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的製造方法
2023-07-13 23:54:41 1
收穫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收穫機。該收穫機,包括:動力輸出軸、傳動系、水平鬆土裝置、傳輸裝置和用於支撐傳動系、水平鬆土裝置、傳輸裝置的支架;水平鬆土裝置包括水平鬆土帶和水平鬆土傳動軸;傳輸裝置包括傳輸履帶和傳輸傳動軸,傳輸履帶上設置有漏土孔,傳輸履帶的兩端均設置有傳輸傳動軸且一個傳輸傳動軸距離至水平鬆土帶的距離大於另一個傳輸傳動軸距離至水平鬆土帶的距離,傳輸履帶傳動方向與水平鬆土帶的傳動方向呈銳角;動力輸出軸與傳動系傳動連接,傳動系與水平鬆土傳動軸和傳輸傳動軸傳動連接,用於帶動水平鬆土帶和傳輸履帶工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穫機,生產效率高,節約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收穫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收穫機。
【背景技術】
[0002] 塊莖類農作物是多年生植物的根狀地下莖的一種,呈塊狀,如姜、藕、馬鈴薯和麻 山藥等。由於其口感較佳、營養豐富,常被人們食用的蔬菜之一,而且其不僅能夠供人類食 用,還可以餵養動物,也可以製作澱粉,所以在食品工業和非食品工業都具有廣闊的開發前 景。所以塊莖類農作物被一些地區廣泛種植。
[0003] 但是,在收穫塊莖類的農作物時,由於需要通過人力勞動將土壤挖開來收穫成熟 的塊莖類的農作物,其生產效率低,導致生產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收穫機,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0005]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收穫機,包括:動力輸出軸、傳動系、水平鬆土裝 置、傳輸裝置和用於支撐傳動系、水平鬆土裝置、傳輸裝置的支架;水平鬆土裝置包括水平 鬆土帶和水平鬆土傳動軸;水平鬆土帶的兩端均設置有水平鬆土傳動軸,水平鬆土傳動軸 用於帶動水平鬆土帶工作;傳輸裝置包括傳輸履帶和傳輸傳動軸,傳輸履帶上設置有漏土 孔,傳輸履帶的兩端均設置有傳輸傳動軸,傳輸履帶,沿水平鬆土帶延伸的方向,通過傳輸 傳動軸設置在支架上,且一個傳輸傳動軸距離至水平鬆土帶的距離大於另一個傳輸傳動軸 距離至水平鬆土帶的距離,傳輸履帶傳動方向與水平鬆土帶的傳動方向呈銳角,傳輸傳動 軸用於帶動傳輸履帶工作,用於傳輸水平鬆土帶上的土壤;動力輸出軸與傳動系傳動連接, 傳動系與水平鬆土傳動軸和傳輸傳動軸傳動連接,用於帶動水平鬆土帶和傳輸履帶工作。
[0006] 進一步地,水平鬆土帶包括兩條第一鏈條和若干第一連接杆;兩條第一鏈條平行 設置,並通過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連接杆連接在一起,且相鄰的兩個第一連接杆之間 有縫隙;水平鬆土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水平鬆土齒輪,兩個第一鏈條分別與兩個水平松 土齒輪嚙合,用於帶動第一鏈條轉動,第一連接杆設置有第一鋸齒,用於鬆土。
[0007]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杆橫截面呈圓形,第一鏈條上設置有圓形凹槽,第一連接杆通 過圓形凹槽與第一鏈條轉動連接;第一連接杆的兩端設置有第一凸起,且第一凸起呈扇形, 扇形的圓心角呈90°,且扇形的頂點位於第一連接杆的圓心上;圓形凹槽的槽底設置有半 圓形凹槽,且半圓形凹槽的圓心位於圓形凹槽的圓心上,第一凸起能插入至半圓形凹槽內; 第一凸起與半圓形凹槽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一端與第一凸起的一個半徑抵 接,其另一端與半圓形凹槽的一個半徑抵接,用於使第一連接杆復位。
[0008] 進一步地,支架上,沿傳輸履帶延伸的方向,位於傳輸履帶的兩側均設置有擋板, 傳輸履帶與兩個擋板圍成傳輸空間。
