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移植營養土及其製備和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3-07-29 00:31:51 5
本發明屬於園林栽培基質及其製備和使用方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側柏移植營養土及其製備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inn.)Franco為柏科(Cupressaceae)側柏屬常綠喬木,壽命極長,較少有病蟲,種子可入藥。許多歷史古蹟和風景名勝中都有古側柏的映襯,如北京天壇、黃帝陵、三蘇園等,側柏與建築相互輝映,構建生動和肅穆並存的園林景觀。但是,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使側柏野生種數量越來越少,在城市化進程中,基本建設的不斷擴大難免會遇到移植古側柏的情況,為保護珍貴有限的古側柏資源,必須進行移植的,要特別注意技術措施,保證古樹成活。
柏類是屬於移植較難成活的種類,目前的文獻記載中關於柏類大樹移植的資料較少,且成活率不高。菌根是真菌與植物根繫結合形成的特殊共同體,能形成菌根的真菌稱作菌根菌,可促進新根萌發、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側柏具有內生菌根,屬VA菌根(Vesicalar-Arbuscular,即泡囊-叢枝菌根,又稱叢枝菌根)類型,但目前的移植技術還沒有發揮內生菌根的作用,充分利用側柏的菌根菌優勢是提高其移植成活率的有效手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用於古側柏移植的營養土及其製備和使用方法,首次將側柏的菌根菌優勢充分用於側柏移植過程中,提高成活率。
本發明實現其目的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側柏移植營養土,其由體積比為2-4:1.5-3.5:1.5-3.5:0.5-1.5:0.5-1.5:0.3-0.8的發酵松鱗:泥炭:菌根菌有機肥:珍珠巖:發酵木屑:糠醛渣組成。
所述菌根菌有機肥由質量比為100:3-10的牛糞和細土組成。
所述細土1m3中含菌根菌孢子果800-1200個菌絲體。
側柏移植營養土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建立側柏苗圃,從側柏林地30cm土層中取得帶有菌根菌的側根和細土,將其施入圃地耕作層,用側柏種子播種,培育1年生苗,採集1年生側柏苗的根系和側柏苗圃地的細土,用堆放在車間的充分發酵過的牛糞100kg與細土3-10kg配比,充分混合後形成菌根菌有機肥;
b)將體積比為2-4:1.5-3.5:1.5-3.5:0.5-1.5:0.5-1.5:0.3-0.8的發酵松鱗:泥炭:菌根菌有機肥:珍珠巖:發酵木屑:糠醛渣混合均勻。
側柏移植營養土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勘察側柏的根系生長狀況,確定根際直徑、土球幅度和土球厚度,對古柏樹進行斷根處理,以2/3的根量,並以此作為斷根的定位,進行二次斷根,確定土球直徑和深度;
2)在土球外圍及時回填營養土,厚度25cm、深度200cm,並澆營養液,促進萌發大量新根;
3)採用鋼架包裝移植法,包裝土球時連同土球外圍回填的營養土一起,用鋼架框住;
4)側柏移植到目的地後,拆去包裝鋼架結構,在土球外圍及時回填營養土,厚度200cm,再擴大周邊範圍15m、深度2m的土壤要深翻一次,施入營養土,用量50kg。
步驟4)中,第2年開始,通過復壯溝,逐年增加營養土,用量第二年60kg、第三年70kg、第四年80kg至第五年100kg;同時增補營養元素,在每年的5至8月進行,以磷鉀肥為主,每隔15天施1次,毎次磷肥20kg、硫酸鉀20kg。
步驟4)中,5年養護期內,在秋季,結合鬆土除草,增施複合肥,每隔15天施1次,毎次10kg。上述基質中的糠醛渣是玉米穗軸、甘蔗渣等農副產品粉碎後發生一系列水解化學反應提取糠醛後剩下的廢渣,其所含的纖維素、蛋白質等仍可達到佛手栽培的需要。糠醛渣的含水率和孔隙度非常高,說明其疏鬆、多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提高基質的通透性。從營養成分來開,糠醛渣的氮、磷、鉀和有機質的含量較高,有利於改善基質的肥力狀況,促進側柏生長。
