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性格氣質類型(你家寶寶是氣質型)
2023-07-29 11:09:55 1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剛出生,產科醫生往往就能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判斷這個寶寶是「易帶型」還是「難帶型」。問其原因,醫生說:「氣質,氣質不一樣的孩子,表現也不一樣,這是胎帶來的。」
作為經驗豐富的產科醫生,可謂「閱娃無數」,其說法還是有一定借鑑意義的。而事實上,這不僅僅是醫生的經驗之談,氣質的確是寶寶出生後最早表現出來的一種人格特徵。有的娃活潑好動,有的則安靜平穩,真是不一樣。
九大維度,判斷你家娃屬於哪種氣質類型的寶寶
美國學者託馬斯和切斯認為:氣質包含九大維度,分別是活動水平、生物節律、趨避性、適應度、反應強度、反應閾、情緒質量、注意分散、注意力的持久性。
活動水平和生物節律是寶寶對內的一種反映。有的孩子從出生就喜歡「鬧騰」,無論吃奶、睡覺還是換尿布,都能把父母折騰得慘兮兮,好像總有釋放不完的精力。
而另一些孩子則貼心懂事的多,他們喜歡安靜地呆著,生物節律性很高,父母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很好地照顧好寶寶,省時省力。在家長的語境中,截然相反的兩種寶寶常被稱為「高需求寶寶」和「低需求寶寶」。
趨避性和適應性顯然是對外的。有的孩子適應性很強,即使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仍然呼呼大睡,絲毫不受影響,而面對陌生人也表現得很淡定,屬於自來熟的那種。
另一些娃的適應性則會差一些,比如換個枕頭他們就無法安然入睡,而在趨避性上,對陌生人和新鮮事物有著本能的排斥,屬於「高冷總裁範」的寶寶。
反應強度和反應閾是面對外部刺激的反應表現。0到6歲的孩子處於感官敏感期,在觸覺、嗅覺、視覺上都處於發展完善期,因而也格外敏感。有的孩子被父母說成「喜怒無常、捉摸不定」,其實這是種誤解,只能說這類寶寶的反應強度大一些而已。
而在反應閾這一項上,閾限高的孩子往往大大咧咧,在感官上並沒有太在意,有時已經受傷了還不以為然,而另一些寶寶善於察言觀色,痛點非常低,有時只是小小的擦傷就會舉起小手給父母看,還哭鬧不止。
情緒質量講究自己和外在世界的互動。具體是指一個人積極情緒所佔的比重,主要從表情進行判斷,看孩子是友善的、快樂的還是憤怒的。也有的孩子從很小就喜怒不形於色,少年老成。
注意分散和注意力持久性是孩子自律性的直接反映。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孩子,通常注意力的持久性也會很差,這都是相通的,他們很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所吸引,終止手頭的事情,或者乾脆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中去。
另一些寶寶則不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能專注於眼下的事情,在一件事情沒做完的情況下,拒絕向其他事情轉移。即使遇到困難,也會儘量想辦法克服。潛在的缺陷是這類孩子在遇到困惑時,也愛鑽牛角尖。
在九大維度的基礎上,可以劃分為五大氣質類型的寶寶容易型:生活有節律,積極樂觀,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對新環境適應能力強。
中間接近容易型:主要特徵趨向容易型,個別指標介於容易型和困難型中間,有混合的成分。
困難型:生活節律不規則,情緒不穩定,較難適應新環境。
中間接近困難型:偏向於困難型,個別指標屬於混合型。
發動緩慢型:慢熱型寶寶,他們的活動性、適應性和情緒反應都較慢,但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會有所改變,雖然過程有些慢,但還是能適應新鮮事物和環境的,並慢慢活躍起來。情緒經常不愉快。
要知道,氣質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是他來到人世間自帶的主角光環,這是一個人身上較為穩定的特質,絕大部分情況下,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很大的變化。
不過受後天因素的影響,比如學校教育以及較大的環境變化刺激等,氣質是有可能發生變化的,趨於向「混合型」發展。
悲觀的父母認為,自家孩子太難帶,很難纏,改變是困難的,他們感到悲觀和失望,自己會變得焦躁不安,極端的還會出現打罵孩子的狀況,這就大錯特錯了。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氣質並不是問題,每個氣質類型的孩子都有其優點和潛在的缺陷,根據寶寶的不同氣質類型,家長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養育,儘量發揮其氣質中積極的因素,控制和克服消極的一面,在孩子的氣質類型和父母的教養方式中實現動態的平衡。
父母教養的前提,是判斷出自家孩子屬於哪種氣質類型的娃,通過多與孩子互動,多觀察寶寶的生活,來得出基本的判斷。要明白你的教養方式應受到寶寶氣質類型的影響。教養方式要儘量與寶寶的氣質類型相匹配,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對反應閾值不同的娃,家長的帶孩子方式也不一樣。
對於反應閾很高的寶寶來說,家長要尤其注意娃的安全問題,看孩子在活動中是否有受傷的情況。這類寶寶天生「神經大條」,對疼痛的感覺不深,也因此極易發生危險事件。
而對於反應閾低的寶寶來講,他們大多是敏感型的寶寶,稍有不適就會激烈地反應出來,對疼痛尤其如此,家長也要更有耐心,了解這是孩子自帶的氣質,而不要動輒就冠以「事多」、「脆弱」的負性標籤,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儘量撫慰他一顆敏感的心。
再如,掌握好孩子的生物節律,家長帶娃更輕鬆。
對生物節律非常強的寶寶,家長只需按照孩子的作息規律來照顧孩子就行了,一般不會有大的意外。而對於節律性差的寶寶,家長則要更操心一點,多備幾個紙尿褲,在換衣服、洗澡的時候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和愛折騰的娃較勁,做好心理建設和充足的物質準備很重要。
對於困難型的娃,情緒往往不穩定,家長要多和他解釋,多給愛的擁抱,避免孩子產生誤解。而對於愛隱藏自己感情的孩子,家長則要留心觀察和體會,不要讓娃過於懂事而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及時疏導。
在改變這一塊,家長在適當的時機可以嘗試引導孩子克服障礙,向積極的一面進行轉化。如鼓勵適應性差的孩子多去嘗試新鮮事物,陪伴他在新環境中逐漸適應,並選擇合適的時候消失,但不可強求。
對於慢熱型的孩子,父母則要學會等待,在等待的過程中適時引導,讓其由慢熱過度到「稍慢熱」的狀態,也是種積極的改變。
總之,教養孩子應儘量和娃的氣質類型相匹配,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如果家長能對孩子氣質這塊兒「掐得死死」的,恭喜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