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複合多糖、製備工藝及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20:42:36 1
專利名稱:當歸複合多糖、製備工藝及用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製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從中藥材當歸(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乾燥根中提取、分離、純化得到的重均分子量在20,000-80,000道爾頓之間的當歸複合多糖。含量>80%。其特徵在於此複合多糖主要由半乳醛酸聚糖(Polygalacturonic acids),鼠李半乳醛酸聚糖(Rhamnogalacturonans),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s)和α-葡聚糖(α-Polyglucans)組成。其特點為1.多糖百分含量蛋白百分含量=95-99%1-5%。2.糖組成主要由阿拉伯糖(35-45%),半乳糖醛酸(20-28%),半乳糖(18-25%),葡萄糖(5-15%),鼠李糖(3-8%),4-甲基葡萄糖醛酸(1-5%)組成。3.糖苷鍵連結阿拉伯糖主要以α-3位,α-5位,α末端和α-3,5位糖苷鍵相連接。半乳糖醛酸主要以α-4位糖苷鍵相連接。半乳糖主要以α-3位,α-6位和α-3,6位糖苷鍵相連接。葡萄糖主要以α-4位,α-6位和α-4,6位糖苷鍵相連接。鼠李糖主要以α-2位和α-2,4位糖苷鍵相連接。4-甲基葡萄糖醛酸主要以α-4位和末端相連接。4.胺基酸組成由19種不同的胺基酸組成,其中,精氨酸,絲氨酸,穀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賴氨酸和羥脯氨酸含量較高,佔胺基酸總量的65-75%。5.重均分子量20,000-80,000道爾頓。6.其它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易溶於水,不溶於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水溶液pH為4-6,呈弱酸性。本發明還涉及當歸複合多糖的製備工藝、製劑及其用途。
當歸為傘形科(umbuiferae)當歸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乾燥根。
中醫認為當歸性味甘、辛、溫。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主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虛寒腹痛,腸燥便秘,跌扑損傷等證。當歸主要含揮髮油和水溶性成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揮髮油成分、水溶性小分子成分及其藥理作用方面。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藥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對當歸的水溶性大分子部分-當歸粗多糖(AP)及其藥理作用也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楊鐵虹等(中國藥理學通報,2003,19(4)448-451)發現當歸粗多糖(AP)能增強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王亞平等(中華血液學雜誌,1993,14(12)650-651)發現當歸粗多糖(AP)可促進貧血鼠外周血紅細胞、血紅蛋白回升,刺激貧血鼠骨髓紅系爆增式集落形成細胞(BFU-E)和晚期紅系祖細胞(CFU-E)增殖。鄭敏等(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2,27(4)373-375)發現當歸粗多糖(AP)能誘導胎兒胸腺細胞和脾細胞表達GM-CSF和IL-3。因此,探討以當歸多糖作為有效部位用於生血,提高免疫功能等,很有前景。
