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影導演扎堆拍網劇網絡電影(電影名導演入局網劇網大)
2023-07-21 10:29:45
隨著網絡視頻平臺的崛起和各平臺對於自製內容重視程度的提升,近年來網劇正在丟掉「粗製濫造」的標籤,品質、製作規模上都已逐漸趕超傳統的電視劇,並且出現了《白夜追兇》、《河神》等一眾爆款網劇。
壹娛觀察發現,現階段有越來越多的知名電影導演也紛紛開始「觸網」,和各平臺、公司籤訂了相關的作品合約。不久前,歡喜傳媒就以極為優渥的條件將張藝謀攬入麾下,與之籤訂了網劇合作協議。而在更早的時候,(投黑馬www.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歡喜傳媒就已經和寧浩、徐崢、王家衛、陳可辛等名導在網劇領域達成了密切的合作。此外,像馮小剛、陳凱歌、周星馳等導演,也都陸續公布了自己的網劇計劃。
歡喜傳媒與多位名導達成了合作
從海外影視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電影咖跨界做網劇並非什麼新鮮事,在美國,像《愛樂之城》的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等人都與Netflix籤訂過劇作協議。但與美國跨界合作的驚喜連連不同,就目前已有的作品來看,中國電影導演做網劇的情況並不理想,不僅很多計劃遲遲未見推進,王晶導演的《冒險王衛斯理》系列豆瓣均分未達到5.0,管虎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也僅有5.2分。名導們高調入局網劇行業,為何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網生內容市場規模數百億,電影團隊拍網劇成大勢所趨?
電影導演紛紛跨界拍網劇,看上去有些「另類」,但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又似乎是一種必然。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網絡視頻市場趨勢預測2018-2020》, 2017年中國網絡視頻付費市場規模達到213.7億元,同比增長96%;2018年預測規模達到360.4億,同比增長68%;2017年網絡視頻廣告市場規模達到4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8%,2018年預測規模642億,同比增長29.2%。
易觀發布的《中國網絡視頻市場趨勢預測2018-2020》
面對這樣巨大的市場,提升網劇質量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一方面,近年來網劇的製作成本不斷攀升,24集的《河神》總投資超過1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按單集500萬預算計算總投資也超過了1億,某資深網劇製片人告訴壹娛觀察,現如今投資靠前的劇集中大多數都是網劇;另一方面,網劇品質的提升也被擺在了重要的位置,將製作電影、電視劇的頭部團隊引入到網絡內容製作似乎成了大勢所趨。
「降維打擊」,愛夢娛樂創始人雷鳴引用了《三體》當中的概念解釋了電影導演入局網劇製作在製作質量上意味著什麼。在他看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網絡內容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從製作班底到最終呈現的內容都不能稱得上正規,但電影團隊的入局卻能很大程度上改變這個行業的生態。
有關此前網生內容產業的生態環境,從此前導演秦教授在《奇葩大會》上的分享便可窺得一二:為了用二十萬預算拍出一部劇,整個劇組五天六夜不睡覺連軸工作;秦教授也想過用《肖申克的舅媽》、《霸王別介》、《這個乾爹不太冷靜》等名字來給自己的作品博關注;有些團隊甚至為了壓縮經費,影片前六分鐘使用的是攝像機拍攝,後五十四分鐘則改用手機拍攝……
秦教授講述網大野蠻生長的初期
相比這類團隊,雷鳴將知名電影導演及其團隊比喻為「正規軍」。在他看來,網劇項目之所以逐漸開始傾向於邀請知名電影團隊參與製作,首先看中的就是他們的製作能力。比起沒有製片經驗的團隊來說,成熟的電影團隊往往完片質量高,相應地,劇集在播出平臺的轉化率也會有所提升,製片方能夠拿到的分帳則會更多。
其次,大導演的名號更容易融資、吸引流量,電影導演的加持讓網劇未播先火。如已經開機的《外八行》,熱門微博和新聞都免不了加上「陳凱歌監製」的定語;徐靜蕾監製的《同學兩億歲》也因為在徐靜蕾母校舉行首映會,媒體和觀眾的焦點也放在了徐靜蕾穿中學校服上面,從而收穫了第一波流量。
《同學兩億歲》在徐靜蕾母校舉行首映會
韓三平在2018年電視節目交易會上說,「網劇對我們中國的電影從業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他甚至斷言,「網劇出身於更新的時代、(投黑馬www.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更新的體制,因此它的生命力可能會更強,未來十年,我覺得中國電影要和中國網劇、電視劇捆綁起來同步發展」。
電影名導加盟,名聲卻和質量不劃等號
雖然知名導演做網劇給作品帶去了不少人氣和底氣,但到目前為止,雷鳴眼中更專業的「正規軍」的加入,還沒有給行業帶來真正意義上的顛覆。導演們的名氣似乎也並沒有和作品的質量花上等號,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在壹娛觀察看來,首當其衝的就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現階段各平臺、網站都在不斷籤約各類大導演,但真正做出來的作品卻很少。早先歡喜傳媒引入寧浩、徐崢兩位導演時,一度在業內引發了巨大轟動,但迄今沒有看到作品消息;此外,早在2016年,歡喜傳媒就與王家衛籤約,號稱投資將近4億打造像《紙牌屋》一樣的網劇,同樣遲遲沒有動靜。
