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後備管理(正在城市角落興起的)
2023-07-14 02:48:28 2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毅
周六夜,北京城一角,有些小汽車掀開後備箱,露出內裡乾坤。有的後備箱成了「小負婆的冰粉攤」,有的是「解憂雜貨鋪」,有的叫「旅行咖啡」,有的自稱「擺爛酒館」。
記者發現,這個夏天,後備箱經濟開始在北京城的一些角落活躍起來。他們有零散攤位,也有正規市集。
出攤
只對熟客通知經營時間
「什麼樣的節奏是最呀最搖擺,什麼樣的歌聲才是最開懷……」
朝陽公園附近一處小廣場,時間已經接近晚上10點,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依然熱熱鬧鬧。舞動的人群中,不時會穿過幾個衣著時髦的年輕人。民歌的節奏與他們並不合拍,他們往廣場深處走,走到幾輛亮著燈的小車前。
小車和樹林、草坪、便道,形成一個小的商圈。吃的、喝的、玩的,還有與《最炫民族風》風格迥異的音樂。年輕人與後備箱攤主熟絡地交談著。
「上周怎麼沒來啊?」「嗨,來了,下雨麼 不是,撤的早。」
「明兒個還來嗎?」「沒準兒,等信兒吧。」
看起來,熟客不少。他們通過社交媒體與攤主相互關注,能準確地知道出攤時間。
在小紅書App上,只要搜索後備箱擺攤,就能連綿不斷地刷到很多「筆記」。昏暗的夜色、閃爍的燈光、搖曳的酒杯、拉花的咖啡……這些筆記有相似的風格和元素,據說,這叫做「ins風」。
朝陽公園附近擺攤的「移動酒吧」
筆記的評論區,會有網友留言,詢問在哪出攤。多數攤主,只是給一個大概的位置,朝陽公園、亮馬河、鼓樓或是雙井等等。而具體的出攤時間、出攤地點,需要私信聯繫。私信完了,又讓加「VX」(微信),等出攤前再臨時通知。
朝陽公園附近擺攤的後備箱咖啡館
為什麼?因為攤主們知道,後備箱擺攤也是擺攤,屬於流動商販,無證無照。
三裡屯往北,京城大廈邊的跨亮馬河橋,在一個多月前,曾經自發聚集起來後備箱市集。因為天堂超市酒吧疫情,當時三裡屯的餐館暫停堂食、酒吧關停。年輕人們跑到這處小橋,坐在汽車後備箱邊,喝手搖雞尾酒,抱著一體式麥克風大聲唱歌。很快,附近居民投訴擾民和佔道經營,城管執法將這處市集清空。記者再到這裡,看到執法車輛已經常駐,橋上多了閃爍的警燈和硬隔離帶。
亮馬河邊正在擺攤的「移動酒吧」
於是,攤主們輕易不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出攤時間和地點,只對熟客私下通知。
生意
賣的不是咖啡而是情懷
曾在京城大廈附近擺攤的攤主,現在有些轉移到了燕莎附近的亮馬河風情國際水岸。「誰不喜歡現在的亮馬河呢,是吧?」小維說,北京喜歡夜生活的年輕人,對這條流經三裡屯、燕莎、藍色港灣、朝陽公園的城市河流,情有獨鍾。
這段「北京塞納河」的南岸,是燈紅酒綠的酒吧和餐廳,而北岸,則屬於自由擺攤的年輕人們。
「嗨,美女,過來一起喝杯莫吉託啊。」一個女孩舉著杯,朝路過的人群高喊,她身邊是正在忙碌著的調酒師。
從燕莎橋到亮馬港灣大廈,500米的河岸,在周六晚上大概分布著五六個地攤,幾乎都是賣酒的。它們被稱為「移動酒吧」,或者乾脆叫「野酒攤」。這裡沒法停車,攤主們用手推車把貨物運到岸邊。一塊地墊、兩張桌子、幾把凳子就開了張。蹦蹦跳跳的年輕顧客們圍了上來,手機掃碼付款,買30塊錢一杯的「自由古巴」,或是40元的「綠野仙蹤」。攤主也都是年輕人,有時候還和顧客一起,搖擺著、哼著歌。有攤主說:「不為掙錢,就是交個朋友,大家一起樂呵樂呵。」
