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心靈捕手》有感800字
2023-07-28 11:30:59 2
美國影片《心靈捕手》,又名《驕陽如我》,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互動與救贖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篇1:觀看電影《心靈捕手》有感
看完《心靈捕手》這部影片之後,我想了很多,寫下了這篇觀後感。
這部電影之所以打動我,是因為劇情合理而有趣。儘管講的是導師與天才的故事,但是強調的卻是「等待天才的自我發掘與定位」。它不是簡單的導師指明一條道路給天才的故事,而是導師如何觸動天才學生對生活道路的自覺選擇。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卻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威爾是一個真正天才,他的數學天賦足以改變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經雕琢的天才一樣,他有著很多的問題,打架滋事,叛逆不羈,甚至為此幾乎入獄,為了幫助威爾回到正途,不再浪費他那非凡的天賦,經過教授和他的心理學家朋友西恩的不懈努力,威爾終於克服了童年的陰影,突破了影響他多年的心理障礙……這種導師與天才學生相互交往的過程,對雙方都同樣是觸動。也同樣給雙方下一個階段的生活都帶來了改變,這是這部電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片中有這樣一句話:「很多人都無從得知自己的天賦,因為找不到相信他們的老師,於是就認為自己很笨。」難道不是這樣嗎?審視我們的教育,看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在風華正茂、青春飛揚的年代,很多人確實並沒有能在一位良師的指引下找到自我,從而看不清前進的道路,於是前進的道路變得格外曲折。這部影片與我們所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教學相距甚遠,它是一個有著重重心理障礙的天才少年在心理學家幫助引導下的自我救贖。它更像心理醫生的必讀教材。但是作為老師,我們依然能從電影中得到不少啟發。因為我們都越來越深刻地發現,當今學生的心理問題已日趨嚴重。因為心理因素而引發令人扼腕的種種悲劇,已是經常見諸於各種媒體。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每個老師都或多或少扮演起了心理醫生的角色。特別是做班主任的,如何在平時的教育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疏導,已是迫在眉睫的事。雖然我是一名英語教師,但在平時的授課中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問題。
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面對幾十名孩子,面對幾十雙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情感態度,無不深深影響著每一個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或表現不佳的時候,嚴厲的批評,大聲的斥責,換來的是孩子暫時的服從,表面的聽話,但同時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師不僅沒有轉變孩子,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傷害了師生感情,給今後的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所以,全新的時代需要擁有全新觀念的老師,全新的時代賦予「敬業」和「專業」全新的含義。教師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雖然年幼無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獨特個性的孩子。這就更加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意志品質遠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歷練自己,用我們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儘可能使用鼓勵或激勵的的語言,為孩子也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篇2:觀看電影《心靈捕手》有感
故事的主人公威爾是自幼失去雙親的孤兒,在麻省理工學院裡做清潔工,數學教授藍勃出在黑板上的算式,他可以輕而易舉地求證出來。對這些高難的問題都經過許多人多年的研討,教授在找不到解題人時又出了另一道更難的題目,他又輕鬆地解開這個難題。教授要找出這個數學天才。
他終於發現了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拘禁。他通曉各種知識,可以用法律為自己辯護,但從未真正服法以至法官不再聽他的辯護,最終幸得教授的保釋並向法官求情。雖然教授希望威爾能夠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所有被教授請來為威爾做心理訓練的心理學家都被洞悉心理分析的威爾所羞辱,無功而返。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學同學及好友肖恩,希望他來開導這個正在逃避生活的年輕人。肖恩發現他所有的作為都表明,他根本不明白自己是誰、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他的才華在他的反叛和固執中浪費了。他必須喚起他的精神,直面人生,包括他害怕失敗而輕易放棄的愛情。
這是一個不幸的青年,他的童年浸滿了太多的苦澀,所以他選擇對社會的反叛,對自己的反叛,浪費自己的天才來僅用作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的工具,他或者感覺到了自己的與眾不同,但是卻固執地守在做體力勞動的朋友們中間,不去看也不去想這樣的天分能給自己帶來什麼,他甚至拒絕送到手邊的巨大機會。這看似無稽與愚蠢,但放在威爾身上,卻變成了實實在在地揪心與哀傷,這可以叫思維抑制麼?這個人在童年時受到了太多的傷害,所以他拒絕、他逃避、他蔑視、他以對抗保護自己、他用暴力說話、再用天才辯護,你知道他逃避自己,但是你似乎永遠無法說服他。他在打架、在辯護、在任何時候都是無謂而強硬的,可其實他比所有人都軟弱——因為他甚至不相信也不敢接受幸福。他腦中的世界比常人複雜千萬倍、清晰千萬倍,可是他心中的世界卻塞滿了空虛的混沌。
