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最新拍的電影叫什麼(這部上映就熱議的電影)
2023-07-17 00:54:50 1
3月20日,大鵬新作《大贏家》宣布網絡播出。
這是今年繼徐崢的《囧媽》之後第二部純免費買斷電影,也是甄子丹《肥龍過江》後的第三部轉戰流媒體的院線電影。
有沒有一種感覺?最近怎麼老是有大鵬?
按照時間來看,從去年8月底的《鋌而走險》,到11月份的《受益人》,這短短不到8個月的時間裡,大鵬竟然上映了3部電影,而且通通都是主演。
翻一翻資料還有一部電影已經殺青,一部電影正在拍攝,這龐大的工作量不難看出,
大鵬為了轉型已經拼了。
有一次上海電影節,一位導演何大鵬聊天,聊天之餘這位導演和大鵬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他自己和一群編輯們聊起大鵬,想請大鵬來自己的節目,但編輯們卻說了一句話回絕了這位導演。
這句話也被導演帶到了大鵬身邊,讓大鵬久久不能釋懷。
他們說:「你的質感跟我們節目不一樣」。
這個「質感」就是這麼多年來,大鵬一直想衝刷掉的,自己身上的那股「X絲男士味兒」。
曾幾何時,如日中天的大鵬可能都沒想過,自己要用幾年的時間來扳倒自己的成功,來推翻自己建立的一切。
X絲大鵬「5」對於大鵬而言是個神奇的數字。
2004年被騙光父母的血汗錢之後,卸去了音樂夢想的大鵬選擇去搜狐上班,起初混的還好,有自己的一檔訪談節目,雖然不是重頭,但好歹工作穩定。
但2005年迎來變故,公司來了一位新領導,大換血之下,大鵬因為形象不佳,業務能力不足被領導按了紅燈,
領導放風要「換掉大鵬」。
用領導的原話說就是「像你這個水平,在廣播學院食堂賣盒飯都不夠資格」。
意識到危險的大鵬立刻展開補救,為了增加觀眾粘性添加觀眾問答,為了照顧粉絲自己組織活動,甚至有次嘉賓遲到,大鵬自己彈唱了半個小時。
為了不被換掉大鵬用了渾身解數。
終於有一天,領導和大鵬說,「不換了」,大鵬那顆漂泊的心這才靠岸。
但這件事也給了大鵬很大的教訓,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就像一個沒有碼頭的船,或許某日順風行千裡,但總有一天會因為沒有靠岸被狂風粉碎。
這次沒有被換掉,那下次呢?
這種焦慮就像大鵬人生的第一堂課,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性格裡。
他不想被換掉,他想要得到認可,他想要觀眾的擁簇,他想紅。
後來大鵬在《在難搞的日子笑出聲來》寫到: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這麼想紅,我說:
「因為明星是一種職業,想紅,是一種敬業。」
後來大鵬有了《大鵬嘚吧嘚》,終於走進了圈內,並且憑藉認真的態度積累了不少好人緣,甚至在2010年成為了趙本山的第53個弟子。
終於到了2012年,《X絲男士》來了。
作為《大鵬嘚吧嘚》的孿生迷你劇,大鵬或許都沒想過自己會因此火爆全國,從無人青睞迫不得已讓柳巖常駐,到後來明星一擁而入想露個臉。
在那個電影全部都在拼大卡司的「大片時代」,大鵬卻唱起了反調。