[0009] 進一步地,收穫機還包括兩個堅直挖土裝置;兩個堅直挖土裝置位於水平鬆土裝 置的一端,且兩個堅直挖土裝置之間有間隙;間隙的寬度小於等於兩個第一鏈條之間的距 離;堅直挖土裝置包括兩條第二鏈條、若干第二連接杆和堅直挖土傳動軸;兩條第二鏈條 平行設置,並通過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二連接杆連接在一起,且相鄰的兩個第二連接杆 之間有縫隙;堅直挖土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堅直挖土齒輪,兩個第二鏈條分別與兩個堅 直挖土齒輪嚙合,用於帶動第二鏈條轉動,第二連接杆設置有第二鋸齒,用於挖土;兩個第 一鏈條之間的距離小於兩個堅直挖土裝置遠離間隙的第二鏈條之間的距離;傳輸履帶位於 堅直挖土裝置和水平鬆土帶之間,且傳輸履帶的傳動方向分別與水平鬆土帶的傳動方向和 第二鏈條的傳動方向呈銳角。
[0010] 進一步地,收穫機還包括輔助挖土裝置;輔助挖土裝置包括輔助挖土帶和輔助傳 動軸;輔助挖土帶的兩端均設置有輔助傳動軸;輔助挖土帶的一端與水平鬆土帶遠離堅直 挖土裝置的一端傳動連接,且輔助挖土帶與傳輸履帶平行。
[0011] 進一步地,輔助挖土帶包括兩個輔助鏈條和若干輔助連接杆;兩個輔助鏈條平行 設置,並通過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輔助連接杆連接在一起,且相鄰的兩個輔助連接杆之間 有縫隙;輔助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輔助挖土齒輪,兩個輔助鏈條分別與兩個輔助挖土齒 輪嚙合;輔助連接杆上設置有第三鋸齒,用於挖土。
[0012] 進一步地,傳動系包括第一錐形齒輪、第二錐形齒輪、第三錐形齒輪、第四錐形齒 輪、第五錐形齒輪、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動力輸出軸與第一錐形齒輪連接;第二錐形 齒輪與第二鏈條遠離水平鬆土帶的一端設置的堅直挖土傳動軸連接;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 錐形齒輪嚙合,用於帶動第二鏈條轉動;第一轉動軸的一端設置有第三錐形齒輪,另一端 設置有第四錐形齒輪,第三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嚙合;第二轉動軸上設置有第五錐形 齒輪,第五錐形齒輪與第四錐形齒輪嚙合;第二轉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一齒輪;傳輸履 帶遠離水平鬆土帶的一端設置的傳輸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與第一齒輪相配合的第二齒 輪;一個第一齒輪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第二齒輪嚙合;設置有第二齒輪的傳輸傳 動軸的兩端均還設置有第三齒輪,水平鬆土帶遠離第二鏈條的一端設置的水平鬆土傳動軸 的兩端均設置有與第三齒輪相配合的第四齒輪,一個第三齒輪通過鏈條和與一個與其相配 合的第四齒輪嚙合;設置有第四齒輪的水平鬆土傳動軸的兩端均還設置有第五齒輪,輔助 挖土帶靠近水平鬆土帶一端設置的輔助傳動軸的兩端均還設置有與第五齒輪相配和的第 六齒輪,一個第五齒輪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第六齒輪哨合。
[0013] 進一步地,傳動系包括第一錐形齒輪、第二錐形齒輪;水平鬆土帶的一端位於兩個 堅直挖土裝置中間,且水平鬆土帶靠近堅直挖土裝置一端的水平鬆土傳動軸的兩端分別與 兩個第二鏈條靠近水平鬆土帶一端的堅直挖土傳動軸的一端連接;動力輸出軸與第一錐形 齒輪連接;第二錐形齒輪與第二鏈條遠離水平鬆土帶的一端設置的兩個堅直挖土傳動軸的 一端連接;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嚙合,用於帶動第二鏈條轉動;水平鬆土帶遠離 第二鏈條的一端設置的水平鬆土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七齒輪,輔助挖土帶靠近水平松 土帶的一端設置的輔助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與第七齒輪相配合的第八齒輪,一個第七齒 輪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第八齒輪嚙合;輔助挖土帶遠離水平鬆土帶的一端設置 的輔助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九齒輪,傳輸履帶遠離水平鬆土帶的一端設置的傳輸傳動 軸的兩端均設置有第十齒輪,一個第九齒輪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所述第十齒輪齧 合。