初看威爾,似乎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不良少年,就像隨處可見的「不成器」的青年一樣會註定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年輕時憑強壯的體魄和蠻力在黑幫中混出一個風光的位置、憑英俊的相貌有幾段盪氣迴腸的愛情,然後結婚或同居,繼續做黑幫或做苦力,老去,被新來的黑老大們殺害、代替或繼續平淡的一生。
可威爾是不一樣的,他的冥頑不來自天生,而來自錯誤的童年,他的無所畏懼正是來源於發自心底的巨大的恐懼,這種恐慌像一隻無形的利爪攫住他的心,讓他無從逃避,弗洛伊德堅定地相信所有行動都有原因,如果人類仍然很神秘,那是因為對他們內心的驅動力量和影響行為的體驗揭示得不夠,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如果我們仍然認為威爾是強硬的,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深入他的內心世界。他的無畏更像一個乞丐的勇敢,正是因為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才無畏。他的心門是閉鎖的,就像一個久蟄洞中的人,陽光反而是傷害。
之前的醫生不能「治癒」他,不是因為缺乏專業知識,而是缺少對威爾真正的關愛,他們出於醫生的職業,已經習慣用專業解決一切,而不是以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同為人類的關懷來看待他,幫助他。於是他們得到的便是威爾更專業的嘲弄,而此時,肖恩出現了,這個人未必有最豐富的專業知識,但可貴,他是以一個人的身份在和威爾談話,他也被敵視、被嘲諷、被激怒、被惡言相向,但是他包容了,他用心替代職業與威爾交流,從而填補了威爾心中缺失的父愛,影片最後,肖恩一遍遍地重複著:「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威爾躲避躲避,最後躲避不開,突然痛哭。屏幕前的我們,心口都像受到了一種暖暖的撞擊。這原來不是一個飛揚跋扈頑冥不化的人,他的一切乖戾與反叛都是對童年恐懼的抗擊,對內心自疚的掙扎,當他毆打別人,他其實是在毆打自己。如果人真的是有對死亡的趨向與求生的矛盾,那麼威爾就是在用毆打他人踐行自己對死亡痛不欲生的過去的鬥爭。
讓我們忘掉他的有力拳頭、他的高速運轉的大腦、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撥開這些令人豔羨的外衣,這只是一個受傷的孩子,這只是一個用利劍做外衣蜷縮在自己世界裡假裝沒有傷口的孩子,這只是一個在家庭暴力中長大的孩子中的一員,他們有千千萬萬,被剝奪了童年的幸福也幾乎被宣判了未來幸福的不可達,成長在暴力乃至犯罪中再給社會更多的暴力與犯罪,最後被社會拋棄,被人們懲戒、遺忘。他們是無所畏懼的,然而這樣的無謂既不來自勇氣、也不來自高尚的感情,只來自人心最深處的報復,最深處的痛恨、軟弱、恐懼。
威爾之所以顯得特別,只因為上蒼給了他一張特殊通行證。
他的天才讓他能得到高傲的世界極學人不棄的眷顧,讓那個世俗的人為他費神、為他動用所有可能的資源、為他塑造未來。他終於能放棄表面的無謂,直視內心,接受陽光照見傷疤,開始人生的追問。
可是我突然想到,還有更多「威爾式的」青少年們,他們有一樣的悲苦童年,卻沒有威爾那樣的天才,於是智慧與關懷之光就理由正當地就永遠遺忘了這個角落,藍勃教授等怎麼能有精力關心他們?
可是這些人是確實存在而且需要人們的關注的,他們的無謂會成為社會的畏懼,這樣的無畏導向毀滅。
我們需要做些什麼,而心理治療可以做為個案拯救的途徑卻無法承擔大面積的診療。直到19世紀初葉,德國哲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此後,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就取得了飛速而巨大的發展,可是相對的,當它作為科學發展得更規範時,其最初對心靈與靈魂的本真關懷也漸漸被遺忘。當人也成為了個體研究品,智者當年充滿人類同類關愛的「關於靈魂的科學」也變了質。變質未必是壞的,人類的發展確實需要一群人跳出人的立場,以科學的眼光審視自己,但是當心理學家離開人文關懷的戰場,我們的社會不是應當找到另一群人佔領這個陣地麼?我們不能要求心理諮詢師承擔改造那些受傷青年的責任,像威爾那麼有慧根的青年況且需要那麼多氣力扭轉,他人更不用說,所以要根治這種「無謂」,恐怕需要很多人長期無謂的努力,這其中必須包括心理學家們的努力,也少不了整個社會的共同奮進。
篇3:觀看電影《心靈捕手》有感
影片從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系著名教授藍勃的一堂活躍的數學課開始,藍勃教授得意地在他們系的公布欄上給學生們留下了一道引以為榮的數學難題,希望他的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它。不料卻讓一個痞子清潔工威爾隨意就解答出來了,這引起了教授的注意。威爾就是影片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位絕頂聰明卻又叛逆不羈的年輕人,他有著聰明的頭腦和驚人的記憶力,但卻到處打架滋事。藍勃教授愛才,期望威爾能重視並發揮自憶的天賦異稟,可是由於幼年慘遭父母遺棄,又常遭受養父的毒打,遭受壞人的虐待,這樣的童年陰影讓威爾對這個世界默然,長大後更是將自己緊鎖在自我空間中,不再相信別人,也不再真心付出任何感情,強烈的自卑感充斥著他的每一滴記憶。拒人於千裡之外,以為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所以毫不在意教授的幫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心理問題,影片中的教心教授西恩也有,可往往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需要有一個心靈捕手來捕捉自己心靈中最脆弱,最容易受傷的一面。心靈捕手,每個人都想看透別人的想法,可同時又守著自己的心靈秘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痛苦,自己的那道無法撫平的傷口……
很多時候,我們心裡的話無法說出口,也不想說出來,最終導致我們心裡很壓抑。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威爾,其實很想跟別人談心,卻無法說出。直到遇到西恩教授,他的心才慢慢敞開,露出脆弱的一面。
這部影片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又是那麼耐人尋味,讓人回味無窮。最令人欣賞的是電影的核心是心靈的互助和救贖,重點是西恩教授和威爾的每一次心靈碰撞。在每次的碰撞中,西恩教授一點一點地攻破威爾的心防,讓他走出童年的陰影,有勇氣去積極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重拾對生活的信心,面對世界,追求自己的真愛以及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威爾的心理問題其實折射了社會上大多數出生貧窮卻擁有天賦的小孩。因為貧窮,他們抬不起頭,因為家境,他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