合槽77內底部相碰,此時,鎖合滑移塊731受到彈力件734的彈性頂壓力使斜狀面鎖合頭732彈入斜狀面鎖合槽651內,同時,端部61底部端面與凹進槽71內底部相碰,此時,導進條62與對接滑移槽72完全配合連接,然後通過第一馬達513控制第一螺形杆511反轉,由第一螺形杆511帶動滑移塊512沿第二滑移腔51左側方向移動,同時,滑移塊512帶動聯杆514以及聯杆514右側末端的對接裝置7朝左側移動,直至滑移塊512移動到第二滑移腔51的最左側位置,同時,帶動對接裝置7完全嵌入嵌連槽52內,此時,對接裝置7帶動通電器6上的通電部64完全插入通電槽521內,從而實現自動供電連接;當用電完成需要取出通電器6時,通過第一馬達513帶動第一螺形杆511轉動,由第一螺形杆511帶動滑移塊512沿第二滑移腔51右側方向移動,直至滑移塊512移動到第二滑移腔51的最右側位置,此時,滑移塊512帶動聯杆514以及聯杆514上的對接裝置7最大程度伸出嵌連槽52外,然後通過第三馬達761控制左右兩側的第三螺形杆742轉動,由左右兩側的第三螺形杆742帶動左右兩側的滑移推臂741朝相背方向移動,此時,滑移推臂741帶動鎖合滑移塊731克服彈力件734的彈性頂壓力朝第一滑移槽73遠向鎖合槽77一側移動,直至斜狀面鎖合頭732完全脫離斜狀面鎖合槽651內,此時,向上移動通電器6即可取出,然後第三馬達761控制左右兩側的第三螺形杆742反轉,由左右兩側的第三螺形杆742帶動左右兩側的滑移推臂741朝對應方向移動,直至滑移推臂741以及通過彈力件734的彈性頂壓力頂壓的鎖合滑移塊731恢復到初始位置,然後通過第一馬達513帶動第一螺形杆511反轉,由第一螺形杆511帶動滑移塊512沿第二滑移腔51右側方向移動,直至帶動對接裝置7完全嵌入嵌連槽52內,最後控制第二馬達534帶動第二螺形杆533轉動,由第二螺形杆533帶動擋條531完全插入對接滑移槽72內,從而實現初始位置,進而實現保護通電槽521不外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二滑移腔內設左右伸展設置的第一螺形杆,第一螺形杆左側端與第一馬達連接,第一螺形杆上螺形配合滑移塊,滑移塊右側底部設向右側伸展設置的聯杆,聯杆右側伸展段穿入嵌連槽內,且尾部固定設對接裝置,從而實現自動控制插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員操作。
2.通過對接裝置頂部端面內設向下伸展設置的凹進槽,凹進槽前後內部處對應設對接滑移槽,凹進槽底部的對接裝置內設鎖合槽,鎖合槽左右兩側內部處對應設第一滑移槽,每個第一滑移槽的內頂部內均設導移槽,每個第一滑移槽的內底部內均設第二滑移槽,左側的第二滑移槽與右側的第二滑移槽之間設凸位,每個第一滑移槽內均設鎖合滑移塊,鎖合滑移塊頂部設穿入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凸位滑移塊,鎖合滑移塊相近鎖合槽的一側外部上設斜狀面鎖合頭,鎖合滑移塊遠向鎖合槽的一側外部內設沉進槽,從而實現自動鎖合定位連接,防止通電器在移動過程中產生晃動,導致插接不穩。
3.通過第一滑移腔底部端與嵌連槽頂部端接通設置,第一滑移腔內設擋條,擋條頂部端面內設向下伸展設置的螺形孔,螺形孔內設螺形配合的第二螺形杆,第二螺形杆頂部與第二馬達連接,從而實現在未用電時,實現通電槽的隔離和保護,防止觸電事故發生。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通電器的自動鎖合定位以及自動控制通電器插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