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魯迅的童年生活評價(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2023-07-29 03:19:08 1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歡迎來到「走近魯迅」的欄目。平時我們讀了很多的魯迅作品,能夠藉此了解魯迅的內心想法。但是,我們也沒有見過魯迅本人,所以對他的印象,只停留在他的文字上,通過猜測文字的含義來了解他。那麼,今天我們換一個角度,從旁觀者的視角去了解魯迅,這個旁觀者不是成年人,而是一個小孩。從這個視角來看,我們會發現,其實魯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高冷,反而非常地平易近人。
今天我給大家拆解的文章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作者周曄,她是周建人的女兒,也就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在她的心目中,魯迅不但是一個偉人,但更多的是她的親伯父。這篇文章寫於1945年,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之際,站在緬懷親人的角度寫出來的文章。這篇文章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語描述,也沒有太多歌頌魯迅的價值,而是寫得特別的樸實、接地氣,僅僅是站在一個未成年人的角度,描述她的伯父而已。
文章開頭是回憶九年前,魯迅剛剛離去的時候,全國都在追悼他、向他致敬,但作為一個9歲的小女生,她當時很懵,怎麼她的伯父會得到這麼多人愛戴呢?她並不知道,但她知道一點,就是再也不能跟這個平易近人的伯父見面了。我們可以想像,魯迅之所以被人愛戴,如果僅僅體現在他的革命精神,那跟小孩有什麼關係啊,為什麼小孩子也這麼喜歡他?所以,在本文中,作者給到我們三個原因,下面詳細給你拆解。為了方便你的理解,我都用第一人稱為你陳述。
1 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當時9歲的我,特別痴迷於《水滸傳》,但我看《水滸傳》的時候,只注重精彩的情節,只知道裡邊的故事寫得很精彩。但是,至於這個故事的人物是誰,我往往會張冠李戴。就在那次過年的時候,我到了伯父家裡,結果他老人家就提問關於小說裡邊的情節,比如每一個梁山好漢有什麼樣的性格和特徵?這回慘了,都把我問蒙了。說好的喜歡呢?但是,魯迅只是笑了笑,說到:「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魯迅當年已經55歲高齡了,已經是夕陽西下,但居然記性比一個小學生還好,讓這個八九點鐘的小太陽情以何堪?魯迅這一輩子都是在寫作,筆耕不輟。他哪裡來的這麼多素材呢?如果不進貨的話,腦袋早就被掏空了,所以也要通過「進貨」倒逼自己源源不斷地終身學習成長。同時,魯迅學習也是有一套的,而不是啥都看,囫圇吞棗那樣子,而是透過現象看清本質,不論看什麼小說,都會抓住它的主線,並且思考它的底層邏輯。總之,對於學習,魯迅都是認真、謙卑的態度,不會因為自己懂了而感到自滿 。
2 風趣幽默,平易近人接著我又講了一件童年的趣事: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我也特別的調皮,看著周建人的鼻子,又看著周樹人的鼻子,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兩兄弟,一個鼻子又高又直,一個鼻子又扁又平。果然是童真無邪啊,這本來是很正常的啊?如果你是魯迅,應該怎麼去回答?也許大多數家長的回答都會是:「有什麼好奇怪的,鼻子高一點、扁一點不是很正常的嗎?趕緊吃飯去!」而魯迅的回答特別有意思,他開了一個玩笑,說:「原本我們倆的鼻子是一樣的,但因為我碰壁碰多了,就把鼻子碰扁了」。為什麼會碰壁呢?因為周邊都是黑漆漆的,一不留心就會碰壁了。
