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充電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20:05:0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充電連接器,尤其是一種可供導電插頭插設的充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充電連接器是用於連接電源和電子元件,通過該充電連接器,實現電源對電子元件供電以使電子元件能正常工作。
以前的充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導電的插接端子和導電的插接外殼,插接端子插於絕緣本體內,插接外殼呈與插接端子間隔開的套於絕緣本體外並與插接端子形成一個外插端和一個焊接端,該外插端與外界的對接連接器插接,焊接端與線纜進行焊接,上述結構設計的充電連接器結構較為複雜,裝配工藝較為麻煩且裝配的好壞直接影響充電連接器工作的可靠性。
因此,現有技術有待於提高和改善。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便於裝配的充電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來實現上述目的的:
一種充電連接器,包括基座以及卡持於基座上的端腳,所述基座為矩形體,該基座設有貫穿基座的可供導電插頭插設的插接孔;所述端腳包括平板部以及垂設於平板部上的四個卡持部,所述平板部一端的中部彎設有第一接觸部;其中相對應的兩個卡持部的內側分別彎設有第二接觸部和第三接觸部;所述基座的頂面設有供第一接觸部凸出於插接孔的避空位,該基座的兩側面設有分別供第二接觸部和第三接觸部穿過後凸出於插接孔的第一穿置孔和第二穿置孔。
優選的,所述基座的兩側設有供卡持部卡置的卡置槽。
優選的,所述卡持部的自由端向外延伸有水平部,該水平部的外端向上延伸有垂直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於採用上述的結構設計,不僅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而且便於裝配,提高了充電連接器工作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端腳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端腳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非使用狀態時示意圖;
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使用狀態時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分別是:(1)基座,(2)插接孔,(3)平板部,(4)卡持部,(5)第一接觸部,(6)第二接觸部,(7)第三接觸部,(8)避空位,(9)第一穿置孔,(10)第二穿置孔,(11)卡置槽,(12)水平部,(13)垂直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
請參見圖1-4,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來實現上述目的的:
一種充電連接器,包括基座1以及卡持於基座上的端腳,所述基座為矩形體,該基座1設有貫穿基座的可供導電插頭插設的插接孔2;所述端腳包括平板部3以及垂設於平板部上的四個卡持部4,所述平板部一端的中部彎設有第一接觸部5;其中相對應的兩個卡持部的內側分別彎設有第二接觸部6和第三接觸部7;所述基座的頂面設有供第一接觸部凸出於插接孔的避空位8,該基座的兩側面設有分別供第二接觸部和第三接觸部穿過後凸出於插接孔的第一穿置孔9和第二穿置孔10。
請參見圖5,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非使用狀態時的示意圖。請參見圖6,當電源插頭插設於插接孔2中時,電源插與第一接觸部5、第二接觸部6和第三接觸部7接觸抵接,實現電源對電子元件的充電作業。
所述基座1的兩側設有供卡持部卡置的卡置槽11,防止端腳發生滑動,提高端腳與基座的配合度。
所述卡持部4的自由端向外延伸有水平部12,該水平部12的外端向上延伸有垂直部13,藉由該設計,便於本實用新型進行裝配。
綜上,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的結構設計,解決了傳統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便於裝配等特點。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上面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