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歸途講的是啥時代的事(如何講好知道結局的故事)
2023-07-15 11:03:54 1
作者:孫佳音
進電影院前,已經知道《萬裡歸途》講述了經驗豐富的外交官宗大偉(張譯 飾)與新人外交官成朗(王俊凱飾),在異域絕境中與大使館失聯,帶領上百人徒步穿越沙漠戰火,與反叛軍鬥智鬥勇,成功撤離白嫿(殷桃飾)等一百多位同胞的故事。我也已經知道了,哪怕經歷千難萬險,哪怕九死一生,但這是一次最終會取得圓滿成功的撤僑。
於是好奇,一個明知道結局的故事能講好嗎?聽完王菲演唱的片尾曲,看完充滿驚喜的彩蛋,走出放映廳,我思忖,故事講得真好。那麼,這137分鐘裡,導演和演員是如何抓住觀眾的?
首先,是沉浸感。一位經歷過撤僑的外交官在北京首映式現場分享觀影感受:「非常貼近外交官的生活,所有的場面都讓我感覺很真實。」說到動情處,更是一度哽咽。電影中,撤僑大部隊穿越沙漠、礦山、戈壁、紅湖的壯觀場景,帶來了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而這背後,是劇組花費半年多奔波全國多地勘景,更是1比1搭建小城。「大到每一個建築,小到糖果紙上的阿拉伯語標識,我們對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控。」導演饒曉志告訴記者。
道具之外,百名撤僑同胞也讓人印象深刻。「每一個人都代表了一個家庭。」開拍前導演讓每個人準備了人物小傳,這讓每個同胞都生動立體。為了更真實地演出逃生路上的疲憊感,那些「群眾演員」甚至在開拍前專門進行負重徒步,背著十幾斤的包袱,從白天走到晚上。於是,那一場場沙漠徒步的戲,在極端惡劣的歸途上,未知的險境,疲憊的身軀,都叫人揪心。
其次,是真實感。這份真實,不僅僅來自於服裝、化妝、道具的細緻,不僅僅是畫面的真實,更是故事的真實,人物的真實。現場聊到這個題材最打動自己的地方,饒曉志表示:「最打動我的,是真實撤僑的外交官們,他們在生活中是普通人,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但職責要求他們衝在一線。」監製郭帆也感慨道:「他們面對的真實情況比電影中還要艱難,是普通人很難理解的心境。」(孫佳音)
這份真實,化在每一個演員細膩的表演中。面對生死危機,張譯飾演的宗大偉眼神中寫著堅定和不屈,面對家人的電話,他的語氣裡又充滿了溫柔的牽掛。首映現場播放了一支張譯片場花絮視頻,他每拍完一次都會跑到監視器前查看、尋找自己的問題,每一次都嘗試不同的表演方式,力求更貼近角色。再次搭檔的殷桃,也同樣對表演精益求精,這次她呈現了不同情緒的哭戲,或壓抑,或隱忍,或是最後宣洩一般的無聲嚎啕,她是一位母親,也是外交官最堅強的後盾,在危險和傷痛面前,堅強,充滿隱忍的女性力量。
再者,真正抓住觀眾的,是那份穿越戰火的對於和平的渴望。聽到飛機廣播裡說,「各位乘客,窗外現在是喜馬拉雅山脈,您已到達中國領空,歡迎回到祖國的懷抱」,叫人忍不住與那一百多個經歷過恐懼驚慌的同胞一起感動、歡呼。走出影院,看著繁華的街道,說笑的路人,叫人更忍不住感嘆,和平真好。
來源: 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