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莠劑的製作方法
2023-07-14 06:49:06 2
專利名稱:除莠劑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具有除莠劑活性的噻二唑氧基乙醯胺、製備方法及含有它們的組合物。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結構式(Ⅰ)的噻二唑氧基乙醯胺
式中R為一個任意取代的烷基、環烷基或芳基;R1和R2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各自代表氫、烷基、環烷基、烷氧基、鏈烯基、芳基、芳烷基、芳氧基,任意取代的上述烷基或芳基,或R1和R2及與其相連的氮原子一起代表一個雜環基或苯雜環基,其中雜環是五元或六元環,可由一個或更多的烷基取代;X是氧、硫或-S(O)n-,這裡n為1或2。
當R、R1或R2中任何一個為或含有一個烷基部分時,它最好是帶有1-8個碳原子,特別是帶有1-6個碳原子。它最好是未取代的,然而如果要取代,它最好由一個或更多的滷素原子,特別是氟、氯或溴原子取代或者由1-4個碳原子的烷氧基,尤其是甲氧基或乙氧基取代。
當R、R1和R2中任何一個為或含有一個環烷基時,它最好是3-7個碳原子,理想的是5個或6個碳原子,特別好的環烷基是環戊基和環己基。
當R、R1和R2中任何一個為或含有一個芳基部分時,它最好是苯基。如若取代,最好由一個或更多的滷素原子,尤其是氯或溴原子取代,或由1-4個碳原子的一個或更多的烷基或烷氧基,尤其是甲基、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取代,或者由一個或更多的硝基取代。
當R1和/或R2代表芳烷基時,它最好是苄基而且最好是未取代的。
當R1和/或R2代表鏈烯基時,它最好是2-6個碳原子的,特別是烯丙基。
當R1和R2及與其相連的氮原子一起形成或含有一個雜環時,那個雜環如果需要的話,可以進一步被取代,如由1-4個碳原子的烷基,特別是甲基或乙基取代,或者可能含有另一個雜原子,特別是一個氧原子或另一個氮原子。這個環可能是飽和的,也可能是不飽和的。
R最好是代表1-6個碳原子的烷基、5或6個碳原子的環烷基、2-6個碳原子的鏈烯基、苯基或由一個或更多的滷素原子或者1-4個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苯基。
R可能代表的特別好的基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叔戊基、2-甲基丁基、環己基、烯丙基、苯基、2-氯苯基、4-氯苯基、4-氟苯基、3-甲基苯基和2,4-二氯苯基。
R1和R2兩者最好都不是氫。當R1和R2及與其相連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一個環時,它最好是一個六元飽和環,尤其是哌啶環,特別是由一個或更多的1-4個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哌啶環,如2-甲基哌啶、3-甲基哌啶、4-甲基哌啶、2-乙基哌啶、2,6-二甲基哌啶或者3,5-二甲基哌啶。然而,當R1和R2代表獨立基時,各自最好都是1-6個碳原子的未取代的烷基、5或6個碳原子的環烷基、烯丙基、苯基或由一個或更多的滷素原子或者1-4個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苯基。這些特別好的基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仲丁基、環己基、烯丙基、苯基、2-氯苯基、4-氯苯基、2-甲基苯基、3-氟苯基、4-甲基苯基和苄基。
結構式Ⅰ的特別好的化合物是下文中提出的實例中的化合物,特別是1-〔5-〔二氟(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基〕-2-乙基哌啶;
N-N-二烯丙基-2-〔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胺;
2-〔5-(乙硫基)二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N-甲基乙醯苯胺;