本發明提供一種從中藥材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乾燥根中提取、分離、純化得到的重均分子量在20,000-80,000道爾頓之間的當歸複合多糖。含量>80%。
主要工藝流程如下當歸飲片淨制後,加水或用0.2-0.6M磷酸二氫鉀或磷酸二氫鈉在50-105℃提取(加水量為3-4倍,每次提取1-3小時,共提取2-3次)。提取液60-80℃減壓濃縮至稀稠膏狀,冷卻後進行20-40%醇沉,2-8℃靜置8-24小時。收集上清液,噴霧乾燥,即得當歸多糖粗品。將當歸多糖粗品用水溶解,濃度為2-6%,用截留分子量為5-10K的超濾膜超濾(MWCO=5000-10,000),保留液上SP或CM Sepharose陽離子交換柱,洗脫液為pH5-6,20-100mM的緩衝液(取分析純的酸及其鹽,用水分別配製所需濃度的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即得),緩衝液可以選自檸檬酸-檸檬酸鈉緩衝液、磷酸氫二鈉-檸檬酸緩衝液、乙酸-乙酸鈉緩衝液等。收集流出液2-5個柱體積,用截留分子量為5-10K的超濾膜超濾(MWCO=5,000-10,000),保留液上Q或DEAE Sepharose陰離子交換柱,洗脫液為pH5-6,20-100mM的緩衝液(取分析純的酸及其鹽,用水分別配製所需濃度的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即得),緩衝液可以選自檸檬酸-檸檬酸鈉緩衝液、磷酸氫二鈉-檸檬酸緩衝液、乙酸-乙酸鈉緩衝液等。收集流出液2-5個柱體積,用截留分子量為5-10K的超濾膜超濾(MWCO=5,000-10,000),保留液經65-85%乙醇沉澱兩次,離心,收集沉澱。沉澱加水反溶,濃度為20-30%,噴霧或冷凍乾燥,即得含量在80%以上的當歸複合多糖。
或收集20-40%醇沉後的上清液,回收乙醇後用截留分子量為5-10K的超濾膜超濾及繼續以後的步驟,同樣得到當歸複合多糖。
本發明還提供了當歸複合多糖注射劑的製備方法取適量的當歸複合多糖,不加入或加入一種至多種藥學上可以接受的助溶劑、分散劑、載體或賦形劑,混合後製成適當注射劑如粉針(凍乾粉針或粉末直接分裝)、水針。每個注射劑量單位至少含50mg本發明物。
本發明提供的當歸複合多糖用於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貧血、血小板減少症、病毒感染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和作為抗癌輔助藥。
本發明提供的當歸複合多糖在生血和免疫功能影響的體外實驗的結果表明,使用當歸複合多糖,其濃度在25-400μg/ml時,可有效地刺激用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人的外周血單核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6(IL-6)、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幹擾素-γ(IFN-γ)。使用當歸複合多糖,其濃度在31.25-250μg/ml時,可有效地刺激Balb/C小鼠的脾細胞增殖。
生血方面的體內實驗結果表明,對接受放療的Balb/C小鼠使用當歸複合多糖,當用藥量為50-200mg/kg/d,皮下注射給藥,連續使用7天,與生理鹽水組比較,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和血小板的恢復都提前了。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給藥組小鼠骨髓紅系祖細胞、粒、單系祖細胞和巨核造血前體細胞數目增加。對接受化療的Balb/C小鼠使用當歸複合多糖,當用藥量為50-200mg/kg/d,皮下注射給藥,連續使用7天時,與生理鹽水組比較,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和血小板的恢復也都提前了。
免疫方面的體內實驗結果表明當歸複合多糖的用量在25-100mg/kg/d,可有效地刺激接受化療的Balb/C小鼠脾細胞產生幹擾素γ(IFN-γ)和白細胞介素2(IL-2)。當歸複合多糖還能有效地刺激正常或接受化療的Balb/C小鼠對牛血清誘導遲發性超敏(DTH)的反應性。
