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19:05:26 2
專利名稱: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控制裝置,更具體地講是涉及一種利用電子控制裝置來實現節油的節油器,尤其是指一種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在國際專利分類表中本實用新型應該分為H03B小類。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實現節油的目的,有的節油器是通過改進油路的結構來實現的;有的節油器是通過提高燃燒率來實現的(如臭氧節油器)。在油路上進行技術改進會影響汽車的動力,而長期使用臭氧節油器則對缸體有損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可以進一步降低油耗的長壽命的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所述汽車節油器有一個逆變電路NB,有一個振蕩保護電路ZD,有一個升壓電路SY;主要特點在於所述的逆變電路NB的輸出端連接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入端,所述的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出端連接升壓電路SY的輸入端,在升壓電路SY上有一個引出端。
在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逆變電路NB有一個中心電路IC1,有一個變壓器B1;在所述的中心電路IC1上通過電容C2和C1連接電源+12V,在所述的中心電路IC1上通過電阻R9連接三極體G1的基極,在所述的中心電路IC1上通過電阻R11連接三極體G2的基極,所述的三極體G1和三極體G2的發射極連接在一起,所述的三極體G1和三極體G2的集電極分別連接變壓器B1的初級的一端,所述的變壓器B1的次級連接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入端。
所述的振蕩保護電路ZD有一個集成電路IC2、一個集成電路IC3、一個集成電路IC4、一個集成電路IC5,所述的變壓器B1的次級的一端連接二極體D4的正極,二極體D4的負極通過所述的集成電路IC3、集成電路IC4接向所述的集成電路IC2,所述的集成電路IC2通過電阻R21接向三極體G3的基極,所述的三極體G3的集電極接向變壓器B2的初級的一端,所述的變壓器B2的次級接向升壓電路SY的輸入端。
所述的升壓電路SY有一個電晶體G4,有一個變壓器B3,所述的變壓器B2的次級的一端通過電阻R29接向所述的電晶體G4的基極,所述的電晶體G4的集電極接向所述的變壓器B3的初級的一端,所述的電晶體G4的集電極通過電容C15還接向接地端,所述的變壓器B3次級的一端連接電阻R30、發光二極體D6串聯電路,所述的發光二極體D6的負極連接變壓器B3的次級線圈的中間的一點,所述的變壓器B3次級的另一端接地,在所述的變壓器B3的次級線圈上有一個引出端。
所述的中心電路IC1的型號為KA32525。
所述的集成電路IC2的型號為NE555,集成電路IC3的型號為7812,集成電路IC4的型號為7806,集成電路IC5的型號為621。
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實現了進一步節油的目的,使汽車節油20-30%,壽命長達5-8年,能夠去除汽缸中的積炭,去除尾氣中CO等有害氣體,無副作用。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的電路的工作原理圖。
在該附圖中,所述汽車節油器有一個逆變電路NB,有一個振蕩保護電路ZD,有一個升壓電路SY。所述的逆變電路NB的輸出端連接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入端,所述的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出端連接升壓電路SY的輸入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電路圖。該汽車節油器包括三部分一個逆變電路NB,該逆變電路把+12V的直流變成交流,並且通過變壓器B1把交流電壓升高至75V。一個振蕩保護電路ZD,B1輸出的電壓經振蕩電路振蕩,再通過三極體G3、變壓器B2進行推動,輸送至升壓電路SY,再經過電晶體G4和變壓器B3進行升壓,最後輸出電壓達到10KV。
更具體地講,所述的逆變電路NB有一個中心電路IC1,有一個變壓器B1;在所述的中心電路IC1上通過電容C2和C1連接電源+12V,在所述的中心電路IC1上通過電阻R9連接三極體G1的基極,在所述的中心電路IC1上通過電阻R11連接三極體G2的基極,所述的三極體G1和三極體G2的發射極連接在一起,所述的三極體G1和三極體G2的集電極分別連接變壓器B1的初級的一端,經過升壓至75V,在所述的變壓器B1的次級連接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入端。所述的振蕩保護電路ZD有一個集成電路IC2、一個集成電路IC3、一個集成電路IC4、一個集成電路IC5,所述的變壓器B1的次級的一端連接二極體D4的正極,二極體D4的負極通過所述的集成電路IC3、集成電路IC4接向所述的集成電路IC2,所述的集成電路IC2通過電阻R21接向三極體G3的基極,所述的三極體G3的集電極接向變壓器B2的初級的一端,所述的變壓器B2的次級接向升壓電路SY的輸入端。