而即使是少有的順利推出的網劇,大導演和正規軍的加持似乎也並未能給影片帶來太多保障,許多作品呈現出的質量令人堪憂。
去年因為一部《追龍》被觀眾評論為「認真起來嚇死人」的導演王晶,今年的「冒險王衛斯理」系列豆瓣評分不足5.0,又被人調侃「回歸正常水平」;另一位「觸網」導演管虎,此前作品豆瓣評分均在7.0以上,而他所執導的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卻只有5.2分,遠低於由孔笙執導的前作《鬼吹燈之精絕古城》(8.1分);第一部豆瓣評分達到8.3的《無心法師》,在香港導演遊達志接手之後,第二部評分掉到了6.3,從口碑、流量上都無法與同期的《河神》、《白夜追兇》相提並論。
豆瓣5.2分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
一些導演在網劇行業的表現不佳,或多或少與不熟悉網劇創作模式有關。一位在高校任教的電影學博士向壹娛觀察解釋道,電影和電視劇在觀看載體和場所、觀看習慣以及提供給觀眾的審美享受上都存在差異,電影往往更強調對影片畫面和情緒的控制,故事在電影中成了其次。以張藝謀為例,相比講故事,他更擅長畫面、構圖的處理,以及色彩的運用;但電視劇、網劇等載體最看重的恰是故事,能否講好網劇故事成了考驗這些導演創作功力的關鍵。
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一種情況是部分導演在作品中的參與度並不是很高,甚至僅僅是掛個名,進而難以對影片質量加以把控。一位業內人士就向壹娛觀察透露,「網劇、網大找著名導演掛名的情況確實普遍存在,有些平臺會主動找大導演,他們只掛一個名就行,內容由團隊裡其他人製作」,因為平臺看中的正是著名導演背後的資源和流量,而且「院線導演沒時間天天盯著」。
所以儘管已經有諸多知名電影人宣布參與到網劇製作,但迄今為止產出的優秀作品並不算多,網劇與電影電視劇創作上的差異、掛名等現象都成為了限制劇集質量的重要因素。
美國電影導演觸網為何能夠收穫佳績?
雖然中國電影導演們的觸網初體驗看上去不太理想,但在更早一步嘗試這種跨界的歐美,卻已經有過不少優秀的案例,並在實際操作中卻依舊探尋出了一條較為成熟的網劇創作模式。
和中國一樣,美國電影導演轉行拍網劇的原生動力來自於網絡平臺發展帶來的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截止2017年年底,Netflix已經有5281萬本土會員以及5783萬海外會員,2017年總收入達到110億美元,與美國總票房基本持平。這樣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空間,足以拉動許多平臺和製作公司在內容領域上加碼,進而邀請更多有名氣、有實力的電影導演加入創作。
除了商業上的考量,電視劇與電影創作方法上的差異給創作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從而使得一部分導演也能自發產生跨界熱情。大衛·芬奇就曾表示,電視劇的長度更能滿足講述一個長且複雜的故事,篇幅也容得下角色的成長。比如《紙牌屋》中的克萊爾和《權力的遊戲》當中的詹姆斯,這兩個角色都是經歷了幾季的鋪墊之後才迎來爆發性的轉變,引發了全球觀眾的熱議。
《紙牌屋》中的克萊爾
在流量和創作空間的雙重吸引下,大量好萊塢一線導演都參與到了電視劇製作當中,有些甚至深度參與了網劇製作。而在眾多跨界合作中,最為廣大觀眾所知的要數大衛·芬奇執導的《紙牌屋》,出品方Netflix借著大衛·芬奇的名頭給劇集招徠了人氣,大衛·芬奇精巧的拍攝手法也給整個系列的品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美國播出平臺在劇集正式上線前會和製片方會籤署對賭協議,試播兩集之後根據播放量和口碑反饋再籤署正式合約,因此很多電視劇、網劇都會在前兩集邀請名導製作,前兩集的預算一般也遠高於整季平均水平,後續內容則是分集導演按照大牌導演的風格繼續拍攝,或者根據劇情需要邀請其他知名導演加盟。
大衛·芬奇僅導演了《紙牌屋》第一季的前兩集,《黑鏡》則是每集都由不同的導演進行拍攝,《至暗時刻》導演喬·賴特以及朱迪·福斯特都曾參與過該劇的拍攝。有些劇則會花重金邀請名導拍攝整部劇當中的重頭戲,如《犯罪現場調查》曾邀請昆丁·塔倫蒂諾拍攝第五季大結局,《權力的遊戲》也曾邀請尼爾·馬歇爾參與拍攝第二季當中的黑水河之戰。
《黑鏡》每集都由不同的導演進行拍攝
不過美國能夠取得諸多成功,也是因為美國電影導演加盟電視劇製作的情況早已有之,2013年以後參與網劇製作的案例越來越多,電影導演和劇集合作的模式也更為完善,中國電影導演則是近兩年才開始關注到網劇這個領域,(投黑馬www.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因此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磨合。而制度之外,電影人的走心程度才是影響劇集質量的關鍵。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些電影名導僅僅抱著拿多少錢交多少活的心態拍攝網劇,相反,很多年輕團隊在創作上卻更有拼勁,也敢於去挑戰一些新東西。
「團隊對這個項目是有創作衝動的,之所以一定要做好,是因為做好之後他的身價會漲,會有價值」。該業內人士認為,是否有創作衝動、是否有一定要做好的決心是驅使團隊為項目付出的動力,而這種動力有時候比名氣和經驗更能給作品加碼。
(文章來源於:壹娛觀察摘編)
,