「不為掙錢嗎?實話實說,我想掙。可是,我沒掙到。網上那些月入過萬都是騙人的。」小維是社交媒體深度用戶,最能吸引她注意力的就是「自由創業」「無拘無束」「懶人擺攤」這些關鍵詞。可是,真的做起來,現實極為骨感。她做過冰粉、做過奶茶、做過咖啡,「好的時候一晚上五六百,差的時候不到一百。」
即便如此,記者還是看到小紅書App上有很多創業擺攤的筆記,甚至還提供諮詢和培訓。而在淘寶上,後備箱擺攤的設備,只要套上「網紅」的前綴,就成了熱銷款。掛布、冰粉配料、雞尾酒套裝、咖啡機組合……應有盡有,攤主們希望創業掙錢,自己卻不知不覺成了別人的生意。
老樹可能是為數不多堅持情懷的後備箱攤主。他把他的「MINI」停在收費停車場,後備箱裡是價值3萬多的精緻咖啡機。一個晚上,停車費大概是三四十塊錢,而一杯冰美式,老樹賣22塊錢。「我是喜歡做這個東西(咖啡),晚上閒著也是閒著,出來透透氣,把停車費掙了就行。」
市集
給後備箱攤主一個身份
和老樹同樣開著車賣咖啡的老六,已經不用擔心「身份」的問題,他加入了一個正規的後備箱市集,成了一個合法登記的市集攤主。
入夏以來,北京很多商圈和遊樂場,組織起了後備箱市集。南宮的後備箱市集,以文玩為主,暫時不收攤位費,管理人員特意說,不賣吃的跟喝的。草房的後備箱市集,依託地鐵站和遊樂場,剛開張就生意很火。但上周末,市集暫時關閉,還引來很多市民詢問。
老六加入的市集在斯普瑞斯奧特萊斯,緊挨著免費停車場。幾乎每一個開車來購物的市民,下車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個後備箱市集。管理人員介紹,這裡的市集,每周六日開放,每天收290元的攤位費,兩天起收。而且,如果是售賣食品飲品,需要辦理健康證,售賣品牌商品,需要辦理營業執照。
斯普瑞斯奧特萊斯的後備箱市集
老六的冰美式,杯子的大小跟老樹幾乎一樣,不過賣28塊錢。這裡面就有攤位費的成本。「生意還湊合,人還是挺多的,就是逛的多,買的少。」
老六的身邊,有賣玩具的、賣蛋糕的、還有賣服裝飾品的,滿滿當當擠著四五十輛車。不斷有市民掃健康碼進入市集,拍照、購物、閒逛。
建議
依法經營才是正規市集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認為,後備箱市集,實際上是地攤經濟的一種,而北京的城市特點,並不適合推廣地攤經濟。如果在固定的經營場所,統一管理、專業商販、手續齊全,開展後備箱市集,則應該按照小商品市場的模式來管理。
後備箱市集,大概有兩類。一個就是市民性質的,業餘時間,拿出家裡的閒置物資,進行交換或者銷售,相當於跳蚤市場。另一個就是專業的商販,他們就必須有場地、管理和手續,負有相應責任。
賴陽說,跳蚤市場性質的後備箱市集,可以在社區等空閒場地開展,由主辦方簡單登記、負責秩序,「這種就是以社交為目的,帶有趣味性,一定是非專業的商販,是臨時性的。」
如果發展成專業的商販,希望通過後備箱市集來盈利,那就不能採用隨意佔道經營的方式。「這就相當於把過去的三輪車街邊擺攤換成了汽車擺攤,沒有經營許可證、沒有健康證,售賣一些假冒偽劣商品,見了城管就跑,那肯定不行。」
賴陽認為,無人管理的後備箱市集,除了佔道,還會帶來食品安全隱患、侵犯智慧財產權、影響正常經營秩序等問題。如果做成正規的市集,那就必須跟小商品市場一樣管理。比如在郊區,有符合相應手續的場地,收取一定的入場費。「場地有法人責任,商販有個體工商戶責任。商販辦理經營手續,合法納稅。這樣才是真正的後備箱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