抗病毒的體內實驗結果表明給雞法氏囊病毒攻毒雛雞使用當歸複合多糖,用量在口服50mg/d或肌注50mg/d時,連續使用5天,持續觀察28天。與對照組動物死亡67%相比較,用藥組動物100%存活。給犬細小病毒感染和犬瘟症患犬使用當歸複合多糖,用量在100-200mg/d時,連續使用3-7天,持續觀察28天。與目前臨床上採用的常規治療相比,治癒率明顯升高,沒有復發的情況。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當歸複合多糖的製備淨制當歸40kg,加水提取3次,每次加水160kg,提取3.0小時,提取溫度為100℃。合併提取液65℃減壓濃縮至稀稠膏狀,調整體積至20L,靜置過夜,加入95%乙醇至終濃度35%,攪拌均勻,4℃放置12小時,5000×g離心10min,收集上清液,噴霧乾燥,得當歸多糖粗品504g。將當歸多糖粗品504g用水溶解,濃度為4%,用截留分子量為10K的超濾膜超濾,保留液體積為8.6L,上200×300mm SPSepharose陽離子交換柱,洗脫液為pH5.2 50mM的乙酸-乙酸鈉緩衝液,收集流出液共30L,用截留分子量為5K的超濾膜超濾,得保留液9.0L,保留液上DEAE Sepharose陰離子交換柱,洗脫液為pH5.2,50mM的乙酸-乙酸鈉緩衝液,收集流出液共28L,用截留分子量為5K的超濾膜超濾(MWCO=5,000-8,000),得保留液5.3L。加入95%乙醇至終濃度70%,4℃放置12小時,5000×g離心10min,收集沉澱。沉澱加水反溶至5.5L,,加入95%乙醇至終濃度70%,4℃放置12小時,5000×g離心5min,收集沉澱。沉澱加水反溶至6L,噴霧乾燥,得當歸複合多糖精品124g。當歸複合多糖含量為97%。
檢測結果如下1.糖組成(Mol%)
2.胺基酸組成(mol%)
3.蛋白質含量和重均分子量蛋白質含量2.56%。
重均分子量56,703道爾頓實施例2當歸複合多糖凍乾粉針劑的製備取實施例1所得50g當歸複合多糖,用含1.0%氯化鈉、0.4‰的吐溫-80、pH5.2,50mM的乙酸-乙酸鈉緩衝液溶解,調整終體積至2000ml。0.22um濾膜除菌過濾,分裝到1000個10ml西林瓶中,凍幹即得。
實施例3當歸複合多糖誘導PHA活化的人的外周血單核細胞生成G-CSF、IL-6和IFN-γ從健康人全血中分離、洗滌得到人外周血單核細胞,用RPMI-1640培養基調整細胞數到4×106/ml。用RPMI-1640培養基配製不同濃度的實施例1、當歸粗多糖(AP)(用現有實驗室方法提取、純化得到的當歸粗多糖(AP))(商澎等,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1,22(14)1311-1314),和陽性對照藥豬苓多糖(連雲港東風製藥廠)溶液,藥物系列為400,200,100,50,25μg/ml,每個濃度做復孔。加入PHA液,終濃度4μg/ml。加入單核細胞懸液,細胞終濃度為2×106/ml。細胞對照孔只加單核細胞懸液和PHA液,培養液對照孔只加RPMI-1640培養基。37℃,5%二氧化碳培養箱培養24小時,離心,收集上清。用相應的ELISA試劑盒分別檢測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細胞介素6(IL-6)和幹擾素-γ(IFN-γ)的生成量,用加藥組產生的細胞因子量/細胞對照組產生的細胞因子量(S/C)表示活性。
下表顯示不同濃度的當歸複合多糖誘導生成G-CSF、IL-6和IFN-γ的數量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當歸多糖能誘導PHA活化的人的外周血單核細胞生成G-CSF、IL-6和IFN-γ,且生成量與藥物濃度呈正相關。當歸複合多糖的誘導效果明顯優於同等劑量的當歸粗多糖(AP)。
實施例4當歸複合多糖刺激Balb/C小鼠脾細胞增殖製備Balb/C小鼠脾細胞懸液,調整細胞數到2.5×106/ml。配製不同濃度的實施例1、當歸粗多糖(AP)和陽性對照藥豬苓多糖溶液,藥物系列為500,250,125,62.5和31.25μg/ml,每個濃度做復孔。加入脾細胞懸液,細胞終濃度為1.25×106/ml。細胞對照孔只加脾細胞懸液。37℃,5%二氧化碳培養箱培養48小時,每孔加入50μl 0.5μCi的3HTdR,繼續培養18小時。用細胞收集器收集細胞,在液閃儀上讀取cpm值,用給藥組cpm值/細胞對照組cpm值(S/C)表示活性。
下表顯示不同濃度的當歸複合多糖刺激小鼠脾細胞增殖的情況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當歸複合多糖能刺激Balb/C小鼠脾細胞增殖,生成量與藥物濃度呈正相關。且當歸複合多糖的效果明顯優於等量的當歸粗多糖(AP)。
