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送餐機器人運動底盤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02:18:3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送餐機器人運動底盤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智能送餐機器人運動底盤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餐飲業的迅猛發展和現代人精神消費需求的增長,酒店、餐飲業紛紛引進自動送餐機器人,由此不僅提高了送餐服務的效率,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更為消費者在享用菜餚的同時增添了一份愜意的享受和消遣娛樂的方式。
在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的背景下,用智能送餐機器人實現自動化的送餐服務就成了餐飲行業的需求。目前現有產品問題在於底部電機外殼與底盤之間緊配合中金屬與金屬間的磕碰響聲,尚無研究依據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將機器人運動底盤進行優化設計,使其能夠更好的在複雜環境下平穩的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送餐機器人運動底盤系統。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智能送餐機器人運動底盤系統,包括
一圓形底盤,該圓形底盤的底部設置有排列均勻的兩組萬向輪;
一驅動輪,該驅動輪與電機連接,所述電機固定在所述圓形底盤上,所述電機的上方設置有連接杆,該連接杆上設置有減震彈簧;
一二層板,該二層板通過設置在所述圓形底盤上部的4個圓柱與其連接,其中,所述連接杆固定在所述二層板的底部。
優選的,所述電機的外部設置有驅動電機外殼,該驅動電機外殼外側設置有下固定架,該下固定架與所述圓形底盤通過螺釘固定,所述下固定架上設置有固定銷,該固定銷穿過下固定架、驅動電機外殼以及電機,將驅動電機外殼和電機固定在下固定架上;
所述驅動電機外殼由所述圓形底盤底部穿過所述圓形底盤並通過上固定架與所述圓形底盤固定。
優選的,所述驅動輪通過設置在電機上的轉軸與電機連接,所述驅動輪由所述圓形底盤的底部穿過所述圓形底盤上部並帶有可延伸一段。
優選的,所述萬向輪通過螺栓固定在圓形底盤的底部,所述萬向輪沿驅動輪周向均勻設置。
優選的,所述驅動輪設置有一組。
優選的,所述圓柱與圓形底盤及二層板分別焊接固定。
優選的,所述連接杆一端與驅動電機外殼焊接固定,另一端與二層板焊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方案中採用減震彈簧與電機外殼和電機之間的緊配合,同時減震彈簧的豎直中心線與圓柱的中心線平行,使得驅動輪在複雜環境下運行時產生的左右及上下搖擺得到平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各個部件的名稱及標註如下:
圓形底盤1,萬向輪2,驅動輪3,驅動電機外殼4,電機5,下固定架6,固定銷7,轉軸8,上固定架9,螺栓10,二層板11,圓柱12,連接杆13,減震彈簧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並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送餐機器人運動底盤系統,包括
一圓形底盤1,該圓形底盤1的底部設置有排列均勻的兩組萬向輪2;所述萬向輪2通過螺栓10固定在圓形底盤1的底部,
一驅動輪3,該驅動輪3與電機5連接,所述驅動輪3設置有一組,所述萬向輪2沿驅動輪3周向均勻設置,所述電機5固定在所述圓形底盤1上,所述電機5的上方設置有連接杆13,該連接杆13上設置有減震彈簧14;一二層板11,該二層板11通過設置在所述圓形底盤1上部的4個圓柱12與其連接,其中,所述連接杆13固定在所述二層板11的底部。
所述電機5的外部設置有驅動電機外殼4,該驅動電機外殼4外側設置有下固定架6,該下固定架6與所述圓形底盤1通過螺釘固定,所述下固定架6上設置有固定銷7,該固定銷7穿過下固定架6、驅動電機外殼4以及電機5,將驅動電機外殼4和電機5固定在下固定架6上;
所述驅動電機外殼4由所述圓形底盤1底部穿過所述圓形底盤1並通過上固定架9與所述圓形底盤1固定。
所述驅動輪3通過設置在電機5上的轉軸8與電機5連接,所述驅動輪3由所述圓形底盤1的底部穿過所述圓形底盤1上部並帶有可延伸一段。
所述圓柱12與圓形底盤1及二層板11分別焊接固定。所述連接杆13一端與驅動電機外殼4焊接固定,另一端與二層板11焊接固定,其中圓柱12的中心線與減震彈簧14的中心線平行,使得驅動輪3在複雜環境下運行時產生的左右及上下搖擺得到平穩。
所述減震彈簧14與驅動電機外殼4和電機5之間的緊配合,電機5為驅動輪3提供動力,在驅動輪3運動的過程中,減震彈簧14中間的連接杆13的軸長通過減震彈簧14的拉伸配合電機外殼4和電機5,達到消減金屬間的磕碰響聲。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