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滑輪架機構及連續牆抓斗的製作方法
2023-07-16 22:41:11 1
專利名稱:一種滑輪架機構及連續牆抓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滑輪架機構,以及包括該滑輪架機構的連續牆抓斗。
背景技術:
連續牆抓斗產品設計時,其中一個主卷揚放在臂架上,鋼絲繩與臂架比較近, 偶爾會出現鋼絲繩與臂架的磨損,並且由受力分析可知,臂架上的主卷揚因為和臂架是一體的,無法起到穩定臂架作用,實際上穩定臂架只有上車上的主卷揚鋼絲繩。為了更好地穩定臂架,現有的連續牆抓斗在總體設計時就把兩個主卷揚全部安排在上車上,其中一個主卷揚和副卷揚同時安排在模塊化底盤後的接長空間。此外,在該接長空間還要設置下滑輪機構,以便於副卷揚上鋼絲繩的布局,實現臂架的變幅作業。主卷揚、副卷揚及下滑輪結構的設置使得該接長空間比較擁擠緊湊,各部件之間相互幹涉,無法保證安裝和拆卸各自部件的獨立性,拆裝複雜,不便於設備的檢修和更換。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滑輪架機構,該機構能夠減少在接長空間的各部件之間的相互幹涉,便於各部件獨立的安裝拆卸作業。本實用新型的滑輪架機構,包括第一滑輪支架,所述第一滑輪支架的兩側設置有軸端,第一滑輪支撐於所述第一滑輪支架上,副卷揚上的鋼絲繩繞經所述第一滑輪;第一端固定設置的滑輪基座;第一端固定設置的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所述滑輪基座的第二端以及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的第二端相互間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輪支架的軸端相對於滑輪基座可拆卸地設置。進一步地,還包括固定軸,所述固定軸與滑輪基座和各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輪支架的軸端設置有軸承孔,軸承的外圈固定於該軸承孔內,所述固定軸設置於軸承的內圈。進一步地,所述滑輪基座的第二端和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的第二端通過定位套固定連接,所述滑輪基座、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設置有定位套穿入的通孔,所述定位套的外端通過螺栓固定。進一步地,還包括定位軸,所述定位軸穿入所述定位套的套孔內,並與所述第一滑輪支架兩側的軸端螺紋連接。進一步地,還包括限制所述定位軸軸向移動的定位銷或軸端固定板。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二滑輪支架,所述第二滑輪支架固定於所述滑輪基座上,第二滑輪支撐於第二滑輪支架上,根據鋼絲繩在副卷揚上位置的變化,第二滑輪沿其中心軸平移和旋轉。[0016]進一步地,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連接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和/或託輥,所述託輥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之間,鋼絲繩接觸託輥時,所述託輥相對其中心軸旋轉。進一步地,所述滑輪基座的第一端、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的第一端分別通過銷軸與接長車架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連續牆抓斗,該連續牆抓斗包括前述的滑進一步地,所述連續牆抓斗的第一主卷揚和副卷揚均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的下方空間。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滑輪支架、滑輪基座和各連接板之間可拆卸地固定連接,並可以保證其穩固可靠地固定於連續牆抓斗的上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拆卸該第一滑輪支架時,由於各部件之間相互幹涉少,不會妨礙車架整體性,因而能夠減少拆卸工作量,有效節約作業時間;而且,本實用新型的滑輪基座、連接板和上車之間形成了三角結構,具有穩固可靠的優點。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可減小鋼絲繩磨損、便於主卷揚及其減速機的檢修、能提高臂架穩定性等優點。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滑輪架機構的結構圖;圖2是圖I所示實施例的第一滑輪支架沿軸向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連續牆抓斗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圖I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滑輪架機構的結構圖,該滑輪架機構設置於連續牆抓斗的上車86 (如圖3所示)上,副卷揚83上的鋼絲繩經過該滑輪架上的滑輪進行卷繞和變向後,連接於變幅機構(如連續牆抓斗的桅杆87),從而依據副卷揚83上鋼絲繩的收放實現臂架84幅度的調整。從圖I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滑輪架機構至少包括第一滑輪支架I、滑輪基座