實施例5當歸複合多糖促進接受輻射小鼠骨髓造血前體細胞的恢復將雌性Balb/c小鼠(體重18-22g),隨機分為5組,每組10隻第1組正常對照組。第2組照射+生理鹽水組。第3組照射+實施例1,用量100mg/kg/d。第4組.照射+當歸粗多糖(AP),用量100mg/kg/d。第5組.照射+豬苓多糖,用量200mg/kg/d。
0天除正常對照組外,用全身亞致死量(總量600cGy)X線照射小鼠。從0天開始,各給藥組小鼠皮下注射給藥,每日一次,連續給藥7天。正常對照組0天、照射+生理鹽水組0-6天皮下注射等體積的生理鹽水。於實驗的8、11、16天分批處死小鼠,無菌取股骨,製備骨髓細胞懸液,調整細胞數為1×105/ml,加入培養基,置CO2培養箱,37℃培養6天,計數骨髓粒、單系祖細胞(CFU-GM)。37℃培養7天,計數骨髓紅系爆增式集落形成細胞(BFU-E)。37℃培養8天,計數骨髓巨核造血前體細胞(CFU-MEG)。
下表顯示當歸複合多糖促進接受輻射小鼠骨髓造血前體細胞的恢復
備註各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當歸複合多糖可促進接受輻射小鼠的骨髓粒-單系祖細胞、紅系祖細胞、巨核造血前體細胞的恢復,當歸粗多糖(AP)只能促進前兩種骨髓細胞的恢復,且效果弱於當歸複合多糖。
實施例6
當歸複合多糖促進接受放療小鼠外周血象的恢復Balb/c雌性小鼠,體重18-22g,隨機分組,每組15隻。試藥分為4組第1組為實施例1,用量為50mg/kg/d。第2組為實施例1,用量為200mg/kg/d。第3組為當歸粗多糖(AP),用量為200mg/kg/d。第4組為豬苓多糖,用量為200mg/kg/d。第5組為生理鹽水組。第6組為正常對照組。
1-5組小鼠在0天接受X射線照射,照射總量為550cGy。從照射當日開始皮下注射給藥,每天一次,連續用藥一周。第7、10、14、17、21、24日分別取尾靜脈血,計數外周血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和血小板(PLT)。
外周血WBC(×109/L)的變化
外周血RBC(×1012/L)的變化
外周血Hb(g/L)的變化
外周血HCT(%)的變化
外周血PLT(×109/L)的變化
備註各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當歸複合多糖的用量在50-200mg/kg/d時,可以促進接受放療小鼠外周血RBC,Hb,HCT,PLT和WBC的恢復,且恢復的情況與用藥量呈正相關。當歸粗多糖(AP)不能促進PLT的恢復,且效果差於同等劑量的當歸複合多糖。
實施例7當歸複合多糖促進化療小鼠外周血象的恢復Balb/c雌性小鼠,體重18-22g,隨機分組,每組15隻。試藥分為4組第1組為實施例1,用量為50mg/kg/d。第2組為實施例1,用量為200mg/kg/d。第3組為當歸粗多糖(AP),用量為200mg/kg/d。第4組為豬苓多糖,用量為200mg/kg/d。第5組為生理鹽水組。第6組為正常對照組。
1-5組小鼠在-1,0天接受絲裂黴素,尾靜脈給藥,給藥劑量為3mg/kg/d。化療當日開始皮下注射給藥,每天一次,連續用藥7天。第2、5、7、9、12、14、16、19、22日分別尾靜脈採血1次,計數外周血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和血小板(PLT)。
外周血WBC(×109/L)的變化
外周血RBC(×1012/L)的變化
外周血Hb(g/L)的變化
外周血HCT(%)的變化
外周血PLT(×109/L)的變化
備註各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當歸複合多糖的用量在50-200mg/kg/d時,可以促進接受放療小鼠外周血RBC,Hb,HCT,PLT和WBC的恢復,且恢復的情況與用藥量呈正相關。當歸粗多糖(AP)不能促進PLT的恢復的作用,且效果差於同等劑量的當歸複合多糖。
實施例8當歸複合多糖刺激免疫功能低下的Balb/c小鼠脾細胞分泌IFN-γBalb/c雌性小鼠,體重18-22g,隨機分組,每組10隻。試藥分為4組第1組為實施例1,用量為25mg/kg/d。第2組為實施例1,用量為100mg/kg/d。第3組為當歸粗多糖(AP),用量為100mg/kg/d。第4組為胸腺肽,用量為5mg/kg/d。第5組為生理鹽水組。第6組為正常對照組。
