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顛覆三觀的日本電影(近期最熱的一部日本電影怒)
2023-07-13 22:14:45 2
這部去年最紅的一部日影《怒》,最近終於也在B站有了資源了。森山未來、松山研一、綾野剛、廣瀨鈴、宮崎葵 、妻夫木聰等主演,可以說是卡司陣容超強大了。
先不談劇情,光說裡面每一位演員的表現,都是非常出彩。
第一次看廣瀨鈴(廣瀨絲絲)的電影還是在《海街日記》裡,在裡面飾演的小妹讓人驚豔,這一次在《怒》裡面演一個高中少女,感覺演技又有了新的突破。
還有妻夫木聰和綾野剛,本次在戲裡演一對同性伴侶。據聞妻夫木聰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還去同志酒吧體驗,深入觀察和了解同志的生活,甚至還在拍戲前和綾野剛兩人同居生活一段時間,妻夫木聰也因這部戲獲得了「日本奧斯卡」(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男配角。綾野剛也是,我同時在看他的另一部劇,從來沒想過他能把小受的那種委屈嬌弱感演得那麼足……最後出來的成品是兩人的cp感非常契合……
一個父親去風俗店接走自己離家出走的女兒(小說中交代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女兒有輕微智障,被同學嘲笑),千葉縣的故事就此展開。回到家中的愛子,認識了剛來村裡打工不久的田代,兩個人漸漸產生了情愫,於是順其自然地在一起。印象最深的是,渡邊謙飾演的父親在得知愛子想要和田代在一起時,又擔心這個來路不明的人是危險人物,於是駕車去田代之前工作過的輕井澤調查他的背景。
後來新聞裡面播出殺害八王子那對夫婦的山神已經整容,並且公布了整容後的照片。父親發現警方最新公布的照片和田代有點像。於是很自然地懷疑田代是殺人犯。
後來愛子逼視著問:「爸爸你是在擔心我嗎?你是在擔心愛子嗎?」
你是在擔心我還是懷疑我?是在覺得能跟我在一起的人肯定不會是什么正常人嗎?是在認為曾流落風俗店的我,不配得到幸福嗎?
可是愛子明明該相信田代的,最後還是報警了。當警方核對了指紋確定田代不是殺人犯山神時,她終於大哭出來。是傷心嗎,是難過嗎,是後悔嗎,其實還是憤怒啊。原來一直相信著自己是可以得到幸福的,卻還是懷疑了伴侶,懷疑了自己。是對自己的憤怒啊。
父親這個角色也是,其實積聚了太多的情緒。對周圍傷害女兒的流言蜚語的憤怒,對整個社會「男的出去玩女人,回來之後照樣會被寬容,情況換成女人就不一樣」的憤怒,最後其實還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自己作為一個父親,卻根本不知道能為女兒做些什麼。渡邊謙將這個角色演繹地太好了。
田代這個角色在電影中戲份比較少,偶爾流露出的憤怒的眼神,情緒指向是社會。父母因高利貸自殺,債務轉到自己身上,自己必須為了逃避黑社會的追債四處換身份。但是,明明不是他的錯,可是黑社會不會有人管,在遇到愛子之前也不會有人理解自己。
人性自私、自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就脆弱。所幸最後的結局裡,田代和愛子都得到了自己和對方的寬恕。
衝繩島上,一部分衝繩人在遊行示威,抗議在衝繩島上建立美軍基地。少年辰哉說:「我真的很反感我爸爸做這些事情啊。這些抗議都沒有用的。」
之後是少女小泉被美國士兵強暴。這一段拍得太令人心疼難過了。夜晚,小泉去尋找醉酒的辰哉,卻不小心走錯了路,結果被美國士兵盯上。此時的辰哉就躲在樹後,聽著小泉的哭叫聲,卻全身無力不敢再衝上去阻止那兩個強壯的美國士兵。明明心儀的女孩就在另一邊遭受羞辱,他卻被自己的懦弱打敗了。
「就算自己上前也救不了小泉的。」無論怎麼安慰自己,卻始終也沒辦法原諒那個晚上。「如果我沒有約她出來看電影就好了……」少年就算再怎麼想,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到底能為小泉做些什麼?經歷過這樣事情的少年,要如何才能自我救贖?
