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去世後葬在哪裡(唐僧最終結局屍骨遭人盜挖)
2023-07-16 13:11:41 3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想必沒人沒有聽說過《西遊記》吧。由它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的熱播,更是讓這部書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經典。
毫不誇張的說,它是無數人的童年記憶,即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仍然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
而這部作品裡的主人公,師徒四人,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然而,作為一部神話小說,四人中的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都是虛構的人物,唯獨唐僧是有原型的現實中存在的人。
在故事的結局,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到真經。那麼,在現實中,唐僧的最終結局是什麼樣的呢?
公元602年,玄奘出生於洛州緱氏,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偃師。他是唐代的著名高僧,甚至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他都是全中國知名度最大的高僧。
此外,他還是法相宗創始人。其實,"唐僧"抑或"玄奘"都不是他的本名。他的俗家姓名叫"陳禕",而"玄奘"是出家之後的法名,又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因為《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以其為原型創作的,故後世之人又俗稱"唐僧"。
玄奘並不只想做一個普通的僧人,他對佛法有著極高的追求和嚮往。為了探究佛教各派學說中出現的分歧,也為了能夠於佛學一道更為精進,他毅然決定西行,一路學習佛法。
他在貞觀元年獨身一人向西方走了五萬裡,歷經重重磨難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這也就是《西遊記》中"去往西天拜佛求經"和"九九八十一難"的由來。
在條件艱苦的古代,可以想見四處遊歷會遇到什麼樣的艱險。但是為了追求自己所信仰的佛學,玄奘法師出發了,義無反顧。
玄奘西行共歷十七年。前後十七年間,他每到一處便停留下來,在當地精研佛學。他幾乎是學遍了當時的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的各種學說,並且一共帶回了一百五十粒佛舍利、七尊佛像、六百餘部佛經。
除此之外,他還學習了梵文,長期翻譯著佛經。玄奘及其諸多弟子共譯出七十多部共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經。
他翻譯的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這些作品,等等。這對所有的佛學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他還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親身去過的110個國家及聽說的傳聞中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這些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西遊記》整部書就是以他的取經事跡為原型寫出的,可見玄奘對中華文化做出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玄奘被全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他也確實是在用一生做這樣一件事。
他無私愛國及一心向佛護持佛法的這種精神和對中國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使得他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的使者。
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一心追求佛道,無畏艱險西行去取佛經。體現了菩薩以一己之身捨棄一切去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曾經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
生前那樣頗負盛名的得道高僧玄奘,在去世之後卻"不得安息"。這是為什麼呢?這背後,其實也有著一段故事。
就在公元664年,為佛學做出巨大貢獻的玄奘法師圓寂了,百萬人自發為他送行,而他的靈骨被安葬在白鹿原。
五年之後唐肅宗想到他做出的偉大貢獻,又將其改葬在了"護國興教寺",以此來紀念他生前的功績。在接下來的大概有一千年的時間當中,玄奘的靈骨四分五裂,被分成了好幾份。
最終在清朝時就只剩下了頂骨,被妥善安放在天禧寺。然而好景不長,在連年的局勢動蕩不安和戰火連天之中,天禧寺不幸被毀,玄奘頂骨也就此下落不明。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玄奘頂骨就要這樣遺失於世時,卻有一個令人驚喜又意外的消息。
一九四三年,敵軍侵略者在三藏塔的遺址中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密封的石函,打開一看,裡面竟然裝著一塊完整的頂骨。經日本數位專家合力鑑定後,確認了石函中裝著的是玄奘頂骨無疑。
眾所周知,日本的佛學文化很是盛行,他們對於佛學也非常推崇,因此大唐的玄奘聖僧在日本也是頗負盛名。這下他們發現了玄奘頂骨,自然就想瞞天過海,偷偷把頂骨運回自己的國家。
然而所幸的是,他們的保密工作做的可以說是並不太成功,這件事情很快就被當時南京的愛國人士知道了。他們知道之後出離憤怒,集體強烈抗議日本人將本屬於中國的頭骨運走。
最後,日本人迫於來自愛國者的壓力,把玄奘的頂骨一分為三,其中有一份放在小九華山上的磚塔裡,另一份放置在北平(後來有一半還是被偷運去了日本),而最後一份存放在當時南京的文物保管委員會中。
當時,日本對玄奘的崇拜算是狂熱級別的,可以說日本信仰佛教的人幾乎成了一個玄奘的粉絲團。
而被日本帶回國的那小半塊玄奘頂骨,又被分成了許許多多個小份,被分著供奉在了日本的十多個著名寺廟裡。
而剩下的那些頂骨的去向呢?
我們知道,印度也是一個尤為信仰佛教的國家,而在一九五六年,正是中國與印度建立友好關係的時候,印度藉此機會向我國討要了一塊頂骨。
總理本著想要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的原則,就同意了印度的這個請求,最終,兜兜轉轉,這塊頂骨還是回到了當初玄奘取經的地方——那爛陀寺。
如今,雖然玄奘的屍骨遭人盜挖,被分成三份,供奉在三個國家,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卻也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佛學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