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脫色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29 02:02:06 1
油脂脫色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脂脫色裝置,包括脫色桶,脫色桶中部為圓柱形,上下兩端為錐形,脫色桶圓柱上設有清理口、進料口、液位計、高液位傳感器和低液位傳感器,脫色桶圓柱下部設有篩板;脫色桶上端設有排空閥門,脫色桶上端設有閥門與真空管相接,還設有其它閥門與壓縮空氣管相接,壓縮空氣管與脫色桶之間設有可調減壓閥,可調整脫色桶內的氣壓;脫色桶圓柱上有管道經閥門、止回閥、油泵與待脫色油暫存桶相連,待脫色油可通過油泵打入脫色桶而脫色桶內的油不會回到待脫色油暫存桶。本實用新型可實現油脂的自動、連續化脫色,並可有效控制脫色程度,脫色劑消耗量小,油脂的損耗也少,尤其適合小處理量的油脂脫色。
【專利說明】油脂脫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脂脫色裝置,尤其涉及小型油脂脫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油脂精煉過程中,脫色是經常用到的手段,一般都是用活性炭、白土等在一定溫度下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將色素吸附,再分離去除。
[0003]目前,油脂脫色裝置一般是脫色鍋和壓濾機聯用,去真空後,油脂在脫色鍋內與脫色劑混合、攪拌,然後在壓濾機上進行分離,但壓濾法存在脫色效果欠佳、吸附劑消耗大、設備笨重的缺陷,而且,這種方法採用間歇式操作,操作比較麻煩,很不適合油脂處理量較小的狀況。
[0004]油脂脫色的設備也有脫色柱式的,但由於操作一段時間後,油脂在脫色柱中的流動阻力變大並且吸附劑中的油脂也不便回收,使油脂脫色柱的應用也受到很大限制。
[0005]油脂脫色設備正朝著結構一體化、操作連續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獼猴桃籽油、杜仲籽油和瓜萎籽油等高檔保健食用油需求量的增加,對於小處理量的油脂脫色設備的需求也逐漸擴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自動化和連續化程度高、脫色程度可控、吸附劑用量少、油脂損耗小,尤其適合小處理量的油脂脫色裝置。
[0007]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採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油脂脫色裝置,包括脫色桶,其特徵在於:脫色桶中部為圓柱形,上下兩端為錐形,脫色桶圓柱上設有清理口、進料口、液位計、高液位傳感器和低液位傳感器,脫色桶圓柱下部設有篩板,篩板上可放置濾紙、濾布或濾膜;脫色桶下端錐底通過閥門與脫色油暫存桶相接,同時也通過其它閥門與待脫色油暫存桶相接,還額外設有閥門與隨時需要連接的其它容器相接;脫色桶上端連接有壓力表和安全閥,設有排空閥門,脫色桶上端設有閥門與真空管相接,還設有其它閥門與壓縮空氣管相接,壓縮空氣管與脫色桶之間設有可調減壓閥,可調整脫色桶內的氣壓;脫色桶圓柱上有管道經閥門、止回閥、油泵與待脫色油暫存桶相連,待脫色油可通過油泵打入脫色桶而脫色桶內的油不會回到待脫色油暫存桶,待脫色油暫存桶內設有自動恆溫加熱器可對待脫色的油脂進行加熱和保溫,待脫色油暫存桶底部設有閥門與隨時需要連接的其它容器相接。
[0009]所述脫色桶和待脫色油暫存桶均帶有保溫裝置。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設置高液位傳感器和低液位傳感器可實現脫色桶內油脂的液面自動化控制,讓油泵適時補充待脫色的油脂,使油脂脫色成為連續式;通過設置真空泵,可抽出脫色劑和油脂中的空氣,增大脫色劑和油脂接觸的面積,提高脫色效率;通過設置可調減壓閥使脫色桶內的氣壓可調,也使油脂穿過脫色劑的速度和脫色程度可調,並且設備結構也較為簡單,當脫色劑吸附飽和或者脫色效果欠佳時,可方便的清理和替換,使脫色程度可控,也使脫色劑的消耗量大大減少;本實用新型還可方便的吹出脫色劑中殘留的油脂,使脫色劑中殘存的油脂降到最低,尤其適合小處理量的油脂脫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各標號表不:
[0013]1、脫色油暫存桶;2、篩板;3、清理口 ;4、液位計;5、脫色桶;6、進料口 ;7、真空管;8、可調減壓閥;9、壓縮空氣管;10、高液位傳感器;11、低液位傳感器;12、止回閥;13、待脫色油暫存桶;14、油泵;15、自動恆溫加熱器;16、壓力表;17、安全閥;21 — 30、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具體說明。
[0015]如圖1所示油脂脫色裝置,包括脫色桶5,脫色桶5中部為圓柱形,上下兩端為錐形,脫色桶5圓柱上設有清理口 3、進料口 6、液位計4、高液位傳感器10和低液位傳感器11,脫色桶5圓柱下部設有篩板2,篩板2上可放置濾紙、濾布或濾膜;脫色桶5下端錐底通過閥門23與脫色油暫存桶I相接,同時也通過閥門21與待脫色油暫存桶13相接,還有閥門22與隨時需要連接的其它容器相接;脫色桶5上端連接有壓力表16和安全閥17,設有排空閥門25,脫色桶5上端設有閥門24與真空管7相接,還並聯閥門26和閥門27與壓縮空氣管9相接,壓縮空氣管9與脫色桶5之間(閥門26線路上)設有可調減壓閥8,可調整脫色桶5內的氣壓;脫色桶5圓柱上有管道經閥門28、止回閥12、油泵14、閥門29與待脫色油暫存桶13相連,待脫色油可通過油泵14打入脫色桶5而脫色桶5內的油不會回到待脫色油暫存桶13,待脫色油暫存桶13內設有自動恆溫加熱器15可對待脫色的油脂進行加熱和保溫,待脫色油暫存桶底部設有閥門30與隨時需要連接的其它容器相接。
[0016]所述脫色桶5和待脫色油暫存桶13均帶有保溫裝置。
[0017]脫色裝置運轉時,打開脫色桶5上的清理口 3,在篩板2上鋪好濾紙後關閉清理口3,打開進料口 6加入適量脫色劑,再關閉,將待脫色油加入待脫色油暫存桶13,開啟自動恆溫加熱器15,油達到所需設定溫度可手動開啟油泵14,當油位在液位計4最低端可見時,開啟閥門24將有良好保溫的脫色桶5接通真空,這樣可以抽除吸附劑中空氣,使油充分填充吸附劑空腔,排除空氣存在可能造成的吸附障礙。手動開啟泵14補充油到液位計適中位置,再重複抽真空一次,使油最大程度充滿吸附劑,便於吸附傳質。接下來關閉閥門24阻斷真空,將油泵14轉為自動檔位,受控高低液位傳感器10、11自動保持液位在液位傳感器IOUl之間,調節減壓閥8使輸出壓力達到所需,開啟閥門26,就進入氣壓驅動油流動脫色階段。初期階段打開閥門21使油回流到待脫色油暫存桶13,當出油達到脫色要求時就關閉閥門21開啟閥門23,脫色合格的油就流入脫色油暫存桶I。這時只需要及時補充待脫色油暫存桶13輸出減少的油,系統就能自動恆溫、自動恆壓、自動液位控制進行脫色。
[0018]油在適合溫度條件下,調節最佳氣壓驅動穿過脫色劑層,從而獲得適當產量最佳脫色效果。[0019]當吸附劑吸附飽和脫色效果欠佳時,開啟閥門27,使壓縮空氣進入脫色桶5,穿過吸附劑層使油被壓縮空氣攜帶出來,實現吸附劑的乾燥,進而可以開啟清理口 3,將失效吸附劑清除出來,再進行新一輪操作。
[0020]上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的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油脂脫色裝置,包括脫色桶,其特徵在於:脫色桶中部為圓柱形,上下兩端為錐形,脫色桶圓柱上設有清理口、進料口、液位計、高液位傳感器和低液位傳感器,脫色桶圓柱下部設有篩板;脫色桶下端錐底通過閥門與脫色油暫存桶相接,同時也通過其它閥門與待脫色油暫存桶相接,還額外設有閥門與隨時需要連接的其它容器相接;脫色桶上端連接有壓力表和安全閥,設有排空閥門,脫色桶上端設有閥門與真空管相接,還設有其它閥門與壓縮空氣管相接,壓縮空氣管與脫色桶之間設有可調減壓閥;脫色桶圓柱上有管道經閥門、止回閥、油泵與待脫色油暫存桶相連,待脫色油暫存桶內設有自動恆溫加熱器,待脫色油暫存桶底部設有閥門與隨時需要連接的其它容器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脫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脫色桶和待脫色油暫存桶均帶有保溫裝置。
【文檔編號】C11B3/10GK203545975SQ201320708818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2日
【發明者】楊正華 申請人:吉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