從第1天起,1-5組皮下注射給藥,連續給7天。第4天,除正常對照組外,各組腹腔注射環磷醯胺1次,劑量為200mg/kg。第11天處死小鼠,製備脾細胞懸液,調整細胞數為2×106/ml,每孔加入1ml,做復孔。加入ConA至終濃度2.5μg/ml,無ConA者為對照。在5%二氧化碳孵箱,37℃孵育48小時。離心,收集上清液,用ELISA法檢測細胞因子幹擾素-γ(IFN-γ)的含量。
下表顯示當歸複合多糖刺激免疫功能低下Balb/c小鼠脾細胞分泌IFN-γ
備註各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當歸複合多糖的用量在25-100mg/kg/d時,可以刺激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細胞分泌IFN-γ。且生成量與用藥量呈正相關。當歸粗多糖(AP)的效果弱於同等劑量的當歸複合多糖。
實施例9當歸複合多糖對雞法氏囊病毒的體內抗病毒作用4周齡雛雞,體重200-250g,經雞法氏囊病毒攻毒後隨機分為3組,每組25隻,雌雄各半。第1組對照組,不給藥。第2組口服給藥組,實施例1加入飲水中,50mg/天。連續給藥5天。第3組,肌肉注射給藥組,實施例1用量為50mg/天,注射總體積為1ml。連續給藥5天。連續2周觀察用藥組和對照組動物的死亡情況。實驗期間,死亡動物需取出法氏囊,稱重。第14天,處死所有存活動物,取出法氏囊,稱重。
下表顯示第14天用藥組和對照組動物的一般狀態,死亡率和法氏囊重量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口服或肌肉注射給予當歸複合多糖,用量在50mg/天時,可以明顯減輕雞法氏囊的感染和病變,防止雞法氏囊病毒攻毒動物的死亡。
實施例10當歸複合多糖在臨床上對犬瘟熱和犬細小病毒感染的療效實驗共分4組。第1組臨床確診為犬細小病毒感染的小型犬41隻,體重1500-4000g,靜脈給實施例1。體重1000-2000g的動物100mg/d,體重>2000g的動物200mg/d,每天1次,連續用藥3-7天。第2組臨床確診為犬細小病毒感染的小型犬20隻,體重1000-4600g,按常規療法治療,作為對照。第3組臨床確診為犬瘟熱的小型犬47隻,體重1000-5000g,靜脈給實施例1,用法同上。連續用藥3-7天。第4組臨床確診為犬瘟熱的小型犬28隻,體重1000-5000g,按常規療法治療,作為對照。觀察動物的治癒情況和死亡情況,隨訪至4周,了解有無復發。
下表顯示不同時間段各組動物的死亡情況和疾病復發情況
犬瘟熱和犬細小病毒感染是兩種嚴重的動物傳染性疾病,不經治療死亡率>95%。當歸複合多糖用量在100-200mg/d時,與目前臨床採用的治療方案比較,患病動物的死亡率低,治癒動物在28天內沒有復發。
根據以上結果可以將當歸複合多糖用於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性疾病和作為抗癌輔助藥。
權利要求
1.一種從中藥材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乾燥根中提取、分離、純化得到的當歸複合多糖。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當歸複合多糖的重均分子量為20,000-80,000道爾頓。
3.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當歸複合多糖,其特徵在於此複合多糖主要由半乳醛酸聚糖,鼠李半乳醛酸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和α-葡聚糖組成。其特點為1.多糖百分含量∶蛋白百分含量=95-99%∶1-5%。2.糖組成主要由阿拉伯糖(35-45%),半乳糖醛酸(20-28%),半乳糖(18-25%),葡萄糖(5-15%),鼠李糖(3-8%),4-甲基葡萄糖醛酸(1-5%)組成。3.糖苷鍵連結阿拉伯糖主要以α-3位,α-5位,α末端和α-3,5位糖苷鍵相連接。半乳糖醛酸主要以α-4位糖苷鍵相連接。半乳糖主要以α-3位,α-6位和α-3,6位糖苷鍵相連接。葡萄糖主要以α-4位,α-6位和α-4,6位糖苷鍵相連接。鼠李糖主要以α-2位和α-2,4位糖苷鍵相連接。4-甲基葡萄糖醛酸主要以α-4位和末端相連接。4.胺基酸組成由19種不同的胺基酸組成,其中,精氨酸,絲氨酸,穀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賴氨酸和羥脯氨酸含量較高,佔胺基酸總量的65-75%。5.重均分子量20,000-80,000道爾頓。6.其它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易溶於水,不溶於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水溶液pH為4-6,呈弱酸性。
