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紅軍長徵電影觀後感500字

2023-07-29 15:45:14

  長徵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以下紅軍長徵電影觀後感由整理提供,歡迎閱讀。

  紅軍長徵電影觀後感一:

  今天下午,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觀看了《我的長徵》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名叫王瑞,小名叫瑞伢子的孩子從一個少年變為一個優秀的紅軍戰士的故事。

  在這個影片中,我最難忘的鏡頭是敵軍的飛機在紅軍過湘江時對戰士們的狂轟亂炸。一枚枚炸彈投入水中,濺起的水花有幾丈高。一枚枚炸彈射在房屋上,房子一座接一座地轟然倒塌。殘存的幾面頹牆上,掛著幾十個傷員,他們渾身是血,衣服已經如乞丐服般破爛不堪。看得我毛骨悚然。

  在飛奪瀘定橋時,紅軍們一邊在十幾根鐵索上艱難地攀爬,一邊機警地躲避著對面的敵人的槍林彈雨,隨時就可能降臨的危險讓人不寒而慄。不好!王瑞的姐夫在攀爬中被敵人的子彈射中了,但他雙手緊握著鐵索,看起來好像搖搖欲墜,我害怕地閉上了眼睛,不敢再看下去。

  結果,王瑞的好幾位親人和幾名勝似親人的戰友,都在長徵途中犧牲了。

  正是在長徵途中的耳濡目染,才使得王瑞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中國解放後,每當回憶起長徵,王瑞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往下落,他是百感交集啊。

  看完後,我的內心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靜。

  紅軍戰士在長徵途中克服了千難萬險,最終取得了勝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平時的所作所為。學習的時候,一遇到困難我首先就想到了退縮,而不是想辦法克服。一遇到挫折,我就抱怨,有時候甚至一蹶不振。

  今天看了《長徵》的電影我明白了,與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血淚史相比,我們現在遇到的挫折又算什麼?我決心,從今往後,我要學習紅軍戰士知難而進,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習他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做一個勇敢而堅韌的新少年。

  而且,通過看這部電影,我也知道了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我們要拿出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學習,長大後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感恩並回報給予我們幸福生活的先輩們,英雄們!

  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了《長徵》中的鏡頭,我的耳邊又響起了毛主席的詩句:

  紅軍長徵電影觀後感二: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首《長徵》的七律詩高度的形容了紅軍長徵的情景,前幾天觀看了〈〈我的長徵〉〉,紅軍長徵的經歷又重新在我的眼前。影片的片頭以著名的老電影演員王心剛飾演的王瑞,在乘飛機的途中,時空由現代回到解放戰爭時期,影片通過時空倒轉的手法,通過王瑞的回憶,記述了紅軍長徵的事件。

  王瑞,一個16歲紅軍小鬼,詮釋了那些歷史上的著名事件,遵義會議,四度赤水,飛奪瀘定橋等等。當紅軍輾轉行軍,危機重重,九死一生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能夠知道去哪裡?為什麼要走?連毛主席也說不知道該怎麼走,他說,我知道那是錯誤的,所以不要跟著錯誤走,而其他人的的回答是:跟著走!或者跟著毛主席走。

  在遵義會議的時候,面臨著紅軍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各位領導人都很焦急,但是影片沒有直接表現出那種緊張的氣氛,而是通過王瑞去送宵夜時,被毛澤東罵,之後再通過另一位領導人對王瑞的解釋說:「現階段的情況很緊張,毛澤東他們在沒日沒夜的開會,你打斷了他的思路,所以他才會對你兇的,表現出來。會開完了,第二天早上毛澤東同王瑞偶然相間了,毛澤東想起那個小鬼就是昨晚被自己兇過得人,於是跟他聊了起來。期間,毛澤東看王

  瑞口袋裡鼓鼓的便問那是什麼?王瑞便掏出來那四隻紅色的蠟燭,毛澤東要他好好保存,以後會有用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老師要我們注意那紅色的蠟燭,在紅軍長徵勝利後,紅色的蠟燭又出現在螢屏中,但與前次不同的是,這次的紅色蠟燭是點燃的。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紅色是否代表了中國的紅色政權,點燃的蠟燭是否代表了中國紅軍長徵的勝利,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紅軍用鮮血換回來的。蠟燭一般是代表著奉獻精神,紅色的燃燒的蠟燭也代表了紅軍的奉獻精神。

  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使我記憶深刻,遵義會議後,正是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紅軍才能擺脫敵人的一次次圍剿,紅軍知道了自己往哪裡走——向勝利的方向走;影片中以浪漫的手法——王瑞姐姐的歌聲去打動那些彝族同胞,以以誠待人的方式終於取得彝族同胞的信任。