2、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其中,第一滑輪支架I的兩側設置有軸端,第一滑輪支撐於第一滑輪支架I上,副卷揚83上的鋼絲繩繞經第一滑輪。第一滑輪可以相對於其中心軸旋轉,鋼絲繩經過該第一滑輪後進行變向。鋼絲繩的行程及設置方式可以參考現有技術,本文在此不再贅述。滑輪基座2的第一端固定設置,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相對於上車86固定設置。優選地,如圖I所示,滑輪基座2的第一端通過銷軸7與接長車架81固定連接。該接長車架81是指設置於模塊化的底盤後端的部件。應當清楚,通過銷軸7連接後,該滑輪基座2並不會相對於接長車架81轉動。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的第二端固定設置,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相對於上車86固定設置。優選地,如圖I所示,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的第一端通過銷軸7與接長車架81固定連接。應當清楚,通過銷軸7連接後,該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並不會相對於接長車架81轉動。滑輪基座2的第二端以及第一連接板31、第二連接板32的第二端相互間固定連接,第一滑輪支架I的軸端相對於滑輪基座2可拆卸地設置。滑輪基座2的第二端可以是 立板等結構。此時,在第一滑輪支架I的軸端部分,將相應地由一個軸件和兩個板件相互間可拆卸連接。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採用多種可拆卸連接方式,如通過螺栓40、螺釘、銷軸7或增加其它附件部件將它們固定在一起。第一滑輪支架I優選相對於滑輪基座2沿其軸端旋轉。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採用多種安裝方式使得第一滑輪支架I旋轉。作為一個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滑輪架機構還包括固定軸(圖中未示出),該固定軸與滑輪基座和各連接板固定連接,第一滑輪支架I的軸端設置有軸承孔,軸承的外圈固定於該軸承孔內,固定軸設置於軸承的內圈。此時,第一滑輪支架相對於固定軸旋轉。應當清楚,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之間可以平行設置。第一連接板31所在的平面、滑輪基座2第二端的立板所在的平面以及上車86所在的水平面之間可以形成穩定的三角結構,因此能夠穩固地承受鋼絲絲繩收放作業的拉力,各部件的位置不會出現鬆動和偏移。圖2是圖I所示實施例的第一滑輪支架I沿軸向的剖視圖,在該圖中清楚地表示了第一連接板31 —側的連接關係圖。具體地,滑輪基座2的第二端、第一連接板31的第二端通過定位套4固定連接,滑輪基座2、第一連接板31設置有定位套4穿入的通孔,定位套4的外端通過螺栓40 (如圖I所示)固定其軸向位置。第二連接板32—側的連接關係與第一連接板31相同。定位套4可以整體為「T」形結構。應當清楚,在圖I和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定位套4的外側與滑輪基座2通過螺栓40連接,在將滑輪基座2和第一連接板31的位置對調,定位套4的外側與第一連接板31螺栓40連接時,同樣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此外,第一滑輪支架I與各連接板之間還可以通過定位軸5固定,各定位軸5穿入定位套4的套孔內,並與第一滑輪支架I兩側的軸端螺紋連接。相應地,可以在軸端部分設置有內螺紋,該內螺紋可以與定位軸5端部的外螺紋公差配合。此時,第一滑輪支架I與定位軸5固定,並相對於滑輪基座2旋轉。進一步地,為了保證定位軸5和第一滑輪支架I軸端的螺紋連接的穩固性,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包括限制定位軸5軸向移動的定位銷或軸端固定板。通過上述定位套4、定位軸5等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滑輪支架I的軸端、滑輪基座2的第二端以及第一連接板31、第二連接板32的第二端可以被穩定地固定連接。並在拆卸該第一滑輪支架I時,由於各部件之間相互幹涉少,其拆卸對整個車身部件沒有影響,並不會妨礙車架整體 性,因而能夠減少拆卸工作量,有效節約作業時間。作為一個實施例,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包括如圖I所示的第二滑輪支架6,第二滑輪支架6固定於滑輪基座2上,第二滑輪支撐於第二滑輪支架6上,根據鋼絲繩在副卷揚83上位置的變化,第二滑輪沿其中心軸平移和旋轉。副卷揚83上的鋼絲繩在連接至桅杆87時,可以與該第二滑輪進行接觸,並在第二滑輪的引導下,調整鋼絲繩的位置。該第二滑輪支架6可以通過焊接或其它固定連接方式設置於滑輪基座2上。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在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之間還可以設置有如圖I所示的拉杆33和/或託輥34。其中拉杆33連接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 ;託輥34設置於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之間,鋼絲繩接觸託輥34時,託輥34相對其中心軸旋轉。拉杆33通過對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施加預緊力,可以進一地提高整個車架的剛性;託輥34可以在臂架84下放的過程中,與鋼絲繩接觸,避免鋼絲繩與其它部件接觸而造成的磨損。除了前述滑輪架機構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包括前述滑輪架機構的連續牆抓斗,該連續牆抓斗的其它結構可以參考現有技術。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連續牆抓斗的結構圖。該連續牆抓斗包括臂架
84、行走裝置85以及上車86。為了穩定臂架84,本實用新型的第一主卷揚82和副卷揚83設置於接長空間。具體地,連續牆抓斗的第一主卷揚82和副卷揚83均設置於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的下方空間。此外,第二主卷揚可以設置於上車86前端的空間。作為一個實施例,副卷揚83上鋼絲繩依次經過第二滑輪、桅杆87上的定滑輪、第一滑輪並最終定位在桅杆87上。其中在定滑輪和第一滑輪之間還可以經過多次循環卷繞。其工作原理可以如下當工作半徑需要調整時,副卷揚83帶動其上的鋼絲繩調整副卷揚83與變幅裝置的距離,從而調整臂架84的副度。當副卷揚83收鋼絲繩時,縮短其與變幅裝置之間距離,第一滑輪支架I在鋼絲繩的拉力下,與其相連接的定位軸5 —起在定位套4內逆時針旋轉。本實用新型滑輪架機構的第一滑輪支架I、滑輪基座2和各連接板之間可拆卸地固定連接,並可以保證其穩固可靠地固定於連續牆抓斗的上車8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I)減小拆卸工作量本實用新型在滑輪基座2上安裝獨立的第一滑輪支架I,在拆卸該第一滑輪支架I時,由於各部件之間相互幹涉少,其拆卸對整個車身部件沒有影響,並不會妨礙車架整體性,因而能夠減少拆卸工作量,有效節約作業時間。