[0014]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收穫機,其設置了水平鬆土裝置和傳輸裝置。在使用收 獲機之前,將其支架與拖拉機的升降裝置連接,並將動力輸出軸與拖拉機的後動力輸出軸 連接。在收穫農作物時,啟動拖拉機並帶動水平鬆土帶挖土,使水平鬆土帶置於地表面的土 壤內,並位於農作物遠離地表面的一側,此時傳輸裝置的一端位於土壤內,另一端位於地表 面以上。然後,開動拖拉機前行,從而帶動水平鬆土帶和傳輸裝置前行,水平鬆土帶鬆動農 作物下方的土壤,水平鬆土帶上的農作物和土壤通過傳輸履帶傳輸,在傳輸的過程中,土壤 通過漏土孔漏出,農作物被傳輸履帶傳輸至地表面,從而完成了農作物的收穫。由於通過機 械作業代替人工挖土收穫農作物,其生產效率高,節約了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穫機的一種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穫機的一種實施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7] 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穫機的另一種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穫機的另一種實施例的測面結構示意圖;
[0019] 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穫機的帶有輔助挖土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0] 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穫機的第一鏈條處的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1] 圖中,101 :水平鬆土裝置;102 :傳輸裝置;103 :支架;104 :動力輸出軸;105 :水 平鬆土帶;106 :水平鬆土傳動軸;107 :傳輸履帶;108 :傳輸傳動軸;109 :漏土孔;110 :第 一鏈條;111 :第一連接杆;112 :第一鍋齒;113 :圓形凹槽;114 :半圓形凹槽;115 :第一凸 起;116 :復位彈簧;117 :擋板;118 :堅直挖土裝置;119 :第二鏈條;120 :第二連接杆;121 : 第二鋸齒;122 :堅直挖土傳動軸;123 :第一轉動軸;124 :第二轉動軸;125 :輔助挖土裝置; 126 :輔助鏈條;127 :輔助傳動軸;128 :第三鋸齒。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3] 本實施例提供了收穫機,如圖1和圖3所示,包括:動力輸出軸104、傳動系、水平 鬆土裝置101、傳輸裝置102和用於支撐傳動系、水平鬆土裝置101、傳輸裝置102的支架 103 ;水平鬆土裝置101包括水平鬆土帶105和水平鬆土傳動軸106 ;水平鬆土帶105的兩 端均設置有水平鬆土傳動軸106,水平鬆土傳動軸106用於帶動水平鬆土帶105工作;傳輸 裝置102包括傳輸履帶107和傳輸傳動軸108,傳輸履帶107上設置有漏土孔109,傳輸履 帶107的兩端均設置有傳輸傳動軸108,傳輸履帶107,沿水平鬆土帶105延伸的方向,通過 傳輸傳動軸108設置在支架103上,且一個傳輸傳動軸108距離至水平鬆土帶105的距離 大於另一個傳輸傳動軸108距離至水平鬆土帶105的距離,傳輸履帶107傳動方向與水平 鬆土帶105的傳動方向呈銳角,傳輸傳動軸108用於帶動傳輸履帶107工作,用於傳輸水平 鬆土帶105上的土壤;動力輸出軸104與傳動系傳動連接,傳動系與水平鬆土傳動軸106和 傳輸傳動軸108傳動連接,用於帶動水平鬆土帶105和傳輸履帶107工作。
[0024] 當使用收穫機收穫農作物時,將支架103與拖拉機後面的升降裝置連接,且與水 平鬆土帶105距離較短的傳輸傳動軸108靠近拖拉機。將動力輸出軸104與拖拉機的後動 力輸出軸104連接,啟動拖拉機帶動水平鬆土帶105和傳輸履帶107工作。在收穫農作物 之前,先使水平鬆土帶105置於地表面下的土壤中,並位於農作物遠離地表面的一側,即農 作物的下方。此時,傳輸履帶107的一端,即與水平鬆土履帶距離較短的一端位於地表面一 下的土壤中,另一端位於地表面以上。然後,通過拖拉機帶動收穫機前進,此時水平鬆土帶 105不間斷的運轉使農作物下方的土壤鬆動,在收穫機前行的過程中,使水平鬆土帶105上 的帶有農作物的土壤移至傳輸履帶107上。傳輸履帶107在傳輸帶有農作物的土壤時,由 於收穫機在工作時會產生振蕩,從而使傳輸履帶107發生振蕩,從而使傳輸履帶107上的土 壤和農作物分離。土壤通過漏土孔109漏出,農作物被傳輸履帶107傳輸至地表面。