  紅軍需要渡過天險大渡河,三條小船無法渡過千軍萬馬,而為了能夠搶渡瀘定橋,紅軍戰士不畏艱辛,王瑞所在部隊奉命沿江而下,搶奪距安順場渡口三百二十裡的瀘定橋,只有這樣,紅軍才能通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晚上,下著大雨,懸崖下的羊腸小道,道路泥濘難行,紅軍戰士餓著肚子強行前進,因為對岸就是去增援的敵人,如果讓增援的敵人搶了先,後果不堪設想。好在雨越下越大,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而紅軍戰士們憑著頑強的毅力,仍舊冒雨、踩著泥濘前進。日以繼夜趕赴目的地,紅軍組織的突擊隊,攀著鐵索橋,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勇敢頑強地衝向被敵人拆成只有十三根鐵索地瀘定橋,最後勇士們衝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為他們身後千萬個紅軍戰士順利通過瀘定橋鋪平了道路。王瑞最後一位親人——姐夫肖德昌犧牲了,從懸空的鐵索上中彈跌落到洶湧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長達爾火——這位參加紅軍才二十多天的小夥子在把彈痕累累的紅旗插上橋頭堡時,也被流彈擊中,挺立在橋頭堡一動不動,手裡仍舊高舉著那彈痕累累的紅旗,一個個赤血男兒懷著革命的激情和對革命勝利的渴望,克服重重困難使國家轉危為安。敵人的槍炮是猛烈的,卻始終打不倒戰士們勇敢的心,自然條件是惡劣的,但依然撼不動他們對革命勝利的憧憬。為了革命,他們甘願獻身,為了新中國,他們不懼死亡,他們用熱情和鮮血締造了中國革命的輝煌明天。

  紅軍長徵是艱辛的,二萬五千裡的長徵磨練了中國共產黨,也為紅軍保留了後續力量,成為了後來的精英領導。同時,通過長徵生存下來的紅軍也是偉大的,我想我們應該牢記這段歷史,牢記為中國革命事業獻身的共產黨。

  紅軍長徵電影觀後感三:

  前言:展開歷史的長卷,我們看到在那條蜿蜒崎嶇的長徵路上,破險阻重重,越關山無數,在那裡他們拒危難險阻於不顧,在那裡他們萬眾一心重新撐起一個古老民族不屈的脊梁。誠然,毛澤東是這場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創造奇蹟的好舵手;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著這漫漫長徵中紅軍前進的步伐。

  看到那湘江激戰、四渡赤水、搶渡烏江、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難險阻的情景,見到那一個個為革命事業勇往直前倒下去的革命先烈,心靈深處受到一次次的震撼,那《十送紅軍》的旋律,那馬蹄急促聲仍在我耳際縈繞,那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無時不在我心中迴蕩著。

  一、審時度勢,力挽三萬士兵於危難之中。

  當時在黨中央居於統治地位、支配革命戰爭全局的,仍是照搬外國經驗、唯「國際指示」是從的教條主義軍事路線。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面對國民黨軍設置的層層包圍圈,毛澤東認為對付國民黨軍的有效方法是:「應該使用紅軍主力突破敵人圍攻線,轉入我之外線即敵之內線去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卻被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排斥。戰爭的檢驗是無情的,由此而造成了1933年至1934年間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大失敗,中國革命戰爭的命運危在旦夕。為了挽救革命挽救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的紅軍毅然決然踏上了遙遙的長徵之路。

  紅軍在倉促準備的情況下匆忙撤離,開始長徵,因此,處於被動的境地,顯然被動就挨打,處境險惡。但是紅軍戰士們憑著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必勝信念,經過數日浴血奮戰,終於突破國民黨軍設置的四道封鎖線。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幾乎是毀滅性的:中央紅軍由開始出發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傷亡慘重的中央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的「追剿」,未作任何休整,馬不停蹄繼續西進。這時,蔣介石為阻擋紅軍會合,又集結40餘萬大軍在湘西擺兵布陣,欲在此全殲中央紅軍。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博古、李德仍然不顧敵強我弱的客觀事實,固執地堅持北上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師。這無疑就是讓革命成為國民黨軍刀俎下的魚肉。

  在決定中央紅軍命運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審時度勢「力主放棄會合二、六軍團的企圖,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在轉兵西進貴州,士氣空前高漲,一舉攻克了黎平。在蔣介石屯兵湘西準備大「圍剿」的危急關頭,是毛澤東的審時度勢正確軍事主張,避免了中央紅軍全軍覆沒的厄運。

  二、召開遵義會議,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偉大歷史轉折

  周恩來精闢概括:「由於毛主席撥轉了航向,使中國革命在驚濤駭浪中得以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由於博古、李德的「左」傾冒險主義使紅軍屢遭重創後,紅軍官兵的懷疑、不滿和要求更換領導的情緒不斷滋長,在湘江戰役時達到了極點。

