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離合變速箱油泵的製作方法
2023-07-28 10:39:41 1
一種雙離合變速箱油泵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包括油泵前殼體,還包括油泵後殼體,該油泵後殼體與油泵前殼體採用可拆卸連接,並與變速箱殼體採用可拆卸連接。使該油泵可單獨拆解和測試。同時在油泵後殼體設有與變速箱殼體連接的固定孔和定位止口,使該油泵和變速箱殼體連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
【專利說明】一種雙離合變速箱油泵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變速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離合自動變速箱油泵。
【背景技術】
[0002]在電液控制的雙離合自動變速器中,依靠電元件控制單元發出電信號控制指令,液壓元件負責動作的執行。而液壓系統的動力源油及對摩擦元件的冷卻潤滑油液全都由油泵來提供。雙離合器的驅動齒輪與油泵的驅動齒輪相互嚙合即可驅動油泵,而油泵驅動齒輪也成為油泵噪聲的主要貢獻者,若油泵定位不可靠,則振動加劇,噪聲增大,安全性降低。
[0003]且現有技術中雙離合變速箱油泵是通過油泵前殼體與變速箱殼體的連接固定,該油泵正常工作時,更需要依靠變速箱殼體保證密封。而要對該油泵進行性能測試時,還需要額外的工裝進行輔助,增加了測試的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離合變速箱油泵,該油泵可單獨拆解和測試,降低了油泵測試難度。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包括油泵前殼體,還包括:油泵後殼體,所述油泵後殼體與所述油泵前殼體可拆卸連接,並與變速箱殼體可拆卸連接。
[0007]優選地,所述油泵後殼體上設有沿殼體圓周邊緣向底面方向凸出或凹陷的定位止□。
[0008]優選地,所述定位止口包括上止口和下止口。
[0009]優選地,所述油泵前殼體和所述油泵後殼體為圓筒狀,所述油泵後殼體邊緣設有沿油泵後殼體徑向延伸的第一連接部,所述油泵前殼體邊緣設有沿油泵前殼體徑向延伸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貼合連接。
[0010]優選地,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上設有相互對應的通孔,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通過所述通孔螺接。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部上還設有固定孔,用於將所述油泵後殼體固定在所述變速箱殼體上。
[0012]優選地,所述固定孔為三個,並且沿後殼體邊緣均勻分布。
[0013]優選地,所述油泵安裝在所述變速箱殼體的前端,靠近箱體的中間部位。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0015]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油泵後殼體,使油泵成為獨立單元,從而在對油泵進行測試時,不需要工裝輔助,測試難度顯著降低。
[0016]進一步地,油泵後殼體設有定位止口,代替了原定位銷定位,使得油泵的徑向定位更加安全可靠。
[0017]進一步地,油泵後殼體設有三個固定孔,與變速箱殼體螺栓連接,連接可靠性更 聞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本實用新型雙離合變速箱油泵與其他系統關係圖;
[0019]圖2本實用新型雙離合變速箱油泵總成圖;
[0020]圖3本實用新型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在變速箱中的裝配位置圖;
[0021]圖4本實用新型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後殼體定位止口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出油口 2、回油口 3、油泵驅動齒4、油泵前殼體5、油泵後殼體
[0024]6、定位止口 7、吸油口 8、吸入式過濾器9、變速箱殼體10、拱形
[0025]側耳11、圓形側耳12、通孔13、固定孔14、離合器齒輪15、上止
[0026]口 16、下止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介紹。
[0028]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包括油泵前殼體4、油泵後殼體5。油泵前殼體4和油泵後殼體5採用可拆卸的連接方式,從而可方便地對泵體內零件進行維護和保養。可拆卸連接的形式可以是螺紋連接、卡扣連接和鉸鏈連接等多種,具體可根據油泵應用環境的空間大小、受力狀況等條件設置,本實施例不做限定。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採用螺栓連接,連接形式簡單可靠。
[0029]下面結合圖2對油泵前殼體4和油泵後殼體5之間的連接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0030]在本實用新型中,油泵前殼體4和油泵後殼體5為圓筒狀,在油泵後殼體5的邊緣設有沿殼體徑向延伸出的第一連接部,在油泵前殼體4的邊緣設有沿殼體徑向延伸出的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貼合連接,實現泵體密封。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的具體形狀、布置可根據空間大小設置。本實施例中,油泵前殼體4與油泵後殼體5的連接部位,即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相接部位設置四個拱形側耳10,拱形側耳10以殼體圓面的縱向中心線對稱分布,並在拱形側耳10上設置相互對應的通孔12,如圖2所示,在每個拱形側耳10上設置一個通孔12,利用穿過通孔12的螺栓使四個拱形側耳10緊固。通過以上所述的四個點將油泵前殼體4和油泵後殼體5緊密連接,保證了油泵殼體間的良好密封,並且方便了雙離合變速箱油泵的單獨拆解和測試。
