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張藝謀的《活著》電影觀後感

2023-07-28 10:20:42

  《活著》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也是跨越年代較長的一部影片,被部分觀眾和影評人推崇為張藝謀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下面是網為大家整理如果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觀後感一

  今天我認真地看了一遍電影《活著》,這個電影是我的一個好朋友去年就給我推薦的,現在才記得起看看。

  這個電影的劇情大致是這樣的。富少福貴(葛優)嗜賭成性,妻子家珍(鞏俐)屢勸無果後帶著女兒鳳霞離開了他,當夜,福貴輸光所有家產氣死父親,被迫靠變賣母親首飾租間破屋過活。一年後,家珍手拉鳳霞懷抱剛出世的兒子有慶回到家中,福貴痛改前非,開始靠演皮影戲過起安份守己的日子。但好景不常,1949年內戰時期,福貴被國民黨抓去當勞工,一番輾轉終回到家鄉與一家人團圓後,鳳霞因病變成啞巴,而在後來的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他雖獲某些小福,逆境卻也一直與他如影相隨。

  看完這個電影,我沉默了許久。首先,我想到了現在的社會,有錢有權就是「爺」,沒錢沒權就是「混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不排除特殊情況的存在。在富貴少爺還沒有把他的家產輸完之前,電影中的龍二和賭場的謝老闆對富貴少爺是畢恭畢敬,像爺一樣伺候著。但是,當富貴將自己的家產輸完的時候,他們又是另外的一副嘴臉。其實在我看來現實社會也是這樣!

  我家從盛到衰,我親眼看到了這些巨大的變化。自從我爸爸從老闆淪為農民工;自從我家欠了巨額的外債;自從好多人從我們家已經撈不到好處......我家的親戚少了,因為好多親戚怕我們家借他們的錢;來我們家串門的人也少了,因為他們現在撈不到好處了;我們家的債主都開始瘋狂地來我們家討債了,因為再不討的話,這些錢就沒得救了(曾幾何時我爸不敢呆在家裡,因為討債的人鬧地我們家不得安寧)。現在我們還都是學生,也許我們還不能體會到這一點,同學們之間的關係相對還是比較單純的。到了社會上也許我們都會更明白這些。

  富貴的女兒鳳霞命很苦,從小要跟著媽媽幹活,起早貪黑的和媽媽一起忙,後來雖然找了一個好老公,但是生孩子之後還是不料因大出血而離開人世。富貴的兒子有慶命不好,上小學的時候不小心被汽車撞死!當孩子的父母聽到孩子死去的消息,那個悲痛欲絕的表情讓我一下子毛骨悚然,偉大的父愛和母愛感染了我,讓我都差點哭出來了。所以我們活著的每個人沒有理由不去愛自己的父母,關心自己的父母。當我看到兩個孩子死去的時候,很傷感!我們活著地每一個人都要好好地活著,生命是父母給的而且只有一次,我們都要好好珍惜。

  富貴的一生很曲折,在那個水生火熱的革命年代,他享過一些福,吃了好多的苦頭。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畢竟我們的生活比那個時代好多了。

  觀後感二

  《活著》是張藝謀1994年導演的一部電影,直至今日未曾公映,我是在網際網路上觀看的,箇中原因大家看了電影後自會明白。

  我的理解是這部電影真實的再現了二十世紀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一些情形,同時也紀錄了小人物歷經解放戰爭,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悲喜人生。

  1840年鴉片戰爭正式爆發,最終中國失敗,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啟了中國的百年國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與民主,展開了抗擊「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鬥爭,最終,歷史選擇了社會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項使命得以完成——這是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觀點。

  問題是:社會主義真得給人民帶來民主了麼?誠然百年以來,外憂內患,可憐的中國人民飽受苦難,如今已不再饑寒交迫,不再擔心被抓壯丁、不再擔心被定為地主成份或走資派。的確進步了不少。可是為什麼不能正視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事件,連一部電影都要禁止公映?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不能正視以前犯下的錯誤,一味的隱瞞、淡化錯誤,並不是一個有利於進步的態度。歷史是一面鏡子,只要你願意去照,總是會給你一些啟示。一個人同樣如此,好了傷疤就忘了痛的人難免再犯相同的錯誤。

  這一部電影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有沉重的壓抑,有可笑的愚弄。讓人哭,也讓人笑。恰恰是曾經真實的存在過。一個只會歌頌自己,不願反思自己的民族,難怪人家不認同我們的價值觀,因為我們嘴裡說的假話多過真話。

  我個人認為張藝謀想通過這部電影讓更多的人了解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事情,不要忘記這些荒唐、慘痛的歷史,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這恰恰是我們教科書中所沒有的,是給很多人補的一堂歷史課。而我們的黨和政府秉承著祖先的老傳統「家醜不可外揚」,不願更多的人再談論大躍進和文革,而是希望大家忘了這些事情。