  敵數十萬大軍層層封鎖,步步緊逼,而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笨拙指揮不僅不能使紅軍脫險,反而導向絕境。雖然當時毛澤東已經被解除軍事領導權,他憑著對革命對紅軍生命的高度負責精神,痛中思痛,他知道要想挽救革命就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際突破共產國際教條主義的革命戰爭模式。在毛澤東的努力下,王稼祥、洛甫等逐漸認識到「左」傾軍事路線的嚴重危害,得出「領導問題不解決,我軍就難以徹底地由被動變為主動」的結論。中央紅軍智取遵義後,於1935年1月15日召開了遵義會議。會上,毛澤東繼博古等人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後,作了重要發言。他對博古、李德的錯誤軍事路線進行精闢地分析和客觀地批評,將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有機結合,正確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指明了今後的正確方向。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得到與會絕大多數人的擁護。但他考慮到當時一些中央領導人的覺悟程度和所處的戰爭環境,在會上沒有談及「左」傾政治路線的錯誤,這一點充分體現了毛澤東超人的領導才華。

  遵義會議的成功召開,不僅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而且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為勝利完成長徵奠定了基礎,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和裡程碑。周恩來是這樣高度評價毛澤東的---由於毛主席撥轉了航向,使中國革命在驚濤駭浪中得以轉危為安,轉敗為勝。

  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想必看過《長徵》的同學都會有這麼一種感覺---紅軍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打得真的太妙了,太漂亮了。

  在中央紅軍撤移到扎西的同時,蔣介石仍以為紅軍要北渡長江。他一面加緊對長江重要渡口的兵力部署,一面調重兵對扎西進行合圍。毛澤東和中革軍委依據避實就虛的戰略原則,乘貴州國民黨軍兵力空虛之際,果斷揮師東進,重返貴州,二渡赤水河,把敵人遠遠甩在長江邊。

  毛澤東按照「實行機動並迅速略取與控制赤水上遊的渡河點」的作戰目標,在派中央紅軍主力圍攻魯班場未克的情況下,主動撤出戰鬥,擺出欲再渡長江的姿態,以迷惑、調動國民黨軍。

  果不出其所料,國民黨軍中計了,毛澤東又指揮紅軍突然急轉東進。在此期間,紅軍在數十萬國民黨軍的「縫隙」中穿插,揮師南下,突破烏江,把疲於奔走的國民黨軍拋在了烏江以北。接著,毛澤東又聲東擊西,吸引國民黨注意力向其他地方轉移,自己則指揮中央紅軍主力以不可阻擋之勢相繼攻克其他地區,向西直逼昆明。此時蔣介石驚嘆之餘,匆忙飛往昆明,親自調兵遣將。此時,國民黨軍的戰略意圖已經爆破,毛澤東見機行事決定率中央紅軍折轉西北疾進,終於率第一、第三、第五軍團全部渡過金沙江。至此,國民黨數十萬「追剿軍」被甩在金沙江以南,中央紅軍終於跳出了國民黨軍的重重包圍。在敵我力量懸殊、處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迂迴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巧妙地牽制、拖累、打擊國民黨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這是多麼漂亮的一戰,足以顯示了毛澤東作戰的智慧。

  四、正確處理黨內矛盾,促成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之後,毛澤東主張紅軍繼續北上,到接近抗日前線的川陝甘地區建立新根據地。「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封建軍閥思想作祟下,張國燾卻把8萬餘人的紅四方面軍看成他個人謀權的資本,他鼓動自己部下的隊伍來進行反對。張國燾在卓木調成立所謂「第二中央」,在分裂黨和紅軍的罪惡道路上越滑越遠。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張國燾仍然採取說服教育、耐心等待的方針,做到以誠相待,仁至義盡。這對後來實現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起了重要作用,也為正確處理黨內鬥爭樹立了榜樣。

  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勸導、督促下,經過朱德等人的堅決鬥爭,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又強烈要求北上與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會合,10月,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進至會寧縣,同紅一方面軍會師。10月,紅二方面軍衝破國民黨軍的重重阻攔,在隆德縣將臺堡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終於實現,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徵勝利結束,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的落腳點和革命的出發點。

  回眸整個長徵歲月,毛澤東的貢獻和作用卻是決定性的,是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紅軍譜寫出壯麗的史詩,贏得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生存與發展。

  結論:無論是微觀個體還是宏觀意義上的集體、民族或國家,總是處於「長徵」或「新長徵」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可預見或不可預見的困難,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樂觀、豁達、大無畏的思維和態度,要坦然、泰然看人生、看挫折,看潮起潮落和雲捲雲舒。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