N,N-二烯丙基-2-〔5-〔叔丁硫基二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胺;
2-〔5-(乙硫基)二氟甲基〕-3′-氟-1,3,4-噻二唑-2-基氧〕-N-甲基乙醯苯胺;和2′-氯-2-〔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N-甲基乙醯苯胺。
結構式Ⅰ化合物可由結構式(Ⅱ)的2-滷代噻二唑,(圖見下頁)(式中R和X如上所限定,Y為氯或溴。)與結構式(Ⅲ)的化合
物在鹼的存在下反應製備所要的化合物。
式中R1和R2如上所限定。
鹼最好是無機鹼,特別是鹼金屬,尤其是鈉,鋰或鉀的氫氧化物、醇鹽、氫化物或碳酸鹽。
結構式Ⅱ的化合物可採用常規的重氮化技術,例如用亞硝酸鈉在適當的溶劑如醋酸和適當的氫滷酸HY存在下由相應的結構式(Ⅳ)的2-氨基噻二唑製備而成。
而結構式Ⅳ的化合物可用已知的2-氨基-5-氯二氟甲基-噻二唑化合物製備而成,其方法是使這種化合物在適當的溶劑如乙醇中與適當的鹼金屬的醇鹽、芳醇鹽或硫醇鹽作用。
X代表S(O)n的結構式Ⅰ的化合物可採用已知的氧化技術,由相應的X代表S的結構式Ⅰ化合物製備而成。例如,可以使這些化合物受到氧化劑作用,如高錳酸鹽、鉻酸鹽、過氧化物或過酸,特別是高錳酸鉀、鉻酸鉀、過氧化氫或間氯過苯甲酸。
結構式Ⅰ的化合物具有除莠劑活性。對禾本科雜草尤其有效,雖然對許多種闊葉草確實也有顯著的作用。此外,這些化合物對許多作物,特別是對非溫帶作物如棉花、大豆、稻和玉蜀黍比較安全,對小麥和大麥等穀物也是安全的。可把它們用作選擇性除莠劑。
在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出一種除草方法,這種方法包括將正如上文所限定的結構式Ⅰ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化合物,以有效量施用於受害或可能受侵害的地方。
在被清除的雜草中有稗、蟋蟀草、石茅高梁草、狐尾草、婆婆納、臭甘菊、豬殃殃和鼠尾看麥娘。
這些化合物可用於作物和雜草出苗前後,通常用量為0.005-2公斤/公頃,最適用量為0.05-1公斤/公頃,一般採用組合物形式。
因此,在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除莠劑組合物,這種組合物包括本發明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化合物與適當的載體和/或表面活性劑所組成。
這些組合物按重量計,通常含有0.01-99%的這些化合物,在正常情況下,最初生產的濃縮物,按重量計含有0.5-99%,最好含有0.5-85%,特別是含有10-50%的這些化合物。這些濃縮物如有必要,在施用到將要處理的地塊以前加以稀釋,這樣有效成分按所用組合物中化合物的重量計算,含有0.01-5%。
載體可能是水,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還存在一種有機溶劑,雖然通常並不採用。用水、潤溼劑和懸浮劑如呫噸膠與化合物一起研磨,可形成一種可流動懸浮液濃縮物。
載體也可能是一種與水不混溶的有機溶劑,如碳氫化合物,沸點範圍為130-270℃,如二甲苯,這種化合物在二甲苯中溶解或懸浮。用表面活性劑可形成一種含與水不混溶的溶劑的可乳化濃縮物,這樣,濃縮物即可在與水相混合時,起到自乳化油的作用。
載體也可能是一種與水混溶的有機溶劑,如2-甲氧基乙醇、甲醇、丙二醇、二甘醇、二甘醇-單乙醚、甲基甲醯胺或二甲基甲醯胺。
載體也可能是固體。這種固體可以是細粉,也可以是顆粒。石灰石、粘土、砂土、雲母、白堊、綠坡縷石、硅藻土、珍珠巖、海泡石、矽石、矽酸鹽、木質磺酸鹽和固體肥料等都是合適固體的實例。載體可以是天然物質也可以是合成物質,或是改良的天然物質。
在水中溶解或分散的可溼性粉劑可用下列任一種方法製成,即將微粒狀化合物與微粒狀載體混合或者將熔化的化合物噴霧在微粒狀載體上,與潤溼劑和分散劑混合,再將全部粉狀混合物研細。
將化合物與揮發劑如多滷化鏈烷(如二氯氟甲烷),最好再加一種溶劑混合製成氣溶膠組合物。
「表面活性劑」一詞在廣義上包括各種稱作乳化劑、分散劑和潤溼劑的物質。這些助劑在這門技術中已為人們熟知。
