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14 11:59:16 1
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包括爐體和圍繞爐體固定的託圈,託圈一側設有非傳動側耳軸,非傳動側耳軸內套設有密封套筒,密封套筒兩端通過內法蘭和外法蘭與非傳動側耳軸的內外兩端密封相連,密封套筒的外端還設有旋轉接頭,密封套筒和旋轉接頭相連通的內腔穿有多根氬氣管,密封套筒的內端部突出於內法蘭內端面、並進入爐體和託圈之間的空腔,多根氬氣管均從密封套筒突出於內法蘭內端面的端部穿出、並沿爐體和託圈之間的空腔設置直至與爐體爐底相連。本實用新型不影響託圈強度和受力、避免託圈漏水、安全性高、轉爐鋼渣無法影響氬氣管正常工作、保證轉爐生產的產品品質和效率、降低維護成本,可以廣泛應用於鋼鐵冶金轉爐生產領域。
【專利說明】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鋼鐵冶金轉爐生產領域,具體地指一種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背景技術】
[0002]當前國內各個鋼廠都採用頂底復吹技術的轉爐,其底吹管道均採用外接式,即安裝在非傳動側耳軸內圈上。其中,16根底吹的氬氣管通過非傳動側耳軸後從託圈內部穿過,從託圈的外腹板出來,再走到轉爐爐殼底部,氬氣管暴露在託圈外。這種結構的弊端在於它降低了託圈的強度,影響託圈的受力,並容易造成託圈損壞漏水,而漏出的水如果與濺出的鋼水混合會發生爆炸,造成安全事故。同時,分布在爐體上的氬氣管很容易被轉爐的鋼渣侵蝕和砸壞,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由於處在爐役期內的轉爐不能通過停產來檢修或更換,通常只能是放棄底吹,造成轉爐生產的產品品質和效率下降,增加了維護成本。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不影響託圈強度和受力、避免託圈漏水、安全性高、轉爐鋼渣無法影響氬氣管正常工作、保證轉爐生產的產品品質和效率、降低維護成本的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包括爐體和圍繞爐體固定的託圈,所述託圈一側設有非傳動側耳軸,所述非傳動側耳軸內套設有密封套筒,所述密封套筒兩端通過內法蘭和外法蘭與非傳動側耳軸的內外兩端密封相連,所述密封套筒的外端還設有旋轉接頭,所述密封套筒和旋轉接頭相連通的內腔穿有多根氬氣管,所述密封套筒的內端部突出於內法蘭內端面、並進入爐體和託圈之間的空腔,所述多根氬氣管均從密封套筒突出於內法蘭內端面的端部穿出、並沿爐體和託圈之間的空腔設置直至與爐體爐底相連。
[0005]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氬氣管從密封套筒突出於內法蘭內端面的端部側壁穿出。
[0006]進一步地,所述氬氣管有16根,均布於密封套筒的內端側壁上。
[0007]再進一步地,所述密封套筒的內端側壁設置有套筒內密封環槽、並通過套筒內密封環槽和套筒內密封圈的配合與內法蘭密封連接,所述內法蘭和非傳動側耳軸內端相連的軸向密封面設置有內法蘭密封環槽、並通過內法蘭密封環槽和內法蘭密封圈的配合與非傳動側耳軸密封連接。
[0008]還進一步地,所述內法蘭與非傳動側耳軸內端的軸向截面密封面之間設有環狀密封墊。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密封套筒的外端面與外法蘭焊接,所述外法蘭與非傳動側耳軸外端相連的軸向密封面設有外法蘭密封槽、並通過外法蘭密封槽與外法蘭密封圈的配合與非傳動側耳軸密封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由於密封套筒的內端部突出於內法蘭內端面、並進入爐體和託圈之間的空腔,所述多根氬氣管均從密封套筒突出於內法蘭內端面的端部穿出、並沿爐體和託圈之間的空腔設置直至與爐體爐底相連。在這一結構中,氬氣管一直在爐體和託圈之間的空腔內而沒有從託圈的內腹板和外腹板穿出來,受到了託圈的保護而未暴露在託圈外,與託圈未發生直接的接觸,對託圈的強度和受力沒什麼影響,託圈不會因應力集中造成開裂以致漏水,避免了漏出的水因與濺出的鋼水混合爆炸造成的安全事故,也防止了因暴露在外而使氬氣管被鋼渣侵蝕和砸壞的情況發生,使氬氣管的工作更有保障。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不影響託圈強度,避免託圈漏水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安全事故,改善了託圈受力,氬氣管不會被轉爐的鋼渣侵蝕和砸壞,提高了底吹效果,保證了轉爐生產的產品品質和效率,減少了氬氣管的故障頻次,每年減少150萬元以上的維護檢修費用,效益明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圖1中的B向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6]參見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的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包括爐體1、託圈2、非傳動側耳軸3、內法蘭4、外法蘭5、密封套筒6、旋轉接頭7、氬氣管8、套筒內密封圈9、內法蘭密封圈10、環狀密封墊11和外法蘭密封圈12。