[0025] 本實施例的收穫機,其設置了水平鬆土裝置101和傳輸裝置102。在使用收穫機之 前,將其支架103與拖拉機的升降裝置連接,並將動力輸出軸104與拖拉機的後動力輸出軸 104連接。在收穫農作物時,啟動拖拉機並帶動水平鬆土帶挖土,使水平鬆土帶置於地表面 的土壤內,並位於農作物遠離地表面的一側,此時傳輸裝置102的一端位於土壤內,另一端 位於地表面以上。然後,開動拖拉機前行,從而帶動水平鬆土帶105和傳輸裝置102前行,水 平鬆土帶105鬆動農作物下方的土壤,水平鬆土帶105上的農作物和土壤通過傳輸履帶107 傳輸,在傳輸的過程中,土壤通過漏土孔109漏出,農作物被傳輸履帶107傳輸至地表面,從 而完成了農作物的收穫。由於通過機械作業代替人工挖土收穫農作物,其生產效率高,節約 了生產成本。
[0026] 另外,水平鬆土帶105靠近拖拉機的一端和傳輸帶靠近拖拉機的一端能夠在支架 103上調整高度,即二者距離地表面的距離。這樣可以適應不同的地理環境,例如田地裡有 坑窪的地方,可以將水平鬆土帶105靠近拖拉機的一端和傳輸帶靠近拖拉機的一端朝靠近 地表面的方向移動預設的距離,從而適應田地裡有坑窪的情況。
[0027] 水平鬆土帶105包括兩條第一鏈條110和若干第一連接杆111 ;兩條第一鏈條110 平行設置,並通過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連接杆111連接在一起,且相鄰的兩個第一連 接杆111之間有縫隙;水平鬆土傳動軸106的兩端均設置有水平鬆土齒輪,兩個第一鏈條 110分別與兩個水平鬆土齒輪嚙合,用於帶動第一鏈條110轉動,第一連接杆111設置有第 一鋸齒112,用於鬆土。通過水平鬆土傳動軸106的兩端的水平鬆土齒輪帶動兩個第一鏈條 110傳動,從而帶動第一連接杆111轉動,使第一鋸齒112鬆動農作物底部的土壤。此結構 簡單,操作方便,且其作業面積大,能夠一次性的將農作物下方的土壤鬆動,提高收穫效率。
[0028] 第一連接杆111橫截面呈圓形,如圖6所示,第一鏈條110上設置有圓形凹槽113, 第一連接杆111通過圓形凹槽113與第一鏈條110轉動連接;第一連接杆111的兩端設置 有第一凸起115,且第一凸起115呈扇形,扇形的圓心角呈90°,且扇形的頂點位於第一連 接杆111的圓心上;圓形凹槽113的槽底設置有半圓形凹槽114,且半圓形凹槽114的圓心 位於圓形凹槽113的圓心上,第一凸起115能插入至半圓形凹槽114內;第一凸起115與半 圓形凹槽114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116,復位彈簧116的一端與第一凸起115的一個半徑 抵接,其另一端與半圓形凹槽114的一個半徑抵接,用於使第一連接杆111復位。當收穫機 工作時,為了能夠使水平鬆土帶105上的帶有農作物的土壤全部的移至傳輸履帶107上,所 以傳輸履帶107靠近拖拉機的一端與水平鬆土履帶靠近拖拉機的一端之間距離要短,才能 避免含有農作物的土壤從傳輸履帶107靠近拖拉機的一端與水平鬆土履帶靠近拖拉機的 一端之間漏出。當水平傳送帶上的第一鋸齒112需要從傳輸履帶107的靠近拖拉機的一側 至遠離拖拉機的一側移動時,第一鋸齒112由於傳輸履帶107的阻擋,第一凸起115與半圓 形凹槽114之間的復位彈簧116會被壓縮,從而使第一鋸齒112與第一鏈條110平行,從而 使第一鋸齒112從傳輸履帶107靠近拖拉機的一側移動至遠離拖拉機的一側。當第一鋸齒 112通過傳輸履帶107後,由於沒有傳輸履帶107的阻擋,復位彈簧116恢復原狀,從而使第 一鋸齒112復位。當第一鋸齒112移動至水平鬆土帶105遠離傳輸履帶107的一側時,由 於第一凸起115與半圓形凹槽114的側壁抵接,從而時第一鋸齒112位置固定並實現鬆土 的功能。此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而且第一鋸齒112的復位速度快。
[0029] 支架103上,沿傳輸履帶107延伸的方向,位於傳輸履帶107的兩側均設置有擋板 117,傳輸履帶107與兩個擋板117圍成傳輸空間。為了避免在傳輸履帶107在傳輸帶有農 作物的土壤時,帶有農作物的土壤容易從傳輸履帶107上脫落,造成農作物的浪費,所以在 沿傳輸履帶107延伸的方向,且位於傳輸履帶107的兩側均設置有擋板117,從而阻止帶有 農作物的土壤從傳輸履帶107脫落,避免農作物的浪費。