所採用的表面活性劑可能包括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例如,磷酸和脂肪醇乙氧化物的單酯或二酯,或這些酯的鹽類、脂肪族醇硫酸鹽諸如十二烷基硫酸鈉、乙氧基化脂肪族醇硫酸鹽,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酯、木素硫酸酯、石油磺酸鹽、烷基芳基磺酸鹽,例如,烷基-苯磺酸鹽或低分子烷基萘磺酸鹽、磺化萘甲醛縮合物的鹽類、磺化苯酚甲醛縮合物的鹽類,或者比較複雜的磺酸鹽諸如醯胺磺酸鹽如油酸和N-甲基牛磺酸的磺化縮合產物或二烷基硫代琥珀酸鹽如二辛基琥珀酸酯磺酸鈉。
表面活性劑還可能包括非離子劑,例如,脂肪酸酯、酯肪族醇、脂肪酸醯胺或烷基取代苯酚與環氧乙烷、多元醇醚的脂肪酯如山梨聚糖脂肪酸酯的縮合產物,這些酯與環氧乙烷的縮合產物如聚氧化乙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炔二醇類如2,4,7,9-四甲基-5-癸炔基-4,7-二醇,或者乙氧基化炔二醇類。
表面活性劑還可能包括陽離子劑,例如,烷基和/或芳基取代的季銨鹽化合物,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銨,或者乙氧基三級脂肪族胺。
最好的表面活性劑包括乙氧基脂肪族醇硫酸鹽、木素磺酸鹽、烷基-芳基磺酸鹽、磺化萘甲醛縮合物的鹽類、磺化苯酚甲醛縮合物的鹽類、油醯N-甲基牛磺酸鈉、二烷基硫代琥珀酸鹽、烷基苯酚乙氧基苯酚乙氧基化物和脂肪烷基乙氧基化物。
如果需要的話,本發明的化合物可與殺蟲劑或另一種除莠劑合用,特別是當此化合物也可用於有關地方或作物時。
本發明由下列實例加以說明。
實例11-〔5-〔二氟(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2-氧乙醯基〕-2-乙基哌啶(a)2-氨基-5-〔二氟(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在-40℃下將2-氨基-5-氯二氟甲基-1,3,4-噻二唑(59.6克)一次加入到溶於乙醇(300毫升)的2-丙硫醇(24.5克)和氫氧化鈉(12.9克)的攪拌溶液中。在-15℃下混合物攪拌兩小時,然後升至室溫,隨後倒入水中(3.5升),過濾得到61.4克2-氨基-5-〔二氟(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的淡黃色固體,熔點119-121℃(d)。
(b)2-氯-5-〔二氟(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在60℃下將2-氨基-5-〔二氟(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190克)溶於醋酸(880毫升)和濃鹽酸(216.5毫升)的混合液中。然後在65-70℃下滴加溶於水(300毫升)中的亞硝酸鈉(171.3克)溶液,歷時30分鐘。在65℃下攪拌此混合物15分鐘,冷卻。然後倒在水上(3升),用乙醚提取,用水洗滌合併的提取液,乾燥(MgSO4),蒸發後成橙色液體,在真空下蒸餾成150克2-氯-5-〔二氯(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0.7毫米汞柱時沸點75-77℃。
(C)1-〔5-〔二氟(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基〕-2-乙基哌啶在20-24℃下,在15分鐘內將氫氧化鋰-水合物(9.93克)分批加入到溶於甲基異丁基酮(150毫升)中的2-氯-5-〔二氟(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36.67克)和1-羥基乙醯基-2-乙基哌啶(25.65克)的攪拌溶液中,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乙醚(200毫升)處理,用稀鹽酸洗滌。隨後將乙醚溶液乾燥(MgSO4),蒸發後成橙色油狀物。此油狀物經色層法純化成30.2克1-〔5-〔二氟-(異丙硫基)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基〕-2-乙基哌啶。
對C15H23F2N3O2S2分析C H N理論值 47.47 6.11 11.07%
