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
2023-07-28 18:44:45 1
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太空,或墜入深淵,阿甘的人生正是如此,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一
有時羨慕那條在我家陽臺上悠閒曬太陽的狗兒,表情淡然,身體慵懶,無憂無慮的愜意。據說狗的智商相當於3歲的幼兒,原來弱智可以掙脫很多煩惱和無奈。
《阿甘正傳》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雖然智商只有75,卻是忠誠、守信、執著、友善的阿甘!而很多時候我們就象阿甘一樣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時候我們都遠不及阿甘,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總是非常輕易的半途而廢了。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事情的成功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並不會因為你處心積慮而更接近終點,卻會在你不經意時,給你做出的努力一個最恰當的褒賞。
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
——知道得少,反而有收穫,知道得多,反而會迷惑……所以單純的人容易成功!阿甘善於把所有的問題都簡單化,簡單單純到了只剩下直奔成功。再聰明的人都無法完全認清世間萬象,運轉再快的頭腦,也跟不上世界萬物的變化。
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和勇氣集中於前方,憑藉直覺的指引無助的奔跑,在同齡人的石塊下跑過了兒時的嘲笑,在教練的咒罵中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在槍林彈雨裡跑過了越南的叢林,在冷戰時期跑過了桌球外教的戰場,在眾人的追隨中跑遍了美國。
在書中,帶著美國南方口音、智力有障礙的阿甘凝視著充滿野性的珍妮,仿佛和美國小說大師福克納的名著《喧囂與騷動》中的傻子班吉是遠親。但二者顯然有著根本的區別:班吉只是一個家庭衰亡的象徵,是個真正的低能兒;而阿甘這個「傻子」卻幾乎代表了這個時代所缺少的所有美德:誠實守信——他答應戰友布巴要共同買一艘捕蝦船,但戰友死了,他卻在旁人不可思議的眼神中為他實現了遺願;做事認真——在大學裡,他被破格錄取,並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甘迺迪總統的接見;勇敢無畏——在越戰中他獨自脫離了危險的時候,他仍然跑回叢林中去找他的戰友;重情輕財——他對珍妮的愛,不用多說了。反過來說則是具備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這真是對當今某些社會狀況的一個莫大諷刺。
人的一生往往就是這樣,大多數時候,我們也許都在隨波逐流,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騰挪一個轉身,總還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需盡力將它做得完滿,不必計較你得到了多少,那麼,你就可以越飛越高,到達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
任何回報都是需要先予再取,可是我們常常需要一些理由,讓自己能夠放棄顧慮、全心投入、甘心付出。可理由往往不夠充分,反而是有各種負面的理由讓我們裹足不前,猶豫不決。
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二
算起來,《阿甘正傳》已經看了不下十次了。第一次接觸還是今年暑假時偶然在電視上看到的,看完後當時只感覺阿甘的人生太過於傳奇了,十分的嚮往那樣波瀾起伏的人生經歷,其餘的倒也還真感到沒什麼。
之後為了補全漏看的前十分鐘的內容去網上下載了部高清的英文原版,頗有耐心的再次從頭看了一遍,這一回除了那份感嘆,似乎更增添了許多的感動。再到之後為了了解片中的那一個個耐人尋味的細節,那一個個的歷史事件、人物,又反反覆覆又看了幾遍,更加由衷的讚賞這部我所認為的史詩級的巨作。最近的一次則是在向社團的社員們介紹情商時和大家一起觀摩了這部影片。還記得播放之前,我頗為感慨地對臺下介紹道:「去年我社看了一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該片幾乎囊括了1994年奧斯卡所有提名獎,但最終卻連一項正式獎項都為獲得,由此95年傳至我國時得到了一個《刺激1995》的譯名。當時看完,我很不解為何這麼一部經典的影片會遭遇如此的境遇?原因在之後看過《阿甘正傳》後似乎便釋然了,因為同年有《阿甘正傳》的存在。作為1994年奧斯卡大獎獲得者,《阿甘正傳》無疑是一部絕對值得仔細觀看思考的作品,它所帶給我們的,絕不會只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