[0030] 收穫機還包括兩個堅直挖土裝置118 ;兩個堅直挖土裝置118位於水平鬆土裝置 101的一端,且兩個堅直挖土裝置118之間有間隙;間隙的寬度小於等於兩個第一鏈條110 之間的距離;堅直挖土裝置118包括兩條第二鏈條119、若干第二連接杆120和堅直挖土傳 動軸122 ;兩條第二鏈條119平行設置,並通過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二連接杆120連接在 一起,且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連接杆120之間有縫隙;堅直挖土傳動軸122的兩端均設置有 堅直挖土齒輪,兩個第二鏈條119分別與兩個堅直挖土齒輪嚙合,用於帶動第二鏈條119轉 動,第二連接杆120設置有第二鋸齒121,用於挖土;兩個第一鏈條110之間的距離小於兩 個堅直挖土裝置118遠離間隙的第二鏈條119之間的距離;傳輸履帶107位于堅直挖土裝 置118和水平鬆土帶105之間,且傳輸履帶107的傳動方向分別與水平鬆土帶的傳動方向 和第二鏈條119的傳動方向呈銳角。人們在播種時,通常將農作物的種子種植在壟臺上,壟 臺的兩側均為壟溝,所以在收穫農作物時,只需要將壟臺的土壤挖出即可。為了減輕水平松 土帶105的鬆土負擔,同時提高收穫農作物的效率,在水平鬆土帶105的一端,即靠近拖拉 機的一端設置了堅直挖土裝置118,堅直挖土裝置118主要是用於挖開壟溝的土壤,給水平 鬆土帶105預留出工作空間,使壟臺的帶有農作物的土壤全部被運送到傳輸履帶107上,不 僅可以減輕水平鬆土帶105的工作負擔,還可以提高農作物的收穫率,避免農作物的浪費。
[0031] 如圖5所示,收穫機還包括輔助挖土裝置125 ;輔助挖土裝置125包括輔助挖土帶 和輔助傳動軸127 ;輔助挖土帶的兩端均設置有輔助傳動軸127 ;輔助挖土帶的一端與水平 鬆土帶105遠離堅直挖土裝置118的一端傳動連接,且輔助挖土帶與傳輸履帶107平行。 當在收穫農作物之間,需要將水平鬆土帶105和傳輸履帶107靠近拖拉機一端置於地表面 以下,在將水平鬆土帶105置於地表面以下的過程中,會使水平鬆土帶105上積壓土壤,從 而影響水平鬆土帶105的工作,所以,在水平鬆土帶105遠離拖拉機的一端設置了輔助挖土 帶,且輔助挖土帶與傳輸履帶107平行,輔助挖土帶的一端在地表面以下,另一端在地表面 以上。此時,水平鬆土帶105的兩端之間的距離在7cm?9cm之間。這樣可以通過水平鬆土 帶105和輔助挖土帶的共同作用,能使水平鬆土帶105快速的置於地表面一下的預設位置, 同時水平鬆土帶105的土壤能夠傳動至輔助挖土帶上,並通過輔助挖土帶傳輸至地表面以 上從而減輕了水平鬆土帶105的工作負擔。另外,在收穫的過程中,從傳輸履帶107的漏土 孔109中落下的土壤,也會從落至水平鬆土帶105上和輔助挖土帶上,水平鬆土帶105上的 土壤會傳輸至輔助挖土帶上,輔助挖土履帶將土壤傳輸至收穫機原理拖拉機的一側,進一 步的減輕水平鬆土帶105的工作負擔。另外,輔助挖土帶也可以不與傳輸履帶107平行,只 要二者不重合即可,換句話說,只要二者不交叉即可。
[0032] 輔助挖土帶包括兩個輔助鏈條126和若干輔助連接杆;兩個輔助鏈條126平行設 置,並通過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輔助連接杆連接在一起,且相鄰的兩個輔助連接杆之間有 縫隙;輔助傳動軸127的兩端均設置有輔助挖土齒輪,兩個輔助鏈條126分別與兩個輔助挖 土齒輪嚙合;輔助連接杆上設置有第三鋸齒128,用於挖土。此結構能與水平鬆土帶配合, 使水平鬆土帶105上的土壤能夠傳輸至輔助挖土帶上。
[0033] 上述水平鬆土裝置101、傳輸裝置102、豎直挖土裝置118和輔助挖土裝置125均 通過傳動系傳動並帶動上述的裝置工作。傳動系的結構有很多,下面給出兩種較佳的結 構:
[0034] 第一種,如圖1和圖2所示,傳動系包括第一錐形齒輪、第二錐形齒輪、第三錐形齒 輪、第四錐形齒輪、第五錐形齒輪、第一轉動軸123和第二轉動軸124 ;動力輸出軸104與第 一錐形齒輪連接;第二錐形齒輪與第二鏈條119遠離水平鬆土帶105的一端設置的豎直挖 土傳動軸122連接;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嚙合,用於帶動第二鏈條119轉動;第一 轉動軸123的一端設置有第三錐形齒輪,另一端設置有第四錐形齒輪,第三錐形齒輪與第 二錐形齒輪嚙合;第二轉動軸124上設置有第五錐形齒輪,第五錐形齒輪與第四錐形齒輪 嚙合;第二轉動軸124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一齒輪;傳輸履帶107遠離水平鬆土帶105的一 端設置的傳輸傳動軸108的兩端,均設置有與第一齒輪相配合的第二齒輪;一個第一齒輪 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第二齒輪嚙合;設置有第二齒輪的傳輸傳動軸108的兩端均 還設置有第三齒輪,水平鬆土帶105遠離第二鏈條119的一端設置的水平鬆土傳動軸106 的兩端均設置有與第三齒輪相配合的第四齒輪,一個第三齒輪通過鏈條和與一個與其相配 合的第四齒輪嚙合;設置有第四齒輪的水平鬆土傳動軸106的兩端均還設置有第五齒輪, 輔助挖土帶靠近水平鬆土帶105 -端設置的輔助傳動軸127的兩端均還設置有與第五齒輪 相配和的第六齒輪,一個第五齒輪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第六齒輪嚙合。