C H N實測值 48.82 6.26 10.62%實例21-〔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基〕-2-乙基哌啶(a)2-氨基-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在10℃和攪拌下,將2-氨基-5-氯二氟甲基-1,3,4-噻二唑(92.7克)分次加入到溶於乙醇(400毫升)中的苯酚(47克)和氫氧化鈉(20克)的溶液裡。在5℃下攪拌一個半小時以後,濾出固體,用水洗滌,乾燥後成89.6克2-氨基-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熔點149-151℃。
(b)2-溴-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在60℃下30分鐘內,將溶於水(60毫升)中的亞硝酸鈉(33克)溶液滴加到在醋酸(175毫升)中的2-氨基-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39.5克)和48%的氫溴酸(40毫升)的攪拌溶液裡,在70℃下攪拌混合液15分鐘,冷卻。
然後將混合液倒入水中(2升),將產物提取到乙醚中。用水洗滌合併的提取液並乾燥(MgSO4)。然後蒸發掉乙醚,得到40克2-溴-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橙色油狀物。
(C)1-〔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基〕-2-乙基哌啶在25℃下,在5分鐘內,將2-溴-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6.14克)分批地加入到溶於叔丁醇(15毫升)中的1-羥基乙醯基-2-乙基哌啶(3.44克)和叔丁醇鉀(2.25克)的攪拌溶液裡。在25℃下攪拌該混合物溶液2小時。然後用乙醚(200毫升)處理,用2N鹽酸和飽和的氯化鈉溶液洗滌。
乙醚溶液乾燥(MgSO4),蒸發後成橙色油狀物,用色層法純化成2.8克1-〔5-〔二氟(苯氧基)-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基〕-2-乙基哌啶,黃色油狀物。
對C18H21F2N3O3S分析C H N理論值 54.39 5.33 10.57%實測值 53.93 5.25 10.28%實例3-150下列結構式Ⅰ的化合物是用與實例1和2的相類似的方法製備編號 R X R1R2熔點(℃)3 苯基 O 苯基 乙基 102-1034 苯基 O 乙基 乙基 油5 苯基 O 苯基 甲基 82-836 苯基 O 烯丙基 烯丙基 油7 乙基 S 苯基 甲基 74-758 乙基 S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9 異丙基 S 2,4-二甲基戊烷-1,5-二基 油10 異丙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11 異丙基 S 2-甲基戊烷-1,5-二基 油12 異丙基 S 1-甲基戊烷-1,5-二基 油13 異丙基 S 乙基 乙基 油14 異丙基 S 正丙基 正丙基 油編號 R X R1R2熔點(℃)15 異丙基 S 甲基 環己基 油16 叔丁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17 叔丁基 S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18 異丙基 S 3-甲基戊烷-1,5-二基 油19 異丙基 S 正丁基 甲基 油20 叔丁基 S 1-甲基戊烷-1,5-二基 油21 正丁基 S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22 正丁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23 叔丁基 S 乙基 乙基 油24 正丁基 S 1-甲基戊烷-1,5-二基 油25 異丙基 S 1,5-二甲基戊烷-1,5-二基 40-4426 正丁基 S 正丙基 正丙基 油27 乙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28 乙基 S 正丙基 正丙基 油29 異丙基 S 戊烷-1,5-二基 油30 苯基 O 正丙基 正丙基 油31 異丙基 S 甲基 苯基 99.5-10132 叔丁基 S 甲基 苯基 58-6033 異丙基 S 己烷-1,6-二基 油34 乙基 S 甲基 正丁基 油35 乙基 S 1-甲基戊烷-1,5-二基 油36 乙基 S 乙基 乙基 油37 苯基 O 戊烷-1,5-二基 96-98