田中告訴他,那個晚上,其實他也在。「想衝上去救小泉的,卻發現腿在發軟動彈不得。」田中這麼說著。辰哉的心裡好像終於找到了一塊浮木,畢竟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那麼懦弱的。
所以最後辰哉聽到田中的坦白時才會那麼衝動吧?
本來是指向自己的憤怒,憤怒於自己的懦弱,自私;看著身邊的人受傷自己卻什麼都做不了,沒辦法安慰,腦海中一遍遍地回放小泉說的「不要說出去」,唯一能讓他內心喘口氣的就是田中跟他的「同病相憐」。
但最後發現這不過是一個大謊言時,他拿起了腳下的剪刀。
「我還能為小泉做什麼?」耳邊又響起了少年問自己的話。
辰哉最後說:「我是因為太相信他才受不了他的謊言的。」不是為了小泉你啊,是為了我自己啊。因為對眼前人的所作所為覺得憤怒,更對自己錯信了這個人覺得憤怒。
被美國士兵傷害的小泉,什麼也做不了。難受嗎?不安嗎?最後還是無法宣洩的憤怒啊。因為自己沒有勇氣說出來指認他們,更憤怒於就算指認出美國士兵,他們的罪行也無法在衝繩進行審判,肇事者只能交由美方處理,他們大體上在處以輕刑後被遣送回國。
憤怒其實就是沒辦法寬恕吧。不能接受這件事,受害者們也得不到自己的諒解和寬恕。人人都知道人性懦弱又自私,可是卻永遠沒辦法原諒。
特別喜歡這個同性故事,是因為它把這個LGBT群體真實化了。優馬不是邊緣人物,是在東京某個大企業的精英職員,工作玩樂兩不誤。一邊照顧著進入「臨終關懷狀態」的母親,一邊沉湎於尋歡作樂,逃避現實。
直到遇到直人。然後心裡開始穩定下來了,帶著直人一起見了母親,他也陪著自己的母親走完了最後一程。於是開玩笑問他:「要不然,以後一起合葬吧。反正我無牽無掛了。」直人猶豫地說,可以啊。
漸漸地相信眼前人,直到電視上播出嫌疑人整容後的相片。和直人有點像呢。優馬心裡嘀咕著。
然後是直人的失蹤。他聯繫不到直人,開始懷疑他是不是就是那個被通緝的殺人犯山神。收拾完他的東西出來,摧毀一切兩個人生活過的證據,完全不敢聽電話那頭警方接下來要說什麼。
整個憤怒的主題在這個故事的體現是最弱的。但是揭示的懷疑和相信之間的關係確實最明顯的。伴侶之間要相處到什麼程度,才能信任對方?
優馬最後的大哭,是悔恨,是對自己的憤怒。如果當初自己可以對直人再溫柔一點,如果自己當初能不要逃避警方的追問,認真聽完對方說的話……也許心裡會更坦然地接受那個結果。
就像豆瓣短評裡@哪吒男 的評論:謊言擊中柔軟深得人心,真誠卻讓善意變得僵硬教人將信將疑,說到底我們都不自信從天而降的溫柔會屬於自己,寧願猜疑你臉上的痣代表邪惡,忘記了你迎著夕陽笑笑說想和我葬在一起。
當然,整部電影最後罪犯的殺人動機才是「怒」的點題吧。一個反社會人格的殺人犯,懷抱著對所有善意惡意的憤怒犯下了滔天罪行。人心啊,真是既可憐又可怕。
最後以王小波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作為對整部電影的一個註解和總結吧。
-end-
關注更多電影劇集討論,關注風吹不進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