當收穫機 工作時,動力輸出軸104通過第一錐形齒輪帶動第二錐形齒輪轉動,從而帶動豎直挖土裝 置118工作,第二錐形齒輪通過第三錐形齒輪、第一轉動軸123、第四錐形齒輪和第五錐形 齒輪帶動第二轉動軸124轉動,第二轉動軸124通過鏈條帶動傳輸裝置102工作,傳輸傳動 軸108通過鏈條帶動水平鬆土傳動軸106工作,水平鬆土傳動軸106通過鏈條帶動輔助挖 土裝置125工作,從而使收穫機收穫農作物。在此種傳動方式下,水平鬆土履帶的寬度,即 兩條第一鏈條110之間的距離能夠大於兩個豎直挖土裝置118之間的間隙,從增加水平松 土帶105的工作面積,從而使壟臺上的土壤能全部落入水平鬆土帶105上,進而被傳輸履帶 107傳輸,提高農作物的收穫率。
[0035] 第二種,如圖3和圖4所示,傳動系包括第一錐形齒輪、第二錐形齒輪;水平鬆土帶 105的一端位於兩個豎直挖土裝置118中間,且水平鬆土帶105靠近豎直挖土裝置118-端 的水平鬆土傳動軸106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鏈條119靠近水平鬆土帶105 -端的豎直挖 土傳動軸的一端連接;動力輸出軸與第一錐形齒輪連接;第二錐形齒輪與第二鏈條119遠 離水平鬆土帶105的一端設置的兩個豎直挖土傳動軸的一端連接;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 形齒輪嚙合,用於帶動第二鏈條119轉動;水平鬆土帶105遠離第二鏈條119的一端設置的 水平鬆土傳動軸106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七齒輪,輔助挖土帶靠近水平鬆土帶105的一端設 置的輔助傳動軸127的兩端均設置有與第七齒輪相配合的第八齒輪,一個第七齒輪通過鏈 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第八齒輪嚙合;輔助挖土帶遠離水平鬆土帶105的一端設置的輔助 傳動軸127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九齒輪,傳輸履帶107遠離水平鬆土帶105的一端設置的傳 輸傳動軸108的兩端均設置有第十齒輪,一個第九齒輪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所述 第十齒輪嚙合。當收穫機工作時,動力輸出軸通過第一錐形齒輪帶動第二錐形齒輪,從而帶 動豎直挖土裝置118工作,進而帶動水平鬆土裝置工作。水平鬆土傳動軸106通過鏈條帶 動輔助挖土裝置工作,輔助傳動軸127通過鏈條帶動傳輸裝置工作,從而使收穫機收穫農 作物。此種傳動方式,其結構簡單,生產工序簡便,生產成本低。
[0036] 上述的傳動系的結構有很多,根據本領技術人員所掌握的知識即得出的能夠實現 上述功能的傳動系的結構,即為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範圍。
[0037] 另外,現有技術中大型拖拉機的尾部都帶有後動力輸出軸104和升降裝置,以實 現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此部分可參照現有技術中的大型拖拉機。
[0038]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穫機,其結構簡單,製作工藝簡單,而且收穫率高。另外,可以 收穫不同種類的塊莖類的農作物,使用範圍廣。此外,本實用新型中的收穫機中的水平鬆土 裝置101靠近拖拉機的一端能沿支架103上下調節,能夠適應複雜的地理環境,進一步的提 高農作物的收穫率。
