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裡的蔡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真實的蔡倫)
2023-07-14 07:14:05 1
美國著名學者和作家麥克·哈特著有《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這本書首版於1978年,新版出版於1992年。
在這本書中,排名第一的是伊斯蘭教的先知默罕默德,後面排名前十的依次是:牛頓、耶穌、釋迦牟尼、孔子、聖保羅、蔡倫、古騰堡、哥倫布和愛因斯坦。
由此可見,麥克·哈特並沒有將他們信仰的耶穌放在榜首,單純地是以他們對人類的影響而做出的排位,這就使得這本書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影響力,而他在書中所列的這些名人,自然也是名副其實。
值得一說的是,在前十名中,有兩位是我國的大能之人,分別是排名第五的孔子和排名第七的蔡倫。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的數千年,在整個世界上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曾被譽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時至如今,孔子的思想依然發著光和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萬世師表的孔聖人,早已經成為了傳說。
相比較孔子來說,蔡倫的知名度就相對小了些,但是麥克·哈特將他列在名人榜的第七名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他改進了造紙術。
僅僅憑藉著這一點,他就足以擔得起這個排名,因為時至如今,我們依然離不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蔡倫改造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其實我們所認知的蔡倫單單看重了他的發明而忽略了他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當我們了解了真實的蔡倫後,便會發現,此人不僅會造紙更會造孽,至於他的悲慘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細說。
年少入宮蔡倫出生於東漢末年的大湊山下,其祖上是打鐵的,代代相傳,以此為生,在當地蔡家也頗有名氣,畢竟打鐵是門手藝活,可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在東漢前期,承襲了西漢對冶鐵業的制度,由國家專營,後來逐漸才取消鹽鐵專賣的制度,開始實施徵稅。
所以,在當時,打鐵並不只是一個體力活,也不只是一個技術活,而是有著社會地位的風光活。
建武二年,一位名叫衛颯的人,升任為了桂陽太守,蔡家與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在桂陽設置了鐵官一職,蔡家因此與朝廷有了緊密的聯繫。
蔡倫出生的時候,蔡家的生活水平並不低,這也讓蔡倫得以飽讀詩書,不過蔡倫對讀書習字並不是很感興趣,他的興趣在農業生產上,當真是遺傳了蔡家人的生活方式,不過除了冶鐵外,蔡倫還對種麻和養蠶感興趣,這一切都為他後來改造造紙術奠定了基礎。
不過即便蔡倫家中不為生活憂愁,但父母依然想著讓蔡倫去當官,畢竟在當時當官才風光無限。
就這樣,在漢明帝永平末年的時候,年僅13歲的蔡倫以宦官的身份,被送進了皇宮。
當時蔡倫雖然年幼,但是卻很早熟,他進入深宮之中,便已經明白接下來的路要靠自己走,所以在嬪妃所居住的掖庭當差時,便處處小心行事,因此得到了內廷總管的賞識。
正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有了總管的賞識,蔡倫也逐漸脫穎而出,之後更是接連被提拔為小黃門、黃門侍郎,主要負責宮裡宮外諸事的傳達和引導,甚至還有安排人進宮覲見的權力。
蔡倫也因此接觸到了權力的滋味,此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就此開始了造孽的一生。
貴人提攜在封建社會之中,後宮嬪妃爭寵,常有發生,整日裡沒事幹,就在思索該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尤其是那些心腸歹毒的皇后,更會為了自己的權勢而不擇手段。
蔡倫在宮中當差時,漢朝的皇帝已經傳到了漢章帝的手中,他的皇后是竇氏,只是卻一直無法生育,深宮講究母憑子貴,竇皇后沒有子嗣,自然讓她整日裡擔驚受怕,唯恐有一天,漢章帝會將自己給廢掉。
這事其實並不稀奇,他的老祖宗漢武帝就曾因為陳皇后無法生育而將其廢掉,立了能生孩子的衛子夫為皇后。
竇皇后只要看到有嬪妃懷了龍種,便會心生嫉妒,便會不擇手段要打倒她們,但是要執行自己的黑暗計劃,必須得有幫手,她物色很多人,最終選定了極會察言觀色的蔡倫。
找到了幫手之後,竇皇后就物色到要打倒的目標,即當時太子劉慶的母親宋貴人,於是她便指使蔡倫誣陷宋貴人使用了歪門邪道蠱惑皇帝,並在漢章帝面前呈上了他搜尋到的「證據」。
漢武帝時期,朝廷曾發生了巫蠱之禍,所以對於這事,當時的漢廷很重視,於是宋貴人被罷黜,太子劉慶也被貶為了清河王。
不久之後,竇皇后又盯上了梁貴人,確切地說是梁貴人剛出生的兒子劉肇,於是蔡倫又根據竇皇后的指示,逼迫梁貴人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竇皇后。
當時宮中還有其她嬪妃對竇皇后和蔡倫很厭惡,但無一例外,全被打倒了,而蔡倫也因為竇皇后的提攜,不斷加官進爵。
悲慘去世漢章帝去世後,竇皇后年幼的養子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竇皇后也因此成為了竇太后,並垂簾聽政,獨攬大權。
而蔡倫則被委以重任,負責陪伴劉肇,必要的時候,還得以參與國家大事。
十年之後,竇太后去世,蔡倫則立即依附於漢和帝的皇后鄧綏,鄧皇后是位才女,平時十分喜歡吟詩作畫,因此她對紙張的要求非常高。
蔡倫覺得這個機會可不能錯過,於是便開始總結前人造紙的經驗,經過自己夜以繼日的改良,最終發明出了更利於書寫的紙張。
鄧皇后很開心,覺得蔡倫這個宦官真給力,在她的建議下,漢和帝則將其封為了「龍亭侯」,而他改良後的紙,也因此被稱之為「蔡侯紙」。
可是好景不長,漢和帝英年早逝,好在此時鄧皇后的兒子已經快兩歲了,因此這個娃娃則被立為了皇帝,不幸的是,這個幼帝在不久後早夭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鄧皇后便在皇族之內物色能當皇帝的孩子,選來選去選定了她的侄子劉祜,而她也因此變成了鄧太后。
這消息可把蔡倫嚇了一跳,因為這個劉祜正是當年被他陷害的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宋貴人的孫子。
鄧太后則寬慰蔡倫說,劉祜只是一個傀儡,大權在自己手中,讓他放寬心,只要有她在,她蔡倫就不會有事。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鄧太后沒有說謊,甚至還給了他更高的權勢,可謂權傾朝野。
就在蔡倫得意的時候,鄧太后去世了,劉祜得以親政,他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反攻倒算,要為自己的父親和奶奶出口惡氣,便將蔡倫革職查辦,並要求他自己去廷尉認罪。
曾經風光無限,現在則淪落到受盡白眼,蔡倫自知難逃一死,便選擇了服毒自盡,就此結束了造孽的人生。
由此可見,蔡倫的一生造了不少孽,而他改良紙的動機也不純,所以歷史老師並不願細說他的結局,畢竟如果拋開改良造紙術不談,蔡倫是個實實在在的佞臣,並不是個正面人物。
所以,還是只知道他改良了造紙術比較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後漢書》等。
(圖網,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