上述發酵松鱗、泥炭、菌根菌有機肥、珍珠巖、發酵木屑、糠醛渣均可從市場上獲得。
側柏生長緩慢,培育周期長,且古側柏樹齡長、長勢弱,多來自山林,原生長地在緯度、光照、土質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本發明規避上述劣勢,大大提高了移栽成活率,可操作性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所述營養土命名為禾旺達2號。
禾旺達2號實施例一:
所述側柏移植營養土由體積比為2:3.5:3.5:1.5:1.5:0.8的發酵松鱗:泥炭:菌根菌有機肥:珍珠巖:發酵木屑:糠醛渣組成。
所述菌根菌有機肥由質量比為100:3的牛糞和細土組成。
所述細土1m3中含菌根菌孢子果1200個菌絲體。
側柏移植營養土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a) 建立側柏苗圃,從側柏林地30cm土層中取得帶有菌根菌的側根和細土,將其施入圃地耕作層,用側柏種子播種,培育1年生苗,採集1年生側柏苗的根系和側柏苗圃地的細土,用堆放在車間的充分發酵過的牛糞與細土配比,充分混合後形成菌根菌有機肥;
b)將發酵松鱗:泥炭:菌根菌有機肥:珍珠巖:發酵木屑:糠醛渣混合均勻。
禾旺達2號實施例二:
所述側柏移植營養土由體積比為4:1.5:1.5:0.5:1.5:0.3的發酵松鱗:泥炭:菌根菌有機肥:珍珠巖:發酵木屑:糠醛渣組成。
所述菌根菌有機肥由質量比為100:10的牛糞和細土組成。
所述細土1m3中含菌根菌孢子果800個菌絲體。
其餘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再贅述。
禾旺達2號實施例三:
所述側柏移植營養土由體積比為3:2.5:2:1:1:0.5的的發酵松鱗:泥炭:菌根菌有機肥:珍珠巖:發酵木屑:糠醛渣組成。
所述菌根菌有機肥由質量比為100:5的牛糞和細土組成。
所述細土1m3中含菌根菌孢子果1000個菌絲體。
其餘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再贅述。
以下述案例為基礎,說明本側柏移植營養土的使用方法。
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南溝門水庫淹沒區史家河村古柏(側柏)搶救性保護移植工程於2009年11月開始動工。該古側柏樹高18.5m,冠幅19.6m,胸徑2.3m,地徑3.05m,枝下高4m,距今約5000年,與皇帝手植樹軒轅柏相映生輝。
1)勘察側柏的根系生長狀況,確定根際直徑、土球幅度和土球厚度,對古柏樹進行斷根處理,通過土壤成分檢測、枝葉營養診斷後,圍繞樹體土球定位24個探根點,發現密集根系基本分布在土層下1至2m之間。修剪後現有保留樹高18.5m、冠幅18.0m、根際直徑305cm、土球幅度9.0m、土球厚度3.2m、土球重330t、地上部份重52t;
2)以2/3的根量,並以此作為斷根的定位,進行二次斷根,確定土球直徑和深度;
2)在土球外圍及時回填禾旺達2號實施例三營養土,厚度25cm、深度200cm,並澆營養液,促進萌發大量新根;
3)採用鋼架包裝移植法,包裝土球時連同土球外圍回填的營養土一起,用鋼架框住;
4)側柏移植到目的地後,拆去包裝鋼架結構,在土球外圍及時回填營養土,厚度200cm,再擴大周邊範圍15m、深度2m的土壤要深翻一次,施入營養土,用量50kg。第2年開始,通過復壯溝,逐年增加營養土,用量第二年60kg、第三年70kg、第四年80kg至第五年100kg;同時增補營養元素,在每年的5至8月進行,以磷鉀肥為主,每隔15天施1次,毎次磷肥20kg、硫酸鉀20kg。5年養護期內,在秋季,結合鬆土除草,增施複合肥,每隔15天施1次,毎次10kg。
從2009年11月開始斷根縮坨,到2011年3月26日移植成功,通過專家委員會驗收。現在正值養護期,繼續在土球外圍及時回填「禾旺達2號」營養土、在土球內滴灌營養液,促進萌發大量新的吸收根系和新葉,目前古柏樹已經呈現出生長旺盛、枝葉繁茂、在生長季節葉色翠綠、健康茁壯生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