[0039]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 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 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收穫機,其特徵在於,包括:動力輸出軸、傳動系、水平鬆土裝置、傳輸裝置和用於支 撐所述傳動系、所述水平鬆土裝置、所述傳輸裝置的支架; 所述水平鬆土裝置包括水平鬆土帶和水平鬆土傳動軸;所述水平鬆土帶的兩端均設置 有所述水平鬆土傳動軸,所述水平鬆土傳動軸用於帶動所述水平鬆土帶工作; 所述傳輸裝置包括傳輸履帶和傳輸傳動軸,所述傳輸履帶上設置有漏土孔,所述傳輸 履帶的兩端均設置有所述傳輸傳動軸,所述傳輸履帶,沿所述水平鬆土帶延伸的方向,通過 所述傳輸傳動軸設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一個所述傳輸傳動軸距離至所述水平鬆土帶的距離 大於另一個所述傳輸傳動軸距離至所述水平鬆土帶的距離,所述傳輸履帶傳動方向與所述 水平鬆土帶的傳動方向呈銳角,所述傳輸傳動軸用於帶動所述傳輸履帶工作,用於傳輸所 述水平鬆土帶上的土壤; 所述動力輸出軸與所述傳動系傳動連接,所述傳動系與所述水平鬆土傳動軸和所述傳 輸傳動軸傳動連接,用於帶動所述水平鬆土帶和所述傳輸履帶工作。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平鬆土帶包括兩條第一鏈條和 若干第一連接杆;兩條所述第一鏈條平行設置,並通過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所述第一連接 杆連接在一起,且相鄰兩個所述的第一連接杆之間有縫隙;所述水平鬆土傳動軸的兩端均 設置有水平鬆土齒輪,兩個所述第一鏈條分別與兩個所述水平鬆土齒輪嚙合,用於帶動所 述第一鏈條轉動,所述第一連接杆設置有第一鋸齒,用於鬆土。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杆橫截面呈圓形,所述第 一鏈條上設置有圓形凹槽,所述第一連接杆通過所述圓形凹槽與所述第一鏈條轉動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杆的兩端設置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呈扇形,所述扇形的圓心角 呈90°,且所述扇形的頂點位於所述第一連接杆的圓心上;所述圓形凹槽的槽底設置有半 圓形凹槽,且所述半圓形凹槽的圓心位於所述圓形凹槽的圓心上,所述第一凸起能插入至 所述半圓形凹槽內; 所述第一凸起與所述半圓形凹槽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與所述第 一凸起的一個半徑抵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半圓形凹槽的一個半徑抵接,用於使所述第一連 接杆復位。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上,沿所述傳輸履帶延伸的方 向,位於所述傳輸履帶的兩側均設置有擋板,所述傳輸履帶與兩個所述擋板圍成傳輸空間。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收穫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兩個堅直挖土裝置; 兩個所述堅直挖土裝置位於所述水平鬆土裝置的一端,且兩個所述堅直挖土裝置之間 有間隙;所述間隙的寬度小於等於兩個所述第一鏈條之間的距離; 所述堅直挖土裝置包括兩條第二鏈條、若干第二連接杆和堅直挖土傳動軸;兩條所述 第二鏈條平行設置,並通過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所述第二連接杆連接在一起,且相鄰兩個 所述的第二連接杆之間有縫隙;所述堅直挖土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堅直挖土齒輪,兩個 所述第二鏈條分別與兩個所述堅直挖土齒輪嚙合,用於帶動所述第二鏈條轉動,所述第二 連接杆設置有第二鋸齒,用於挖土;兩個所述第一鏈條之間的距離小於兩個所述堅直挖土 裝置遠離所述間隙的第二鏈條之間的距離; 所述傳輸履帶位於所述堅直挖土裝置和水平鬆土帶之間,且所述傳輸履帶的傳動方向 分別與所述水平鬆土帶的傳動方向和所述第二鏈條的傳動方向呈銳角。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收穫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輔助挖土裝置; 所述輔助挖土裝置包括輔助挖土帶和輔助傳動軸;所述輔助挖土帶的兩端均設置有所 述輔助傳動軸;所述輔助挖土帶的一端與所述水平鬆土帶遠離所述堅直挖土裝置的一端傳 動連接,且所述輔助挖土帶與所述傳輸履帶平行。