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最冷的景點(冰瀑冰柱雪後村莊)
2023-07-16 11:35:48 24
冬日裡的煙火氣,最是人間好光景。這個冬天褪去塵世的喧囂與紛繁來山西太原看冰瀑、冰柱及雪後的古村、古堡,享受從前慢生活。
窯頭村柳子溝每到寒冬,天龍山泉水流經柳子溝形成大大小小的冰瀑,成為龍城一道獨特的景觀。
古樸寧靜,沒有任何雕琢,樹木包圍的,大山深處的柳子溝,周圍是一些村莊,窯洞。到處都是土夯出來城牆和房子,走進其中,似乎轉專瞬間進入了民國時期的某個小鎮。
太原柳子溝又稱柳蹠溝,位於晉源區晉源鎮窯頭村、南坪村一帶。柳蹠是春秋時期起義奴隸的領袖,亦是坐懷不亂的著名人物柳下惠的弟弟,被孔子稱為盜蹠。
夏日裡泉水叮咚的山谷中,冬日點綴著一條條銀裝素裹的冰柱。往日流水潺潺的河溪凝結成潔白的「玉帶」在山間舞動,更有二十多米高寬闊的巨型冰瀑高懸在崖壁在上,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往日山澗瀑布收起它氣勢磅礴的陽剛之美。定格成一幅令人遐想額天然藝術冰雕,行至高處,終覽美景。
店頭堡店頭古堡所在的店頭村,是護衛晉陽古都西大門的其中一個軍事要塞和古代屯兵護衛太原城的戰略要地之一。
它背陽面陰,倚蒙山山勢遞高而建,村旁風峪沙河流過,還有西通交城、婁煩、陝甘寧的古驛道。
店頭古堡風峪河道冬天裡呈現「千米冰封"的壯觀場面,河道南處有「百米冰掛」的氣勢磅礴的冰瀑奇觀。百米長几十米高的冰瀑似天河傾瀉、銀狐出洞、珍珠掛樹,美到令人驚嘆。
這裡冬天每段冰瀑都形態各異,如石筍,如鍾乳,又如蘑菇雲,又像是一堆堆白雪,每一景無不顯示出氣勢與精緻。走在刺激的冰上,在寒冷冬日別有一番意境。
三畛村三畛村發源於北宋年間,鼎盛時居官經商者達140餘人。村內留存的建築,據有關專家考察論證後認為,該建築形式為其它地區少見,堪稱中華建築之精髓。
在三畛村隨處可見的城堡、樓窯、戲臺、道觀、地道等明清古建中,最有特色、保存最為完整的當屬窯上樓和卷棚窯。
村子東北角現有三座下層為磚窯、上層為木樓的窯上樓,最大的一座窯樓面闊7間、入深3間,木樓前有走廊,樓內壁畫至今完好,窯窗木雕精美絕倫,有富貴牡丹、魚兒鑽蓮、松鼠鬧葡萄、喜鵲登梅等圖案,用料考究、做工細膩、寓意豐富讓人驚嘆。
古城營村古城營村是晉陽古城遺址的中心,比較出名的就是古晉陽惠明寺舍利塔,即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因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而得名。古城營村位於新建明太原縣城北部,西鄰太原植物園,北鄰晉陽湖公園,唐城街(七三公路)由東向西從村中穿過。
在距今約2200年前,在一場血流成河的戰爭結束後,雖然取得了勝利,但阿育王被慘烈的場景所警醒。喚醒了他埋藏在心底的佛性,從此改變了他原本兇殘好戰的性格,決心皈依佛門。
他在世界各地共建塔8.4萬座來供奉佛祖舍利,用以弘揚佛法,其中有19座在中國,在山西有5座。該塔創建於隋,號稱「古塔凌蒼」,為明清太原縣八景之一。
呼延村呼延村位於太原城西北,西靠崛圍山,東臨汾河灘,是尖草坪區三大村之一,也是柴村街辦最大的村子。相傳北宋楊家將抗遼時,在太原西山一線駐軍,大將呼延贊的養馬場駐紮在該村,且據陽曲縣誌呼延贊為并州太原人,遂以呼延命名。
呼延村西靠崛圍山景區,村西北的土堂村有大佛寺又名淨因寺。映山湖、關帝廟、古槐、村委會大院是村內景觀,攀登崛圍山,參觀多福寺,往北即土堂大佛、烈石寒泉等。
赤橋村依山傍水,古木參天,舊有「赤橋十景」之說的就是赤橋村。
據考證,赤橋村早先叫韓村、劉村,也叫石橋村。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智伯、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四卿分霸,智家實力最強。
智伯就聯繫韓、魏兩家攻打趙家,圍困晉陽城。因城高牆厚久攻不下,智伯就掘渠南引發源於南老泉的晉水,北引汾河之水來淹晉陽城。
就在洪水快淹沒城牆的時候,智伯軍營反被水淹。原來趙襄子在水臨城下的時候,派人潛出城外,說服韓魏兩家反戈,掘堤放水衝垮了智伯軍營。
其中,晉水就從赤橋村流過,澆灌田地、洗草做紙,潤澤方圓百裡,後人將其稱之為智伯渠。這個智伯渠在村中央分成兩股。
赤橋村最悠久的就是造紙業,清道光二十四年的時候這裡造紙已經形成規模。晉陽文化民間研究會專家研究發現,村內共有9株古槐,樹齡均在數百年以上,由於年代久遠,村民們都習慣以古樹稱之。
其中,9株古槐中有6株胸徑在2米以上,最古老的是以胸徑7.5米的古樹。
該村中央有座石橋,相傳是春秋末期義士豫讓捨生取義自刎之處,故名"豫讓橋"。
來山西太原這六個村,看美景,尋覓歷史的遺蹟,感受別樣的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