  所謂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前提是大部份人民具有公民意識,既能管理好自己,又能對社會盡到公民的義務。而培育這樣的一代公民,首要的就是要用一個比較全面而且客觀的角度來審視歷史,尤其是建國以來所發生的事件。從錯誤中學習來得更容易,因為錯誤讓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同時言論自由,實事求是,不怕人講真話,哪怕真話讓我們丟臉。讓人民學會獨立思考,增強分辨能力。只有專制制度才愚弄百姓,因為愚民更易被統治。可是百年國恥何以來,正是因為專制制度導致的落後。落後必將挨打,希望中華民族能真正強盛起來,儘管還要付出很多的時間成本和領導階層的充足智慧。

  既然祖先給了我黃色的臉孔,我們總該做點什麼能推動這個社會進步的事情,這樣我們的後代就更容易生存了一點,我們這個民族就朝著更光明的方向走近了一步,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

  觀後感三

  先確立一個這樣命題:生活在以上層意識形態為主導生活環境下,命途多舛的人們只有靠簡單的民間信仰維持著生命的延續。

  筆者將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以上命題的成立。

  老全是「鬧革命」以後第一個死去的人。他的死與「鬧革命」有直接的關係:為尋找被抓壯丁的兄弟,他呆在國民黨的部隊。臨死還在死人堆裡翻尋他的兄弟。共產黨的一槍冷彈結束了他的生命。所以,如果不鬧革命,他就不會這樣死掉。

  徐母的死也與「鬧革命」有關。被抓壯丁的福貴為求生而被迫在共產黨的軍隊裡唱皮影戲。徐母久不見兒子歸家,鬱鬱而終。如果不是福貴必須呆在共黨的部隊裡「幹革命」,那麼徐母就不會臨死也見不著兒子。所以,還是幹革命造成了悲慘的事件。

  龍二的死死有餘辜。但也是因反革命而落場。

  有慶的死因春生倒車而死。有慶之死,首發因素是「區長要來視察工作」,他要去學校裡搞衛生。他搞衛生因太困而倒在牆角邊睡著,卻是因為連續四五天搞抓革命促生產而沒有睡好。如果不是區長要來,如果不是要搞生產,如果他這四五天都睡好了,如果福貴不怕怠慢了革命沒有讓兒子去學校,有慶就不會這樣死。所以,幹革命的錯。

  鳳霞的死因大革命而起。紅衛兵將醫院的醫生才趕跑,沒有醫療經驗的護士當起了主治醫生。鳳霞生孩子大出血,找來王大夫卻因餓了三四天毫無精力,福貴買了七個饅頭讓他吃卻令他撐著了,喝水,又脹了肚子。有醫療能力的人就在眼前,卻救不了大出血即將死去的鳳霞。說穿了,如果不「大革命」,醫生就會呆在醫院,鳳霞就不會死。

  以上各個案例均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我的命題成立的必要條件。下面將出示我的充分條件。

  鳳霞的兒子叫饅頭。為什麼叫饅頭?福貴妻子家珍說:老百姓為兒子取名字都取小名,小名越賤起來。賤就不會上閻羅王的花名冊,上不了花名冊就不會招惹小妖來索命。兒子就會長命百歲。有慶的死大概是當時沒有取到賤的名,所以才早早死了。這是民間的簡單信仰,與之相對應的是上層意識形態——這個時代,它具體表現為實現共產主義。

  實現共產主義事實上是一個無限遙遠的階級目標。但在一片狂熱的激情年代,人們以煉鋼為主要生產形式的環境下,共產主義等同於了生命的成熟標誌。在這樣的條件下,人的一生變得極其渺小。五十年代,福貴與臨時前的有慶有一段對話:「雞長成了變成鴨,鴨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羊,羊長大了變牛,牛長大了就實現共產主義了。」可見長者對後人寄託的都是對實現共產主義的願望。卻忽略了複雜社會背景裡隨時產生的會致人死地的負面因素。六十年代後,福貴又與鳳霞之子饅頭有一段對話:「雞長成了變成鴨,鴨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羊,羊長大了變牛,牛長大了就可以買車,可以坐飛機,可以有錢買個大房子了。」到這裡,福貴已經對共產主義有所微辭。他只是改成了表達方式,但寓意卻極其深刻。家珍說:「到後來,我們的饅頭就長大了!」這是一種寄託,一種希冀,一種對共產主義的相對貶抑,一種對民間信仰的較高層次的信任。

  在這樣一個家庭裡,福貴一家深受「死」的影響。到頭來,他們寧願相信改個賤名能讓外孫長命,也不會再提共產主義了。自由平等,無強權意識主使,保持一份平民心態,才是人民百姓的最平安狀態。

  至此,我已經完成我所設命題的佐證過程。即:生活在以上層意識形態為主導生活環境下,命途多舛的人們只有靠簡單的民間信仰維持著生命的延續。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