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攪拌式清淤機及其清淤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28 13:53:26 2
專利名稱:自攪拌式清淤機及其清淤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到清淤設備領域,特指一種清淤機及其清淤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用於清淤的設備主要兩種一種是分體式水力清淤機,適用中小型清淤設備; 另一種是清淤船,屬於大中型清淤設備。水力清淤機是由岸邊清水離心泵和水中帶浮筒泥漿泵組成。岸邊清水泵作用是用 水力衝洗攪拌清淤現場,使泥漿泵吸入口邊的淤泥成懸浮狀態,以便泥漿泵將泥漿水抽走 (濃度< 30% )。其不足之處如下(1)水力清淤設備為分體式,由2組泵(泥漿泵+清水 泵)、2套管道(泥漿管道+衝洗攪拌管道)組成,其中清水泵的衝洗攪拌管需要人工手持 操作,勞動強度大。(2)人工水力衝洗攪拌效果沒有機械攪拌效果好。由於泥漿泵隨清淤 作業完成情況,需從岸邊向水塘或庫的中心地帶移動,而清水泵通常設置在岸邊,由人工作 業。當泥漿泵遠離岸邊時,人工水力衝洗攪拌距離泥漿泵太遠,就達不到水力衝洗攪拌的作 用。泥漿泵對輸送泥漿的濃度要求為<30%,由於清水泵的衝洗攪拌管為人工手持操作,因 此水力衝洗攪拌效果受人工作業質量的影響,泥漿濃度波動大,一股濃度只有20%,清淤效 率不高。當清淤現場水位較深O 1. Om)時,水力衝洗攪拌作用不佳。因此,採用分體式清 淤設備清淤之前,需將水塘或庫的水基本放幹,才能實現有效清淤。(3)水力清淤設備由泥 漿泵與清水泵2組泵組成,功率大,不節省能源。(4)水力衝洗攪拌需要水源、浪費水資源。清淤船設備是由在船上安裝泥漿泵和獨立安裝一臺機械攪拌器組成。機械攪拌器 安裝在泥漿泵吸口附近,當機械攪拌器工作時把泵吸口淤泥成懸浮狀態,再由泥漿泵將泥 漿抽出(濃度可達30%)。存在問題(1)泥漿泵與攪拌器都自帶電機,自重大,需安裝在 清淤船上,不方便靈活移動使用,不利於小型化,只適用於大型清淤現場。(2)能耗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 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移動靈活、適用範圍廣、操作簡便、清淤效果好的自攪 拌式清淤機及其清淤系統。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種自攪拌式清淤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排汙泵組件、攪拌組件以及浮筒,所述排 汙泵組件的上端連接於浮筒上,所述排汙泵組件的底端與攪拌組件相連。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汙泵組件包括驅動部件、泵體、連接管部件以及排汙軟管,所述驅動部件位 於連接管部件的頂端,所述泵體位於連接管部件的底部,所述泵體的出口端與排汙軟管相 連通,所述攪拌組件位於泵體的下方。所述連接管部件套設於浮筒的中部,所述連接管部件上套設有安裝板,所述浮筒 與安裝板之間設有一根以上的連接條。[0011]所述連接管部件由一根以上可拆卸短管依次相連而成。所述浮筒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個以上的吊鉤。所述浮筒的外側壁上設有擋水板。所述排汙泵組件與攪拌組件聯動。所述攪拌組件位於排汙泵組件的入口端。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供一種清淤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述的自攪拌式清淤機 以及一個以上的沉澱池,所述排汙泵組件的出口端通過排汙軟管分別與一個以上的沉澱池 相連通,所述沉澱池側壁的上部設有清水溢流水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移動靈活、便於操作使用,特別適用於中小清淤現 場。(2)、本實用新型將攪拌組件與排汙泵組件連成一個整體,且共用一臺驅動部件, 節省能源約50%,並省去岸邊清水泵和衝洗管,不需要清水水源,節約了水資源和節約了清 水水源配套設備的費用。(3)、本實用新型攪拌組件設置於在排汙泵組件的吸口處,攪拌效果極佳,與排汙 泵組件的配合非常到位,清淤效果好。(4)、本實用新型利用浮筒將排汙泵附件浮設於水面以上,適應於在水面以下的清 淤作業,因此無需排放淤泥上的清水即可實施清淤作業,可適應在不同水深條件下實施清 淤作業。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攪拌式清淤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清淤系統處於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例說明1、淤泥層;2、排汙泵組件;201、驅動部件;202、泵體;203、連接管部件;204、排汙 軟管;205、安裝板;206、連接條;207、可拆卸短管;3、攪拌組件;4、浮筒;401、吊鉤;402、擋 水板;5、沉澱池;501、清水溢流水管;6、清水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自攪拌式清淤機,包括排汙泵組件2、攪拌組件3以及浮 筒4,排汙泵組件2的上端連接於浮筒4上,排汙泵組件2的底端與攪拌組件3相連。浮筒 4為圓形環狀浮筒,清淤現場不需放幹上部的清水,通過浮筒4的作用,可以使排汙泵組件2 浮在淤泥層1上部的水面上實施清淤作業。本實施例中,排汙泵組件2包括驅動部件201、泵體202、連接管部件203以及排汙 軟管204,驅動部件201採用電動機,驅動部件201位於連接管部件203的頂端,泵體202位 於連接管部件203的底部,泵體202的出口端與排汙軟管204相連通,攪拌組件3位於泵體 202的下方。排汙泵組件2與攪拌組件3聯動,共用一臺驅動部件201和一個傳動軸,攪拌 組件3位於排汙泵組件2的入口端(泥漿吸入口處),即當排汙泵組件2啟動時,攪拌組件3的攪拌葉片也轉動,開始工作。本實施例中,連接管部件203套設於浮筒4的中部,連接管部件203上套設有安裝 板205,浮筒4與安裝板205之間設有一根以上均勻分布的連接條206。連接條206採用鋼 條,用於浮筒4與排汙泵組件2之間的固定連接,還可減少整機的自重。