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輔助挖土帶包括兩個輔助鏈條和 若干輔助連接杆;兩個所述輔助鏈條平行設置,並通過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所述輔助連接 杆連接在一起,且相鄰兩個所述的輔助連接杆之間有縫隙;所述輔助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 有輔助挖土齒輪,兩個所述輔助鏈條分別與兩個所述輔助挖土齒輪嚙合;所述輔助連接杆 上設置有第三鋸齒,用於挖土。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系包括第一錐形齒輪、第二錐 形齒輪、第三錐形齒輪、第四錐形齒輪、第五錐形齒輪、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 所述動力輸出軸與所述第一錐形齒輪連接;所述第二錐形齒輪與所述第二鏈條遠離所 述水平鬆土帶的一端設置的堅直挖土傳動軸連接;所述第一錐形齒輪與所述第二錐形齒輪 嚙合,用於帶動所述第二鏈條轉動; 所述第一轉動軸的一端設置有所述第三錐形齒輪,另一端設置有所述第四錐形齒輪, 所述第三錐形齒輪與所述第二錐形齒輪嚙合; 所述第二轉動軸上設置有所述第五錐形齒輪,所述第五錐形齒輪與所述第四錐形齒輪 嚙合;所述第二轉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傳輸履帶遠離所述水平鬆土帶的一 端設置的所述傳輸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齒輪相配合的第二齒輪;一個所述 第一齒輪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所述第二齒輪嚙合;設置有所述第二齒輪的所述傳 輸傳動軸的兩端均還設置有第三齒輪,所述水平鬆土帶遠離所述第二鏈條的一端設置的所 述水平鬆土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與所述第三齒輪相配合的第四齒輪,一個所述第三齒輪 通過鏈條和與一個與其相配合的所述第四齒輪嚙合;設置有所述第四齒輪的所述水平鬆土 傳動軸的兩端均還設置有第五齒輪,所述輔助挖土帶靠近所述水平鬆土帶一端設置的所述 輔助傳動軸的兩端均還設置有與所述第五齒輪相配和的第六齒輪,一個所述第五齒輪通過 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所述第六齒輪嚙合。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系包括第一錐形齒輪、第二錐 形齒輪; 所述水平鬆土帶的一端位於兩個所述堅直挖土裝置中間,且所述水平鬆土帶靠近所述 堅直挖土裝置一端的所述水平鬆土傳動軸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二鏈條靠近所述水平 鬆土帶一端的所述堅直挖土傳動軸的一端連接; 所述動力輸出軸與所述第一錐形齒輪連接;所述第二錐形齒輪與所述第二鏈條遠離所 述水平鬆土帶的一端設置的兩個所述堅直挖土傳動軸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錐形齒輪與所 述第二錐形齒輪嚙合,用於帶動所述第二鏈條轉動;所述水平鬆土帶遠離所述第二鏈條的 一端設置的所述水平鬆土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七齒輪,所述輔助挖土帶靠近所述水平 鬆土帶的一端設置的所述輔助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與所述第七齒輪相配合的第八齒輪, 一個所述第七齒輪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所述第八齒輪嚙合;所述輔助挖土帶遠離 所述水平鬆土帶的一端設置的所述輔助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九齒輪,所述傳輸履帶遠 離所述水平鬆土帶的一端設置的所述傳輸傳動軸的兩端均設置有第十齒輪,一個所述第九 齒輪通過鏈條和一個與其相配合的所述第十齒輪嚙合。
【文檔編號】A01D17/04GK203840761SQ201420275022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7日
【發明者】田紀剛 申請人:田紀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