編號 R X R1R2熔點(℃)38 苯基 O 1-甲基戊烷-1,5-二基 68-7039 苯基 O 己烷-1,6-二基 50-52.240 苯基 O 烯丙基 正丙基 油41 2,4-二氯苯基 O 烯丙基 烯丙基 油42 2,4-二氯苯基 O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43 異丙基 S 苯基 乙基 92-9344 正丁基 S 苯基 甲基 38-4045 苯基 O 苄基 甲基 油46 4-氯苯基 O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47 苯基 O 異丙基 異丙基 82-83.548 異丙基 S 異丙基 異丙基 70-7249 4-氯苯基 O 烯丙基 烯丙基 油50 2-氯苯基 O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51 3-甲基苯基 O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52 2-氯苯基 O 烯丙基 烯丙基 油53 異丁基 S 苯基 甲基 60-6154 異丁基 S 1-乙基戊烷-1,5-二基 56-5755 異丁基 S 1-甲基戊烷-1,5-二基 油56 仲丁基 S 苯基 甲基 63-6457 仲丁基 S 正丁基 甲基 油58 正丁基 S 正丁基 甲基 油59 仲丁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60 苯基 O 烯丙基 異丙基 油編號 R X R1R2熔點(℃)61 異丙基 S 異丙基 烯丙基 油62 仲丁基 S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63 4-氟苯基 O 正丙基 正丙基 油64 4-氟苯基 O 正丙基 烯丙基 油65 4-氟苯基 O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66 4-氟苯基 O 烯丙基 烯丙基 油67 3-甲基苯基 O 烯丙基 烯丙基 油68 異丁基 S 正丙基 正丙基 油69 乙基 S 甲基 4-甲基苯基 油70 叔丁基 S 甲基 4-甲基苯基 油71 異丙基 S 甲基 3-甲基苯基 油72 正丁基 S 甲基 3-甲基苯基 油73 仲丁基 S 甲基 3-甲基苯基 油74 苯基 O 甲基 4-甲基苯基 99-10075 乙基 S 己烷-1,6-二基 油76 乙基 S 甲基 2-氯苯基 77-7877 乙基 S 甲基 2-甲基苯基 99-10078 異丙基 S 烯丙基 正丙基 油79 異丁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80 2,4-二氯苯基 O 烯丙基 正丙基 油81 環己基 S 苯基 甲基 90-9182 苯基 O 甲基 2-氯苯基 油83 苯基 O 甲基 2-甲基苯基 油編號 R X R1R2熔點(℃)84 乙基 S 甲基 4-氯苯基 85-8685 叔丁基 S 甲基 2-甲基苯基 99-10086 叔丁基 S 甲基 2-氯苯基 88-8987 叔丁基 S 正丙基 正丙基 油88 叔丁基 S 烯丙基 正丙基 油89 環己基 S 1-乙基戊烷-1,5-二基 76-7790 環己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91 環己基 S 1-甲基戊烷-1,5-二基 油92 叔丁基 S 甲基 4-氯苯基 78-7993 叔丁基 S 己烷-1,6-二基 49-5094 苯基 O 甲基 4-氯苯基 110-11195 叔丁基 S 異丙基 烯丙基 油96 異丙基 S 甲基 4-氯苯基 油97 乙基 S 甲基 4-甲基苯基 46-4798 正丙基 S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99 正丙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100 叔戊基 S 苯基 甲基 52-54101 叔丁基 S 甲基 3-氯苯基 67-68102 乙基 S 甲基 3-氯苯基 油103 正丙基 S 苯基 甲基 67-68104 正丙基 S 烯丙基 異丙基 油105 正丙基 S 1-甲基戊烷-1,5-二基 油106 