本實施例中,連接管部件203由一根以上可拆卸短管207依次相連而成,清淤作業 時,由於泵體202的泥漿吸入口需插入淤泥層1中,利用多根可拆卸短管207的組合,就可 以得到不同長度的連接管部件203,使本實用新型適應不同水深的清淤條件。由上可知,本 實用新型可以根據清淤現場的實際水深來組合不同長度尺寸、不同數量的可拆卸短管207, 更換可拆卸短管207的同時,應選擇合適長短的傳動軸來適應不同工況。本實施例中,浮筒4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個以上的吊鉤401,可以通過吊鉤401在清 淤現場進行水平拖動,提高整機移動的靈活性。浮筒4的外側壁上設有擋水板402,該擋水 板402用來防止水和泥漿接觸電動機,同時起圓環形浮筒4下邊連接平衡和增大浮力的作 用。工作時,將本實用新型的清淤機放置於清淤現場,通過浮筒4產生的浮力,使排汙 泵組件2浮在淤泥層1上部的水面上,排汙泵組件2上泵體202的泥漿吸入口處插入淤泥 層1中。啟動排汙泵組件2,攪拌組件3同時啟動,將淤泥攪起來,使泥漿吸入口處的泥漿成 懸浮狀態,吸入到泵體202中,並通過排汙軟管204排出。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清淤系統,包括上述自攪拌式清淤機以及一個以上的 沉澱池5,排汙泵組件2的出口端通過排汙軟管204與一個以上的沉澱池5分別連通,沉澱 池5側壁的上部設有清水溢流水管501。沉澱池5起到「自沉澱」的作用,用於儲存通過排 汙泵組件2排出的帶淤泥汙水,淤泥將會在自重的作用下沉澱到沉澱池5的底部,而沉澱池 5的上部則為清水層6。通過清水溢流水管501,清水層6的清水將會從沉澱池5中排回到 清淤現場,重複利用,防止淤泥濃度太大。如果為兩個以上的沉澱池5時,可交替使用,保證 汙水的澄清度,使淤泥儘可能地全部沉澱,從而實現泥、水分離的目的,這樣最終溢流到清 淤現場中的全部是清水。沉澱池5可以是簡易的平流式沉澱池,在地面挖一個有一定深度 的較大的坑即可。當清淤現場(水塘)中水位較淺時,採用排汙泵組件2中較短的連接管 部件203,使泥漿吸入口接觸淤泥層1(參見圖2中的左邊)。當清淤現場(水塘)中水位 較深時,採用排汙泵組件2中較長的連接管部件203,同樣使泥漿吸入口接觸淤泥層1 (參見 圖2中的右邊)。這樣通過加長或縮短連接管部件203的長度,能夠使泥漿吸入口始終接觸 到淤泥層1,使被抽出泥漿的濃度提高(達到30% ),從而達到清淤的最佳效果。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 實施例,凡屬於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指出,對 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 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自攪拌式清淤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排汙泵組件(2)、攪拌組件(3)以及浮筒(4),所述排汙泵組件(2)的上端連接於浮筒(4)上,所述排汙泵組件(2)的底端與攪拌組件(3)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攪拌式清淤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汙泵組件(2)包括驅 動部件(201)、泵體(202)、連接管部件(203)以及排汙軟管(204),所述驅動部件(201) 位於連接管部件(203)的頂端,所述泵體(202)位於連接管部件(203)的底部,所述泵體 (202)的出口端與排汙軟管(204)相連通,所述攪拌組件(3)位於泵體(202)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攪拌式清淤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管部件(203)套設 於浮筒(4)的中部,所述連接管部件(203)上套設有安裝板(205),所述浮筒(4)與安裝板 (205)之間設有一根以上的連接條(206)。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攪拌式清淤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管部件(203)由一 根以上可拆卸短管(207)依次相連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自攪拌式清淤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浮筒(4)的 外側壁上設有一個以上的吊鉤(401)。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自攪拌式清淤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浮筒(4)的 外側壁上設有擋水板(402)。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自攪拌式清淤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攪拌組件 (3)位於排汙泵組件⑵的入口端。
8.—種清淤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權利要求1 7中任一項的自攪拌式清淤機以及 一個以上的沉澱池(5),所述排汙泵組件(2)的出口端通過排汙軟管(204)與一個以上的沉 澱池(5)分別連通,所述每個沉澱池(5)側壁的上部均設有清水溢流水管(50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攪拌式清淤機及其清淤系統,自攪拌式清淤機包括排汙泵組件、攪拌組件以及浮筒,所述排汙泵組件的上端連接於浮筒上,所述排汙泵組件的底端與攪拌組件相連。清淤系統包括上述自攪拌式清淤機以及沉澱池,所述排汙泵組件的出口端通過排汙軟管與一個以上的沉澱池相連通,所述沉澱池側壁的上部設有清水溢流水管。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移動靈活、適用範圍廣、操作簡便、清淤效果好的自攪拌式清淤機及其清淤系統。
文檔編號E02F5/28GK201722723SQ20102019037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4日
發明者周成湘 申請人: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