說句題外話,其實魯迅這麼說,還是蠻有深意的,有沒有感覺到話中有話?是的啊!當時的社會是不是特別的黑暗,這個相信大家都不難理解吧?所以,處處都要特別的小心,一不留神就會碰壁,處處充滿套路啊!魯迅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通過碰壁這個事情,借題發揮,跟我談談人生,而且用我聽得懂的話。我以為「走路不小心」才會碰壁,但是魯迅卻說「四周都是黑漆漆的」,即使你再怎麼小心,碰壁也是在所難免的。其實,他正在用一個委婉的方式給小孩子講人生道理,而且這樣的道理特別形象,深入淺出。在趣味中,悟出了人生道理。
3 關心社會底層大眾魯迅先生特別關心底層的勞動人民,不僅是嘴上說說、或者只是簡單寫寫文章關心,而且是有實際行動的。在本文,作者想起小時候看到的一件往事。那一天特別冷,他們一家人正在去魯迅先生家的路上,看到一個拉著黃包車的車夫坐在地上呻吟。車夫是赤著腳拉車的,一不小心踩到玻璃,現在不但接不了客,而且連家也回不成,悲劇吧?當時的車夫,賺的都是辛苦錢,我們有讀過老舍的《駱駝祥子》,就更能體會這種境況了。當然,父親周建人對此也不會坐視不管,簡單詢問了情況以後,立刻跑回家,把伯父也叫出來,一起給車夫處理傷口。能得到陌生人的幫助,車夫非常地感動。
其實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魯迅想的更加周到,知道車夫這幾天肯定不能出來拉車了,還特意給他一疊鈔票,夠他生活一段時間。只是一個普通的車夫,何德何能啊,可以得到這麼大的幫助?看到這裡,你感動了嗎?反正我本人就特別地感動!你還以為魯迅只是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用筆來投槍的戰士嗎?其實魯迅也是一個有溫度的人,尤其特別關心底層的勞動人民。其實,對於車夫的幫助,我們所知道的也不是第一次了,在魯迅寫過的文章《一件小事》也提到過,他坐的黃包車,車夫被一個老女人碰瓷了,去到警察局,不知道要不要賠錢,但魯迅還堅持著把手上的錢給到車夫,雖然碰瓷跟他沒啥關係。
為什麼這麼冷的天氣,還會有人光著腳拉車呢?作為童年的我,實在是想不通。帶著這個問題,魯迅怎麼回答,反正當時的我是聽不懂,但他也不再提了,對此他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我們再看一個細節:雖然伯父沒有正面回答,但依然關切的摸著作者的頭,這說明什麼?因為這個問題太複雜,他不想在小孩子面前有任何抱怨,再怎麼難受,也都是自己默默承受著,不想因此而毀了童真。這一點,你收到了嗎?還有一點,就是他的手是多麼的枯瘦,說明了其實家裡的生活質量並不好,但幫助底層的勞動人民卻如此的慷慨。由此可見,魯迅先生的偉大,並不在於他做了什麼大事,恰恰正是他平凡的、有溫度的一面。
結語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作者魯迅先生的追憶文章,全文極少提到「魯迅先生」,更多提到的是伯父,魯迅先生不僅是一個偉人,更是一個好家長,一直以來都是以身作則,給孩子們樹立好的榜樣。記得我在小學的時候學過這篇文章,這個時候魯迅救車夫的故事,讓我刻骨銘心,不僅利用自己學醫的專業知識,幫助車夫處理好傷口,而且還提供經濟上的幫助,其實他自己的生活條件並不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如今我們看到的,還遠遠不止於此。他關心兒童,不僅是作為一個好家長的角度去關心,而且從來都不會擺著家長的架子,在孩子提出敏感的問題時,總能給到一個圓滿的回答,哪怕自己內心感覺難過,也不會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永遠讓孩子保持著童真,這不也體現著「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嗎?
好了,關於《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我就拆解到這裡了。其實,這篇文章我們在小學都學過,但作為一個成年人,如今再讀一遍,又會有另外一種體驗。所以,我強烈建議你找到本文,帶有感情大聲朗讀一遍,才會感受到魯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在。我是@狂人先生,非常感謝你的耐心閱讀,「走近魯迅」我們明天不見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