[0017]所述託圈2圍繞爐體I固定,所述託圈2 —側設有非傳動側耳軸3。
[0018]所述非傳動側耳軸3內套設有密封套筒6,所述密封套筒6兩端通過內法蘭4和外法蘭5與非傳動側耳軸3的內外兩端密封相連:其中,所述密封套筒6的內端側壁設置有套筒內密封環槽6.1、並通過套筒內密封環槽6.1和套筒內密封圈9的配合與內法蘭4密封連接,所述內法蘭4和非傳動側耳軸3內端相連的軸向密封面4.1設置有內法蘭密封環槽
4.2、並通過內法蘭密封環槽4.2和內法蘭密封圈10的配合與非傳動側耳軸3密封連接;所述內法蘭4與非傳動側耳軸3內端的軸向截面密封面之間設有環狀密封墊11 ;所述密封套筒6的外端面與外法蘭5焊接,所述外法蘭5與非傳動側耳軸3外端相連的軸向密封面5.1設有外法蘭密封槽5.2、並通過外法蘭密封槽5.2與外法蘭密封圈12的配合與非傳動側耳軸3密封連接。
[0019]所述密封套筒6的外端還設有旋轉接頭7,所述密封套筒6和旋轉接頭7相連通的內腔穿有16根氬氣管8,所述密封套筒6的內端部突出於內法蘭4內端面、並進入爐體I和託圈2之間的空腔,所述16根氬氣管8均從密封套筒6突出於內法蘭4內端面的端部側壁穿出、並沿爐體I和託圈2之間的空腔設置直至與爐體I爐底相連,所述16根氬氣管8均布於密封套筒6的內端側壁上。
[0020]由於密封套筒6的內端部突出於內法蘭4內端面、並進入爐體I和託圈2之間的空腔,所述16根氬氣管8均從密封套筒6突出於內法蘭4內端面的端部穿出、並沿爐體I和託圈2之間的空腔設置直至與爐體I爐底相連。在這一結構中,氬氣管8 一直在爐體I和託圈2之間的空腔內而沒有從託圈2的內腹板2.1和外腹板2.2穿出來,受到了託圈2的保護而未暴露在託圈2外,與託圈2未發生直接的接觸,對託圈2的強度和受力沒什麼影響,託圈2不會因應力集中造成開裂以致漏水,避免了漏出的水因與濺出的鋼水混合爆炸造成的安全事故,也防止了因暴露在外而使氬氣管8被鋼渣侵蝕和砸壞的情況發生,使氬氣管8的工作更有保障。
【權利要求】
1.一種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包括爐體(I)和圍繞爐體(I)固定的託圈(2),所述託圈(2) —側設有非傳動側耳軸(3),所述非傳動側耳軸(3)內套設有密封套筒(6),所述密封套筒(6)兩端通過內法蘭(4)和外法蘭(5)與非傳動側耳軸(3)的內外兩端密封相連,所述密封套筒(6)的外端還設有旋轉接頭(7),所述密封套筒(6)和旋轉接頭(7)相連通的內腔穿有多根氬氣管(8),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套筒(6)的內端部突出於內法蘭(4)內端面、並進入爐體(I)和託圈(2)之間的空腔,所述多根氬氣管(8)均從密封套筒(6)突出於內法蘭(4)內端面的端部穿出、並沿爐體(I)和託圈(2)之間的空腔設置直至與爐體(I)爐底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氬氣管(8)從密封套筒(6)突出於內法蘭(4)內端面的端部側壁穿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氬氣管(8)有16根,均布於密封套筒(6)的內端側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套筒(6)的內端側壁設置有套筒內密封環槽(6.1)、並通過套筒內密封環槽(6.1)和套筒內密封圈(9)的配合與內法蘭(4)密封連接,所述內法蘭(4)和非傳動側耳軸(3)內端相連的軸向密封面(4.1)設置有內法蘭密封環槽(4.2 )、並通過內法蘭密封環槽(4.2 )和內法蘭密封圈(10)的配合與非傳動側耳軸(3)密封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內法蘭(4)與非傳動側耳軸(3 )內端的軸向截面密封面之間設有環狀密封墊(11)。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轉爐底吹管道分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套筒(6)的外端面與外法蘭(5)焊接,所述外法蘭(5)與非傳動側耳軸(3)外端相連的軸向密封面(5.1)設有外法蘭密封槽(5.2)、並通過外法蘭密封槽(5.2)與外法蘭密封圈(12 )的配合與非傳動側耳軸(3)密封連接。
【文檔編號】C21C5/48GK203653604SQ201320849298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0日
【發明者】黃勝生, 胡長義, 成善祥, 劉海, 龍學輝 申請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