2)結構穩固可靠本實用新型的滑輪基座2、連接板和上車86之間形成了三角結構,被其支撐的第一滑輪能夠承受鋼絲繩收放作業的拉力,其結構穩固可靠,各部件的位置不會出現鬆動和偏移。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可減小鋼絲繩磨損、便於主卷揚82及其減速機的檢修、能提聞臂架84穩定性等優點。[0051]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滑輪架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滑輪支架(I),所述第一滑輪支架(I)的兩側設置有軸端,第一滑輪支撐於所述第一滑輪支架(I)上,副卷揚(83)上的鋼絲繩繞經所述第一滑輪; 第一端固定設置的滑輪基座(2); 第一端固定設置的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 所述滑輪基座(2)的第二端以及第一連接板(31)、第二連接板(32)的第二端相互間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輪支架(I)的軸端相對於滑輪基座(2)可拆卸地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滑輪架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固定軸,所述固定軸與滑輪基座(2)和各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輪支架(I)的軸端設置有軸承孔,軸承的外圈固定於該軸承孔內,所述固定軸設置於軸承的內圈。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滑輪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滑輪基座(2)的第二端和第一連接板(31)、第二連接板(32)的第二端通過定位套(4)固定連接,所述滑輪基座(2)、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設置有定位套(4)穿入的通孔,所述定位套(4)的外端通過螺栓(40)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輪架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定位軸(5),所述定位軸(5)穿入所述定位套(4)的套孔內,並與所述第一滑輪支架(I)兩側的軸端螺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滑輪架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限制所述定位軸(5)軸向移動的定位銷或軸端固定板。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滑輪架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 第二滑輪支架出),所述第二滑輪支架出)固定於所述滑輪基座(2)上,第二滑輪支撐於第二滑輪支架(6)上,根據鋼絲繩在副卷揚(83)上位置的變化,第二滑輪沿其中心軸平移和旋轉。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滑輪架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 拉杆(33),所述拉杆(33)連接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 和/或 託輥(34),所述託輥(34)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之間,鋼絲繩接觸託輥(34)時,所述託輥(34)相對其中心軸旋轉。
8.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滑輪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滑輪基座(2)的第一端、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的第一端分別通過銷軸(7)與接長車架(81)固定連接。
9.ー種連續牆抓斗,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續牆抓斗包括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滑輪架機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續牆抓斗,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續牆抓斗的第一主卷揚(82)和副卷揚(83)均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板(31)和第二連接板(32)的下方空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滑輪架機構及連續牆抓斗。該滑輪架機構包括第一滑輪支架,所述第一滑輪支架的兩側設置有軸端,第一滑輪支撐於所述第一滑輪支架上,副卷揚上的鋼絲繩繞經所述第一滑輪;第一端固定設置的滑輪基座;第一端固定設置的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所述滑輪基座的第二端以及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的第二端相互間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輪支架的軸端相對於滑輪基座可拆卸地設置。本實用新型可以減小拆卸工作量,具有結構穩固可靠、可減小鋼絲繩磨損、便於主卷揚及其減速機的檢修、能提高臂架穩定性等優點。
文檔編號E02F5/14GK202416416SQ201120504350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6日
發明者項騰飛 申請人:北京市三一重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