的確,每一次看完這部影片總是有一種別樣的感受。或是感慨,或是感動,或是倍受鼓舞亦或是令人深思。影片中的主角阿甘作為一個智商僅有75的近弱者(智商低於70為弱智),卻擁有著常人所不及的高情商,以及其一生所散發出的誠實守信,做事認真,勇敢無畏,重情輕財這種種人性的光芒。引用句網上的評論「反過來說則是具備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這真是對當今某些社會狀況的一個莫大諷刺」。所謂「反智」電影是也。
準確的說,阿甘不愚蠢,用他自己的話說「做蠢事的人才是蠢人」。縱觀阿甘一生,他的確沒有做過任何愚蠢的事,他總是用他的那份單純去創造了一個個的奇蹟。他用他那簡單的努力和愛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珍妮、巴布、丹中尉、那群追隨者們,無一例外。影片中他令人意外的進入阿拉巴馬大學,進入美國全明星隊,多次參見了數任總統,參與了越戰,華盛頓反戰集會,中美桌球外交,水門事件……以一個小人物的視角見證了美國在那一段時期內經歷的種種變遷,闡釋了所謂的「美國夢」的意義。「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成功」。
影片中值得令人深思的太多太多,片頭片尾那在風中飛揚的羽毛這一意象更是長久為人所稱道。羽毛在風中飄逸不定,似乎寓意著如阿甘母親的那句著名的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哪種。」所向阿甘闡述的人生是未定的,需要自己去探求的信念。然而羽毛最終落在他的腳邊,最後又從他的腳邊再次飛走,卻又暗含著丹中尉所曾經深信著的「命運早已註定」的思想。整部影片從大體上看似乎也便是交織著這兩種理念所展開的阿甘的非凡人生。阿甘那不尋常的體魄似乎是上帝的禮物,所謂命中注定。然而當他在美國大陸上不斷奔跑之時,前方的未知似乎也正喻示著他那憑藉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引導所一步一步開創的傳奇。
他的一生都在奔跑著,「我跑,只因為我想跑」。簡單的話語裡,卻耐人尋味。不斷的前進,不斷的努力,只為了最簡單的目標。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正邁步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之上,不需要太多紛繁複雜的理由,只是邁開大步向前奔跑,或許這便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只有放下過去,才能繼續前進。」一切的榮耀或失敗都只是道路上的一部分,放下它們,才能跑得更釋然。可是,當我們還沉浸在這樣的鼓勵之時,阿甘卻只是淡淡的說了句「我累了」便停下了腳步。這一度讓我不解,那些跑步時的追隨者們相信會更加茫然。直至今日讀完李開復的自傳,看著這位似乎人生與阿甘一樣波瀾的引路人的一次次放下,才最終有些感悟。其中的感悟,似乎也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去體會。
對於片中珍妮所代表的那一系列某種意義上的負面價值,披頭四文化、政治黑幕、戰爭、人性的墮落甚至連我國十年文-革的那一度的黑暗都有所提及,阿甘的Forrest這個名字所喻指的3K黨,與阿甘與黑人巴布的友情,更是這強烈的對比諷刺的代表之一。這裡我不想再展開,畢竟阿甘也堅信的是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
如果人生如同這樣的一部電影,那麼毫無疑問的是我們才剛剛演繹到影片的前一小段,後面還有長長的一大段。不論之前發生過什麼,得到過什麼,或是失去過什麼,都只是那小小的一部分。放下,才能繼續前進。因為奇蹟每天都在發生。
要說的似乎還有很多,畢竟它所包含的意義太多太多。以致於每一次看完依然會產生許多的思考。即使再看上幾遍,每個人內心的惶惑感一點都不會減少,但同時我們也會油然而生一種超脫的感覺,就像我們仰望星空,感到一種自然的和-諧和偉大的力量,雖然一些問題還是沒有答案,可是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時間總是無情地流轉,它在催促我們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虛擲光陰。
所以,不要再猶豫彷徨,只要向前邁步奔跑。
[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