《X絲男士》以一個更豪華的陣容姿態稱霸了網絡市場,林志玲、範冰冰、鄧超孫儷、楊冪等等明星數不勝數。
不客氣的說,時代是否被他開啟無從考究,但段子視頻時代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大鵬。
大鵬不僅在圈內一下子站穩了腳跟,還在全國虜獲了大批粉絲,更是被網友尊稱為「X絲男神」。
但好景不長,隨著短視頻APP的爆發,全民拍攝的時代到來了。
人人都可以是X絲,人人都可以是大鵬,每天幾百幾千萬個段子視頻問世,連明星都開始親自拍攝。
市場佔有率被擠壓,大鵬的作品開始受到影響,終於在2015年的《X絲男士第四季》後戛然而止,
也就是這一年大鵬轉戰大熒幕,帶來了他的處女作《煎餅俠》。
《煎餅俠》借著《X絲男士》的東風,每個節目最後都有一段宣傳,在這龐大的觀看量下的廣告效應和X絲男神的光環加成。
《煎餅俠》成了當時稱霸一方的輿論熱點,上映前就已經刷爆了網絡。
《煎餅俠》證明大鵬是成功的,轉戰大熒幕的大鵬一出手就交出了一份令人垂涎的答卷:11.62億票房。
但《煎餅俠》也證明大鵬是失敗的,轉戰大熒幕的大鵬一出手就把自己毀了。
作為一部大熒幕作品,《煎餅俠》如同無數個網絡段子的整合,拼湊散亂讓不少人都後悔買票,也讓曾經擁簇大鵬的粉絲就地解散。
叫座不叫好,一時間,X絲男神成了「卷錢大鵬」,而這正好是2005年後的第十個年頭。
這個惡名甚至影響了大鵬的第二部作品。
蟄伏兩年後大鵬拿出《縫紉機樂隊》,這次大鵬不僅拍全了一個故事,甚至有自己的一份情愫寄託。
《縫紉機樂隊》在當時雖然沒有好評一片,但也讓不少專業人士對大鵬轉變態度,藝術報評:
「該片延續小人物大情懷的路線,故事簡潔而幽默,如同一首關於青春和夢想的詩,連接著過去和未來,輕快而明亮,折射著小人物的悲歡。」
令人懊惱的是,大鵬終於拍了一部正常的電影,等來的卻是票房被隔壁《羞羞的鐵拳》碾壓。
前者斬獲了22億,大鵬只擠到了4.59億票房。
後來大鵬說「我能理解,那個電影的能量它就停留在某個階段,如果你給予了他更多的收穫,那是它承受不起的」。
大鵬這才明白,原來自己現在的一切,都是在為曾經《X絲男士》給《煎餅俠》帶來的輝煌而「贖罪」。
要想在大熒幕有所作為,就必須先刪除掉觀眾心中的刻板印象。
轉型為了撕掉以前的標籤,為了衝刷掉自己身上的「X絲味兒」,大鵬著了魔一般的接戲。
他是《我不是潘金蓮》裡的王公道,是《第十一回》的胡昆汀,是《捉妖記2》裡的亭主,2018年大鵬的《吉祥》獲得金馬最佳短片,臺上的大鵬感慨萬千。
「從第九排走到臺上只用了十幾秒,但從網絡拍片到金馬獎卻用了十四年。」
去年8月份,大鵬和歐豪兩個新人合拍了一部《鋌而走險》,這是大鵬首次主演非喜劇角色,片中他欺軟怕硬、窩囊陰損,最後卻因一個女孩「鋌而走險」。
再過了幾個月,他又成了《受益人》裡單身父親「吳海」,在朋友慫恿下將柳巖拖下深淵,卻沒發現自己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兩個角色一個「慫」,一個「髒」,都是大鵬在卑微入裡的窗口下尋求一絲突破的可能,為此大鵬還喬裝成流浪漢在商業街頭賣藝。
短短幾個月後,如今大鵬又帶著他的新作《大贏家》來了。
兜兜轉轉了一個圈,這次大鵬終於回歸他的情景喜劇,不過,大鵬為什麼會選這個劇本?