4.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當歸複合多糖,含量>80%。
5.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當歸複合多糖的提取、分離、純化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當歸乾燥根水提或用0.2-0.6M磷酸二氫鉀或磷酸二氫鈉提取,提取溫度為50-105℃。20-40%乙醇沉澱,收集上清液,用截留分子量為5-10K的超濾膜超濾,保留液經過陽離子交換柱和陰離子交換柱,用pH5-6、20-100mM的緩衝液洗脫,收集流出液2-5個柱體積,流出液經過截留分子量為5-10K的超濾膜超濾,超濾後所得保留液經65-85%的乙醇沉澱兩次,所得沉澱物即為所述的當歸複合多糖。
6.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製備過程中所用的離子交換樹脂為SP、CM Sepharose陽離子和Q、DEAE Sepharose陰離子交換樹脂。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經過2次65-85%醇沉過程製備得到當歸複合多糖沉澱後,加水將沉澱溶解,經噴霧或冷凍乾燥得到精製的當歸複合多糖。
8.含有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當歸複合多糖注射劑,包括水針,粉針(凍乾粉針或粉末直接分裝)。是由所述的當歸複合多糖不加入或加入一種至多種藥學可以接受的輔料製成,每個注射劑量單位中至少含當歸複合多糖50mg。
9.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當歸複合多糖在製備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性疾病和抗癌輔助藥物中的用途。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抗癌輔助藥物為放、化療輔助用藥。所述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為雞法氏囊病毒、犬細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和犬瘟病。所述的免疫力低下包括人或動物罹患各種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藥物治療、環境汙染、輻射、過度疲勞、飲食不當、精神緊張等諸多原因引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從中藥材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乾燥根中提取、分離、純化得到的重均分子量在20,000-80,000道爾頓之間,主要由半乳醛酸聚糖(Polygalacturonic acids),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s),鼠李半乳醛酸聚糖(Rhamnogalacturonans)和α-葡聚糖(α-Polyglucans)組成的複合多糖。含量>80%。取適量的當歸複合多糖,不加入或加入一種至多種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輔劑,製成注射劑。每個注射劑量單位至少含50mg本發明物質。用於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性疾病和作為抗癌的輔助劑。
文檔編號A61K31/715GK101020719SQ20061000721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14日
發明者張玉傑, 吳虹, 安錦華 申請人:張玉傑, 吳虹, 安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