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7 03:02:31 2
專利名稱: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脫粒機,尤其涉及一種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脫粒機主要由支承架、蓋板、脫粒滾筒和脫粒凹板組成。按作物的餵入和草料的輸出方式,脫粒機主要分為軸流式和切流式兩種。目前用於聯合收割機的脫粒裝置主要有縱向單、雙軸流脫粒滾筒的脫粒裝置和軸流滾筒與切流滾筒組合使用的混合型脫粒裝置
縱向軸流脫粒滾筒單獨使用或兩個滾筒沿軸向(縱向)並列組合使用,形成了縱向單、 雙軸流脫粒裝置。縱向軸流脫粒滾筒所對應的蓋板內設置有螺旋導草板。脫粒時,作物從滾筒軸向一端軸向餵入,由脫粒滾筒及螺旋導草板引導作螺旋運動至軸向另一端的排草口, 脫完粒的秸稈由排草口輸出。作物上的穀粒經脫粒滾筒和脫粒凹板的共同作用與莖稈分離,落入滾筒下方的穀粒收集器內。軸流脫粒滾筒的主要缺陷在於,要設置專門的螺旋絞龍餵入裝置,消耗動力大,莖稈在滾筒內易堵塞。同時由於縱向尺寸大,不能再增加復脫機構, 這樣,對於溼度大的作物難脫粒、難分離,造成最終的穀粒分離不清,破損率大。混合型脫粒裝置,多為前置切流滾筒和後置軸流滾筒的組合形式。切流脫粒滾筒置於軸流脫粒滾筒的一端。作物由切流脫粒滾筒的餵入口切向輸入,並經該脫粒滾筒的作用切向輸出至軸流滾筒一端的餵入口,再經該縱向軸流滾筒和蓋板內側導草板的引導,移動到軸向另一端的排草口。在該過程中,作物在滾筒內經脫粒滾筒和脫離凹板的作用,其上的穀粒與莖稈分離,其秸稈由排草口輸出。該種橫向雙滾筒的缺陷在於前置的切流滾筒脫粒過程短,分離效果不好且破碎率大,特別是溼度大的作物由於分離效果不好,夾帶嚴重 (分離出的秸稈中夾帶穀粒嚴重),造成損失率大。同時後面的出草口偏於滾筒的一側,如將該脫粒裝置置於聯合收割機上,排出的草(秸稈)堆積于田中一側,不能均勻地撒在田中,影響秸稈還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出一種脫粒時作物不易堵塞,分離效果好,基本不夾帶且出草能均勻拋灑于田中的一種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該脫粒裝置由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所述脫粒裝置,包括兩軸流脫粒滾筒、支承軸流脫粒滾筒的支承架、置於脫粒滾筒上側的蓋板、置於脫粒滾筒下側的脫粒凹板、置於蓋板內測的導草板、餵入口和排草口,其中所述兩軸流脫粒滾筒徑向並列排列,餵入口和排草口分別設置在兩所述軸流脫粒滾筒徑向一側的切向位置上,位於兩所述軸流脫粒滾筒下側的兩脫粒凹板,其相鄰一側的軸向兩端部分別設有缺口,兩所述蓋板內測分別設有螺旋旋向相反且對稱分布的導草板。所述脫粒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餵入口或排草口內側置有切流脫粒機。所述脫粒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切流脫粒機包括切流脫粒滾筒和置於切流脫粒滾筒下側的脫粒凹板。
所述脫粒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軸流脫粒滾筒的排草口外側設有逐稿器。所述脫粒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脫粒凹板下方設有設有絞龍輸送機構。所述脫粒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缺口為矩形。所述脫粒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兩脫粒凹板上軸向同端部的所述缺口由一連接板連接。所述脫粒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脫粒滾筒為杆齒式或釘齒式或紋杆式。本發明通過將兩軸流脫粒滾筒沿徑向並列(橫置)排列,並將餵入口和出草口分別設置在兩軸流脫粒滾筒滾筒的切向方向,脫粒作物沿切向餵入,可省去專門的餵入裝置,使結構簡單並節省了對應餵入結構所消耗的動力。出口設置在軸流脫粒滾筒後側的軸向中心位置上,脫完粒的秸稈(草)沿切向拋出,可均勻地拋灑在田中,有利於秸稈還田。同時,將導草板設置成對稱的反向螺旋分布,使輸入作物分兩方向沿軸向運動,均勻了負載,提高作物在脫粒時的傳輸效率,不易堵塞。作物在脫粒時,沿脫粒滾筒作螺旋運動,其上的籽粒受脫粒滾筒及脫粒凹板作用的機率高,使脫淨率高,不易夾帶,秸稈與穀粒分離效果好。此外,兩軸流脫粒滾筒徑向並列橫置,使脫粒裝置結構緊湊,以便在餵入口或出草口有空間再設置一切流脫粒機,使脫淨率進一步提高。