第一,國產喜劇片大勢已去,從馮小剛的風格驟變到年中《跳舞吧!大象》《人間.喜劇》《鼠膽英雄》的票房慘敗,不難看出,眼下喜劇片的創作已經是到了開闢新類型的臨界點。
就連星爺的《新喜劇之王》都不盡人意,從春節檔的喜劇片佔比就可以看出,曾經動輒幾億十幾億的喜劇片時代已經不復存在,
觀眾早已提高了對喜劇片的審美,除非你是「渤崢騰」,要不然沒有真傢伙,還真打不了漂亮仗。
第二,這是一部翻拍作品,很多人都說這是翻拍的韓國電影《率性而活》,其實不然,這個劇本是由日本原創,第一部影視作品是1991年的《遊戲永無結束時》。
而國產片方是授權拍攝,所以這完全是「一本兩拍」,而不是翻拍。
但話說回來,即便不是翻拍的韓國電影,但韓國電影的標杆性還是太強了,從《熔爐》《燃燒》到《惡人傳》《釜山行》。
藝術和商業並駕齊驅,可以說現如今韓流也一直在入侵,只不過換了一個方式。
而《寄生蟲》在奧斯卡大放異彩後更是讓韓國電影在世界的影響力達到了巔峰。
在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下,有韓國電影在前面,你拿過來翻拍,完全是在自討苦吃,更何況《率性而活》是一部8.3分的作品。
但經過一晚上的沉澱,《大贏家》分數出爐,竟然有6.9分!
說實話,或許我說完6.9分你都不禁一陣冷笑,這有什麼好高興的。
但你可否知道,影帝王千源可是翻拍了四部韓國的作品,都沒有這分數!最高的《「大」人物》也不過6.5分。
誠然,《大贏家》還是沒逃過最大的爭議點,為了照顧國內的創作語境做了不少改動,但如此之下,
我還是認為這部電影是最適合國人觀看的電影之一。
為什麼?
電影都因大鵬的「軸」開始,看似是一場鬧劇,其實都是「真話假說」。
銀行職員演習前趕走顧客,為了早下班。
銀行經理還要弄專訪,搞一個熱搜。
隊長和局長說半小時結束。
主持人來了裝裝樣子說:這種演習一年好幾次。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演戲」而「演習」。
但如果演習只是為了「演」,那麼演習還有什麼意義呢?他到底演給誰看呢?
嚴謹的到來,讓他們都慌亂了陣腳,也讓這個演習幾乎成了真實發生的事,一時間所有人都遺失了方才的自信和敷衍,面對突如其來的「歹徒」束手無策,節節敗退。
警方這才發現了自己的弊端,銀行也發現了自己的漏洞。
這次演習帶來的或許是顏面上的丟失,但背後卻是程序上的修補和面對真實情況的從容。
這個難道不是對「形式主義」的最大批判嗎!
電影中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點,片中的嚴謹其實並不是唯一的「軸人」,同樣「軸」的還有杜源飾演的局長。
只有一個掌握了最高權力的人,才有可能讓所有人擺正心態,讓這個真正的演習發生。
說實話,別看改動不少,但這片子能拍出來,我就佩服!
隨著網絡文化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改變,起初我們只是透過屏幕觀看節目,後來我們通過屏幕發表看法。
最後我們主宰了屏幕,有的人當了主播,有的人當了網紅,為了爭取利益在屏幕前一次次突破底線。
娛樂已經打破了界限,蕩激著社會的平衡。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甚至滋生了許多諸如《玩命直播》《腰間持槍》等直播文化電影,雖然節目的最後都是批評娛樂與社會的權衡,但他們能誕生就足以證明這個浮躁的當下。
好像一切都是假的,好像一切都不應該是真的。
曾幾何時,一句「認真你就輸了」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人們用這句話掩飾自己的敷衍,用這句話諷刺對方的天真,甚至傳達出一種「玩世不恭的主流思想」。
這太令人可悲了。
基努裡維斯曾經說過:「我不想生活在,認為善良是弱點的世界裡。」
而大鵬帶著這部電影,似乎在告訴我們:
「我也不想生活在,「認真你就輸了」的世界裡。」
這個世界需要認真的人。
——全文完。
頭條號用戶在搜索框輸入《大贏家》即可免費觀看電影!ps:真的好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