[0031]另一方面,為了保證變速箱油泵後殼體5與變速箱殼體9之間的可靠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中,油泵後殼體5與變速箱殼體9採用可拆卸方式連接,同上所述,可拆卸連接形式多樣,可靈活選用。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油泵後殼體5上設置固定孔13,與變速箱殼體9採用螺栓連接,具體地,油泵後殼體5的第一連接部上設置三個圓形側耳11,均勻分布於油泵後殼體5的邊緣,且在圓形側耳11上設置固定孔13,通過固定孔13與變速箱殼體9螺栓連接,從而保證了油泵與變速箱殼體9之間的可靠穩定連接。
[0032]進一步,在油泵後殼體5上設有沿殼體圓周邊緣向底面方向凸出或凹陷的定位止口 6。如圖4所示,定位止口包括上止口 15和下止口 16,與變速箱殼體9配合定位,此結構可承受較大的徑向剪切力,使其與現有技術中採用的定位銷定位的方式相比較,定位方式
更安全、可靠。
[0033]再參照圖3,本實用新型的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安裝在變速箱殼體的前端(垂直紙面向外表示變速箱的前端),靠近箱體的中間部位。這種設置方式保證了變速箱油泵的正常工作。
[0034]下面繼續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變速箱油泵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說明:吸油口7連接吸入式過濾器8,將經過吸入式過濾器8過濾後的潤滑油抽吸到油泵內部;出油口 I連接液壓模塊,潤滑油經過油泵內部嚙合齒輪運輸後供給到液壓模塊中,之後通過液壓模塊分配給各個執行機構;回油口 2連接液壓模塊,當液壓系統中有過多的油液時,通過液壓系統的調節,油液從液壓模塊經過油泵回油口 2返回到油泵吸油口 7。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為了保證油泵的正常工作,變速箱油泵安裝在變速箱殼體9的前端,且靠近變速箱中間部位,從而可以利用從安裝在變速箱內部的雙離合器中飛濺出的油液潤滑離合器齒輪14與油泵驅動齒3相互嚙合的齒面,獲得動力源以實現油泵的正常工作。
[003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離合自動變速箱的油泵,可使油泵獨立拆解和測試,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油泵測試困難這一難題。同時通過螺栓連接、徑向止口定位等方式使該油泵與變速箱箱體連接更加可靠、穩固,減少了振動噪音。
[0036]雖然本實用新型是結合以上實施例進行描述的,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定於以上實施例,而只是受權利要求的限定,本領域普遍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對其進行修改和變化,但並不離開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構思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包括油泵前殼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油泵後殼體,所述油泵後殼體與所述油泵前殼體可拆卸連接,並與變速箱殼體可拆卸連接,所述油泵後殼體上設有沿殼體圓周邊緣向底面方向凸出或凹陷的定位止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止口包括上止口和下止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泵前殼體和所述油泵後殼體為圓筒狀,所述油泵後殼體邊緣設有沿油泵後殼體徑向延伸的第一連接部,所述油泵前殼體邊緣設有沿油泵前殼體徑向延伸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貼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上設有相互對應的通孔,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通過所述通孔螺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部上還設有固定孔,用於將所述油泵後殼體固定在所述變速箱殼體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孔為三個,並且沿後殼體邊緣均勻分布。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變速箱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泵安裝在所述變速箱殼體的前端,靠近箱體的中間部位。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3756944SQ20142005148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6日
【發明者】王英, 王中華, 翁曉明, 宋瑞起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