圖1是本發明脫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脫粒裝置的A向視圖。圖中,10軸流脫粒滾筒,11支承架,12,21脫粒滾筒,13蓋板,14,22脫粒凹板,14a 缺口,15脫粒腔,16餵入口,17出草口,18導草板,19連接板,20切流脫粒機,30逐稿器,40 輸送絞龍,50集料箱。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例是以在安裝在聯合收割機上的脫粒裝置為例。對照圖1,組成本發明脫粒裝置的兩縱向軸流脫粒滾筒10沿徑向並列排列,每一縱向軸流脫粒滾筒10主要由支承架11、脫粒滾筒12、蓋板13和脫粒凹板14組成。本實施例的脫粒滾筒12為杆齒式脫粒滾筒,也可用釘齒式脫粒滾筒,這兩種脫粒滾筒適用於脫稻。脫麥時可換成紋杆式脫粒滾筒。脫粒滾筒12通過其轉軸1 支承在支承架11對應位置的軸承座(未畫出)上,脫粒滾筒12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蓋板13和脫粒凹板14。脫粒凹板14的內側面設有導草板18,該導草板18上設有一螺旋面。兩組螺旋旋向相反的導草板18相對蓋板13的軸向中心A-A對稱安裝在該蓋板13的內測面上。蓋板13和脫粒凹板 14的內側形成一個圓筒形空間的脫粒腔15。脫粒滾筒12處於該脫粒腔的中心。兩個軸流脫粒滾筒所對應的圓筒形脫粒腔15徑向並列排列,兩脫粒凹板14相鄰一側的軸向兩端的上端部設有一矩形缺口 14a,該端的分布在兩脫粒凹板14上的兩缺口由一連接板19連接, 使得兩脫粒腔15相連通。再對照圖2,本發明脫粒裝置的脫粒作物的餵入口 16設置在右側軸流脫粒滾筒10的徑向一側的軸向中心位置上,出草口 17設置在左側軸流脫粒滾筒10 徑向一側的軸向中心位置上,為了增加脫淨率,在該出草口 17的內側還設置了切流脫粒機 20,它由杆齒式脫粒滾筒21和脫粒凹板22組成,脫粒滾筒21支承在聯合收割機的對應機體上,脫粒凹板22固定在脫粒滾筒21的下側。在切流脫粒機20的排草口方向的一側設有逐稿器30,該逐稿器30是現有常用的鍵式逐稿器。在軸流脫粒滾筒10和切流脫粒機20所對應的脫粒凹板14、21的下方設置有集料箱,其內設置有5根平行排列的輸送絞龍40。本發明脫粒裝置工作時,待脫粒的作物由餵入口 16餵入,作物在右側轉動的脫粒滾筒12及和對應導草板18的作用下進行脫粒,並向脫粒腔15兩端運動,在移動到凹板14 兩端的缺口 Ha時進入到左側的脫粒腔15,作物在左側脫粒滾筒12及和對應導草板18的作用下繼續脫粒,並向脫粒腔15的中心運動,秸稈從出草口 17沿切向輸出,送入切流脫粒機20對為脫淨的秸稈的進行再次脫粒,脫淨的秸稈經脫粒滾筒21的作用沿切向排出,排出的秸稈由逐稿器30向聯合收割機的後端輸送並拋灑在田中。脫下的籽粒從脫粒凹板的孔中落下,進入集料箱50內,由輸送絞龍40將該籽粒輸送到儲料箱(未畫出)。上述的切流脫粒機20也可置於圖1所示右側軸流脫粒滾筒10的餵入口內側,這樣待脫粒的作物先經切流脫粒機20脫粒由再由切流脫粒機20切向送入軸流脫粒滾筒10 進行脫粒,脫完粒的秸稈由左側的排草口 17排至逐稿器30,再由逐稿器30均勻拋灑到田中。
權利要求
1.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包括兩軸流脫粒滾筒、支承軸流脫粒滾筒的支承架、 置於脫粒滾筒上側的蓋板、置於脫粒滾筒下側的脫粒凹板、置於蓋板內測的導草板、餵入口和排草口,其特徵在於所述兩軸流脫粒滾筒徑向並列排列,餵入口和排草口分別設置在兩所述軸流脫粒滾筒徑向一側的切向位置上,位於兩所述軸流脫粒滾筒下側的兩脫粒凹板, 其相鄰一側的軸向兩端部分別設有缺口,兩所述蓋板內測分別設有螺旋旋向相反且對稱分布的導草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餵入口或排草口內側置有切流脫粒機。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切流脫粒機包括切流脫粒滾筒和置於切流脫粒滾筒下側的脫粒凹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流脫粒滾筒的排草口外側設有逐稿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脫粒凹板下方設有設有絞龍輸送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缺口為矩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兩脫粒凹板上軸向同端部的所述缺口由一連接板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脫粒滾筒為杆齒式或釘齒式或紋杆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橫置雙軸流滾筒式脫粒裝置。它主要由兩縱向軸流脫粒機組成,縱向軸流脫粒機包括支承架、置於支承架上的脫粒滾筒、置於脫粒滾筒上側的蓋板、置於脫粒滾筒下側的脫粒凹板和置於蓋板內測的導草板,其中所述縱向軸流脫粒機徑向並列排列,餵入口和排草口分別設置在兩所述軸流脫粒機的徑向一側的軸向中心位置上,兩所述軸流脫粒機的脫粒凹板相鄰一側的軸向兩端分別設有缺口,兩軸流脫粒機的蓋板內測分別設有螺旋旋向相反且對稱分布的導草板。其優點是作物切向餵入,無需專門的餵入裝置,使結構簡單並節省動力;導草板設置成對稱的反向螺旋分布,作物分兩方向運動,負載均勻,提高傳輸及作業效率,不易堵塞,不易夾帶,分離效果好。
文檔編號A01F12/18GK102160494SQ20111007744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何彥平, 周曉東, 朱亞東, 汪小旵, 王恆雲 申請人:何彥平, 朱亞東, 王恆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