叔戊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編號 R X R1R2熔點(℃)107 叔戊基 S 烯丙基 正丙基 油108 叔丁基 S 2-甲基戊烷-1,5-二基 61-63109 苯基 O 甲基 3-氯苯基 48-52110 叔丁基 S 仲丁基 烯丙基 油111 苯基 O 仲丁基 烯丙基 油112 乙基 S 仲丁基 烯丙基 油113 環己基 S 己烷-1,6-二基 71-72114 叔戊基 S 1-乙基戊烷-1,5-二基 油115 叔戊基 S 異丙基 烯丙基 油116 叔戊基 S 正丙基 正丙基 油117 2-氯苯基 O 戊烷-1,5-二基 88-90118 2-氯苯基 O 正丙基 正丙基 油119 叔戊基 S 3-甲基戊烷-1,5-二基 油120 正丙基 S 正丙基 烯丙基 油121 苯基 O 異丁基 正丁基 油122 乙基 S 異丁基 正丁基 油123 苯基 O 異丙基 正丙基 油124 叔戊基 S 戊烷-1,5-二基 油125 叔戊基 S 1-甲基戊烷-1,5-二基 油126 正丁基 S 正丙基 異丙基 油127 叔戊基 S 正丙基 異丙基 油128 異丁基 S 正丙基 異丙基 油129 叔丁基 S 正丙基 異丙基 油編號 R X R1R2熔點(℃)130 乙基 S 異丙基 正丙基 油131 叔戊烷 S 2-甲基戊烷-1,5-二基 油132 2-甲基丁基 S 苯基 甲基 油133 2-甲基丁基 S 1-甲基戊烷-1,5-二基 油134 乙基 S 甲基 4-氟苯基 80-84135 苯基 O 甲基 4-氟苯基 90-93136 叔丁基 S 甲基 4-氟苯基 72-74137 乙基 S 甲基 3-氟苯基 69-72138 苯基 O 甲基 2-氟苯基 62-64139 2-氟苯基 O 烯丙基 烯丙基 油140 3-氟苯基 O 烯丙基 烯丙基 油141 3-氟苯基 O 1-甲基戊烷-1,5-二基 60-62142 3-甲基丁基 S 甲基 苯基 75-77143 3-甲基丁基 S 烯丙基 烯丙基 油144 甲基 S 甲基 3-甲基苯基 油145 甲基 S 己烷-1,6-二基 44-46146 甲基 S 正丙基 正丙基 油147 甲基 S 甲基 2-甲基苯基 82-84148 甲基 S 甲基 苯基 74-80149 2-氟苯基 O 烯丙基 正丙基 油150 2-氟苯基 O 1-甲基戊烷-1,5-二基 68-72實例1512-〔5-(乙磺醯二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N-甲基-N-苯乙醯胺在25-30℃下,在攪拌下,將溶於水(75毫升)的高錳酸鉀(3.16克)溶液滴加到在醋酸(20毫升)中的實例7中的產物(5.36克)的溶液中。在室溫下,將混合液攪拌5分鐘,然後倒入水(100毫升)中。將偏亞硫酸氫鈉分次加入,直至混合液無色為止。將所得的白色固體濾出,用水洗滌,在異丙醇中結晶,成2.8克所要的白色固體產物,熔點103-104℃。
實例152-154以下化合物可用與實例151相類似方法製備編號 R X R1R2熔點(℃)152 2-甲基丁基 SO21-甲基戊烷-1,5-二基油153 乙基 SO2己烷-1,6-二基 79-80154 甲基 SO2己烷-1,6-二基 87-88實例155-156以下化合物可用與實例1相類似的方法製備155 1-〔5-(異丙硫基二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基〕-1,2,3,4-四氫喹喔啉,油156 4-〔5-(叔丁硫基二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醯基〕-3,4-二氫喹喔啉-2-(1H)-酮,油實例A將下列各類的植物種子播種在盛有無菌砂壤土,直徑為750毫米的塑料盆裡。澆水,然後噴灑用下列實例中化合物,它們是按3∶1的體積比將丙酮與水〔含有潤溼劑聚氧化乙烯(20摩爾)單月桂酸酯〕配製成的溶液(0.25克/升)。
計算每一種試驗化合物使用的濃度和體積,從而得出該化合物的用量比例為0.25公斤/公頃,每公頃200升。當植株在溫室(最低溫度為15℃,最高溫度為25℃)中生長22天以後,目測植株對除莠劑的反應。與未經處理的對照,所有的差異都要記分。