所述的升壓電路SY有一個電晶體G4,有一個變壓器B3,所述的變壓器B2的次級的一端通過電阻R29接向所述的電晶體G4的基極,所述的電晶體G4的集電極接向所述的變壓器B3的初級的一端,所述的電晶體G4的集電極通過電容C15還接向接地端,所述的變壓器B3次級的一端連接電阻R30、發光二極體D6串聯電路,所述的發光二極體D6的負極連接變壓器B3的次級線圈的中間的一點,所述的變壓器B3次級的另一端接地,在所述的變壓器B3的次級線圈上有一個引出端。總之,通過上述的電路產生脈衝高壓,從箭頭所示處引出。利用前後沿陡峭的脈衝高壓形成高頻電暈放電,從而產生等離子體。這種等離子體是在低溫的狀態下產生的,所以是低溫等離子體,在等離子體中包含大量的高能電子、離子、激發態粒子、有強氧化性的自由基等,它們和油料分子頻繁碰撞。在產生等離子體的過程中,高頻放電產生的瞬時高能量,使油料充分燃燒,從而提高油料的燃燒率,達到節油的目的。
另外,通過集成電路IC5621控制繼電器J,當電流增加到380ma時,可控矽處於短路狀態,常閉繼電器J跳開,於是將75V電源切斷,因此整個升壓電路處於停止工作狀態。當故障排除後,重新開啟電源,電路重新正常工作。上述的技術措施可以避免電流過大燒壞推動管和變壓器。
因為用汽車電瓶的12V直流電源作為整個節油器的電源,通過車電源鑰匙控制電路板是否工作,當汽車不運行時,電源關閉,節油器不工作,當汽車正常運行時節油器也正常工作,以達到節油的目的。
在所公開的電子電路中,所述的中心電路IC1的型號為KA32525。所述的集成電路IC2的型號為NE555,集成電路IC3的型號為7812,集成電路IC4的型號為7806,集成電路IC5的型號為621。這僅是一種代表性的選擇,當然也可以選擇特性和功能相類似的其它集成電路。
本實用新型電路結構相對簡單,裝配容易,性能穩定,而且使用壽命長。更為重要的是,該節油器無副作用,符合環保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所述汽車節油器有一個逆變電路NB,有一個振蕩保護電路ZD,有一個升壓電路SY;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逆變電路NB的輸出端連接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入端,所述的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出端連接升壓電路SY的輸入端,在升壓電路SY上有一個引出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逆變電路NB有一個中心電路IC1,有一個變壓器B1;在所述的中心電路IC1上通過電容C2和C1連接電源+12V,在所述的中心電路IC1上通過電阻R9連接三極體G1的基極,在所述的中心電路IC1上通過電阻R11連接三極體G2的基極,所述的三極體G1和三極體G2的發射極連接在一起,所述的三極體G1和三極體G2的集電極分別連接變壓器B1的初級的一端,所述的變壓器B1的次級連接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入端。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振蕩保護電路ZD有一個集成電路IC2、一個集成電路IC3、一個集成電路IC4、一個集成電路IC5,所述的變壓器B1的次級的一端連接二極體D4的正極,二極體D4的負極通過所述的集成電路IC3、集成電路IC4接向所述的集成電路IC2,所述的集成電路IC2通過電阻R21接向三極體G3的基極,所述的三極體G3的集電極接向變壓器B2的初級的一端,所述的變壓器B2的次級接向升壓電路SY的輸入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升壓電路SY有一個電晶體G4,有一個變壓器B3,所述的變壓器B2的次級的一端通過電阻R29接向所述的電晶體G4的基極,所述的電晶體G4的集電極接向所述的變壓器B3的初級的一端,所述的電晶體G4的集電極通過電容C15還接向接地端,所述的變壓器B3次級的一端連接電阻R30、發光二極體D6串聯電路,所述的發光二極體D6的負極連接變壓器B3的次級線圈的中間的一點,所述的變壓器B3次級的另一端接地,在所述的變壓器B3的次級線圈上有一個引出端。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中心電路IC1的型號為KA32525。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集成電路IC2的型號為NE555,集成電路IC3的型號為7812,集成電路IC4的型號為7806,集成電路IC5的型號為621。
專利摘要一種低溫等離子汽車節油器,所述汽車節油器有一個逆變電路NB,有一個振蕩保護電路ZD,有一個升壓電路SY。主要特點在於所述的逆變電路NB的輸出端連接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入端,所述的振蕩保護電路ZD的輸出端連接升壓電路SY的輸入端,在升壓電路SY上有一個引出端。因為用汽車電瓶的12V直流電源作為整個節油器的電源,通過車電源鑰匙控制電路板是否工作,當汽車不運行時,電源關閉,節油器不工作,當汽車正常運行時節油器也正常工作,以達到節油的目的。
文檔編號B60K15/077GK2642562SQ03279620
公開日2004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15日
發明者吳光明 申請人:吳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