在下表中,下列字母用來表示植物種類a-陸地棉GOSSyPium hirsutumb-大豆Glycine maxc-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d-玉蜀黍Zea mayse-稻Oryza sativaf-鼠尾看麥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g-稗Echinochloa crus-gallih-石茅高梁Sorghum halepensei-長狗尾草Setaria faberiij-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k-毛線稷Panicum capillare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對照百分比如下種 類實例編號 a b c d e f q h i j k l1 5 0 5 10 15 95 99 99 95 95 95 972 0 0 0 5 10 98 99 85 90 98 98 804 5 0 0 20 15 90 98 97 93 80 99 85
種類實例編號 a b c d e f q h i j k l5 5 0 0 15 20 70 99 90 85 95 90 956 20 0 10 10 0 85 99 97 95 100 99 957 15 0 0 5 5 65 95 90 85 95 97 958 0 0 0 0 0 60 93 75 75 95 97 8010 5 0 0 5 0 75 90 90 90 98 95 9711 0 0 5 0 0 75 90 90 65 60 92 6012 15 0 0 20 0 97 95 85 85 98 97 9714 5 5 0 10 0 75 99 99 90 85 98 8516 0 0 0 0 0 100 98 95 92 95 100 9517 10 0 0 40 0 90 97 85 97 99 99 9718 10 0 0 20 0 97 80 90 85 85 95 9820 5 0 0 0 0 100 99 95 90 98 100 9827 0 0 0 0 0 70 35 60 0 85 85 8032 0 0 0 15 5 80 95 95 99 97 99 9937 10 0 0 5 0 50 70 65 60 85 80 6538 10 0 0 0 5 90 97 95 93 99 100 8540 0 0 0 0 10 85 98 98 90 99 99 9853 15 0 0 0 0 75 93 95 90 95 93 9954 5 0 0 15 0 35 80 85 85 95 97 8056 5 0 0 5 0 70 97 80 85 93 97 9559 5 0 0 10 0 85 90 95 85 99 97 95
種類實例編號 a b c d e f g h i j k l60 0 0 0 0 0 90 99 100 90 85 97 7561 0 0 10 10 15 98 97 95 90 95 98 9762 0 0 10 0 15 90 97 85 95 97 95 90實例B一種可乳化濃縮物用下列方法製備而成將500克實例1的化合物,50克Arylan鈣(十二烷基苯磺酸鹽鈣)和50克Ethglan C40AH(環氧乙烷和蓖麻油的縮合產物)溶解於足夠量的二甲苯,使之成1升。還製成分別含有實例1-156中的5克、50克、200克和750克化合物的類似配方。
權利要求
1.結構式(Ⅰ)的噻二唑氧基乙醯胺的製備方法,
式中R為一個任意取代的烷基、環烷基或芳基;R1和R2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各自代表氫、烷基、環烷基、烷氧基、鏈烯基、芳基、芳烷基或芳氧基,任意取代的上述的烷基或芳基,或者R1和R2及與其相連的氮原子一起代表一個雜環基或苯雜環基,此雜環是五元或六元環,可由一個或更多的烷基取代;X為氧、硫或-S(O)n-,這裡n為1或2,在此製備方法中結構式(Ⅱ)的滷代噻二唑,
(式中R和X如上文所限定,Y為氯或溴)在鹼存在下與結構式(Ⅲ)的化合物作用,即得到所要化合物。
(式中R1和R2如上文所限定)。
專利摘要
結構式(I)的噻二唑氧基乙醯胺類除莠劑式中R為一個任意取代的烷基、環烷基或芳基;R
文檔編號C07D285/12GK86105245SQ86105245
公開日1987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1986年8月16日
發明者格雷厄姆·彼得·瓊斯 申請人:Fbc有限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